第一章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转型过程 1
第一节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
一、发生变化的客观限制 1
二、出现新经济结构 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家资本主义 9
第三节 合作制及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特点 12
一、现实条件及其变化 15
二、经济科学无能为力 19
第四节 建设成熟社会主义是否是崩溃的前提条件 24
第二章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8
第一节 个人的作用 28
第二节 最初的“改革”行动 43
一、反对酗酒运动 44
二、对外贸部的打击 47
三、大规模追查“非劳动收入” 51
第三章 “改革”的经济面貌 58
第一节 干预的度--五年计划的改革 58
一、投资政策的转折 58
二、政策上的转变 64
第二节 “改革”活动的目标 67
一、经济机制 67
二、经济试点 74
三、立法 77
第三节 其他较主要的“突破”的效应 80
一、新的质量监控 80
二、工资报酬体制的“改革” 82
三、“改革”计划工作 86
四、物质技术供应的试点 91
五、价格和财政信贷体制走进死胡同 93
第四节 组织结构的变化 98
第五节 最后一个红色“巨擘”--私有制 108
第四章 动摇的政治条件 122
第一节 滥用职权 122
一、民主和专政 122
二、共产党的作用 129
第二节 撤换干部 136
一、戈尔巴乔夫的态度 136
二、戈尔巴乔夫的人 139
三、党的高层官僚 142
四、官僚集团的第二梯队 148
五、撤换大众传媒干部 150
六、撤换经济学界干部 152
七、反对派 154
第三节 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 157
一、公开的信息还是隐蔽的蛊惑宣传 157
二、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165
三、戈尔巴乔夫与“八月政变” 167
第四节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 179
第五章 东欧出现反共无政府主义 184
第一节 产生混乱的前提 184
第二节 谁在火烧大厦而又封锁了紧急出口 192
一、保加利亚现象 198
二、蒙古现象 204
三、罗马尼亚现象 205
第三节 无政府主义和“改革”的特异反应 209
一、异常现象 216
第四节 爆发:从无政府状态到为非作歹 216
二、到处胡闹 218
第五节 南斯拉夫悲剧 231
一、内战前提与铁托的“改革” 231
二、自治制度的诞生 234
三、1965年后的改革 238
四、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种族灭绝 241
五、马其顿安全问题 245
六、科索沃--美国和北约安放在南斯拉夫的炸药 255
第六章 “改革”的输出 261
第一节 中国:戈尔巴乔夫在天安门广场 261
一、中国戈尔巴乔夫的幻想 261
二、蓄意策划的挑衅 268
三、邓小平和中国的经济发展 271
四、克里斯托弗:中国的“戈尔巴乔夫” 277
五、比尔·克林顿:错把中国领导人认作戈尔巴乔夫的总统 281
六、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283
第二节 朝鲜:被当成“核威胁”的“改革” 288
一、社会主义的合法存在 288
二、朝鲜革命和金日成 290
三、在“核威胁”的面具之下 295
四、用交易代替不得人心的战争 298
五、社会主义租让合同 304
第三节 古巴:双重封锁 306
一、自由之岛 306
二、在犹大的怀抱中 306
三、美国自食其果 310
四、干涉在继续 314
一、莫斯科的公开性 315
五、罗马教皇:古巴的“解放者” 315
第四节 越南:美国战俘 315
二、战争的痕迹 316
三、西方的特洛伊木马 318
四、梅莱:历史的见证 320
第五节 阿尔巴尼亚:“改革”与抉择 323
一、无过受罚 323
二、阿尔巴尼亚的抉择 325
第七章 私有化:野蛮资本主义的基础 327
第一节 前社会主义国家的私有化政策 327
一、是恢复社会主义还是复辟资本主义 327
二、西方赞助者们的作用 337
第二节 给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的民主画像 341
一、拉斯普丁现象 341
二、炮轰“白宫” 351
三、日里诺夫斯基反对派 357
第三节 新左派的抉择 363
一、人民不答应 363
二、久加诺夫向何处去 371
第四节 第二种选择:资本主义 372
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资本主义 372
二、叶利钦与北约 379
第八章 新的资本主义危机 381
第一节 苏联的解体及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381
第二节 全球资本主义危机的性质 384
第三节 经济危机(1997~1998年) 388
第四节 危机和“市场经济”的坍塌 395
第五节 全球资本主义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 397
世纪留言 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