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一八四○~一九一九年) 2
第一章 传统体育概况 2
一、农民革命军中的武艺 2
二、清军中的武艺 10
三、民间艺术及其它传统健身活动 13
四、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 18
第二章 近代体育运动的引进和兴起(上) 22
一、概述 22
二、洋务派新式军队和学堂中的体育 24
三、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体育思想 26
四、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学校体育的初步实施 31
五、早期的体育师资培训 35
六、教会学校和基督教青年会的体育 39
(一) 教会学校的体育运动 39
(二) 基督教青年会的体育活动 41
第三章 近代体育运动的引进和兴起(下) 44
一、早期的运动会 44
(一) 学校运动会和省、市运动会 44
(二) 华北运动会 45
(三) 旧“全国运动会” 47
(四) 参加远东运动会 49
二、各主要运动项目的初期发展 51
(一) 体操运动 51
(二) 田径运动 53
(三) 游泳运动 54
(四) 足球运动 55
(五) 篮球运动 56
(六) 排球运动 57
(七) 乒乓球运动 57
(八) 网球运动 58
(九) 棒、垒球运动 59
三、早期的体育团体及体育用品制造 60
(一) 各种体育团体的建立与精武体育会的由来 60
(二) 体育用品的引进和制造 63
(一) 大通师范学堂 66
一、训练革命武装力量的几所体育学校 66
第四章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体育 66
(二) 松口体育会 69
(三) 重庆体育学堂 70
二、为革命服务的体育团体 71
第五章 “五四”前夜的先进体育思想和主张 74
一、毛泽东同志《体育之研究》的发表及其重要意义 74
二、鲁迅等反对“国粹”派“新武术”和“静坐”的斗争 78
下编 (一九一九~一九四九年) 82
第六章 “五四”运动至大革命时期的体育运动 82
一、学校体育的变化和体育学校、体育专修科的发展 82
(一) 兵操的衰落与体育课的改进 82
(二) 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84
(三) 锦标主义的泛滥 86
(四) 体育学校,体育专修科的大量涌现 87
二、运动竞赛的盛行和“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成立 90
(一) 国内的主要竞赛活动 90
(二) 参加国际性的竞赛活动 92
(三)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成立 93
三、中国共产党对广大青少年身体健康和体育运动的关怀 95
四、反帝反封建斗争在体育战线上的反映 101
第七章 国民党统治区的体育运动(上) 107
一、国民党当局对体育运动的统制 107
(一) 体育法规的制订 107
(二) 体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建立 109
二、学校体育 111
(一) 官方对学校体育的规定 111
(二) 学校体育的畸形发展 115
(三) 学生健康状况的恶化 117
三、体育专业人员的培训 119
第八章 国民党统治区的体育运动(下) 127
一、武术活动 127
(一) “中央国术馆”的建立及其主要活动 127
(二) 其他武术社、团及其主要活动 130
二、运动竞赛 132
(一) 旧“全国运动会”的形形色色 133
(二) 国内其它运动会 138
(三) 参加远东运动会 139
(四) 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 140
第九章 日伪统治区的体育运动 143
第十章 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和红军中的体育运动 149
一、苏区群众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 149
二、红军中的体育运动 154
第十一章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体育运动 159
一、解放区文教、体育概况 159
二、延安体育会与延安新体育学会 162
三、群众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与体育专门人材的培养 164
(一) 频繁的竞赛活动 167
四、解放区的运动竞赛 167
(二) 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 169
五、八路军办事处及重庆新华日报社的体育活动 173
第十二章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中的体育运动 177
一、人民军队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 177
二、八路军一二○师“战斗”篮球队 182
三、练兵运动中的军事体育 186
附录一:中国近代体育运动事纪(一八四○-一九四九年) 190
附录二:旧中国第一至七届“全国运动会”最高成绩表 218
附录三:历届远东运动会成绩记录表 228
附录四:中国参加远东运动会所获田径、游泳单项冠军成绩表 236
附录五:旧中国女子田径、游泳最高记录表 237
附录六:旧中国男子田径、游泳、举重最高记录表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