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风华正茂 程枚村 1
携来百侣曾游 刘建平 王文珍 8
五四前后两次北京行 金安平 16
青年时期九次上海行 李华明 傅幸艺 23
点燃安源工运烈火 万建强 32
为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鲁阳 黎显衡 40
农运先锋 王文珍 50
播撒草原革命种子 王尚铎 王慧峰 杨丽华 57
在历史的拐弯处 方城 61
领导革命走向胜利的第一步 谭冬梅 70
和第一次“左”倾交锋 桂玉麟 80
东固会师天下壮 赵敏 89
携手在古田 邱文生 97
三万打败二十万 万建强 105
宁都会议后的主席任上 汤静涛 113
才溪乡调查纪实 钟兆云 122
在伟大的历史转折中 张烈 王芳荣 郭礼军 130
用兵赤水真如神 朱仪 李朝贵 137
“他是我们心上的领袖” 王元辅 袁丁 145
巧渡金沙江急奔大渡河 吴启权 150
脱险巴西落脚陕北 魏其荣 158
六盘山上高峰 邵予奋 168
瓦窑堡新决策 熊美杰姚文琦 176
吕梁山上的丰碑 杨小池 窦嘉绪 181
从瓦窑堡到保安 侯占元 191
开拓延安文艺的新天地 宋新勇 张培林 199
和陕北父老乡亲的深情厚谊 王顺铭 207
从杨家岭到归来堂 黄顺通刘正英 216
在陕北大生产的日子里 党生 225
指导《解放日报》改版和整风 郑生寿 231
他为和平、民主、团结而来 李畅培 237
笑谈“纸老虎” 袁武振 梁月兰 245
转战陕北 梁金奎 贾自新 何志刚 胡广深 250
穿越晋北移驻西柏坡 牛崇辉 郭秀翔 260
柏坡岭下主沉浮 萧银成 268
难忘的双清别墅的时日 张润生 278
建国前夕访故友 段丽欣 289
开国大典 王亚丽籍援朝 295
第一次访问苏联 魏史言 302
访苏归来第一站 曲守本 309
支持上海度过“四月危机” 马福龙 孙锡鸿 孙强 315
历史性决策:抗美援朝 孟照辉 321
情系天山 寇清平 王晓伟 330
深情念故交 谈福兴 340
西藏上层人士的良师益友 文德明 汪德军 倪扶汉 346
与京郊农民的交往 陆兵 357
看黄河,谋根治 薛庆超 364
倾注心血建大桥 徐华英 刘家富 372
与民主人士谈对资改造 郭晓燕 379
击水搏浪,胜似闲庭信步 石柳 386
深入天津农村 李文芳 黄小同 393
“钢铁要过关,钢铁要过江” 刘文龙 刘家富 397
“上海有前途,要发展” 张文清 严爱云 405
张弛在花城 黄穗生 410
海河之滨谈“双百” 王辉 415
金陵古城话工作重点转移 彭思铸 421
视察小营巷卫生 李林达 428
早春时节在南宁 张奇 王锦侠 432
春到汽车城 刘宇实 李文实 437
他留下了热切的期望 高峰 谭译 444
成都会议之余 周锐京 452
西子湖畔生活片断 李林达 461
三到历城,考察公社 王东溟 466
对江淮儿女寄厚望 童天星 王传厚 周平 陈敏 473
一次纠偏的努力 段德文 孔晓娟 482
故园行 龚固忠 491
一上庐山 桂玉麟 502
二上庐山 桂玉麟 511
康庄读书,潜心探索 萧贻 张良权 李林达 517
重上井冈山 熊敏 526
促进中美苏大三角格局 魏史言 532
在长沙的一一四天 夏远生 538
后记 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