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马克思主义范畴体系的构建及其发展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范畴体系的思想渊源 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的范畴体系 13
第三节 范畴体系的逻辑结构 20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范畴体系的发展与邓小平理论范畴体系 26
第一章 一般原理和中国特色 36
第一节 一般原理和中国特色范畴的理论内涵 36
第二节 一般原理和中国特色的关系 51
第三节 一般原理和中国特色范畴的现实应用 59
第四节 把握一般原理和中国特色范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69
第二章 和平与发展 74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范畴的理论内涵 74
第二节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83
第三节 和平与发展范畴的认识过程 89
第四节 和平与发展范畴的理论意义 97
第五节 和平与发展范畴的现实思考 108
第三章 制度和体制 112
第一节 制度和体制范畴的理论内涵 113
第二节 制度和体制的关系 117
第三节 制度和体制范畴的认识论意义 124
第四节 制度和体制范畴理论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127
第四章 计划和市场 132
第一节 计划和市场范畴的理论内涵 132
第二节 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137
第三节 计划和市场范畴的认识过程 140
第四节 计划和市场范畴的理论价值及其意义 146
第一节 公平和效率范畴的理论内涵 152
第五章 公平和效率 152
第二节 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156
第三节 公平和效率范畴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160
第四节 公平和效率范畴与共同富裕及其社会意义 164
第六章 发展和稳定 167
第一节 发展和稳定范畴的理论内涵 167
第二节 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171
第三节 发展和稳定范畴的理论地位及现实意义 174
第四节 发展和稳定范畴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78
第五节 发展和稳定范畴与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 183
第六节 发展和稳定范畴与实现政治稳定的途径 196
第七章 速度和效益 205
第一节 速度和效益范畴的理论内涵 205
第二节 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210
第三节 速度和效益范畴的认识论思想 212
第四节 速度和效益范畴理论与我国今后的经济增长速度 226
第八章 民主和法制 232
第一节 民主和法制范畴的理论内涵 232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 236
第三节 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范畴的地位和作用 238
第四节 民主和法制范畴与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 242
第九章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252
第一节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范畴的理论内涵 252
第二节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26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63
第四节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范畴与市场经济 267
第十章 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 278
第一节 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范畴的理论内涵 278
第二节 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282
第三节 独立自立和对外开放范畴的现实应用 284
第四节 独立自立和对外开放范畴的理论意义 289
第十一章 邓小平理论范畴体系的构建 292
第一节 范畴体系的形成 292
第二节 范畴体系的结构 311
第三节 范畴体系的功能 320
第四节 范畴体系的特征 324
第十二章 邓小平理论范畴体系与唯物辩证法 332
第一节 范畴体系与唯物辩证法的统一 332
第二节 范畴体系与方法论 338
第三节 范畴体系与规律 347
第四节 范畴体系的历史性与开放性 361
附录 372
防止将某种研究疗法绝对化 372
论唯物辩证法的当代启蒙 377
主要参考文献 394
后记 397
单位学术委员会评审意见 401
著作出版推荐意见书(一) 402
著作出版推荐意见书(二) 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