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丁有宽等著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32829936
  • 页数:223 页
图书介绍:“九五”国家重点图书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研究中心(教学研究中心)主持。

一笔珍贵的教育财富--第二辑代序[顾明远] 1

序[阎立钦] 5

前言[戴汝潜] 7

续前言--寄语第二辑出版*戴汝潜 11

探索篇[丁有宽] 1

一、语文教改的实验历程及特点 3

(一)语文教改的实验历程 3

1.“文道统一, 教书育人”的实验(1951年-1962年) 4

2.“以记叙文为主,读写结合,培养读写能力”的实验(1963年秋至今) 6

(二)读写结合教材教法实验体现的几个特点 14

1.实验的针对性强,改革的目标明确 14

2.实验过程坚持实践性和科学性 15

3.实验对象体现普遍性和指导性 16

4.实验效果体现三个优化 17

二、读写结合的基本经验 18

(一)有的--杂中求精,打好基础 19

(二)有序--乱中求序,分步训练 22

(三)有点--华中求实,突出重点 24

(四)有法--死中求活,交给规律 26

三、读写结合的理论依据 29

(一)读写结合符合学习迁移原理 29

(二)读写结合符合系统科学 30

(三)读写结合符合阅读心理过程 31

(四)读写结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31

(五)读写结合符合认识论 33

(六)读写结合符合工程学中的“时动”原理 33

四、读写结合的教学体系 35

(一)读写同步 35

(二)一年起步 38

(三)系列训练 41

(四)整体结合 42

(五)综合训练型 43

五、读写结合教材的特色 45

(一)体现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教改精神 45

(二)体现工具性和教育性统一 45

(三)体现读写结合的训练型教学体系 47

(四)体现注重语文能力培养 49

(五)体现因材施教,有一定弹性 50

(六)实现以教科书为主体的教材系列化 50

六、读写结合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51

(一)读写结合教学中的观察力的培养 52

(二)读写结合教学中的读写能力的培养 61

七、读写结合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73

(一)引导学生认知自己的学习过程 73

(二)训练学生掌握思维方法 75

(三)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 78

八、读写结合教学中的导练三题 81

(一)导练的教学思想 81

(二)导练的教学原则 89

(三)导练的教学模式 95

九、读写结合教学中的导练教例 99

(一)单元教学导练设计 99

(二)课文教学导练教案 105

(三)课文导练教学实录 112

(四)读写提示导练教案 123

(五)活动课设计 126

十、读写结合教学中的寻美作文 131

(一)通过范文教学,培养美感 131

(二)组织寻美活动,发现美的素材 132

(三)挖掘美的实质,写出真情实感 134

十一、读写结合教学中的差生问题 136

(一)克服偏见,偏爱差生--差生喜读爱写的前提 136

(二)改革教学,胸有差生--差生喜读爱写的关键 139

十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143

(一)爱教育工作--不计报酬,不讲条件 143

(二)爱学生--不畏艰难,无私奉献 145

(三)爱教育事业,爱孩子--始终如一,不可移易 148

十三、科研无止境,奉献无穷期 151

(一)做到“四个坚持” 151

(二)实现“四个优化” 153

研究篇[戴汝潜][朱作仁][田本娜] 159

一、高举的教改大旗[戴汝潜] 161

(一)人格是源,处逆而不易 162

(二)爱心是根,沥血呕心诚 165

(三)科研是本,境界存高远 171

(四)师表之心,赞誉满华夏 176

二、教学和科研的“富矿”[朱作仁] 179

(一)对语文教学目的的再认识 181

(二)发扬中华语文优秀传统,继往开来 185

(三)读写结合是中国语文教学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 187

(四)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93

三、丁有宽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的新体系[田本娜] 201

(一)建立起小学语文知识结构及教学目标体系 201

(二)体现了语言规律的指导作用和迁移规律 204

(三)初步形成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模式 206

(四)积累了一套小学语文教学的训练方法 209

(五)爱心是根·榜样力量 210

后记[戴汝潜] 213

后记补[戴汝潜] 216

“为我国中小学教学最优化”做一点贡献--第一辑编后记[胡钢泰] 219

社会的肯定是对图书的最高奖赏--第二辑编后感[胡钢泰]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