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腧穴概念的形成及腧穴学的发展 1
一、腧穴概念的形成 1
二、腧穴学的发展 1
第一章 腧穴学概论 1
第二节 腧穴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的关系 3
一、腧穴与阴阳五行的关系 3
二、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3
第三节 腧穴的命名 4
一、自然类 4
第四节 腧穴的分类 5
一、阿是穴 5
二、物象类 5
三、人体类 5
二、十四经穴 6
三、经外奇穴 7
四、耳穴 7
第四节 腧穴的作用 7
一、输注气血 7
三、协助诊断 8
二、反应病证 8
四、防治疾病 9
第六节 腧穴主治的基本规律 9
一、腧穴主治的普遍性 9
二、腧穴主治的特殊性 10
第七节 特定穴 17
一、五输穴 17
二、原穴 18
四、背俞穴 19
三、络穴 19
五、募穴 20
六、郄穴 21
七、八会穴 21
八、下合穴 22
九、八脉交会穴 23
十、交会穴 24
第八节 腧穴的特异性研究 27
一、腧穴的形态结构特异性 27
二、腧穴的生物物理特异性 28
三、腧穴的病理反应特异性 29
四、腧穴的刺激效应特异性 30
第九节 腧穴定位的方法 31
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32
二、“骨度”折量定位法 33
三、指寸定位法 36
第一节 任脉穴 37
1.会阴 37
第二章 任脉督脉经穴 37
2.曲骨 38
3.中极 38
4.关元 39
5.石门 40
6.气海 40
7.阴交 41
8.神阙 42
9.水分 42
11.建里 43
10.下脘 43
12.中院 44
13.上脘 44
14.巨阙 45
15.鸠尾 45
16.中庭 46
17.膻中 46
21.璇玑 47
20.华盖 47
19.紫宫 47
18.玉堂 47
22.天突 48
23.廉泉 48
24.承浆 49
第二节 督脉穴 50
1.长强 50
2.腰俞 52
3.腰阳关 52
4.命门 52
6.脊中 53
5.悬枢 53
7.中枢 54
8.筋缩 54
9.至阳 54
10.灵台 55
11.神道 55
12.身柱 55
13.陶道 56
14.大椎 56
15.哑门 57
16.风府 57
17.脑户 58
18.强间 58
19.后顶 59
20.百会 59
21.前顶 60
22.囟会 60
24.神庭 61
23.上星 61
25.素髎 62
26.水沟 62
27.兑端 63
28.龈交 63
1.中府 65
2.云门 65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穴 65
第三章 手三阴经穴 65
3.天府 66
4.侠白 66
5.尺泽 67
6.孔最 67
7.列缺 68
8.经渠 68
9.太渊 69
10.鱼际 69
11.少商 70
1.极泉 71
第二节 手少阴心经穴 71
2.青灵 72
3.少海 72
4.灵道 73
5.通里 73
6.阴郄 74
7.神门 75
8.少府 75
9.少冲 76
第三节 手厥阴心包经穴 77
1.天池 77
2.天泉 78
3.曲泽 78
4.郄门 79
5.间使 80
6.内关 80
7.大陵 81
8.劳宫 82
9.中冲 83
第四章 手三阳经穴 84
第一节 手阳明大肠经穴 84
1.商阳 84
2.二间 85
3.三间 85
4.合谷 86
5.阳溪 87
6.偏历 87
8.下廉 88
7.温溜 88
9.上廉 89
10.手三里 89
11.曲池 90
12.肘髎 91
13.手五里 91
14.臂臑 91
15.肩? 92
16.巨骨 92
2.前谷 93
17.天鼎 93
18.扶突 93
19.禾髎 94
20.迎香 94
第二节 手太阳小肠经穴 95
1.少泽 95
3.后溪 96
4.腕骨 97
7.支正 98
6.养老 98
5.阳谷 98
8.小海 99
9.肩贞 99
10.臑俞 100
11.天宗 100
12.秉风 101
13.曲垣 101
16.天窗 102
15.肩中俞 102
14.肩外俞 102
17.天容 103
18.颧髎 103
19.听宫 104
第三节 手少阳三焦经穴 105
1.关冲 105
2.液门 106
3.中渚 106
5.外关 107
4.阳池 107
6.支沟 108
7.会宗 109
8.三阳络 109
9.四渎 110
10.天井 110
11.清冷渊 110
12.消泺 111
13.臑会 111
15.天髎 112
14.肩髎 112
16.天牖 113
17.翳风 113
18.瘈脉 114
19.颅息 114
20.角孙 115
21.耳门 115
22.和髎 116
23.丝竹空 116
第一节 足阳明胃经穴 118
第五章 足三阳经穴 118
1.承泣 119
2.四白 119
3.巨髎 120
4.地仓 120
5.大迎 120
6.颊车 121
7.下关 121
9.人迎 122
8.头维 122
10.水突 123
11.气舍 123
12.缺盆 124
13.气户 124
14.库房 125
15.屋翳 125
16.膺窗 125
19.不容 126
18.乳根 126
17.乳中 126
20.承满 127
21.梁门 127
22.关门 128
23.太乙 128
24.滑肉门 128
25.天枢 129
26.外陵 129
29.归来 130
27.大巨 130
28.水道 130
30.气冲 131
31.髀关 131
32.伏兔 132
33.阴市 132
34.梁丘 132
35.犊鼻 133
36.足三里 133
37.上巨虚 135
38.条口 136
39.下巨虚 136
40.丰隆 136
41.解溪 137
42.冲阳 137
43.陷谷 138
44.内庭 138
45.厉兑 139
第二节 足太阳膀胱经穴 140
1.睛明 141
2.攒竹 142
3.眉冲 142
4.曲差 143
5.五处 143
6.承光 143
7.通天 144
8.络却 144
10.天柱 145
9.玉枕 145
11.大杼 146
12.风门 147
13.肺俞 147
14.厥阴俞 148
15.心俞 148
16.督俞 149
17.膈俞 149
19.胆俞 150
18.肝俞 150
20.脾俞 151
21.胃俞 151
22.三焦俞 152
23.肾俞 152
24.气海俞 153
25.大肠俞 154
26.关元俞 154
27.小肠俞 154
29.中膂俞 155
28.膀胱俞 155
30.白环俞 156
31.上髎 156
32.次髎 157
33.中髎 157
34.下髎 157
35.会阳 158
36.承扶 158
39.委阳 159
37.殷门 159
38.浮郄 159
40.委中 160
41.附分 161
42.魄户 161
43.膏肓 161
44.神堂 162
45.譩譆 162
48.阳纲 163
47.魂门 163
46.膈关 163
49.意舍 164
50.胃仓 164
51.肓门 164
52.志室 165
53.胞肓 165
54.秩边 165
55.合阳 166
56.承筋 166
58.飞扬 167
57.承山 167
59.跗阳 168
60.昆仑 168
61.仆参 168
62.申脉 169
63.金门 169
64.京骨 169
66.足通谷 170
67.至阴 170
65.束骨 170
第三节 足少阳胆经穴 171
1.瞳子膠 172
2.听会 173
3.上关 173
4.颔厌 174
5.悬颅 174
6.悬厘 175
7.曲鬓 175
10.浮白 176
8.率谷 176
9.天冲 176
11.头窍阴 177
12.完骨 177
13.本神 178
14.阳白 178
15.头临泣 179
16.目窗 179
19.脑空 180
18.承灵 180
17.正营 180
20.风池 181
21.肩井 182
22.渊腋 182
23.辄筋 183
24.日月 183
25.京门 184
26.带脉 184
28.维道 185
27.五枢 185
30.环跳 186
29.居髎 186
31.风市 187
32.中渎 187
33.膝阳关 188
34.阳陵泉 188
35.阳交 189
36.外丘 189
38.阳辅 190
37.光明 190
39.悬钟 191
40.丘墟 191
41.足临泣 192
42.地五会 192
43.侠溪 193
44.足窍阴 193
1.隐白 195
第一节 足太阴脾经穴 195
第六章 足三阴经穴 195
2.大都 196
3.太白 197
4.公孙 197
5.商丘 198
6.三阴交 198
7.漏谷 199
9.阴陵泉 200
8.地机 200
10.血海 201
11.箕门 201
12.冲门 202
13.府舍 202
14.腹结 202
15.大横 203
16.腹哀 203
17.食窦 203
20.周荣 204
18.天溪 204
19.胸乡 204
21.大包 205
第二节 足少阴肾经穴 205
1.涌泉 206
2.然谷 207
3.太溪 208
4.大钟 208
6.照海 209
5.水泉 209
7.复溜 210
8.交信 210
9.筑宾 211
10.阴谷 211
11.横骨 212
12.大赫 212
13.气穴 213
14.四满 213
16.肓俞 214
15.中注 214
17.商曲 215
18.石关 215
19.阴都 215
20.腹通谷 216
21.幽门 216
22.步廊 216
23.神封 217
24.灵墟 217
25.神藏 218
26.彧中 218
27.俞府 218
第三节 足厥阴肝经穴 219
1.大敦 220
2.行间 220
3.太冲 221
4.中封 221
6.中都 222
5.蠡沟 222
7.膝关 223
8.曲泉 223
9.阴包 224
10.足五里 224
11.阴廉 225
12.急脉 225
13.章门 225
14.期门 226
1.四神聪 228
2.当阳 228
第七章 经外寄穴 228
第一节 头颈部穴 228
3.印堂 229
4.鱼腰 229
5.太阳 229
6.耳尖 230
7.球后 230
10.聚泉 231
8.上迎香 231
9.内迎香 231
11.海泉 232
12.金津、玉液 232
13.翳明 232
14.颈百劳 233
第三节 背部穴 234
1.定喘 234
1.子宫 234
第二节 胸腹部穴 234
2.夹脊 235
3.胃脘下俞 235
4.痞根 235
5.下极俞 236
6.腰眼 236
7.十七椎 236
8.腰奇 236
2.二白 237
3.中泉 237
1.肘尖 237
第四节 上肢部穴 237
4.中魁 238
5.大骨空 238
6.小骨空 238
7.腰痛点 238
11.十宣 239
10.四缝 239
9.八邪 239
8.外劳宫 239
第五节 下肢部穴 240
1.髋骨 240
2.鹤顶 240
3.百虫窝 241
4.内膝眼 241
5.膝眼 241
6.胆囊 241
10.八风 242
9.外踝尖 242
7.阑尾 242
8.内踝尖 242
11.独阴 243
12.气端 243
第八章 耳穴 244
第一节 耳郭结构及解剖 244
一、耳郭的结构 244
二、耳郭的表面解剖名称 245
第二节 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47
一、耳与脏腑的关系 247
二、耳与经络的关系 247
第三节 耳穴的名称、部位与主治 247
9.轮2 248
8.轮1 248
7.结节 248
5.肛门 248
6.耳尖 248
3.尿道 248
2.直肠 248
1.耳中 248
一、耳轮穴位 248
4.外生殖器 248
4.肘 249
1.跟 249
三、对耳轮穴位 249
7.锁骨 249
5.肩 249
1.指 249
3.风溪 249
2.腕 249
二、耳舟穴位 249
11.轮4 249
10.轮3 249
8.臀 250
9.腹 250
7.交感 250
10.腰骶椎 250
11.胸 250
5.髋 250
4.膝 250
3.踝 250
2.趾 250
6.坐骨神经 250
3.角窝中 251
1.上屏 251
五、耳屏穴位 251
5.盆腔 251
4.神门 251
1.角窝上 251
2.内生殖器 251
四、三角窝穴位 251
14.颈椎 251
13.颈 251
12.胸椎 251
8.内鼻 252
9.屏间前 252
7.咽喉 252
六、对耳屏穴位 252
1.额 252
5.外鼻 252
6.肾上腺 252
4.屏尖 252
3.外耳 252
2.下屏 252
2.食道 253
1.口 253
七、耳甲穴位 253
8.脑干 253
7.缘中 253
6.对屏尖 253
5.皮质下 253
4.枕 253
3.颞 253
2.屏间后 253
12.输尿管 254
11.肾 254
10.膀胱 254
9.艇角 254
8.阑尾 254
7.大肠 254
6.小肠 254
5.十二指肠 254
4.胃 254
3.贲门 254
21.内分泌 255
20.三焦 255
19.肺 255
18.气管 255
17.心 255
16.脾 255
15.艇中 255
14.肝 255
13.胰胆 255
1.耳背心 256
九、耳背穴位 256
8.扁桃体 256
7.面颊 256
6.内耳 256
4.垂前 256
3.颌 256
2.舌 256
1.牙 256
八、耳垂穴位 256
5.眼 256
十、耳根穴位 257
3.下耳根 257
2.耳迷根 257
1.上耳根 257
5.耳背肾 257
6.耳背沟 257
4.耳背肝 257
3.耳背脾 257
2.耳背肺 257
第四节 耳穴在诊治疾病上的应用 261
一、在诊断方面的应用 261
二、在治疗方面的应用 261
(三) 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歌 263
(二) 井荥输原经合歌 263
附录 263
(一) 骨度分寸歌 263
一、常用腧穴歌诀选 263
(四) 十五络穴歌 264
(五) 十二背俞穴歌 264
(六) 十二募穴歌 265
(七) 十六郄穴歌 265
(八) 八会穴歌 265
(九) 下合穴歌 265
(十) 八脉交会穴歌 265
(十一) 八脉八穴治症歌 265
(十二) 四总穴歌 266
(十三) 回阳九针歌 266
(十四) 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 266
(十五) 十三鬼穴歌 267
二、古代体表部位名称解释 267
三、腧穴别名索引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