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晓建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800888819
  • 页数:596 页
图书介绍:开国上将(上中下),ISBN:9787800888816,作者:王晓建主编

目 录 1

军政兼备的王新亭上将 1

少年好学 2

投身革命 2

掩护县委 4

找红军去 5

红军生活 6

政治攻势 8

风雪巴山 9

朱德家乡 10

夹金山下 11

红大授课 12

三过草地 13

彭总麾下 14

开辟太南 15

开辟冀南 16

漳南战役 17

先机制敌 18

怒而挠之 19

疾风劲草 20

挺进太岳 21

培养干部 22

白晋破击 23

开辟中条 25

欢迎小平 26

星夜转移 26

手足情深 28

心系灾民 29

电稿“失踪” 30

青浮战役 31

最后一战 32

郎壁之战 34

同蒲战役 36

指挥靠前 37

新年礼物 39

榜样力量 41

晋南攻势 42

北战吕梁 44

三打运城 47

奇袭机场 50

坑道攻坚 51

身先士卒 53

速战速决 55

强攻祁县 57

血战南庄 59

战绩辉煌 62

总攻太原 64

解放四川 65

巩固边陲 67

“八大”让贤 70

发展科研 71

爱护干部 73

忍辱负重 76

光明磊落 79

志在千里 82

民族团结的模范上将乌兰夫 85

迈开革命征途第一步 86

参加蒙藏学校的请愿活动 86

蒙古族第一代觉醒的革命青年 87

蒙藏学校的第一批地下工作者 87

创办革命小报《蒙古农民》 88

翠花胡同巧遇陈毅 88

加入中国共产党 89

告别李大钊赴苏俄学习 90

学俄语学军事 90

出色的翻译 91

回到内蒙古 91

领导土默川地下斗争 92

结识王若飞 93

千方百计营救王若飞 93

领导百灵庙暴动 95

重建蒙古族抗日武装 96

归绥保卫战英勇杀敌 98

指挥蒙旗独立旅抗日 100

赴延安向毛泽东汇报 100

延安四年工作的锤炼 101

单刀赴会 103

为内蒙古统一作贡献 103

“模范自治区”的组织者 104

主持起草《民族区域自治法》 105

海外归侨叶飞上将 106

迪阿旺 107

明嘉洛·琵甘 108

占石村 109

在厦门的日子 110

霍童暴动 112

狮子头遇险 113

大刀会 114

三都澳报警 115

洋面山紧急会议 116

重建闽东特委 117

“独立自主靠山扎” 118

向上海近郊挺进 120

成名震苏北 121

转战苏鲁豫皖 123

重返福建 126

精打细算 127

炮击金门 127

历尽坎坷忠贞不渝的朱良才上将 129

革命的良才 130

宁死不辱志 130

做共产党员死了也光荣 131

永不淡忘的“一根灯芯” 131

七溪岭战斗的“偏师” 132

不让兽蹄踏进井冈山 133

古田会议决议的忠实执行者 133

冒死坚守指挥位置 134

死也要守住阵地 134

带伤指挥作战 135

细心负责的总卫生部政委 135

忍辱负重顾大局 136

爱护同志胜过自己 136

化装潜行找部队 137

营救西路军失散人员 138

边区民运工作的指导者 138

一切为着政治质量的提高 139

热情讴歌“五壮士” 140

三支“文化轻骑兵”的组织者 140

不能没有党的领导 141

“病号干劲赛过正常人” 142

苏联顾问并非神明 142

绝口不提个人功劳 143

稳重地掌握政策 143

《朱德的扁担》——不署名的文章 144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144

胜利归功于大家 145

开明让贤,能上能下 145

活到老,学到老 146

高压下的公正无私 146

善打硬仗的刘震上将 148

父子俩相依为命 149

闹革命当红军 150

饱尝学徒的苦滋味 150

入党宣誓 151

初露指挥才华 152

穿花袄的指导员 153

长征开始 153

“歪嘴子”绰号的由来 154

只身勇歼顽敌 155

阵前痛悼吴焕先 156

掩护徐海东突围 156

参加劳山战役 157

听毛泽东的报告之后 157

手操菜刀杀入敌阵 158

冲在东渡黄河的最前线 158

入“红大”学习 159

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变 160

开赴抗日前线 161

在粉粹“九路围攻”中 162

把革命的种子撒向中条山 162

战斗在冀鲁豫 163

黄河故道遇风险 164

艰苦斗争在淮上 165

接应一支起义部队 166

听刘少奇一席话 167

淮海区的反“扫荡” 168

开花结果 170

高杨之战 171

建设淮海迎接反攻 172

攻克淮阴城 172

进军东北途中 174

创建吉江根据地 175

组建东北第二纵队 175

三下江南 177

夏季攻势第一仗 178

克彰武获党中央嘉勉 179

大决战前厉兵秣马 180

突破锦州 181

兵贵神速逼沈阳 183

登“天下第一关”有感 184

攻天津敢啃“硬骨头” 185

向华中南挺进 187

武岗城下调兵忙 188

把红旗插到西南边疆 189

时刻关怀老部队 190

勇于探索空战指挥的新课题 191

得到彭德怀的首肯 192

实施大机群空战指挥 193

空军支援地面部队的尝试 194

美国空军“一个悲惨的损失” 196

空中排险 197

创办空军学院 198

在逆境中坚贞不屈 199

保卫西北边疆 200

乐退精神 201

首任人民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 203

改名刘亚楼 204

精灵兵 205

一往无前 205

官兵一致 206

知难而进 206

将计就计 207

感谢批评 208

一笔稿费 208

是勇敢非蛮干 209

分哈密瓜 210

冲出云隙 211

同甘共苦 212

刹住歪风 212

不准换车 213

请称同志 214

公开认错 214

几斤猪肉 215

以身作则 216

战友病逝后 217

糊窗保温 218

书记请假 218

撤掉沙发 218

请拿回去 219

以理服人 219

“逗笑闲扯” 220

会工作也要会休息 221

墓前解说 221

牵线搭桥 222

赏罚分明 223

做有心人 224

到现场去 224

见缝插针 225

处处留心皆学问 225

秘书退票 226

赶快掐烟 226

台上台下要一样 227

自知之明 227

别吵醒他 228

不如鞋匠 229

关怀备至 229

一视同仁 229

精益求精 230

“应叫叔叔” 231

兑现诺言 232

弥留之际 232

好参谋长李达上将 234

故乡先贤的影响 235

坎坷的青少年时期 235

少校副连长 236

“我不走,我要留下来干革命!” 237

荣获红星奖章 238

甘溪遇险找贺龙 238

关于夏曦问题的建议 239

外号“李菩萨” 240

不计较职务高低 241

不许打士兵 242

在林南战役中 242

停开小灶 244

自己的任务自己完成 244

指挥安阳战役 245

优待美军观察组 246

“我当然要老实的” 247

婚礼日期的意义 248

争取高树勋起义 248

“李达,你救了我一命啊!” 249

陈毅的赞誉 250

不能影响孩子们学习 250

参谋长搞后勤 251

代人受过 251

别忘了太行山 252

看影剧的习惯 253

决不能小看厕所 253

在朝鲜战场上 254

为朝鲜人民多做好事 255

“什么将?芝麻酱!” 255

“这话是我说的” 256

“我这个人闲不住” 256

两次陪同蒙哥马利 257

“一定要学会游泳!” 259

与另一位李达的友谊 260

为北京“人艺”雪里送炭 261

150卢布零用钱 261

分工抓排球 262

狱中坚持锻炼 263

“这本书不能看!” 264

周恩来、刘伯承解救李达 264

毛泽东的勉励 266

千工作就不能怕担风险 266

会见常香玉 268

聘请总顾问的风波 268

“死猪不怕开水烫” 269

“活地图” 270

军容严整 271

吃饭轶事 272

对子女的“关照” 274

因陋就简 275

珍视战友情 276

忧心之事 276

英名远播海外 277

文韬武略的部长李涛上将 279

“切勿奢华 280

同情佃农 281

少年学识冠群英 281

势力决裂 282

江西苏区反“围剿” 283

在八路军驻西安、武汉办事处 284

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 285

自编教材 287

出色的教官 288

大义凛然 289

爱护干部 290

“一滴汽油一滴血” 290

延安大生产抓伙食 291

作战参谋的“摇篮” 292

中央军委的得力助手 293

战况汇报会 295

节衣缩食“捐飞机” 296

为志愿军炒炒面 296

与旧 296

小安妮学钢琴 297

《将相和》 298

部长当“红娘” 299

业务人员的贴心人 299

“看”大字报 300

秉公直言 301

烈士遗孤胜骨肉 302

永记先烈 303

鼓励儿子当农工 303

战斗在隐蔽战线上的李克农上将 305

“梁山水泊” 306

革命激流中的砥柱 306

楔子 307

情报送红军 308

智取密电码 308

钉入敌人心脏的 309

设计惩敌特 309

保卫党中央 309

战斗在虎穴中 311

红烧蹄膀送主席 312

与张学良谈判 312

延安会谈主将 313

教斯诺叫“同志” 314

在南京建“八办” 314

在白崇禧身边安“钉子” 315

战斗在桂林 316

领导金山剧团 317

革命引路人 318

反对康生的“逼供信” 319

接收“满映” 320

安排毛泽东进北平 321

掏南京代表团的机密 321

执行指示不徇私情 322

日内瓦会议显身手 323

为金山写证明 324

“热忱关怀有克农” 325

智勇双全的李聚奎上将 327

农家子弟 328

从军北伐 328

参加平江起义 329

上井冈山 330

勇克叛徒雷振辉 332

活捉敌军师长李明 333

战斗间隙学文化 335

突破四道封锁线 336

再遇毛泽东 337

强渡马江 339

四渡赤水 340

强渡大渡河 341

不计较职务高低 342

历尽艰险归队 343

奔赴抗日前线 343

怀念叶成焕 344

战斗在太岳 345

用木棍与鬼子格斗 347

检讨也要坚持实事求是 348

改做后勤工作 349

为了战争的胜利 350

抗美援朝战前受命 351

为志愿军炒炒面 353

就任后勤学院院长 354

周恩来总理点将 356

为发展中国的石油工业而拼搏 357

补授上将军衔 358

鞠躬尽瘁 359

驰骋南北疆场的张宗逊上将 360

驱赶“查烟委员” 361

革命的启蒙教育 361

小侦察员 362

报考黄埔军校 363

脱离国民党军队 363

毛泽东主持入党仪式 364

护送毛委员 365

不能烧房子 365

冲锋陷阵 366

看望毛泽东 366

同志情谊深似海 367

组织老弱同志过雪山 368

错失良机 368

歼灭蚋野部队 369

“严重警告” 369

延安学习 370

和美国代表谈判 371

大练兵 371

锦上添花 372

死学活用 373

针锋相对 373

张宗逊上哪里去了” 374

从井冈山走来的陈士榘上将 375

峥嵘岁月的回忆 376

第一个活捉日军俘虏的将军 392

辉煌的三年 396

惊世扬威的两弹工程 403

在“史无前例”的年代里 413

敢死队员出身的陈再道上将 420

参加敢死队 421

走向征程 421

坚信党的领导 422

巧计藏银元 423

计捉土豪 424

肃反遭秳 425

火攻罗家岗 425

颈部弹洞 426

留下银元 427

让马 427

能上能下 428

向民请罪 428

智过平汉线 429

勇赴“鸿门宴” 430

激战羊山集 430

农家絮语 431

主席称勇 432

友情 432

保陈再道去 433

戒烟 434

解决战士洗澡问题 435

关心贫困户 435

座上宾 436

与工人们在一起 436

关心公务员 437

敢冲风浪 437

粗饭布衣 438

快车与慢车 438

军法上将陈奇涵 439

忧国忧民 440

鸿鹄之志 440

肝胆相照 441

两岸 442

采取“白皮红心”的策略 442

战斗在赣江 443

红旗插上兴国城 443

四星望月 444

保卫新生革命政权 444

忍辱负重 445

意志如钢 446

舌战顽固派 446

不让一个敌人过河 447

字斟句酌 448

远见卓识 448

因情制敌 449

一日如二十年 450

这时间要用来学习 450

为民造福 451

一丝不苟 452

一棵小树 452

以法治军 453

“高级泥瓦匠” 454

但愿子孙贤 455

心地芝兰 455

铁军参谋长周士第上将 457

铁甲车队的创建人 458

支持广宁农运 459

改造飞机掩护队 460

讨伐刘杨 460

封锁香港斗英帝 461

“铁军”的诞生 462

“饮马长江” 463

南昌起义见忠诚 464

渡河司令员 465

“打下会昌再吃饭” 465

初战忻口 466

积极扩军 467

破击同蒲路 468

消灭“王牌军” 468

扩军建政权 469

粉碎“扫荡” 470

贺龙巧点鸳鸯谱 471

七分校育英才 472

共建军民团结窑 472

“挤”日寇 473

吐血坚持指挥 474

晋中战役显英豪 475

太原歼敌 475

突破“秦岭防线” 476

围歼胡宗南 477

成都新生 478

知人、知心的钟期光上将 480

“保存实力就是胜利” 481

秋毫无犯 481

“教育,才能上下统一思想” 482

大江南北聚英才 483

既报喜 又报忧 484

“滚雪球” 484

原则性与灵活性 485

金星钢笔 485

水与万金油 486

一双球鞋 486

“保护干部是组织工作者的职责” 487

“人枪款主义” 487

“战争急,救人也急” 488

“务必把小阎找回来, 489

“人是可以改造的” 489

“革命,总是多一点人好” 490

护身钱 490

“好主任”与“妈妈主任” 491

平山头 492

“从政治部做起” 492

“连队行得通吗?” 493

立功运动 493

评定伤亡 494

即俘、即补、即战 495

当年伤员的回忆 496

“送给新华社” 497

五湖四海 498

学文化与现代化 498

危难见党性 499

自己动手免人代劳 500

“左”倾劫难 501

顺境多戒,逆境多助 501

“满遭损 谦受益” 504

“将军的话” 504

题词与退稿酬 505

寄语统一华夏生辉 505

“做时代的闯将,跨世纪的先锋” 506

将军姓“副” 507

将门家风 508

两幅半成的题词 510

独臂上将贺炳炎 512

寻父当红军 513

受命于危难之际 514

翁中捉鳖 515

夜过遭难村 516

险些被误杀 518

危难中只要一声令就上 521

围攻龙山县城 522

板栗园伏击战 524

忍剧痛锯右臂 527

反对搞分裂 528

在艰难的长征中 529

进军雁门关 530

巧设伏击战 532

攻坚作战连克数城 535

三战三捷 536

在战略反攻作战中 540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 542

“郭铁匠”郭天民上将 545

铁脑壳 546

觉悟 546

在黄埔军校 547

海丰入狱 548

负伤 548

拒不检查 549

绝处逢生 550

八府参谋长 550

“全党只有一个中央!” 551

毛主席为郭天民平反 552

“把老婆带走” 553

击毙日军清水少将 554

护送白求恩 554

机智、果断、忘我 555

“光听汇报是靠不住的” 556

裁军的故事 557

二十里“皇军”仓库 557

再当一次无名英雄 558

千里追击 558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559

“郭铁匠”和士兵 560

决不盲从 561

在“反教条主义运动”中 561

接家属 562

不可倚官恃势 563

刚直不阿的阎红彦上将 564

愤然辍学 565

深感人间不平 565

少年入党矢志不移 566

书记和交通 567

“他们是真正向着老百姓的” 567

大义凛然 568

临危不惧晓大义 568

出其不意,先发制人 569

“委员”视察 569

百里乔装运子弹 570

被迫离队 571

科学的分析正确的决策 571

我们是边打边学 572

组建黄河游击师 572

受到毛泽东赞扬 573

服从组织的决定 573

阎红彦与宋时轮 574

和战士在一起 575

“我们不能见风行事” 576

习惯与外号 576

秉性不阿诚刚直 577

痛斥歪风堪及时 578

向中央反映意见 579

因势利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579

实事求是,谦虚谨慎 580

坦诚、直率的个性 581

过黄泛区 582

“不要管我” 583

御寒棉衣 584

困境当棉袍,胜利不停步 585

房子够好了 585

拿那么多钱干什么 585

徒步几十里体察民情 586

上等高丽参 586

不分彼此 586

团结好广大党外人士 587

进民族地区工作,要靠党的政策 587

帮助少数民族上层人士转变思想 588

同志情深 589

大度对同志,严格对自己 590

不实事求是,对国家对人民有什么好处? 590

要警惕弄虚作假 591

“党的事业就坏在这些败家子手里!” 591

“稍微忠厚一点的人,也不能这样做嘛!” 592

“此信写的很好!” 592

反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593

在“文化大革命”中 594

革命家庭 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