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言 1
2 中药药性 5
3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11
4 中药复方的药理 18
5 解表药 24
麻黄 25
桂枝 27
柴胡 28
葛根 30
6 清热药 32
金银花 35
黄芩 36
黄连 37
大青叶与板蓝根 39
山豆根 40
7 泻下药 42
大黄 43
8 祛风湿药 46
秦艽 47
豨莶草 48
9 利水渗湿药 49
茯苓 50
泽泻 52
茵陈蒿 53
10 温里药 56
附子(附乌头) 57
11 理气药 62
枳实 64
青皮 65
12 消食药 67
13 止血药 69
三七 70
14 活血化瘀药 73
丹参 78
川芎 80
益母草 82
延胡索 83
莪术 85
15 化痰止咳平喘药 87
桔梗 88
16 安神药 91
酸枣仁 91
17 平肝息风药 93
天麻 94
钩藤 95
羚羊角 97
18 开窍药 98
麝香 99
19 补虚药 101
人参 103
党参 109
黄芪 110
甘草 112
当归 114
淫羊藿 116
20 收涩药 118
五味子 119
21 驱虫药 122
22 外用药 125
23 中药药理学实验计划及参考项目 128
23.1 中药药理总论实验 128
23.2 解表药实验 129
23.3 泻下药实验 130
23.4 祛风湿药(抗炎药)实验 131
23.5 利水渗湿药实验 131
23.6 温里药实验 132
23.7 理气药实验 133
23.8 止血药实验 134
23.9 活血化瘀药实验 135
23.10 化痰止咳平喘药实验 137
23.11 平肝息风药实验 138
23.12 补虚药实验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