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 3
抗战版序 3
增订版序 5
第一章 诗的起源 7
一 历史与考古学的证据不尽可凭 7
二 心理学的解释:“表现”情感与“再现”印象 11
三 诗歌与音乐、舞蹈同源 13
四 诗歌所保留的诗、乐、舞同源的痕迹 16
五 原始诗歌的作者 19
第二章 诗与谐隐 26
一 诗与谐 26
二 诗与隐 34
三 诗与纯粹的文字游戏 44
第三章 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 49
一 诗与直觉 51
二 意象与情趣的契合 53
三 关于诗的境界的几种分别 56
四 诗的主观与客观 62
五 情趣与意象契合的分量 66
附 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74
第四章 论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 87
一 “表现”一词意义的暖味 87
二 情感思想和语言的联贯性 90
三 我们的表现说和克罗齐表现说的差别 94
四 普通的误解起于文字 97
五 “诗意、“寻思”与修改 100
六 古文与白话 102
第五章 诗与散文 105
一 音律与风格上的差异 105
二 实质上的差异 108
三 否认诗与散文的分别 110
四 诗为有音律的纯文学 112
五 形式沿袭传统与情思语言一致说不冲突 118
六 诗的音律本身的价值 119
第六章 诗与乐——节奏 122
一 节奏的性质 124
二 节奏的谐与拗 126
三 节奏与情绪的关系 128
四 语言的节奏与音乐的节奏 131
五 诗的歌诵问题 133
第七章 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137
一 诗画同质说与诗乐同质说 137
二 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139
三 画如何叙述,诗如何描写 142
四 莱辛学说的批评 146
第八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上):论声 153
一 声的分析 153
二 音的各种分别与诗的节奏 155
三 中国的四声是什么 159
四 四声与中国诗的节奏 163
五 四声与调质 166
第九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中):论顿 172
一 顿的区分 172
二 顿与英诗“步”、法诗“顿”的比较 176
三 顿与句法 178
四 白话诗的顿 181
第十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下):论韵 183
一 韵的性质与起源 183
二 无韵诗及废韵的运动 185
三 韵在中文诗里何以特别重要 186
四 韵与诗句构造 189
五 旧诗用韵法的毛病 190
第十一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上):赋对于诗的影响 193
一 自然进化的轨迹 193
二 律诗的特色在音义对仗 197
三 赋对于诗的三点影响 204
四 律诗的排偶对散文发展的影响 209
第十二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下):声律的研究何以特盛于齐梁以后? 211
一 律诗的音韵受到梵音反切的影响 211
二 齐梁时代诗求在文词本身见出音乐 214
附 替诗的音律辩护——读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后的意见 221
第十三章 陶渊明 249
一 他的身世、交游、阅读和思想 249
二 他的情感生活 255
三 他的人格与风格 260
附录一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267
附录二 诗的实质与形式(对话) 275
附录三 诗与散文(对话) 303
后记 331
增订版自序 335
我与文学及其他 335
我与文学 337
谈学文艺的甘苦 340
谈趣味 345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349
诗的隐与显——关于王静安的《人间词话》的几点意见 355
诗的主观与客观 365
从生理学观点谈诗的“气势”与“神韵” 368
悲剧与人生的距离 374
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 378
柏拉图的诗人罪状 386
一 386
二 388
三 391
四 397
近代美学与文学批评 401
一 欧洲文学批评史的鸟瞰 401
二 近代美学与唯心派哲学的渊源 404
三 近代美学的基本原理 407
四 批评与创造的关系 413
论小品文(一封公开信)——给《天地人》编辑徐先生 425
理想的文艺刊物 431
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 439
附录一 《孟实文钞》序 451
附录二 小泉八云 453
附录三 阿诺德 468
附录四 诗人的孤寂 479
附录五 序 叶绍钧 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