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
第一篇 自然环境 1
第一章 地质地貌 2
第一节 地质 2
刘海粟序 3
第二节 地貌 4
吕秋山序 5
方正全序 7
第二章 气侯 8
第一节 气温 8
概述 10
第二节 日照 11
第三节 湿度 12
第四节 降水 13
第五节 风 14
第六节 云雾 15
第七节 霜期 16
第八节 雪 16
第九节 冰雹 17
第十节 四季 17
第一节 资源 19
第三章 植物 19
第二节 古树名木 21
第三节 花卉 24
第四节 药用植物 26
第五节 名产 28
第四章 动物 30
第一节 资源 30
第二节 珍禽 31
第三节 异兽 33
第四节 特产 35
第二篇 胜景 36
第一章 名峰 37
第二章 峻岭 50
第三章 怪石 54
第四章 岩洞 62
第一节 岩 62
第二节 台 64
第三节 石壁 66
第四节 洞 66
第五章 盆地 71
第一节 溪 73
第六章 秀水 73
第二节 涧 75
第三节 泉 77
第四节 池 81
第五节 潭 83
第六节 瀑 84
第七章 奇松 86
第一节 云海 88
第二节 日出 88
第八章 时景 88
第三节 晚霞 89
第四节 雾(雨)淞 89
第五节 佛光 90
第六节 季景 90
第三篇 佛教 92
第一章 沿革 92
第二章 寺院 103
第一节 现存寺院 103
第二节 已废寺院 121
第三章 组织 140
第一节 讲经 144
第四章 僧伽教育 144
第二节 办学 145
第三节 进修 148
第五章 寺院经济 150
第一节 官助 150
第二节 香火 151
第三节 募化 154
第四节 庄田 156
第五节 其它 159
第一节 丛林及其清规 161
第六章 佛教仪轨 161
第二节 日常课诵 164
第三节 节日活动 165
第四节 重要佛事 166
第四篇 文物 168
第一章 古遗址 168
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 168
第二节 书院遗址 169
第三节 亭坊遗址 171
第二章 古墓葬 174
第三章 雕塑 177
第一节 佛像 177
第二节 其它 179
第四章 铭刻 182
第一节 印刻 182
第二节 摩崖字刻 184
第三节 碑刻 187
第四节 题刻 196
第五章 匾额 197
第六章 书画 199
第一节 佛画 199
第二节 书法 200
第三节 其它 201
第四节 仿作 203
第七章 图书 205
第一节 佛经 205
第二节 其它 207
第八章 器具 208
第一节 法器 208
第二节 供器 211
第三节 用具 212
第四节 其它 213
第五篇 建筑 215
第一章 庙宇 218
第二章 屋宇 224
第三章 亭坊 234
第四章 道路 236
第五章 桥梁 239
第六章 水电 242
第七章 街道 245
第六篇 人物 248
第一章 名道名僧 249
第二章 乡贤名士 262
第三章 游山名人 269
第七篇 艺文 285
第一章 诗歌 286
第二章 散文 333
第三章 楹联 371
第四章 歌曲 378
第五章 传说 387
第八篇 旅游 394
第一章 交通 397
第一节 进山路线 397
第二节 游山路线 400
第三节 客运 401
第一节 项目 404
第二章 游览 404
第二节 景区 406
第三节 景点 409
第四节 游程 421
第三章 服务 424
第一节 旅行社 424
第二节 接待站 425
第三节 馆所 426
第四节 饮食 432
第五节 卫生 434
第六节 商店 436
第七节 邮政 439
第八节 文化娱乐 441
第九篇 管理 443
第一章 沿革 443
第二章 机构 445
第一节 九华山管理处 445
第二节 驻山单位 447
第三章 园林 449
第一节 景区面积 449
第二节 林木保护 449
第一节 资金 452
第四章 财供 452
第二节 供应 453
第五章 治安 454
第一节 概况 454
第二节 户籍 455
第三节 消防 455
第六章 教育 457
第七章 规划 458
第十篇 杂记 459
一、道教记略 459
二、宗教习俗 461
三、民间风情 467
四、武功拳术 470
五、奇异现象 472
附录 474
一、文件辑存 474
二、旧志序选 493
三、史料考辨 503
四、书目辑存 518
修志始末 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