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检查技术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邹仲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3
  • ISBN:14119·1029
  • 页数:667 页
图书介绍:

投照设备 1

Χ线机 1

滤线设备的应用 1

第一章 概论 1

暗盒 8

有关投照的基本条件 9

有效焦点的大小 9

肢体与胶片距离 9

Χ线照片的贮藏 9

贮片夹 9

增感屏、胶片 9

焦点与胶片距离 10

肢体固定 12

近距离投照 12

中心线的投射 12

肢体与胶片的相对位置 12

Χ线管倾斜角度后焦-片距的换算 12

斜射线的利用 13

Χ线管或机器和暗盒的固定 14

吸气和呼气 14

照片的标记 15

患者的衣服 15

肢体厚度的测量 15

Χ线胶片性能和影响影象的因素 16

密度 16

清晰度 18

解象力 18

感光度 18

反差 18

灰雾度 19

Χ线照片诊断区密度测定和标准 19

曝光条件 20

曝光条件的因素 20

感光效应 20

曝光条件表的制订 21

毫安、时间、千伏和焦-片距的相互关系 21

制订方法 23

影响曝光条件的因素 24

投照前的准备 25

投照步骤或程序 26

常用术语和位置 27

第二章 骨胳 30

四肢 30

解剖 30

投照注意事项 33

投照位置 33

上肢 34

手 34

1.麻醉 36

拇指 38

手指(拇指除外) 42

食指 43

中指 44

无名指 45

小指 46

腕关节 47

舟骨 54

尺骨和桡骨 55

肘关节 57

尺骨喙突 59

轴位 60

尺骨鹰嘴突 61

骨折或病态肘关节的投照位置 62

近端尺桡关节 66

肱骨 67

肱骨——结节间沟 73

肩关节 74

关节盂 77

肩胛骨 78

喙突 83

耻骨和坐骨 84

锁骨 84

肩锁关节 88

下肢 89

足 89

侧位(负重投照) 96

子骨 97

足趾 99

跟骨 104

全足两次曝光法 110

踝关节 111

胫骨和腓骨 116

膝关节 118

殷骨髁间凹 124

髌骨 126

股骨 128

髋关节 131

宽关节和股骨颈 135

头部 140

解剖 140

头颅的各种定位点、标准平面和联线 141

投照注意事项 143

投照位置 143

后前位 144

头颅 144

前后位 146

侧位 147

枕骨和颞骨岩部 149

颅底 154

蝶鞍 157

视神经孔 160

颈静脉孔 162

舌下神经孔 163

眶下裂 164

面骨 165

颧弓 168

眼眶 171

鼻骨 173

下颌骨 176

颞颌关节 185

颞骨 187

擦照位置 187

解剖 187

投照注意事项 187

乳突 188

劳氏位 188

伦氏位 191

许氏位 192

梅氏位 195

斯氏位 197

颞骨岩部-汤氏位 200

听骨 201

颞骨茎突 202

鼻副窦 205

解剖 205

投照注意事项 205

投照位置 205

鼻副窦 206

后前闭口位 206

后前坐位 207

华氏张口位 209

柯氏位 210

格氏位 211

侧位 212

蝶窦 214

脊柱表面标记 218

脊柱 218

解剖 218

投照注意事项 220

投照位置 220

襄枕关节 221

第一和第二颈椎(寰椎和枢椎) 224

枢椎齿突 225

第三至第七颈椎 228

全部颈椎 229

前后位 229

侧位 230

颈椎椎间孔 231

上部颈椎椎弓 233

颈椎和上部胸椎 234

胸椎 238

前后位 238

侧位 239

胸腰椎联接部 242

前后位 243

腰椎 243

侧位 244

椎弓和椎间孔-前后斜位 247

椎弓和关节突-半轴位 248

腰骶关节 249

前后位 249

后前位 250

侧位 251

骶骨 252

前后位 252

侧位 253

尾骨 254

前后位 254

侧位 255

前后位 256

骶髂关节 256

后前位 257

前后斜位 258

胸骨和胸锁关节 260

解剖 260

投照注意事项 260

投照位置 260

胸骨 261

后前斜位 261

侧位 264

胸锁关节 265

投照位置 270

肋骨 270

解剖 270

投照注意事项 270

膈上肋骨 271

膈下肋骨 276

肋椎关节和肋横突关节 278

骨盆 279

解剖 279

投照注意事项 279

投照位置 279

骨盆 280

前后位 280

侧位 281

髂骨 282

牙齿 289

解剖 289

牙齿排列和组成 289

第三章 口腔 289

牙齿外形 290

牙齿结构 290

出齿程序 290

咬翼片 291

牙片分类 291

口内片 291

胶片的放置和固定法 292

咬合片 292

全口牙齿投照的胶片分配 292

投照注意事项 292

患者位置 294

中心线的投射 294

曝光条件 296

上颌门齿 297

上颌犬齿和前臼齿 299

止颌臼齿 301

下颌门齿 302

下颌犬齿和前臼齿 304

下颌臼齿 306

咬翼片投照 307

硬腭和上下齿弓 309

上颌硬腭和齿弓 309

上颌前部硬腭和齿槽突 310

上颌后部硬腭和齿槽突 311

下颌齿弓体 312

第四章 内脏器官 314

脑 314

解剖 314

脑脊髓液的产生和循环 315

脑室系统造影的正常Χ线表现 316

脑室系统测量 316

Χ线检查方法 320

平片检查 320

造影检查 320

气脑和脑室造影投照位置 323

胸部 325

解剖 335

投照位置 341

高千伏摄影 341

立体摄影 341

点片 341

Χ线检查方法 341

荧光摄影 341

摄片 341

透视 341

体层摄影 341

胸部 342

后前位 342

前后位 344

仰卧前后位 345

侧位 346

侧卧后前位 350

仰卧侧位 351

右前斜位 352

左前斜位 353

肺尖 354

胸部前凸位 357

肺部点片摄影 360

两肺不同密度投照法(一肺过度曝光法) 361

支气管的国际命名 362

解剖 362

支气管 362

支气管分支 365

支气管造影术 366

适应症和禁忌症 366

支气管造影术的麻醉与可能发生反应的急救 366

1.碘化油 367

2.碘质水溶剂 367

造影剂的选择 367

2.麻醉剂可能发生反应的急救 367

3.碘化油磺胺结晶混合制剂 368

4.钙盐粉剂 368

5.硫酸钡 368

造影技术 368

1.术前准备 368

2.造影方法与进行 369

3.造影剂的注入量和各支的引流体位 369

解剖 372

纵隔 372

纵隔分区 372

6.支气管造影木的术后处理 372

摄影 373

透视 373

食管移动度检查法 373

Χ线检查方法 373

气管分又移动度检查法 374

心脏和大血管 376

解剖 376

Χ线检查方法 377

透视 377

远距离摄影 378

正透描记法 378

径线测量 379

心脏测量 379

正位径线 379

电记波等 379

侧位径线 380

面积测量 383

心脏和大血管 384

投照技术 384

后前位 384

容积测量 384

侧位 385

右前斜位 386

左前斜位 387

循环系统 388

概述 388

满意的心脏和血管造影应具备的条件 388

造影剂 388

造影剂注入径路或造影方法 389

投照设备 389

适应症和禁忌症 390

可能发生的危害 390

各论 390

心血管造影术 390

4.投照技术 390

心室造影术 394

胸部主动脉造影术 395

主动脉造影术 395

冠状动脉造影术 397

腹部主动脉造影术 397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术 399

肾动脉造影术 400

腔静脉造影术 401

上腔静脉造影术 401

下腔静脉造影术 402

肝静脉造影术 403

脾门静脉造影术 404

脑血管造影术 408

颈动脉造影术 408

椎动脉造影术 412

脊椎静脉造影术 413

前列腺和前列腺周围静脉造影术 414

四肢血管造影术 415

四肢动脉造影术 415

四肢静脉造影术 416

淋巴系统造影术 418

胃肠道 419

解剖 419

食管 419

胃 419

小肠 421

3.回肠 422

4.小肠分组 422

2.空肠 422

1.十二指肠 422

大肠 423

1.盲肠 423

2.结肠 423

Χ线检查方法 423

造影剂 423

检查方法 423

食管检查法 424

1.一般检查法 424

1.钡餐检查法 425

胃肠道检查法 425

3.食管狭窄双重造影检查法 425

4.食管异物检查法 425

2.双重吞咽检查法 425

6.滑动性食管裂孔疝检查法 426

2.胃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法 429

3.胃肠手术后钡餐检查法 429

4.胃内充气检查法 429

5.胃底部肿瘤体层摄影 430

6.胃和十二指肠穿孔造影检查法 430

小肠检查法 430

4.稀钡剂、高电压结肠造影法 431

3.灌肠法 431

2.口服法 431

1.腹部平片 431

大肠检查法 431

阑尾检查法 431

5.加鞣酸钡剂灌肠法 433

6.钡-气双重对比造影法 433

7.高渗钡餐结肠检查法 433

胃肠道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法 433

1.食管低张造影检查法 434

2.胃低张造影检查法 434

3.无管或插管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检查法 434

4.低张钡剂灌肠法 438

胃肠道钡餐快速检查法 438

胆囊 439

肝总管 439

胆道系统 439

解剖 439

胆囊管 440

胆总管 440

Χ线检查方法 440

平片检查 440

造影检查 443

胆系造影术 443

(1)口服法 443

(2)静脉法 445

(3)静脉滴注胆系造影法 445

(2)静脉法 447

(1)直接注入法 447

2.手术时胆管造影术 447

(4)腹腔镜胆系造影法 447

(1)口服法 447

1.手术前胆管造影术 447

胆管造影术 447

(2)静脉造影法 448

3.手术后胆管造影术 449

(3)肝胆管结石造影法 450

(4)经腹壁穿刺胆管造影术 450

胃与横结肠间隙的估计 451

服钡仰卧轴位投照 451

胃后间隙的测量 451

服钡仰卧水平侧位投照 451

胰腺 451

解剖 452

造影方法 452

胰管造影法 452

解剖 453

尿路 453

Χ线检查方法 453

平片检查 453

胰腺病变造影所见 453

正常胰管造影表现 453

1.检查前准备 455

2.投照技术 455

造影检查 458

1.静脉尿路造影术 458

2.逆行性肾盂、肾盏造影术 459

(5)细针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460

3.顺行性肾盂、肾盏造影术 461

4.大剂量静脉滴注肾盂造影术 461

5.肾造影术 463

6.输尿管造影术 463

7.膀胱造影术 463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 463

8.膀胱碘液-气体双重对比造影术 466

9.膀胱周围及膀胱内腔同时造影术 467

10.尿道造影术 467

子宫 468

适应症和禁忌症 468

卵巢 468

输卵管 468

解剖 468

妇科 468

12.肾动脉造影术 468

11.腹膜后充气造影术 468

造影剂 470

造影技术 470

术前准备 470

造影方法 470

投照技术 471

盆腔气腹造影术 472

正常子宫和卵巢的纵横径数值 472

Χ线检查方法 473

注气方法 473

造影技术 473

术前准备 473

适应症和禁忌症 473

投照技术 474

产科 474

孕妇腹部平片检查 474

用途 474

投照技术 476

Χ线骨盆测量 478

骨盆径线 479

各径线的平均数值 480

女性骨盆分型 480

骨盆测量法 480

投照技术 483

胎儿头颅各径线的测量 488

用途 488

测量方法 488

测量胎儿头颅径线的放大纠正率 489

正常足月胎儿头颅各径线的数值 489

胎盘Χ线检查 489

前置胎盘分类 489

Χ线胎盘检查法 489

羊膜腔造影术 489

膀胱造影术 490

软组织摄影术 491

逆行性股动脉造影术 491

脐动脉造影术 491

钡剂灌肠对比术 491

腹主动脉造影术 491

腹部立位子片投照法 492

用途 492

投照技术 494

先天性锁肛投照法 495

造影剂 496

造影方法 496

造影技术 496

术前准备 496

解剖 496

泪囊系统造影术 496

第五章 其他造影检查 496

唾液腺造影术 497

解剖 497

耳下腺 497

颌下腺 497

舌下腺 497

适应症和禁忌症 497

造影技术 497

术前准备 497

注射方法 497

投照技术 497

上行性惟管造影术 499

下行性椎管造影术 499

造影技术 499

适应症 499

造影剂 499

椎管造影术 499

重力性胎盘摄影法 499

投照技术 500

造影剂抽出问题 500

水溶性碘造影剂 501

椎管硬膜外造影术 501

髓核造影术 502

解剖 502

注射方法 503

注射径路 503

术前准备 503

造影技术 503

造影剂 503

投照技术 504

造影后的护理 504

纵隔充气造影术 505

适应症和禁忌症 505

造影技术 505

充气径路 505

术前准备 505

造影方法 505

Χ线检查方法 505

术前准备 506

造影技术 506

腹部气腹造影术 506

用途 506

注气方法 507

Χ线检查方法 507

投照技术 507

腹膜后充气造影术 511

气体的选择和剂量 511

造影技术 511

术前准备 511

注气方法 511

Χ线检查方法 511

术前准备 512

投照技术 512

造影方法 512

造影剂 512

造影技术 512

输精管造影术 512

关节造影术 513

膝关节造影术 513

解剖 513

适应症和禁忌症 513

造影技术 513

术前准备 513

造影方法 513

投照技术 513

投照技术 516

注射方法 516

瘘管造影术 516

造影剂 516

造影技术 516

第六章 测量与定位 517

蝶鞍测量 517

椎弓根间距离测量 518

长骨真实长度测量 519

足弓测量 522

松果体定位 523

Vastine-Kinney氏定位法 523

Geffen氏定位法 523

张-谢-汪氏定位法 523

Isley-Baylin氏定位法 525

吴氏定位法 525

异物定位 526

进行异物定位注意事项 526

异物定位法 527

解剖学定位法 527

异物深度定位法 527

1.直角透视法 527

2.Χ线管单向移动透视定位法 528

3.Χ线管单向移动摄影定位法 529

4.Χ线管单向移动透视、摄影并用定位法 532

5.荧光屏Χ线管联动透视定位法 532

6.定位器透视、摄影合并定位法 533

金属环固定定位法 534

眼部异物定位 534

眼球移动定位法 535

Gamberg氏定位法 536

眼球软组织投照法 538

第七章 特殊检查 539

体层摄影 539

原理 539

厚(小角度)体层摄影 540

操作方法 542

病灶体层深度的测定 542

体位 542

肺 543

各部位的体层摄影投照方法 543

中心线 543

喉部 546

气管和支气管 546

正位额倾体层摄影 546

侧位倾后斜体层摄影 547

侧位35°后倾肺门体层摄影 548

纵隔、心脏和大血管 551

胆囊 551

肾脏 551

眼眶 552

视神经孔 552

颞骨岩部(中耳、内耳)、茎突、舌下神经孔、颈静脉孔 552

腰椎 554

胸椎 554

髂骨 554

颞颌关节 554

胸锁关节 554

胸骨 554

前组鼻副窦 554

膝关节 555

各部位体层摄影投照条 555

横断体层摄影 556

原理 556

机械与操作 557

体层选择 557

回转斜体层摄影 557

回转斜体层摄影机的构造及用法 558

优缺点 559

指定斜体层的选择 559

原理 559

多层体层摄影 560

原理 560

重叠的各层胶片的不同感光速度问题 560

暗盒的装置 560

Χ线记波摄影 562

原理 562

单隙记波摄影和多隙记波摄影 562

单隙记波摄影 562

多隙记波摄影 563

1.阶梯性记波摄影 563

记波摄影的使用技术和注意事项 565

2.连续性记波摄影 565

胶片密度描记术 566

荧光缩影记波术 566

荧光摄影——间接摄影 567

设备 567

胶片 568

照片标记 569

电影摄影、电视透视、电视录像、电子Χ线摄影 569

电影摄影 569

设备 569

电视录像 570

电子Χ线摄影 570

电视透视 570

胶片 570

钼钯Χ线机乳房投照 573

颈部软组织 574

鼻咽部软组织 576

四肢 576

立体摄影 577

原理 577

投照技术 577

位置 577

Χ线管移动距离的计算 577

立体观片灯的构造 578

照片标记 578

遮线筒的应用 578

Χ线管移动方向 578

中心线 578

乳房 579

软组织摄影 579

看片方法 579

放大摄影 579

原理 579

摄影技术 579

有效焦点面积对放大摄影的关系 579

焦点、肢体和胶片间的关系 582

直接放大摄影 584

高千伏摄影 585

优点 585

硒板充电 587

干板摄影的优缺点 587

Χ线照射后硒板的显影 587

缺点 587

硒板的制法 587

Χ线千板(静电)摄影 587

浮雕Χ线照片影印法 589

影印方法 589

谐影 589

减影法 591

原理 591

操作方法 591

三向、四向Χ线摄影 593

原理和设备 593

注意事项 593

临床应用 594

优缺点 595

第八章 电子计算机Χ线体层摄影 596

基本原理 596

观察原则 597

CT摄影机发展的情况 599

病人的准备 599

CT摄影在脑部病变方面的应用 599

CT摄影在眼球后病变方面的应用 601

CT摄影在胸部病变方面的应用 601

肺部 601

肝脏 602

胰腺 602

纵隔 602

CT摄影在腹部和后腹眩脏器病变方面的应用 602

肾脏 604

肾上腺 604

后腹腔 604

盆腔 604

第九章 造影剂 606

造影剂应具备的条件 606

造影剂的分类 606

阴性造影剂 606

常规钡剂 607

钡剂配制 607

硫酸钡 607

阳性造影剂 607

气-钡双重造影钡剂 608

1.对双重造影钡剂的要求 608

2.制剂技术的研究和处方 608

3.钡剂的产气和消泡 609

4.充气方法 610

碘化合物制剂 611

腔道造影剂 611

胆系造影剂 614

尿路和血管造影剂 619

钍化合物 627

碘质过敏试验 627

附表:各器官造影用的造影剂表 628

第十章 暗室技术 630

暗室设计 630

位置与面积 630

墙壁与地面 630

布置与颜色 630

室温与通风防光设备 631

迷路与电线装置 632

水槽与传片箱 632

暗室设备 633

照明 633

洗片箱 634

洗片架 634

贮片箱 635

晾片架 635

切片刀 635

计时器 635

搅棒 635

温度计 635

干燥箱 635

切角器 636

其他 636

增感屏 636

原理、作用、用途 636

结构 636

分类 637

增感效应与荧光物质的关系 638

余辉现象 638

增感效应与温度的关系 638

荧光涣散现象 638

特性 638

增感因数 639

解象力 639

增感屏的裱贴和接触试验 639

增感屏的保养 640

增感屏的清洁方法 640

Χ线胶片 641

原理、作用 641

结构、性质 641

片基 641

乳剂层 641

特性 642

保护层 642

粘附层 642

分类 643

胶片尺寸 643

Χ线胶片的贮藏 643

形成潜影的原理 644

胶片性能的测定 644

暗室化学 646

显影液 646

显影原理及其作用 646

显影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646

还原剂 646

抑制剂 647

其他药物 647

促进剂 647

保护剂 647

几种常用显影配方 648

几种特殊显影配方 648

1.快速显影液 648

2.一次显影定影洗片法 648

3.显定影混合剂 649

4.高反差显影液 649

5.夏季显影液 649

(1)显影剂 649

(2)坚膜剂 649

显影液的耗损和补偿 650

显影液的调配 650

(3)定影及其他 650

显影液的处理和注意事项 651

影响显影的因素 651

显影的方法 652

暗室洗片时应注意事项 652

保护剂 653

其他 653

坚膜剂 653

酸化剂 653

定影剂 653

定影液的组成 653

定影原理及其作用 653

定影液 653

几种常用定影液 654

几种特殊定影液配方 654

1.快速定影液 654

2.酸性坚膜定影液 654

3.高温定影液 654

定影液的化学过程 655

影响定影液的因素 655

定影液药效测验几种方法 656

定影操作的注意事项 656

漂洗 656

加厚方法 657

减薄方法 657

加厚、减薄的方法 657

Χ线测量、单位“r”量 659

第十一章 Χ线防护 660

作用于人体的Χ线来源 660

有用射线 660

直射线(漏出射线) 661

散射线 661

防御Χ线物质的选择 661

防御Χ线物质的要求 661

防御物的铅当量 661

屏蔽防护 662

增感屏的改进 662

Χ线机的改革 662

距离防护 662

时间防护 662

Χ线防护的基本原则 662

Χ线防护的具体措施 663

建筑上的要求 663

Χ线机的防护要求 663

隔室透视 664

防护改进 664

对病人的防护 665

操作Χ线机时的要求 665

Χ线透视工作中的防护 665

Χ线投照工作中的防护 666

工作人员的保健问题 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