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战国策文的文化渊源 1
第一节 行人之官与纵横家 1
一、“诸子出于王官论”辨 1
二、夏商西周通使官及其学说 15
三、春秋行人之行事及其学说 20
四、战国行人之行事及其特点 24
第二节 古代谋略学与纵横权谋 26
一、太公谋略与纵横权谋 26
二、兵家谋略与纵横权谋 37
三、政治谋略与纵横权谋 55
第三节 古代辩术与纵横说辞 67
一、政治论辩与纵横说辞 67
二、外交说辩与纵横说辞 71
三、学术诘辩与纵横说辞 77
附:战国策文的出现是多种文化因素交互作用的 83
结果 83
一、策士的纵横游说活动 85
第二章 战国策文的产生和传播 85
第一节 策士的纵横活动及战国策文的产生 85
二、策士说辞的类别和特点 86
三、策士说辞和行事的记录 88
第二节 战国策文的传播和《战国策》的编定 91
一、战国策文的传播 91
二、战国策文的原始结集 94
三、战国策文的原始结集人 97
四、战国策文两火未尽焚 100
五、《战国策》的编定及流传 106
第三节 《战国策》的部类和文体 109
一、《战国策》归部的争论 109
二、《战国策》从形式上看是史著 111
三、《战国策》有较多子书因素 114
四、《战国策》是一部以记叙文和论辩文为主体的散文集 117
一、《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章 之“魏惠王”乃“魏襄王”之误辨 119
第三章 战国策文杂考 119
第一节 《战国策》“主名误”考辨 119
二、《赵策四》“齐将攻宋而秦楚禁之”章 “谓齐王”者乃“苏秦”而非“李兑”考 120
三、《韩策三》“韩人攻宋”章 之“韩人”、“韩珉”即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之“韩?”考 122
四、《秦策二》“陉山之事”章 之“苏代”乃“苏秦”之误辨 124
五、《齐策五》“苏代说齐闵王”章 之“苏代”乃“苏秦”之误辨 125
六、《赵策四》“五国伐秦”章 之辞主系“苏秦”而非“苏代”考 125
七、《燕策一》“苏代谓燕昭王”章 之“苏代”乃“苏秦”之误辨 125
八、《燕策二》“苏代为奉阳君说燕于赵以伐齐”章 之“苏代”乃“苏秦”之误辨 126
九、《燕策二》“苏代自齐献书于燕王”章 之“苏代”乃“苏秦”之误辨 127
十、《燕策二》“客谓燕王”章 之“苏子”当为“苏秦”考 128
第二节 《战国策》“无主辞”考说 128
一、《东周策》“谓薛公”章 之辞主当为苏秦 129
二、《秦策三》“谓应侯日武安君禽马服子乎”章 之辞主当为苏代 131
三、《秦策四》“说秦王日物至而反”章 之辞主当为黄歇 131
四、《赵策三》“说张相国”章 之辞主当为鲁仲连 131
五、《魏策二》“五国伐秦”章 之辞主当为苏秦 132
第四章 战国策文的奠基阶段 136
第一节 战国策文与考察战国策文的基础文献 136
一、战国策文概说 136
二、考察战国策文的基础文献 138
三、考订战国策文作时的原则 150
第二节 合纵连横的初创与初创期策文之作时 156
一、合纵连横的初创期 156
二、初创期策文之作时考辨 157
附:托名张仪说辞之产生年代考辨 175
第三节 初创期策文之文学水平 183
一、初创期策文的类别和篇幅 183
二、初创期策文的文学表现水平 187
第五章 战国策文的发展阶段 192
第一节 合纵连横的鼎盛与鼎盛期策文之作时 192
一、合纵连横的鼎盛期 192
二、鼎盛期策文之作时考辨 194
附:托名苏秦说辞之产生年代考辨 222
第二节 鼎盛期策文之文学水平 236
一、鼎盛期策文的类别和篇幅 236
二、鼎盛期策文的文学表现水平 238
第六章 战国策文的成熟阶段 248
第一节 合纵连横的持续与持续期策文之作时 248
一、合纵连横的持续期 248
二、持续期策文之作时考辨 249
第二节 持续期策文之文学水平 266
一、持续期策文的类别和篇幅 266
二、持续期策文的文学表现水平 268
附一:《战国策》之不明作时文和拟托文的文学价值 275
附二:战国策文发展过程可作为探讨先秦散文发展的标尺 284
第七章 战国策文在我国早期记叙文发展中的作用 286
第一节 战国策文对前代记叙方法的借取和发展 286
一、从“记事为主”到“写人为要” 286
二、《左传》的叙事之长和写人之法 289
三、战国策文取《左传》叙事之长而融为写人之法 293
四、战国策文承《左传》写人之法而有新的发展 297
五、战国策文写人之法更加文学化 301
第二节 战国策文表现重心变化的原因 306
一、战国策文表现重心变化的文化背景 306
二、社会思潮对史官“史识”的影响 313
三、纵横家阴阳正变哲学观念的影响 316
四、纵横策士人生价值观和审美观念的影响 320
第三节 战国策文在早期记叙文发展中的贡献 324
一、人生本性多样化描写的开端 324
二、形象化文学表现方式的尝试 330
第四节 战国策文对后世记叙类作品的影响 336
一、战国策文对两汉史传文学的影响 336
二、战国策文对早期小说表现方法的影响 341
三、战国策文对我国古小说之民族特点形成的影响 348
一、先秦诸子论辩文的发展 353
第八章 战国策文在我国早期论辩文发展中的作用 353
第一节 战国策文的论辩成就 353
二、战国策文的论辩方式和结构 356
三、战国策文论辩成就的成因 362
四、战国策文对秦汉政论文的影响 365
第二节 战国策文的“文情” 369
一、战国策文浓郁“文情”的形成 369
二、战国策文浓郁“文情”在文学发展史上的意义 372
第三节 战国策文的“文气” 376
一、从古人文气论的演变看“文气”的含义 376
二、战国策文的雄健之气 380
三、战国策文的激越之气 384
四、战国策文的柔婉之气 387
五、战国策文之“文气”的主流及社会成因 390
六、战国策文之“文气”的文学成因 393
七、战国策文之“文气”的影响 398
附:战国策文是先秦两汉文学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401
第九章 战国策文在汉后的流传及其文化影响 405
第一节 《战国策》的流传和版本 405
一、《战国策》在汉唐间的流传和版本 405
二、《战国策》在宋元时的流传和校注本(上) 411
三、《战国策》在宋元时的流传和校注本(下) 419
四、《战国策》在明清时的流传和校注本 428
第二节 战国策文的佚文问题 433
一、战国策文的佚失及其原因 433
二、《战国策》佚文的归卷及其他相关问题 438
第三节 战国策文在后世的文化影响 463
一、汉人对战国策文及其所反映的纵横活动的评价 463
二、汉人评判观点的延续和“文学价值说”的出现 466
三、两宋儒学复兴中对纵横家和战国策文的平价 469
四、宋人评判观点的延续 471
主要参考书目 475
后记 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