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杂说 5 民族文化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关立勋主编;陈梧桐,徐亦亭卷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40207701
  • 页数:555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序言………………………………………………………………………陈梧桐 徐亦亭汉族源流概说徐亦亭一、汉族族称的由来 1

目录 1

序言………………………………………………………………………陈梧桐 徐亦亭汉族源流概说徐亦亭一、汉族族称的由来 1

1.汉人得名于汉代封建中央王朝 2

1.汉人得名于汉代封建中央王朝 2

2.汉族有近五千年绵延不绝的历史 3

2.汉族有近五千年绵延不绝的历史 3

二、传说时代汉族先民的多元起源 4

二、传说时代汉族先民的多元起源 4

1.汉族创世神话的意蕴 5

1.汉族创世神话的意蕴 5

2.沿江河流域不断垦耕的炎帝神农氏 6

2.沿江河流域不断垦耕的炎帝神农氏 6

3.由半农半牧转入农耕的黄帝轩辕氏 7

3.由半农半牧转入农耕的黄帝轩辕氏 7

4.以蚩尤为首的狩猎部落融入炎黄 8

族体 8

4.以蚩尤为首的狩猎部落融入炎黄 8

族体 8

5.传说时代汉族先民世系概略 9

5.传说时代汉族先民世系概略 9

三、华夏兴起和汉族古代族体发展 10

三、华夏兴起和汉族古代族体发展 10

1.夏人是最早循国号指称的汉族先民 11

1.夏人是最早循国号指称的汉族先民 11

2.商人的嫡庶制和史巫文化 13

2.商人的嫡庶制和史巫文化 13

3.周人的宗法制和华夏的兴起 14

3.周人的宗法制和华夏的兴起 14

4.越人在东南沿海的开拓 18

4.越人在东南沿海的开拓 18

5.楚人对长江中游的开发 22

5.楚人对长江中游的开发 22

6.秦人“和西戎”及华夏统一 25

6.秦人“和西戎”及华夏统一 25

1.汉人共同体的稳定发展 31

四、汉人得名和汉族古代共同体的壮大 31

1.汉人共同体的稳定发展 31

四、汉人得名和汉族古代共同体的壮大 31

2.汉人和北方匈奴等族的融合 33

2.汉人和北方匈奴等族的融合 33

3.汉人通西域及与氐羌的交融 35

3.汉人通西域及与氐羌的交融 35

4.汉人和东南沿海越人的相融 36

4.汉人和东南沿海越人的相融 36

5.汉人在岭南和西南夷的融合 38

5.汉人在岭南和西南夷的融合 38

6.魏晋南北朝黄河流域汉人的壮大 40

6.魏晋南北朝黄河流域汉人的壮大 40

7.汉人在江南开发和唐代汉文化外传 45

7.汉人在江南开发和唐代汉文化外传 45

五、汉族的稳定发展和地域文化 48

五、汉族的稳定发展和地域文化 48

1.多民族政权下的汉人 49

1.多民族政权下的汉人 49

2.元统一后的汉人 52

2.元统一后的汉人 52

3.明清时的汉人意识和满汉民族交融 55

3.明清时的汉人意识和满汉民族交融 55

4.近代汉族地域文化的形成 58

4.近代汉族地域文化的形成 58

李鸿宾 62

粟特人的入华与消融 62

——唐代入华的昭武九姓 62

1.粟特人与月支人 62

一、唐代以前的粟特人 62

1.粟特人与月支人 62

一、唐代以前的粟特人 62

李鸿宾 62

——唐代入华的昭武九姓 62

粟特人的入华与消融 62

2.粟特人在河中的分布 63

2.粟特人在河中的分布 63

3.粟特人的经商 64

3.粟特人的经商 64

5.粟特人的宗教信仰 65

4.其他的生产活动 65

5.粟特人的宗教信仰 65

4.其他的生产活动 65

6.祅教传入内地 66

6.祅教传入内地 66

7.祅教对内地的影响 67

7.祅教对内地的影响 67

8.粟特人的东迁 68

8.粟特人的东迁 68

9.汉代以后粟特人的东迁 69

9.汉代以后粟特人的东迁 69

10.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粟特人聚落 70

10.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粟特人聚落 70

1.粟特人进入唐朝 71

二、唐代粟特人的入华 71

1.粟特人进入唐朝 71

二、唐代粟特人的入华 71

2.粟特人在西州 72

2.粟特人在西州 72

3.西州的商胡 73

3.西州的商胡 73

4.敦煌的粟特人 74

4.敦煌的粟特人 74

5.凉州的粟特人聚落 75

5.凉州的粟特人聚落 75

6.萨宝与祅祠 77

6.萨宝与祅祠 77

7.六胡州 78

7.六胡州 78

8.九姓胡与沙陀人 81

8.九姓胡与沙陀人 81

9.长安的昭武九姓人 82

9.长安的昭武九姓人 82

10.洛阳的昭武九姓 85

10.洛阳的昭武九姓 85

11.昭武九姓人的职业 86

11.昭武九姓人的职业 86

12.昭武九姓人的婚姻 87

12.昭武九姓人的婚姻 87

13.昭武九姓人的汉化 88

13.昭武九姓人的汉化 88

14.余论 90

14.余论 90

施恋林 91

古代中原与西域的关系 91

一、张骞凿空与西汉对西域经营 91

古代中原与西域的关系 91

施恋林 91

一、张骞凿空与西汉对西域经营 91

二、班超与西域 94

二、班超与西域 94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原与西域的关系 99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原与西域的关系 99

四、大唐帝国统治下的西域 101

四、大唐帝国统治下的西域 101

五、宋辽金时期西域的发展 102

五、宋辽金时期西域的发展 102

六、蒙古对西域的征服 103

六、蒙古对西域的征服 103

七、明代西域的变迁 105

七、明代西域的变迁 105

八、清代统一西域 108

八、清代统一西域 108

古代游牧民族文化掠影 114

关铭 114

一、塞种的风采 114

1.荒凉沉寂的塞人古墓 114

古代游牧民族文化掠影 114

1.荒凉沉寂的塞人古墓 114

一、塞种的风采 114

关铭 114

2.无奈的南迁 116

3.陨落的辉煌 116

2.无奈的南迁 116

3.陨落的辉煌 116

1.冒顿杀父立国 118

1.冒顿杀父立国 118

二、马背上的匈奴帝国 118

二、马背上的匈奴帝国 118

2.万里长城的诉说 120

2.万里长城的诉说 120

3.昭君出塞 122

3.昭君出塞 122

4.汉匈楼兰之争 123

4.汉匈楼兰之争 123

5.北匈奴西迁 124

5.北匈奴西迁 124

1.鲜卑人的摇篮 126

三、渴望农耕文明的鲜卑人 126

1.鲜卑人的摇篮 126

2.拓跋部的迁移与汉化 126

三、渴望农耕文明的鲜卑人 126

2.拓跋部的迁移与汉化 126

3.吐谷浑与阿干之歌 129

3.吐谷浑与阿干之歌 129

4.吐谷浑人与丝绸之路“河南道” 130

4.吐谷浑人与丝绸之路“河南道” 130

——拓跋和桃花石 132

四、古丝绸之路上的游牧民族 132

1.车师人与吐鲁番绿洲 132

5.中国·汉人的另一个名字 132

——拓跋和桃花石 132

四、古丝绸之路上的游牧民族 132

1.车师人与吐鲁番绿洲 132

5.中国·汉人的另一个名字 132

2.吐火罗人与龟兹文明 134

2.吐火罗人与龟兹文明 134

3.“汉乌联盟”形成的前前后后 136

3.“汉乌联盟”形成的前前后后 136

4.柔然与?哒 138

4.柔然与?哒 138

五、雄极一时的突厥人 139

1.突厥先世与传说 139

五、雄极一时的突厥人 139

1.突厥先世与传说 139

2.遍及草原的突厥石人像 141

3.突厥与伊斯兰文明 141

2.遍及草原的突厥石人像 141

3.突厥与伊斯兰文明 141

4.突厥物质文化透视 143

4.突厥物质文化透视 143

六、从漠北草原来到火焰山下的回鹘人 144

六、从漠北草原来到火焰山下的回鹘人 144

1.崛起于漠北草原 145

1.崛起于漠北草原 145

2.火焰山下的高昌回鹘 146

2.火焰山下的高昌回鹘 146

七、跃马纷争威震八方的蒙古族 148

1.蒙古人的崛起 148

1.蒙古人的崛起 148

七、跃马纷争威震八方的蒙古族 148

2.西征与“四大汗国”的建立 149

2.西征与“四大汗国”的建立 149

3.丰富多彩的游牧生活 151

3.丰富多彩的游牧生活 151

一、满族的形成与八旗的创建 153

奇文瑛 153

满族与八旗 153

1.女真统一 153

1.女真统一 153

一、满族的形成与八旗的创建 153

奇文瑛 153

满族与八旗 153

2.牛录·八旗·满族 154

2.牛录·八旗·满族 154

二、八旗制度的完善与满族的发展 157

1.进入辽沈 157

2.蒙古八旗 157

二、八旗制度的完善与满族的发展 157

1.进入辽沈 157

2.蒙古八旗 157

3.汉军八旗 159

3.汉军八旗 159

4.新满洲 160

4.新满洲 160

三、满族成为统治民族及其全面发展 161

三、满族成为统治民族及其全面发展 161

1.满族成为全国的统治民族 162

1.满族成为全国的统治民族 162

2.满族文化的全面发展 163

2.满族文化的全面发展 163

3.满族族体的进一步发展 170

3.满族族体的进一步发展 170

1.八旗中封建专制集权的确立 173

四、八旗制度的变化 173

1.八旗中封建专制集权的确立 173

四、八旗制度的变化 173

2.军事职能的加强 175

2.军事职能的加强 175

1.八旗的生计问题 176

五、八旗的生计问题与八旗的衰落 176

五、八旗的生计问题与八旗的衰落 176

1.八旗的生计问题 176

2.八旗内部矛盾的激化 178

2.八旗内部矛盾的激化 178

六、满族的新生 179

六、满族的新生 179

西南民族文化古今谈 181

一、探索西南民族文化的奥秘 181

1.西南民族文化的地理位置 181

西南民族文化古今谈 181

于希谦 181

于希谦 181

1.西南民族文化的地理位置 181

一、探索西南民族文化的奥秘 181

2.壮丽的山河与古老的居民 182

2.壮丽的山河与古老的居民 182

二、生态环境与民族分布 184

二、生态环境与民族分布 184

1.垂直分布——29个民族与29层 184

“大厦” 184

“大厦” 184

1.垂直分布——29个民族与29层 184

西南一隅 188

2.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为何汇聚 188

西南一隅 188

2.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为何汇聚 188

3.改造环境的早期实践与西南地区 189

的文化曙光 189

3.改造环境的早期实践与西南地区 189

的文化曙光 189

三、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历法与岁 191

1.藏缅语族各民族岁时礼俗 191

时礼俗 191

1.藏缅语族各民族岁时礼俗 191

时礼俗 191

三、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历法与岁 191

2.孟高棉语族各民族岁时礼俗 198

2.孟高棉语族各民族岁时礼俗 198

3.苗瑶语族各民族岁时礼俗 200

3.苗瑶语族各民族岁时礼俗 200

4.壮侗语族各民族岁时礼俗 202

4.壮侗语族各民族岁时礼俗 202

四、西南少数民族先民认识世界的方法 206

1.用科学经验观点谈前人的认识 206

方法 206

方法 206

1.用科学经验观点谈前人的认识 206

探秘 206

四、西南少数民族先民认识世界的方法 206

探秘 206

2.诗性的智慧与朴素的整体观 208

2.诗性的智慧与朴素的整体观 208

3.诗性的智慧与科学方法的区别 211

3.诗性的智慧与科学方法的区别 211

个特点 212

4.西南原著民族传统信仰习俗的几 212

个特点 212

4.西南原著民族传统信仰习俗的几 212

五、人神合一与图腾崇拜 213

1.中国的远古传说与西南文化的 213

联系 213

五、人神合一与图腾崇拜 213

1.中国的远古传说与西南文化的 213

联系 213

2.图腾时代的传说与遗俗的寓意 215

2.图腾时代的传说与遗俗的寓意 215

六、“绝地天通”与民间传统组织的产生 218

1.苗族先民的神话传说与鼓社组织 218

1.苗族先民的神话传说与鼓社组织 218

六、“绝地天通”与民间传统组织的产生 218

2.彝族先民的神话传说与家支组织 220

2.彝族先民的神话传说与家支组织 220

俗 223

3.哈尼族先民的神话传说与建寨礼 223

俗 223

3.哈尼族先民的神话传说与建寨礼 223

介 224

4.其他民族神话传说与民间风俗简 224

介 224

4.其他民族神话传说与民间风俗简 224

七、人与自然关系和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 228

1.食物链的规律和解决人与自然关系 228

的途径 228

2.外迁游徙寻找吃和穿 228

2.外迁游徙寻找吃和穿 228

七、人与自然关系和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 228

的途径 228

1.食物链的规律和解决人与自然关系 228

3.生产习俗的演变 229

3.生产习俗的演变 229

4.西南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31

4.西南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31

岗 措 236

一、喜马拉雅山的隆起 236

一、喜马拉雅山的隆起 236

岗 措 236

雪域文化漫谈 236

雪域文化漫谈 236

二、吐蕃人的形成 237

二、吐蕃人的形成 237

三、神奇的天梯神话 238

三、神奇的天梯神话 238

四、强大的雅砻部落 239

四、强大的雅砻部落 239

五、松赞干布的传说 240

五、松赞干布的传说 240

六、创制藏文 242

七、军政区域、官吏职责及法律法规 242

七、军政区域、官吏职责及法律法规 242

六、创制藏文 242

八、迎娶文成公主 243

八、迎娶文成公主 243

九、原始宗教与外来宗教间的激烈斗争 245

九、原始宗教与外来宗教间的激烈斗争 245

十、莲花生大师 246

十、莲花生大师 246

十一、佛教与吐蕃王朝的全面崩溃 248

十一、佛教与吐蕃王朝的全面崩溃 248

十二、藏传佛教各种派别的形成 250

十二、藏传佛教各种派别的形成 250

十三、彻底的出世者米拉日巴 253

十三、彻底的出世者米拉日巴 253

十四、风云人物颇罗鼐·索南多杰 255

十四、风云人物颇罗鼐·索南多杰 255

《旋努达美》 256

十五、朵喀夏仲·次仁旺杰与长篇小说 256

《旋努达美》 256

十五、朵喀夏仲·次仁旺杰与长篇小说 256

事》 257

十六、丹增班觉的寓言小说《猴鸟的故 257

十六、丹增班觉的寓言小说《猴鸟的故 257

事》 257

十七、藏族酒歌与酒文化 258

十七、藏族酒歌与酒文化 258

十八、拉萨“会打架”的风筝 260

十八、拉萨“会打架”的风筝 260

结束语 261

结束语 261

一、中华民族多元服饰格局的形成 265

刘军 265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 265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 265

刘军 265

一、中华民族多元服饰格局的形成 265

二、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服装 267

1.功能型的袍式服装 267

二、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服装 267

1.功能型的袍式服装 267

2.复杂多变的上衣 271

2.复杂多变的上衣 271

3.肥瘦短长的裤子 277

3.肥瘦短长的裤子 277

4.异彩纷呈的裙子 279

4.异彩纷呈的裙子 279

5.样式繁多的各种帽子 283

5.样式繁多的各种帽子 283

6.头巾和头帕 288

6.头巾和头帕 288

7.脚的防护与装饰物——鞋靴和 291

袜子 291

7.脚的防护与装饰物——鞋靴和 291

袜子 291

8.手的防护与装饰物——手套 296

9.美观实用的各色绑腿 296

8.手的防护与装饰物——手套 296

9.美观实用的各色绑腿 296

三、琳琅满目的少数民族首饰 297

三、琳琅满目的少数民族首饰 297

1.头饰 297

1.头饰 297

2.项饰 304

2.项饰 304

3.胸饰 305

3.胸饰 305

5.腰饰 306

4.背饰 306

5.腰饰 306

4.背饰 306

6.手饰 309

6.手饰 309

7.脚饰 310

四、源远流长的少数民族服饰工艺 310

1.纺织工艺 310

7.脚饰 310

四、源远流长的少数民族服饰工艺 310

1.纺织工艺 310

2.印染工艺 314

2.印染工艺 314

3.刺绣工艺 315

3.刺绣工艺 315

4.鞣皮制革工艺 316

4.鞣皮制革工艺 316

1.民族性特征 317

5.雕镂锻打工艺 317

5.雕镂锻打工艺 317

五、少数民族服饰的基本特征 317

1.民族性特征 317

五、少数民族服饰的基本特征 317

2.区域性特征 319

2.区域性特征 319

3.时限性特征 321

3.时限性特征 321

1.民族服饰与地理环境 323

4.性别与职业性特征 323

六、少数民族服饰与人文环境的关系 323

1.民族服饰与地理环境 323

六、少数民族服饰与人文环境的关系 323

4.性别与职业性特征 323

2.民族服饰与生产方式 324

2.民族服饰与生产方式 324

4.民族服饰与审美心理 325

3.民族服饰与生产力水平 325

3.民族服饰与生产力水平 325

4.民族服饰与审美心理 325

5.民族服饰与民族历史 326

5.民族服饰与民族历史 326

6.民族服饰与政治制度 328

6.民族服饰与政治制度 328

7.民族服饰与宗教信仰 329

7.民族服饰与宗教信仰 329

七、中华民族服饰的交汇融合与发展变化 331

8.民族服饰与礼仪禁忌 331

8.民族服饰与礼仪禁忌 331

七、中华民族服饰的交汇融合与发展变化 331

1.乐器分布 334

一、中国少数民族乐器概况 334

袁炳昌 334

1.乐器分布 334

一、中国少数民族乐器概况 334

袁炳昌 334

中国少数民族乐器谈薮 334

中国少数民族乐器谈薮 334

2.乐器与人民生活 335

2.乐器与人民生活 335

3.乐器名称 338

3.乐器名称 338

4.乐器形制特色 341

4.乐器形制特色 341

5.乐器演奏特色 342

5.乐器演奏特色 342

6.乐器演变轨迹 343

6.乐器演变轨迹 343

7.乐器的分类 344

7.乐器的分类 344

1.满族乐器 348

二、中国部分少数民族乐器 348

二、中国部分少数民族乐器 348

1.满族乐器 348

2.广西的民族乐器 352

2.广西的民族乐器 352

3.东南沿海乐器和民族文化交流 355

3.东南沿海乐器和民族文化交流 355

4.说吹叶 357

4.说吹叶 357

5.鼻孔吹出佳音来 362

5.鼻孔吹出佳音来 362

6.芦笙、葫芦笙、葫芦丝之比较 363

6.芦笙、葫芦笙、葫芦丝之比较 363

7.说羌笛 364

7.说羌笛 364

8.从苗笛谈起 366

8.从苗笛谈起 366

9.说侗笛 368

9.说侗笛 368

10.龠考 369

10.龠考 369

11.少数民族的乐队编制 371

11.少数民族的乐队编制 371

12.芦笙和芦笙乐队 373

12.芦笙和芦笙乐队 373

13.土家族的花锣鼓 374

13.土家族的花锣鼓 374

14.丽江纳西族洞经音乐 376

14.丽江纳西族洞经音乐 376

15.宗教和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及其他 377

15.宗教和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及其他 377

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及其研究 379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379

陈其光 379

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及其研究 379

1.中国语文总览 379

陈其光 379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379

1.中国语文总览 379

2.古籍记载中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381

2.古籍记载中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381

3.外国人的研究和活动 384

3.外国人的研究和活动 384

4.现代学者的研究 386

4.现代学者的研究 386

5.新中国的民族语文工作 389

5.新中国的民族语文工作 389

1.藏缅语 392

1.藏缅语 392

二、少数民族语言 392

二、少数民族语言 392

2.苗谣语 394

2.苗谣语 394

3.壮侗语 396

3.壮侗语 396

4.阿尔泰语 398

4.阿尔泰语 398

5.南岛语 400

5.南岛语 400

6.其他语言 402

6.其他语言 402

三、少数民族文字 405

三、少数民族文字 405

1.古文字 405

1.古文字 405

2.传统的通行文字 408

2.传统的通行文字 408

3.未推广的文字 411

3.未推广的文字 411

4.拉丁字母新文字 414

4.拉丁字母新文字 414

5.未释读的文字 416

5.未释读的文字 416

一、各具特色的生产禁忌 419

孙懿 李大龙 419

一、各具特色的生产禁忌 419

1.农业生产的禁忌 419

1.农业生产的禁忌 419

中国少数民族禁忌 419

孙懿 李大龙 419

中国少数民族禁忌 419

2.畜牧生产的禁忌 423

2.畜牧生产的禁忌 423

3.与狩猎有关的禁忌 424

3.与狩猎有关的禁忌 424

4.渔业生产的禁忌 428

4.渔业生产的禁忌 428

二、干差万别的生活禁忌 429

二、干差万别的生活禁忌 429

1.奇特的炊食禁忌 429

1.奇特的炊食禁忌 429

2.育趣的居住禁忌 430

2.育趣的居住禁忌 430

3.与出行、社交有关的禁忌 432

3.与出行、社交有关的禁忌 432

4.不同的节日禁忌 437

4.不同的节日禁忌 437

三、寓意深刻的婚俗禁忌 438

三、寓意深刻的婚俗禁忌 438

1.恋爱及通婚范围中的禁忌 439

1.恋爱及通婚范围中的禁忌 439

2.订婚和结婚礼俗中的禁忌 441

2.订婚和结婚礼俗中的禁忌 441

3.与生育有关的禁忌 447

3.与生育有关的禁忌 447

1.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禁忌 449

1.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禁忌 449

四、反映民族文化的丧葬禁忌 449

四、反映民族文化的丧葬禁忌 449

2.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禁忌 452

2.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禁忌 452

1.与原始崇拜有关的禁忌 456

1.与原始崇拜有关的禁忌 456

五、影响深远的宗教禁忌 456

五、影响深远的宗教禁忌 456

2.与宗教育关的禁忌 458

2.与宗教育关的禁忌 458

六、结束语 460

六、结束语 460

1.华夏·中华·中国 461

一、团结进步——中华民族之魂 461

1.华夏·中华·中国 461

林理炯 马捷 陈建勇 刘宝胤 黄河 461

中华民族交融趣谈 461

一、团结进步——中华民族之魂 461

林理炯 马捷 陈建勇 刘宝胤 黄河 461

中华民族交融趣谈 461

2.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462

3.赵佗和岭南的开发 462

2.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462

3.赵佗和岭南的开发 462

4.万里长城万里长 463

4.万里长城万里长 463

5.第一次统一草原的冒顿 464

5.第一次统一草原的冒顿 464

6.昭君和亲见识高 465

6.昭君和亲见识高 465

7.通西域第一人——张骞 466

7.通西域第一人——张骞 466

8.投笔从戎经营西域的班超 467

8.投笔从戎经营西域的班超 467

9.羯人政治家石勒 468

9.羯人政治家石勒 468

10.吕光使西域,罗什译佛经 469

10.吕光使西域,罗什译佛经 469

12.隋帝两代促民族团结 470

11.大胆改革的北魏孝文帝 470

11.大胆改革的北魏孝文帝 470

12.隋帝两代促民族团结 470

13.汉藏联姻,千古佳话 472

13.汉藏联姻,千古佳话 472

14.唐蕃会盟知多少 473

14.唐蕃会盟知多少 473

15.唐代蕃将巩固边防之功 474

15.唐代蕃将巩固边防之功 474

16.唐代西域人恋居长安 475

16.唐代西域人恋居长安 475

17.中国和汉人的别称“契丹” 475

17.中国和汉人的别称“契丹” 475

18.女真人和汉人融为一家 476

18.女真人和汉人融为一家 476

19.忠顺夫人团结蒙汉 477

19.忠顺夫人团结蒙汉 477

20.维护民族团结的释迦也失 478

20.维护民族团结的释迦也失 478

21.顺治在北京会见达赖 479

21.顺治在北京会见达赖 479

22.康熙统一台湾的大将施琅 480

22.康熙统一台湾的大将施琅 480

23.岳钟琪与第一次金川之役 481

23.岳钟琪与第一次金川之役 481

24.《马术图》与民族团结盛会 482

24.《马术图》与民族团结盛会 482

25.重视少数民族语文的乾隆皇帝 483

25.重视少数民族语文的乾隆皇帝 483

26.土尔扈特重返祖国 484

26.土尔扈特重返祖国 484

27.天安门的设计者蒯祥 485

27.天安门的设计者蒯祥 485

28.北京的藏传佛教寺庙雍和宫 486

28.北京的藏传佛教寺庙雍和宫 486

29.孙中山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487

29.孙中山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487

30.团结进步的象征——民族文化宫 488

30.团结进步的象征——民族文化宫 488

二、你中育我、我中有你的经济文化大 489

二、你中育我、我中有你的经济文化大 489

融合 489

1.各族共创的古代农业经济 489

融合 489

1.各族共创的古代农业经济 489

2.荟萃古代民族特产的商路 490

2.荟萃古代民族特产的商路 490

3.古代仪仗队中的建鼓舞 492

4.盛唐的帷帽 492

3.古代仪仗队中的建鼓舞 492

4.盛唐的帷帽 492

5.历代的“茶马互市” 493

5.历代的“茶马互市” 493

6.康熙亲政与清制封建化 494

6.康熙亲政与清制封建化 494

7.左宗棠与“左公柳” 495

7.左宗棠与“左公柳” 495

8.岩石上的历史 495

8.岩石上的历史 495

9.棉花传入中原及其推广 496

10.说羊 496

9.棉花传入中原及其推广 496

10.说羊 496

11.青藏高原之舟——牦毛 497

11.青藏高原之舟——牦毛 497

1 2.说笛 498

13.西汉时期的角抵百戏 498

13.西汉时期的角抵百戏 498

1 2.说笛 498

14.胡汉服饰美,盛唐尚服妖 499

14.胡汉服饰美,盛唐尚服妖 499

15.孔雀之乡的古代居民 500

15.孔雀之乡的古代居民 500

16.白族与石钟山石窟 501

16.白族与石钟山石窟 501

17.由契丹人从回鹘引入中原的西瓜 502

18.炊饼、馒头和胡饼 502

18.炊饼、馒头和胡饼 502

17.由契丹人从回鹘引入中原的西瓜 502

19.古代少数民族科学文化成就 503

20.元朝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贡献 503

19.古代少数民族科学文化成就 503

20.元朝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贡献 503

21.蒙古族数学家明安图 504

21.蒙古族数学家明安图 504

22.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 505

22.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 505

中华民族古代文化杂谈 508

中华民族古代文化杂谈 508

一、汉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主导作用 508

一、汉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主导作用 508

李清和 508

李清和 508

1.原始祭祀与文化 509

1.原始祭祀与文化 509

2.儒学在汉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513

2.儒学在汉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513

3.汉语文的主体作用 516

3.汉语文的主体作用 516

4.易学对汉文化的指导作用 518

4.易学对汉文化的指导作用 518

1.哲学 520

二、古代汉文化的主要成就 520

二、古代汉文化的主要成就 520

1.哲学 520

2.史学 522

2.史学 522

3.文学艺术 524

3.文学艺术 524

4.法学 528

4.法学 528

5.科学技术 530

5.科学技术 530

6.中华古代汉文化的世界影响 536

6.中华古代汉文化的世界影响 536

三、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卓越贡献 539

1.少数民族不断为汉文化注入新血 539

液 539

液 539

1.少数民族不断为汉文化注入新血 539

三、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卓越贡献 539

2.发展汉文化的生力军 541

2.发展汉文化的生力军 541

3.输入外来文化的使者 543

3.输入外来文化的使者 543

4.创造具有地区特色的民族文化 545

4.创造具有地区特色的民族文化 545

5.创造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 549

5.创造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 549

四、历史上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551

四、历史上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551

1.发展交通 552

2.贡使往来 552

2.贡使往来 552

1.发展交通 552

3.和亲与各民族间的通婚 553

3.和亲与各民族间的通婚 553

4.移民实边 554

5.羁縻政策 554

5.羁縻政策 554

4.移民实边 554

6.文化交流的梗概与相互影响 555

6.文化交流的梗概与相互影响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