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当代中国 1
1.当代中国的认同障碍 1
2.当代中国的文化抉择 7
对话一:“地球村”文化的走向 13
对话二:神圣化或妖魔化——“西方”这个词 18
晚生代作家与创作 27
1.红色时代的遗民 27
2.“午后”的写作 33
3.向黄昏奔跑 38
4.在酒吧间释放感性 43
5.身体就是生活 50
6.体验“障碍” 56
7.零余的隐痛与欲望表演 58
8.期待提升 62
文坛无热点 71
1.女性作家更加放纵和激烈 71
2.从丁玲到卫慧——女性写作之与癫狂 76
3.新都市文学——在彼岸与此岸之间徘徊 79
4.“后××”主义、人的灵魂与进化论 85
5.展示个人的经验世界——90年代的小说转向 93
6.跨国资本左右下的中国当下写作 103
7.我看王朔与金庸的世纪末之争 112
8.第三种写作 119
9.为20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 128
10.为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批评史写一份悼词 137
11.葛红兵答《市场指南报》记者问 147
12.关于“悼词”的争论 152
① 文坛大师在何方(陈亚亚) 152
② 拯救和颠覆——关于葛红兵及悼词(李艾泥) 157
有限相对主义时代 162
1.相对主义批评 162
2.道德主义批评 170
3.走向文化批评 181
对话:关于相对主义批评观的讨论 188
身体伦理学 203
1.身体的伦理学视域 203
2.身体的本体论证明 216
对话:自体中心的道德 236
迷信现象批判 245
1.急功近利的民间迷信 245
2.追星和追风的城市迷信 247
3.失落自我的知识分子迷信 254
对话:青年偶像崇拜与个体本位文化 260
当下知识分子的话语权利 268
1.现代文化资源配置与“行为艺术” 268
2.忙乱中捡起的话语“外衣” 277
3.意识形态话语·知识精英话语·大众消闲话语 286
4.文化生产市场化——让知识分子找到自己的话筒 296
对话:当下知识分子的形象与功能 302
个体文化的诞生与群体文化的消溃 315
1.中心恐惧的消除 315
2.从“群众”中回家 318
3.两个文化范畴:感性、个体 320
4.“文化漫游者”的出现 322
5.世纪之交文化转型的不彻底性分析 324
对话一:从书到多媒体——中国文化消费的变迁 325
对话二:中庸之道——对现实世俗化限制与超越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