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金属学基础 1
第一节 金属和合金的结构 1
一、几种典型的金属结构 1
二、晶体学知识简介 2
三、元素的晶体结构 5
四、金属的原子半径 5
五、金属键和结合能 5
第二节 固溶体 5
一、固溶体类型 5
二、代位固溶体及其规律 6
三、填隙固溶体的晶体结构 7
四、有序固溶体 7
第三节 金属化合物 8
第四节 金属材料中的各种缺陷 10
一、点缺陷 10
二、线缺陷——位错 11
三、位错的结构 11
四、位错的运动和切割 14
五、位错的弹性性质 16
七、位错的产生和直接观察 19
六、位错增殖 19
第二章 二元合金相图 22
第一节 纯金属相图 22
第二节 二元合金相图 22
第三节 匀晶相图 23
一、相图形成条件及其特征 23
二、结晶过程 23
三、杠杆定理 24
二、结晶过程举例 25
一、相图形成条件及其特征 25
第四节 共晶相图 25
第五节 包晶相图 27
一、相图形成条件及其特点 27
二、结晶过程及组织产物 28
第六节 共析相图 28
第七节 铁碳合金相图 29
一、铁碳合金的组成 30
二、铁碳合金中的相 30
第八节 几个典型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 31
一、工业纯铁(C≤0.0218%) 31
三、相图中的重要点和线 31
二、共析钢(C=0.77%) 32
三、亚共析钢(0.0218% 四、过共析钢(0.77% 五、共晶白口铸铁(C=4.3%) 34 六、亚共晶白口铸铁(2.11 七、过共晶白口铸铁(4.3% 八、Fe-Fe3C相图的应用和局限性 36 一、合金元素在钢中的溶解度 38 二、合金元素与铁的相互作用 38 第三章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38 第二节 合金元素与铁、碳的相互作用 38 第一节 概述 38 三、合金元素与碳的相互作用 40 第三节 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的影响 41 第四节 合金元素对钢加热时奥氏体转变的影响 42 一、对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影响(P→A) 42 第五节 合金元素对钢冷却时转变的影响 43 一、合金元素对珠光体转变的影响 43 二、对奥氏体均匀化的影响 43 三、合金元素对加热时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 43 二、合金元素对贝氏体转变的影响 44 三、合金元素对马氏体转变的影响 44 四、合金元素对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TTT曲线)的影响 45 第六节 合金元素对钢的淬透性的影响 46 第七节 合金元素对淬火钢回火的影响 47 一、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过程的影响 47 二、回火时的二次硬化现象 48 三、合金元素对回火时α的回复、再结晶的影响 49 四、回火脆性 49 一、合金元素对低合金结构钢性能的影响 50 第八节 合金元素对合金结构钢性能的影响 50 二、合金元素在渗碳钢中的作用 51 三、合金元素对调质钢性能的影响 52 第九节 合金元素对工具钢性能的影响 52 一、高速钢 52 二、高铬钢 53 第四章 钢的宏观检验 55 第一节 酸浸试验 55 一、热酸浸试验设备 57 二、试片的取样和制备 57 三、热酸浸试验及其操作 58 四、常见的一些组织和缺陷 60 第二节 冷酸浸试验 72 第三节 断口试验 74 一、试样的制备 74 二、断口试样的分类 74 三、断口试样的操作 74 四、断口缺陷的鉴别 75 第四节 塔形试验 77 第五节 硫印试验 79 一、硫印的基本原理 79 二、试验方法 79 第一节 金相试样的选取原则 81 第三节 透射电镜在金属分析中的应用 81 第五章 金相试样的制备 81 第二节 金相试样的截取 82 第三节 金相试样的镶嵌与夹持 84 一、金相试样的夹持 84 二、金相试样的镶嵌 85 第四节 金相试样的磨光 88 一、粗磨 89 二、细磨 90 一、机械抛光 92 第五节 金相试样的抛光 92 二、电解抛光 99 三、化学抛光 104 第六节 显微组织的显示 104 一、化学浸蚀 104 三、几种特殊显示组织的方法 107 二、电解浸浊 107 第六章 金相显微镜 118 第一节 概述 118 一、金相显微镜简述 118 二、金相显微镜的分类 118 三、金相显微镜的组成 119 第二节 光学基本原理 120 一、光的特性、单色光、复色光 120 二、光的反射和折射 120 三、反射镜和棱镜 122 四、透镜 122 五、光学系统的象差 124 六、金相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和特点 126 第三节 金相显微镜的基本知识 127 一、显微镜常用几何尺寸 128 二、放大率 129 三、数值孔径和分辨率 130 四、实际视场 132 第四节 金相显微镜的基本组成 133 一、物镜 133 二、目镜 135 三、照明系统 136 四、滤色片 140 五、光栏 141 六、显微镜镜架 142 第五节 金相显微镜几种观察方法的基本原理及使用 145 一、明场 145 二、暗场 145 三、相衬 146 四、诺曼尔斯基式微分干涉相衬(D I C) 146 五、偏光 147 第六节 典型金相显微镜介绍及保管 150 一、4XA金相显微镜 150 二、XIL—02型立式金相显微镜 152 第一节 显微硬度试验及其应用 153 第七章 显微硬度计 153 三、MeF3型广视场万能金相显微镜 153 四、XJG—05型卧式金相显微镜 154 一、硬度的定义 158 二、显微硬度试验 158 三、显微硬度计 158 四、显微硬度试验的优缺点及应用 159 第二节 压入头类型及其试验法 160 一、维氏(Vickers)硬度试验法 160 二、努普(Knoop)硬度试验法 161 第三节 常用显微硬度计 162 三、努普硬度试验法相对维氏硬度试验法的优缺点 162 一、台式显微硬度计 163 二、哈纳门(Heneman)型显微硬度计 166 第四节 显微硬度计的使用要点 167 一、“零位”的校正 167 二、负荷的选择 168 三、试样的表面状态 169 四、正确的测量方法 169 五、硬度值对比原则 169 第五节 显微硬度在金相研究中的应用 170 一、合金中各组成相的性能研究 170 六、其它注意事项 170 二、研究热处理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175 三、金属的表面研究 175 四、微细制品的硬度测定 177 五、其它方面的应用 177 第六节 显微硬度计故障分析 178 一、硬度值偏差 178 二、异常压痕 179 三、压痕位置失调 180 四、测量显微镜故障 181 五、升降系统故障 182 第七节 显微硬度计的维护保养 182 第八章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金相鉴定 184 第一节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种类及形态 184 一、按夹杂物的化学成份分类 184 二、按夹杂物的可塑性分类 187 三、按夹杂物的来源分类 188 第二节 夹杂物对钢的性能的影响 189 一、夹杂物和裂纹的形成及应力集中 189 二、夹杂物对钢的塑性和韧性的影响 192 三、夹杂物对钢的疲劳性能的影响 196 四、夹杂物对钢的热脆性的影响 198 五、夹杂物对钢的切削性能的影响 199 六、夹杂物对钢的电磁性能的影响 199 第三节 夹杂物的鉴定方法概述 200 一、夹杂物定性的方法 200 二、夹杂物定量的方法 202 第四节 夹杂物的金相鉴定 205 一、样品的制备 205 二、夹杂物的主要特征 206 三、非全属夹杂物的鉴别程序 207 四、钢中夹杂物的预推测方法 210 第九章 钢的缺陷金相组织 218 第一节 概述 218 第二节 显微组织的缺陷分析 218 一、带状组织 218 二、带状碳化物 222 三、网状碳化物 225 四、碳化物液析 226 五、非金属夹杂物 227 六、球化不良 238 七、过热、过烧组织 241 八、钢表面的脱碳 246 第十章 钢的晶粒度大小测定 254 第一节 晶粒度的概念 254 第二节 晶粒的显示 255 一、奥氏体本质晶粒度的显示 255 二、实际晶粒度的显示 258 三、氢气脱碳法测定晶粒度 262 一、用比较法测定晶粒度 264 二、用弦计算法测定晶粒度 264 第三节 晶粒度的评定和表示方法 264 三、综合判断法 265 四、铁素体晶粒度的评定 266 第十一章 钢在热处理时的几种基本转变 276 第一节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度、组织形态 276 一、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曲线(TTT曲线) 276 二、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 277 三、珠光体型相变 278 四、马氏体相变 281 五、贝氏体相变 285 一、钢的退火状态的组织转变、组织判断 288 第二节 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状态的组织转变、组织判断 288 二、钢的正火状态的组织转变、组织判断 290 三、钢在淬火状态的组织转变、组织判断 290 四、钢在回火状况的组织转变、组织判断 292 第十二章 调质钢与弹簧钢及其金相分析 296 第一节 调质钢的分类、成分、性能、工艺和用途 296 一、选材 296 二、工艺选择 297 第二节 调质钢组织分析 301 一、调质钢淬火组织 302 二、调质钢的回火组织 304 三、调质钢的原始组织 306 第三节 40Cr钢连杆螺栓金相检验标准 311 一、铁素体含量评定级别图 312 二、粒状碳化物含量评定级别图 313 第四节 弹簧和弹簧钢 314 一、弹簧 314 二、弹簧材料的技术要求 315 三、弹簧钢的分类、牌号和机械性能 316 四、弹簧钢的热处理及其金相分析 318 三、弹簧钢丝及其金相组织 328 二、冷拉状态弹簧钢及其金相组织 328 一、热轧供应状态的金相组织 328 第五节 弹簧钢供应状态的金相分析 328 四、弹簧钢热处理及金相组织 330 五、弹簧钢金相标准 331 第六节 弹簧钢的缺陷组织和失效实例 337 一、材料常见的表面缺陷 337 二、显微组织缺陷 337 三、失效实例 340 第一节 轴承钢的成分与冶金质量 343 一、化学成份 343 第十三章 轴承钢及其金相分析 343 二、低倍组织缺陷 344 三、显微组织检验 344 第二节 轴承钢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347 一、轴承钢在加热过程中的组织转变 348 二、轴承钢在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 348 第三节 轴承钢的热处理 350 一、正火及金相组织 350 二、球化退火及金相组织 350 三、淬火回火及金相组织 356 第四节 轴承零件的磨削烧伤组织 361 第五节 轴承钢在柴油机燃油系统三对精密偶件的应用 362 第十四章 工具钢及其金相分析 365 第一节 概述 365 第二节 碳素工具钢的金相检验 366 一、原材料的金相检验 366 二、热加工工序制品的金相检验 370 三、热处理的金相检验 370 第三节 合金工具钢的金相检验 376 一、原材料的金相检验 376 二、热加工工序制品的金相检验 383 三、热处理的金相检验 383 第四节 高速工具钢的金相检验 386 一、原材料的金相检验 387 二、热加工工序制品的金相检验 397 三、热处理的金相检验 399 第五节 工具钢的的缺陷分析及其防止方法 411 一、材质不良引起的开裂 411 二、制坯工艺不当引起的开裂 414 三、热处理不当造成的开裂 416 四、结构、形状与表面状态不良造成的开裂 418 五、其他因素引起的开裂 418 一、热强性 420 第二节 耐热材料的特性 420 第十五章 耐热钢和耐热合金的金相分析 420 第一节 概述 420 二、组织稳定性 421 三、抗氧化性 421 第三节 耐热钢的金相分析 422 一、耐热钢的分类、化学成份及用途 422 二、耐热钢的热处理及力学性能 423 三、耐热钢的金相分析 424 一、耐热合金的分类和化学成份 431 二、合金元素的基本作用 431 第四节 耐热合金的金相分析 431 三、耐热合金中的常见相 432 四、耐热合金金相分析 436 第五节 金相分析方法 439 一、试样制备 439 二、组织显示 440 第十六章 不锈钢及其金相分析 443 第一节 概述 443 第二节 马氏体不锈钢 444 一、马氏体不锈钢热处理后的组织与性能 445 二、马氏体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452 三、马氏体不锈钢的金相检验 455 第三节 奥氏体不锈钢 456 一、奥氏体不锈钢热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 457 二、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461 三、奥氏体不锈钢的金相检验 464 第四节 铁素体不锈钢 465 一、铁素体不锈钢的组织和性能 465 二、铁素体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468 第五节 沉淀硬化不锈钢 468 一、半奥氏体型沉淀硬化不锈钢 470 二、马氏体型沉淀硬化不锈钢 471 第十七章 渗碳、碳氮共渗、氮化的金相分析 473 第一节 渗碳热处理后金相分析 473 一、渗碳用钢 473 二、渗碳的基本原理 473 三、渗碳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 476 四、渗碳浓度、深度对性能的影响 478 五、渗碳层的显微组织 480 二、碳氮共渗工艺简介 502 一、碳氮共渗用钢 502 第二节 碳氮共渗后的金相分析 502 三、碳氮共渗层的显微组织 503 四、碳氮共渗层深度的测量 505 五、碳氮共渗层的缺陷分析 506 第三节 氮化金相组织分析 508 一、气体氮化后的金相分析 508 二、软氮化后的金相分析 519 第一节 钢的渗铬 527 一、渗铬的原理与工艺 527 第十八章 钢的渗金属及其金相分析 527 二、渗铬层的金相组织与性能 530 第二节 钢的渗铝 534 一、渗铝的原理与工艺 534 二、渗铝层的金相组织与性能 536 第三节 钢的渗钒 538 一、盐浴渗钒 538 二、渗钒层的金相组织与性能 539 第四节 钢的渗锌 540 一、渗锌的方法 540 二、渗锌层的金相组织与性能 542 一、渗硼的原理与工艺 544 第五节 钢的渗硼 544 二、渗硼层的金相组织与性能 547 第六节 钢的渗硅 551 一、渗硅方法 551 二、渗硅层的金相组织与性能 552 第七节 金属表面的气相沉积 554 一、气相沉极的原理与工艺 554 二、沉积层的金相组织与性能 557 一、真空方面的基本概念 562 第十九章 真空热处理、激光热理理及其组织和性能 562 第一节 真空热处理及其组织和性能 562 二、真空在热处理中的金属学效果 563 三、真空热处理的优点 565 四、真空热处理的组织和性能 566 五、真空热处理实际应用举例 569 第二节 激光热处理及其组织和性能 572 一、激光热处理的特点 572 二、激光器的概况 573 三、激光表面处理技术的内容 575 四、激光表面淬火和组织特征 576 五、激光淬火的性能 579 七、激光表面合金化 585 八、激光表面涂复 587 第二十章 粉末冶金及其金相分析 590 第一节 概述 590 第二节 铁基、铜基粉末冶金材料的牌号和性能及其工艺流程 590 一、铁基、铜基粉末冶金材料的牌号和性能 590 二、粉末冶金制品的工艺流程 592 六、激光淬火新工艺的应用实例 593 二、金相磨面的制备 599 一、金相磨面的选择 599 第三节 金相试样的制备 599 三、抛光 600 四、浸浊 600 第四节 铁基粉末冶金制品的各类组织鉴别 601 一、孔隙、石墨鉴定 603 二、夹杂物的鉴定 604 三、珠光体、渗碳体形态和级别 604 六、过热 608 五、欠热 608 四、脱碳 608 二、表面微孔 608 一、分层裂纹 608 第五节 粉末冶金缺陷组织分析 608 三、白亮麻点分析 608 七、表面氧化 609 八、渗碳体密集 609 第六节 制品的热处理和化学处理 609 一、硫化处理 611 三、浸渍塑料处理 613 四、氧化处理 613 二、渗铜处理 613 五、渗硼、渗钒处理 614 第七节 粉末冶金的热锻工艺及其显微组织 614 第二十一章 铸铁及其金相分析 618 第一节 Fc—C合金双重相图和Fe-C-Si三元相图 618 一、Fe-C合金双重相图 618 二、Fe-C-Si三元相图 619 第二节 石墨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620 一、铸铁的石墨化过程 620 二、影响铸铁石墨化的因素 621 一、灰口铸铁凝固过程的模式 623 第三节 灰口铸铁的凝固的过程及石墨组织 623 二、灰口铸铁的牌号的技术要求 624 三、灰口铸铁的石墨形状 625 四、石墨长度 626 五、灰口铸铁的基体组织 628 六、灰口铸铁的热处理组织 638 第四节 固态石墨化——可锻铸铁 640 一、可锻铸铁的材料要求 641 二、可锻铸铁的金相检验 642 三、可锻铸铁的热处理 649 第五节 球墨铸铁 650 一、球状石墨的结晶构造 650 二、球墨铸铁的牌号及其机械性能 652 三、稀土镁球墨铸铁石墨形态鉴别 654 四、球状石墨大小 656 五、球墨铸铁的组织分类 657 六、球墨铸铁等温淬火的金相检验 657 七、球墨铸铁金相试样的制备 662 第六节 蠕墨铸铁 663 一、蠕墨铸铁的金相组织和规范 664 二、蠕墨铸铁的机械——物理性能 665 三、蠕墨铸铁的制造工艺 666 第七节 合金铸铁 667 一、耐磨铸铁 667 二、耐热铸铁 672 三、耐蚀铸铁 673 第二十二章 铸钢及其金相分析 675 第一节 概述 675 第二节 铸造碳钢和铸造低合金结构钢 675 一、凝固特点 675 三、铸造碳钢和低合金钢的主要类别和钢种 676 二、铸钢中的合金元素 676 四、热处理和机械性能 678 六、常见的铸件缺陷分析 680 五、金相组织分析 681 第三节 铸造不锈钢 694 一、铬不锈钢和高铬不锈钢成分、热处理、性能及其组织 694 二、铬镍氮不锈钢的成分、热处理、性能及其组织 699 三、铬锰氮不锈钢的成分、热处理、性能及其组织 705 四、其他铸造不锈钢的成分、热处理、性能及其组织 705 五、不锈钢常见的失效形式 708 二、焊缝凝固组织的的特征及形成原因 712 一、焊接熔池结晶的特殊性 712 第二十三章 焊接接头的金相分析 712 第一节 焊接金属的结晶 712 三、焊缝中的偏析 718 四、焊接时的热裂缝(凝固裂缝) 720 五、焊缝金属的二次组织 724 第二节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 725 一、焊接热循环的特点 725 二、焊接加热时组织转变的特点 725 三、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 726 一、冷裂缝的危害性 735 第三节 焊接接头的冷裂缝 735 二、冷裂缝的特征 736 三、导致冷裂缝形成的因素 736 四、氮脆缝裂的金相特征和断口特征 737 第二十四章 铝及铝合金的金相分析 739 第一节 铝及铝合金 739 第二节 铝的合金化及铝合金热处理 744 一、铝合金的分类 744 二、合金元素在铝中的作用 744 三、铝合金的热处理 745 第三节 铸造铝合金 748 一、Al-Si合金 750 二、Al-Cu合金 753 三、Al-Mg合金 755 第四节 形变铝合金 757 一、硬铝合金(LY) 757 二、超硬铝合金(LC) 759 三、锻铝合金(LD) 759 四、防锈铝合金(LF) 759 第五节 铝合金的相鉴定 760 第六节 铝合金试样制备及常见的组织缺陷 764 一、低倍缺陷 766 二、铝合金金相试样制备特点 768 三、高倍缺陷 768 第二十五章 铜及铜合金相分析 772 第一节 纯铜 772 第二节 黄铜 774 一、普遍黄铜 774 第三节 青铜 779 一、锡青铜 779 二、铝青铜 780 三、铍青铜 781 四、其它特殊青铜 782 第四节 常见铜及铜合金的疵病 785 第五节 铜及铜合金热处理 786 第六节 铜合金的金相分析 787 一、铜及铜合金金相试样的制备 787 二、铜合金显微组织分析举例 788 第二十六章 定量金相主要测定的参数 792 第一节 定量金相主要测定的参数 792 第二节 国际通用体视学符号和基本公式简介 794 第三节 定量金相的基本测定方法 795 一、比较法 795 二、测量法 795 第四节 定量金相的实际应用 797 一、体积百分数测定 797 二、晶粒大小的测定 799 三、截面上和体积内线长度的测定 802 四、粒子间距的测定 802 五、体积内界面的测定 803 六、颗粒尺寸的分布 803 第五节 定量金相仪简介 805 第二十七章 透射电镜在金属显微组织分析中的应用 807 第一节 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及构造 807 一、电分的波动性及电磁透镜 807 二、电磁透镜的分辩能力 809 三、电子显微镜的分辩能力 809 第二节 透射电镜的样品制备 810 一、复型技术 810 二、金属薄膜 812 一、电子金相检验 814 二、断口分析中的应用 817 三、电子衍衬 824 四、金属薄膜衍衬象 829 第一节 微电子束与样品的交互作用 833 一、二次电子 833 第二十八章 扫描电镜在金属显微分析中的应用 833 二、背散射电子 835 三、吸收电子 835 四、俄歇电子 836 第二节 SEM的图象 837 一、仪器结构和成象原理 837 五、特征X光子 837 二、图象衬度类型 839 三、影响图象质量的仪器和操作因素 841 四、SEM的应用特点 842 第三节 X射线分光谱仪 843 一、结构原理 843 二、分析方式 845 三、定量处理 846 第四节 X射线能谱仪 847 一、Sr(Li)X射线检测器 847 二、多道脉冲高度分析器 848 三、X射线能谱分析 850 四、能谱分析特点 850 第五节 电子通道花样(ECP) 851 一、ECP的衬度来源 851 二、实验条件 852 三、选区电子通道花样(SACP) 853 第六节 典型应用 854 一、断裂和断口分析 854 四、应用 854 二、金相组织 858 三、颗粒和表面 860 四、动态观察 862 一、晶体的点群分类 864 第一节 几何晶体学基础 864 二、晶体的晶面 864 第二十九章 X射线衍射在金属材料中的应用 864 第二节 X射线的产生及其性质 867 一、X射线的产生 867 三、实际金属晶体 867 二、X射线的基本性质 868 第三节 X射线衍射基础 869 一、X射线衍射的基本原理 870 二、散射因子和结构因子 870 第四节 多晶体的衍射 871 一、多晶体的衍射 871 二、照相法 872 三、衍射仪法 874 四、从粉末衍射获得的信息 876 第五节 X射线定性相分析 876 一、定性相分析的基本原理 877 二、检索操作 879 三、定性相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880 第六节 X射线定量分析 881 一、定量相分析的基本公式 881 二、定量相分析的方法 881 三、定量相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883 第七节 点阵参数的精确测定 884 一、金属固溶体 884 二、点阵参数测定的误差来源 884 三、消除误差的方法 886 四、应用举例 888 第八节 残余应力的测定 889 一、测量原理 890 二、测量方法和实验技术 891 一、金属中的织构 892 三、应用举例 892 第九节 金属中织构测定 892 二、丝织构 893 四、板织构 894 第十节 晶粒度测定 894 三、沉积织构 894 第一节 负荷类型和失效形式 896 一、负荷类型 896 第三十章 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 896 二、失效形式 897 第二节 失效分析方法与程序 898 一、失效调查 898 三、断口分析 899 四、正确选择分析方法 899 二、外观检查 899 五、判断失效原因 900 六、提出改进意见 900 第三节 断裂 901 八、写出报告 901 一、脆性断裂 901 七、实际试运行考核 901 二、范性断裂 910 三、疲劳断裂 912 四、断口的保存和处理 926 一、过量弹性变形失效 927 二、过量塑性变形失效 927 第四节 过量变形 927 第五节 表面损伤失效 928 一、磨损失效 928 二、表面疲劳失效 931 三、腐蚀失效 934 四、穴蚀失效 935 第六节 蠕变失效 938 第七节 结束语 939 一、临炉金相检查报告 940 第一节 金相报告的内容 940 二、常规金相检查报告 940 第三十一章 金相试验报告 940 三、综合性金相试验报告 941 第二节 金相报告的格式 942 第三节 金相试验报告的管理 948 第三十二章 金相试验室 949 第一节 金相试验室在工厂中的任务 949 第四节 金相试验室的平面布置 950 第三节 金相试验室的人员配备 950 一、小型金相试验室 950 第二节 金相试验室的组织系统 950 二、中型金相试验室 951 三、大型金相试验室 952 第五节 金相试验室的设备及试验材料 953 一、抛磨设备及材料 953 二、金相显微镜 959 三、硬度汁 962 四、金相试验室化学药品 965 五、照相用的设备 971 第六节 金相试验室的安全技术 972 第七节 金相试验设备的操作规则 972 第一节 摄影原理概述 978 一、黑白感光材料的性质 978 第三十三章 显微摄影及暗室技术 978 二、感光负片的曝光 982 三、感光负片的显影原理 983 四、感光材料定影原理 986 第二节 暗室技术 987 一、感光负片的冲洗 987 二、印相与放大 988 第三节 彩色金相摄影概述 989 一、感光材料的组成及使用特点 990 二、彩色照片的弹洗工艺(C—41) 991 三、彩色照片的制作 992 五、Neophot—30型卧式金相显微镜 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