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静顺主编;宝坻县志编修委员会编著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805635013
  • 页数:993 页
图书介绍:

概述 3

大事记 13

第一编 建置区划 89

第一章 建置 89

第一节 置县 89

第二节 沿革 90

第三节 位置 92

第四节 境域 92

第二章 行政区划 94

第一节 乡里保甲 94

第二节 区乡村 95

第三节 社队乡镇村 96

第一节 县城 103

第三章 城乡概况 103

第二节 乡镇 107

第二编 自然环境 133

第一章 地质地貌 133

第一节 地质 133

第二节 地貌 136

第二章 气候 136

第一节 气温 136

第二节 日照 137

第三节 降水 137

第四节 风向风速 138

第五节 物侯 138

第六节 四季特征 138

第一节 一级河道 140

第三章 河流 140

第二节 二级河道 144

第三节 引滦明渠 148

第四章 土壤 149

第一节 土壤类型 149

第二节 土壤质地 151

第三节 土体构型 151

第四节 土壤养分 152

第五节 土地分级 153

第五章 自然资源 154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54

第二节 水资源 156

第三节 生物资源 161

第四节 矿产资源 165

第六章 自然灾害 166

第一节 水灾 166

第二节 旱灾 171

第三节 风灾 172

第四节 雹灾 173

第五节 虫灾 176

第六节 震灾 178

第七节 其它灾害 179

第三编 人口 183

第一章 人口数量 183

第一节 出生死亡 184

第二节 迁出迁入 184

第二章 人口密度与分布 187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88

第一节 人口密度 188

第三章 人口构成 191

第一节 民族构成 191

第二节 年龄、性别构成 192

第三节 家庭婚姻构成 193

第四节 文化构成 194

第五节 职业构成 196

第四章 人口控制 200

第一节 晚婚节育 200

第二节 政策措施 202

第三节 队伍和机构 204

第四编 农村经济 207

第一章 农业 207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变革 210

第二节 耕地与农区 217

第三节 农作物品种与布局 221

第四节 农技农艺 227

第五节 经营管理 235

第六节 产量与效益 239

第七节 机构 248

第二章 林业 250

第一节 宜林地 251

第二节 树木品种 253

第三节 植树造林 253

第四节 林木管理 257

第五节 机构 258

第三章 水利 258

第一节 河渠工程 260

第二节 蓄水设施 267

第三节 排灌设施 271

第四节 防汛抢险 284

第五节 农田改造 287

第六节 投资效益 289

第七节 水政 292

第八节 机构 294

第四章 畜牧水产 296

第一节 畜牧业 297

第二节 水产业 305

第三节 机构 308

第五章 农机具 309

第一节 农具 310

第二节 农机种类 311

第三节 农机利用 314

第四节 机构 315

第六章 乡镇企业 317

第一节 发展概况 317

第二节 重点企业 318

第三节 机构 320

第五编 工交邮电 325

第一章 工业 325

第一节 体制 327

第二节 行业厂家 331

第三节 机构 347

附记:驻县工业企业简介 348

第二章 交通运输 349

第一节 公路 350

第二节 铁路 358

第三节 水路 358

第四节 桥渡 359

第五节 运输 369

第六节 管理 375

第七节 机构 377

第三章 邮电 379

第一节 邮政 380

第二节 电信 383

第三节 机构 385

第四章 电业 387

第一节 电力设备 387

第二节 供电用电 391

第三节 用电管理 392

第四节 机构 393

第六编 财政贸易 397

第一章 商业 397

第一节 经营体制 399

第二节 商品购销 406

第三节 饮食服务业 413

第四节 粮油经营 416

第五节 对外贸易 425

第六节 集贸市场 427

第七节 机构 429

第二章 财税 432

第一节 财政收入 432

第二节 财政支出 449

第三节 财税管理 454

第四节 机构 455

第三章 金融 456

第一节 货币 456

第二节 信贷 463

第三节 储蓄存款 470

第四节 保险 473

第五节 机构 473

第七编 城乡建设 479

第一章 城镇建设 479

第一节 非住宅建筑 479

第二节 住宅房屋 480

第四节 街道交通 483

第三节 供水排水 483

第五节 照明 484

第六节 公共卫生 484

第七节 园林绿化 485

第八节 管理机构 485

第二章 乡村建设 486

第一节 居住房屋 486

第二节 非居住房屋 487

第三节 自来水建设 488

第四节 乡村公路建设 488

第三章 建筑队伍 488

第一节 农村建筑队伍 488

第二节 县属建筑企业 489

第四章 土地管理 489

第二节 公用地 490

第一节 民用地 490

第三节 管理机构 491

第五章 环境保护 491

第一节 污染源 491

第二节 环境治理 493

第三节 管理机构 494

第八编 经济综合管理 497

第一章 计划管理 497

第一节 长期计划 497

第二节 中期计划 497

第三节 年度计划 497

第二章 统计管理 498

第一节 统计内容 498

第四节 机构 498

第二节 调查方法 500

第三节 机构 501

第三章 劳动管理 502

第一节 招工 503

第二节 调配 505

第三节 工资福利 506

第四节 劳动保护 508

第五节 退休退职 509

第六节 机构 510

第四章 物资管理 510

第一节 物资购进 511

第二节 物资供应 511

第三节 物资储运 512

第四节 机构 513

第五章 工商管理 514

第一节 市场管理 515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 515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516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517

第五节 机构 523

第六章 物价计量管理 523

第一节 物价管理 524

第二节 计量管理 525

第三节 机构 526

第七章 审计监督管理 527

第一节 工商企业审计 527

第二节 行政事业审计 528

第四节 机构 529

第三节 专项资金审计 529

第九编 党派团体 533

第一章 中共宝坻县组织 533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34

第二节 历次党代会 541

第三节 党务 542

第四节 主要活动纪略 548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宝坻县党部 558

第一节 前期活动 558

第二节 后期活动 559

第三章 社会团体 561

第一节 工人团体 561

第二节 农民团体 563

第三节 妇女团体 564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 567

第五节 工商业团体 570

第六节 科学技术团体 571

第七节 文教卫生团体 572

第八节 残疾人团体 573

第十编 政权政协 577

第一章 权力机构 577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577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578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 581

第二章 行政机构 582

第一节 县衙 583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 588

第三节 联合县民主政府 590

第四节 国民党流亡县政府 591

第五节 县人民政府 592

第六节 基层行政机构 597

第三章 政协机构 599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 599

第二节 主要活动 600

附记: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统治时期的宝坻县议事会和参事会 601

第十一编 政法 605

第一章 公安 605

第一节 社会治安 605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611

第三节 消防 612

第四节 机构 613

第二章 检察 614

第一节 刑事检察 615

第二节 经济检察 615

第三节 法纪检察 615

第四节 监所检察 616

第五节 机构 616

第三章 审判 617

第一节 刑事审判 617

第二节 民事审判 618

第三节 经济审判 619

第四节 平反冤假错案 620

第五节 机构 620

第一节 法制宣传 621

第四章 司法行政 621

第二节 法律服务 622

第三节 公证事业 623

第四节 人民调解 623

第五节 机构 624

第十二编 政务 627

第一章 民政 627

第一节 优待抚恤 627

第二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628

第三节 社会福利 629

第四节 救济事业 632

第五节 婚姻登记 633

第六节 殡葬管理 634

第七节 知识青年安置 635

第二章 人事 637

第八节 机构 637

第一节 干部来源 638

第二节 干部状况 639

第三节 干部管理 640

第四节 干部工资福利 641

第五节 干部退职、退休、离休 644

第六节 机构 646

第三章 侨务外事 646

第一节 侨务 646

第二节 外事 647

第三节 机构 650

第四章 行政监察 650

第一节 监察活动 650

第二节 机构 651

第五章 人民信访 652

第一节 工作制度 652

第二节 接待处理 653

第三节 机构 653

第十三编 军事 657

第一章 兵役制 657

第一节 卫所兵制 657

第二节 募兵制 657

第三节 志愿兵制 657

第四节 义务兵制 658

第二章 军事设施 659

第一节 防御设施 660

第二节 训练设施 661

第一节 明清镇戍 662

第三节 后勤设施 662

第三章 驻军 662

第二节 军阀驻扎 663

第三节 国民党驻军 663

第四节 人民军队驻防 664

附记:驻宝坻日伪军 665

第四章 地方武装 665

第一节 封建地方武装 666

第二节 国民党地方武装 666

第三节 抗日暴动武装 669

第四节 人民地方武装 670

附记:日伪地方武装 672

第五章 民兵 673

第一节 组织概况 673

第二节 重大活动 674

第三节 教育训练 677

第六章 战事 678

第一节 明清战事 679

第二节 军阀混战 679

第三节 抗日战争 680

第四节 解放战争 692

第七章 人民防空 698

第一节 战备防空教育 698

第二节 防空设施 698

第三节 防空训练、演习 699

第十四编 教育科技 703

第一章 教育 703

第一节 科举教育 703

第二节 幼儿教育 705

第三节 小学教育 706

第四节 中等教育 708

第五节 成人教育 712

第六节 教师队伍 713

第七节 教育经费 715

第八节 教育行政 715

第九节 机构 718

第二章 科学技术 718

第一节 科技队伍 719

第二节 科技服务 719

第三节 科技成果 720

第四节 地震测报 721

第五节 新能源利用 722

第六节 机构 723

第十五编 文化 727

第一章 文学艺术 727

第一节 诗文撰述 727

第二节 戏剧曲艺 728

第三节 雕塑剪纸 731

第四节 书画摄影 732

第五节 音乐舞蹈 734

第六节 民间文艺 736

第二章 报刊通讯 737

第一节 报刊 738

第二节 通讯 738

第三章 广播影视 739

第一节 广播 739

第三节 电视 741

第二节 电影 741

第四章 图书档案 742

第一节 图书 742

第二节 档案 744

第五章 文物景观 746

第一节 馆藏文物 746

第二节 古墓葬 748

第三节 古建筑 748

第四节 遗址 750

第五节 景观 752

第六节 文物管理 755

第六章 设施机构 756

第一节 设施 756

第二节 机构 757

第十六编 卫生体育 761

第一章 卫生 761

第一节 防疫 761

第二节 保健 766

第三节 医疗 767

第四节 医药 770

第五节 机构 773

第二章 体育 773

第一节 学生体育 774

第二节 工农体育 775

第三节 人才培养输送 775

第四节 体育设施 776

第五节 体育竞赛 776

第六节 机构 781

第十七编 民情风俗 785

第一章 人民生活 785

第一节 家庭收支 785

第二节 衣食住行 790

第三节 生活器用 793

第四节 生活美化 794

第五节 文娱生活 795

第二章 风俗习惯 796

第一节 节日习俗 796

第二节 婚嫁习俗 800

第三节 丧葬习俗 801

第四节 喜庆习俗 802

第五节 礼仪禁忌 803

第六节 恶习陋俗 804

第七节 优良风尚 805

第三章 宗教信仰 806

第一节 佛教 806

第二节 道教 807

第三节 伊斯兰教 807

第四节 天主教 807

第五节 基督教 808

第六节 多神崇拜 808

第十八章 方言谣谚 811

第一章 方言 811

第一节 声韵母变化 811

第二节 声调 814

第三节 常见的方言词语 816

第二章 俗语 824

第四节 语言区域差别 824

第一节 谚语 825

第二节 歇后语 830

第三章 民谣传说 835

第一节 歌谣 835

第二节 传说趣闻 841

第十九编 人物 849

第一章 人物传 849

第一节 古代人物 849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 852

第二章 人物录 870

第一节 知名人士 870

第二节 高级专业人才 883

第一节 劳动模范 891

第三章 人物表 891

第二节 先进人物 895

第三节 海外游子 896

第四节 革命烈士 901

附录 943

一、旧志诸序 943

二、记载 948

三、说议 951

四、撰文 953

五、公文 964

六、考辨 976

后记 991

修志始末 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