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报告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瑞璞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01740933
  • 页数:47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涉及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农村经济和政策、市场经济理论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内容。从这些著作中可以的睦出,一个站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前沿的理论工作者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对改革开放中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所进行的深入探索,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和决策,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下卷:中国农村改革和农村政策 1

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理论的新发展 1

一、马克思主义的合作制理论同答了什么问题 17

二、农业合作化后实践要求继续解决什么问题 17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合作制理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17

一、新的阶段 30

二、新的趋势 30

三、新的挑战 30

农村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30

一、农村经济体制的类型和模式 59

二、新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59

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和理论意义 59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59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准备 86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个历史阶段 86

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个历史阶段 86

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历史演进及其基本经验教训 86

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历史演进 109

二、基本经验教训 109

农业生产经营专业户的形成、发展及社会经济意义 109

一、专业户——一个崭新的经济学概念 135

二、专业户形成发育的社会经济条件 135

三、专业户生产关系性质分析 135

四、专业户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意义 135

五、对专业户的政策引导 135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的发展 135

一、合作经济的历史 153

二、新型合作经济的发展 153

三、合作经济管理 153

我国农村雇工经营的发展及其政策选择 153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雇工经营的理论 181

二、我国农村当前出现雇工经营的社会经济条件 181

三、农村雇工经营的分类及其性质 181

四、雇工经营存在和发展的利弊得失 181

五、对雇工经营的政策选择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地位 181

一、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 209

二、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地位 209

三、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管理 209

农村商品经济流通与农村市场的发育 209

一、农村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 230

二、疏通商品流通渠道 230

三、促进农村市场的发育 230

农村价格体制的发展变化与价格体制改革 230

一、价格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254

二、农村价格体系 254

三、农村价格体制改革 254

关于我国粮食生产的若干问题 254

一、我国粮食生产的曲折道路 273

二、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 273

三、加强粮食生产的管理 273

农村经济结构及其调整 273

一、农村经济结构及其调整 299

二、农村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 299

三、农村经济结构的深入调查 299

乡镇企业的兴起和乡镇企业的历史地位 299

一、乡镇企业的发展 315

二、乡镇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315

三、加强乡镇企业的管理 315

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制度改革 315

一、农村的劳动力资源及其特点 334

二、劳动力过剩及其形成的原因 334

三、劳动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制度改革 334

农村土地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334

一、土地资源 354

二、耕地 354

三、土地管理 354

农村资金的积聚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354

一、资金需求和供给 373

二、资金融通 373

三、金融体制改革 373

农村收入分配和农村财政税收的工作 373

一、农村收入分配的形式和特点 395

二、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395

三、加强农村财政税收管理 395

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政策性引导 395

一、农村消费的构成 410

二、农村公共消费 410

三、农村消费引导 410

关于我国农村改革的若干问题 410

一、“大包干”与农村分配方式的新变化 432

二、关于“两极分化”问题 432

三、农业发展对市场经济的制约 432

四、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432

农村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32

一、农村经济现代化 449

二、繁荣的乡镇 449

三、高度的精神文明 449

农村的第二次飞跃和放宽农村政策 449

一、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 463

二、让生产队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463

三、关键是发展生产力 463

编选后记: 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