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13
一 清代 13
二 中华民国 16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 18
上卷 71
第一章 社会经济状况 71
第一节 社会 71
第二节 经济 73
第二章 清代财政 78
第一节 税贡 78
一 杂税 78
二 朝贡 81
第二节 垦租 82
一 地价 84
二 岁租 88
第三节 经费供应 91
一 官俸 92
二 差旅费 94
三 赏赐 97
第三章 民国财政 100
第一节 财政管理 100
一 机构设置 100
二 管理工作 102
第二节 盟旗财政 106
一 财政收入 106
二 财政支出 115
第三节 县处财政 120
一 财政收入 120
二 财政支出 134
第四章 革命根据地财政 141
一 管理工作 142
第一节 财政管理 142
二 方针和政策 144
第二节 财政收入 147
一 发展生产 增加收入 147
二 募捐 147
三 缉私和战争缴获 149
四 陕甘宁边区政府供给 149
第三节 财政支出 150
一 军事支出 151
二 外部工作支出 152
三 人员经费 153
下卷 159
第一章 机构沿革 15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59
第二节 职工队伍 167
第一节 预算收入 181
第二章 财政收支 181
第二节 预算支出 192
第三章 财政体制 205
一 恢复时期(1950~1952年) 205
二 “一五”时期(1953~1957年) 206
三 “二五”时期(1958~1962年) 211
四 三年调整时期(1963~1965年) 213
五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5年) 214
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1976~1989年) 216
第四章 预算管理 221
第一节 预决算编制 221
一 预算编制 221
二 决算编制 232
第二节 乡(苏木)财政 243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250
第四节 国债推销 263
一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263
二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264
三 国库券 266
第一节 税制 270
第五章 农业税 270
第二节 征收管理 279
一 计征基础 279
二 计征入库 284
第三节 减免 296
一 灾情减免 296
二 社会减免 298
三 起征点减免 301
四 贫困乡减免 303
第四节 合理负担 304
第五节 农林特产税 310
第六章 牧业税 312
第一节 税制 312
第二节 征收管理 317
一 免征照顾 323
第三节 优待和照顾 323
二 灾情减免 325
第七章 企业财务 327
第一节 企业概况 327
第二节 管理工作 334
一 固定资产 334
二 流动资金 338
三 成本 340
四 专项基金 342
第三节 利润交库 348
第四节 财政支持企业的发展 359
第八章 农业财务 364
第一节 农业事业费 364
第二节 畜牧事业费 368
第三节 林业事业费 371
第四节 水利事业费 376
第五节 国营农牧企业财务管理 381
一 积极筹措资金 发展农牧业生产 384
第六节 财政对农村牧区集体经济的支援 384
二 支援不发达地区经济建设 388
三 支持商品粮基地建设 390
第九章 行政财务 396
第一节 个人经费 396
第二节 公用经费 404
第三节 业务费 413
第一节 文化广播事业费 418
第十章 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财务 418
第二节 教育事业费 421
第三节 卫生事业费 428
一 事业经费 428
二 公费医疗经费 432
三 计划生育经费 434
第四节 科学事业费 435
一 抚恤事业费 442
第五节 优抚救济事业费 442
二 社会救济费 444
第十一章 财政监督 448
第一节 监察工作 448
第二节 财务检查 450
第三节 控购管理 452
第十二章 财政科研 457
第一节 科研机构 457
一 财政科学研究所 457
二 学(协)会 458
第二节 科研成果 462
第三节 职称评定 464
第四节 干部培训 466
附录 471
一 文献辑存 471
二 《伊克昭盟财政志》编纂始末 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