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前言 1
第一章 大萧条的前奏 3
第一节 华尔街的崩溃与美国经济 3
第二节 大萧条的原因 7
第三节 农业的灾劫 12
第四节 萧条年代之初的政治 15
第五节 革命的隆隆声 28
第六节 萧条使“新政”登场 37
第二章 初期的“新政”(1933-1934年) 40
第一节 富兰克林·罗斯福与1932年大选 40
第二节 交接时期与金融危机 51
第三节 银行及证券交易立法 54
第四节 首批“新政”人士 59
第五节 “新政”的目标和思想 64
第六节 货币与复兴 68
第七节 实业复兴:全国复兴总署 73
第八节 农业复兴:农业调整署 81
第九节 农业和救济开支 88
第十节 早期“新政”的成就 92
第三章 后期“新政”(1935-1936年) 95
第一节 形形色色的右翼反动派 95
第二节 汤森医师、休伊·朗、库格林神甫 98
第三节 联邦救济的扩大 112
第四节 “新政”立法高潮 119
第五节 1936年大选 134
第四章 “新政”的终极(1937-1938年) 141
第一节 最高法院之争 141
第二节 日益增强的反对派 155
第三节 改革的最后一次努力 163
第四节 1937-1938年的工商业衰退 169
第五节 1938年的国会选举 173
第五章 “新政”、大萧条和美国社会 178
第一节 “新政”和劳工的进步 178
第二节 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 187
第三节 大萧条、“新政”与黑人 195
第四节 美国的经济 207
第五节 大萧条年代的激进主义 217
第六节 大萧条对社会的影响 231
第七节 对“新政”的评价 237
第六章 罗斯福政府初年的对外关系 244
第一节 史汀生和胡佛执行的外交政策 244
第二节 睦邻政策 249
第三节 美国对外经济政策 253
第四节 承认苏联 257
第五节 早期的中立尝试 262
第六节 美国与西班牙内战 268
第七节 美国与远东 273
第七章 1938-1941年间罗斯福政府的对外关系 280
第一节 美国孤立主义的本质 280
第二节 美国与欧洲 286
第三节 1940年大选 301
第四节 愈陷愈深的非交战状态 306
第五节 1938-1941年间的美国与远东 314
第六节 珍珠港之难 321
第八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美国 327
第一节 欧洲与地中海战区(1941-1943年) 327
第二节 太平洋战区的早期战役 339
第三节 欧洲的胜利结局 347
第四节 美国在欧洲的外交和雅尔塔会议 356
第五节 太平洋战争的结束 369
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国内战线 379
第一节 动员:人力、财力和工业 379
第二节 劳工、农场主和战争努力 390
第三节 战争与社会的变化 395
第四节 黑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399
第五节 战时的民权 403
第六节 1944年的选举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逝世 407
索引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