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辨证治疗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章逢润,李长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06720140
  • 页数:386 页
图书介绍:

上篇 3

第一章 经络 3

一、经络学说的形成 3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3

三、经络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6

四、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及主要病证 7

五、奇经八脉 15

第二章 腧穴 20

一、腧穴的意义 20

二、腧穴的起源和发展 20

三、腧穴的命名 21

四、腧穴的分类 21

六、特定穴 22

五、腧穴的主治作用 22

七、腧穴的定位法 25

第三章 十四经穴 26

一、手太阴肺经 26

二、手阳明大肠经 31

三、足阳明胃经 40

四、足太阴脾经 59

五、手少阴心经 67

六、手太阳小肠经 72

七、足太阳膀胱经 80

八、足少阴肾经 110

九、手厥阴心包经 122

十、手少阳三焦经 126

十一、足少阳胆经 136

十二、足厥阴肝经 155

十三、任脉 163

十四、督脉 175

十五、寄穴 187

第四章 针刺法 193

一、进针 193

二、进针角度和深度 193

三、行针与得气 194

四、针刺补泻 194

五、留针与出针 195

第五章 针灸异常情况处理 196

一、晕针 196

二、滞针 196

三、弯针 196

四、折针 197

五、针刺损伤 197

一、灸疗的渊源及发展 199

第六章 灸法 199

二、灸疗的涵义 200

三、施灸的材料 201

四、灸疗的作用与适应症 202

五、灸疗的禁忌症 203

六、灸疗的注意事项 203

七、各种不同的灸疗方法 203

八、艾炷的制法 209

九、灸疗体位的选择 210

十、灸疗的操作 211

十一、施灸的顺序 211

十二、艾炷的壮数和大小 211

十六、灸疮的处理 212

十五、灸后的调养 212

十四、灸疮的引发 212

十三、灸法的补泻 212

第七章 其他针法 213

一、三棱针 213

二、皮肤针 214

三、皮内针 214

四、电针 215

五、穴位注射 216

六、头针 216

七、耳针 218

二、常用的熨法 223

三、熨法处方 223

一、熨法的作用及适应症 223

第八章 熨法 223

第九章 拨罐法 226

一、罐的种类 226

二、操作方法 226

三、各种拔罐法的运用 227

四、适应范围 227

五、注意事项 227

第五章 针灸基础研究与现代应用研究 229

一、针灸基础研究 229

二、针灸现代应用研究 231

下篇 239

第十一章 病因 239

一、六淫 239

二、疫疠 240

四、其他致病因素 241

三、七情 241

第十二章 诊法 243

一、望诊 243

二、闻诊 244

三、问诊 245

四、切诊 247

第十三章 脏腑 249

一、五脏 249

二、六腑 252

第十四章 针灸临床辨证 254

一、经络脏腑证治 254

二、八纲辨证 260

三、六淫辨证 261

二、针灸补泻 263

一、针灸治疗原则 263

第十五章 针灸治则 263

三、取穴规律 264

四、配穴方法 266

第十六章 针刺急救 268

一、高热 268

二、惊厥 268

三、昏迷 269

四、晕厥 270

五、中暑 271

六、溺水 272

第十七章 内科病证 273

一、头痛 273

二、眩晕 276

三、失眠 278

四、心悸 279

五、腹痛 281

六、呕吐 283

七、胸痛 285

八、胁痛 286

九、腰痛 288

十、水肿 289

十一、癃闭 291

十二、便秘 294

十三、遗精 296

十四、阳痿 297

十五、脚气 298

十六、痿证 298

十七、痹证 299

十八、感冒 301

十九、支气管炎 305

二十、支气管哮喘 305

二十一、肺结核 307

二十二、急性胃肠炎 308

二十三、慢性胃炎 309

二十四、慢性腹泻 310

二十五、胃下垂 312

二十六、胃、十二指肠溃疡 312

二十七、细菌性痢疾 314

二十八、传染性肝炎 315

二十九、疟疾 316

三十、冠心病 317

三十一、心绞痛 319

三十二、高血压 320

三十三、脑血管意外 322

三十四、癫狂 324

三十五、痫证 326

三十六、单纯性甲状腺肿 327

三十七、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27

三十八、肥胖病 329

三十九、糖尿病 330

四十、三叉神经痛 331

四十一、面神经麻痹 332

四十二、面肌痉挛 333

四十三、坐骨神经痛 334

四十四、膈肌痉挛 334

四十五、癔病 335

四十六、失声 337

一、月经不调 339

第十八章 妇产科病证 339

二、痛经 340

三、功能性子宫出血 341

四、闭经 343

五、慢性盆腔炎 344

六、带下病 344

七、妊娠呕吐 345

八、胎位不正 346

九、滞产 346

十、乳汁不行 346

十一、乳腺增生 347

十二、子宫脱垂 348

十三、不孕症 349

三、慢惊风 350

二、急惊风 350

一、百日咳 350

第十九章 儿科病证 350

四、流行性腮腺炎 351

五、小儿麻痹后遗症 352

六、小儿疳积 352

七、遗尿 353

八、小儿积滞 354

九、鹅口疮 355

十、小儿舞蹈病 355

第二十章 外科、皮肤科病证 357

一、破伤风 357

二、丹毒 357

三、疔疮 358

五、急性阑尾炎 359

四、急性乳腺炎 359

六、急性肠梗阻 360

七、胆囊炎、胆石症 360

八、胆道蛔虫症 361

九、截瘫 362

十、痔疮 363

十一、直肠脱垂 364

十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64

十三、尿路感染 365

十四、肾绞痛 365

十五、前列腺炎 366

十六、尿潴留 367

十七、肩关节周围炎 367

十九、腱鞘炎 368

十八、肱骨外上髁炎 368

二十、腱鞘囊肿 369

二十一、扭伤 369

二十二、闪腰岔气 370

二十三、落枕 371

二十四、雷诺病 371

二十五、湿疹 372

二十六、荨麻疹 372

二十七、颈淋巴结结核 373

二十八、疝气 374

二十九、疣 375

第二十一章 五官科病证 376

一、近视 376

二、青光眼 376

五、视网膜出血 377

三、急性结膜炎 377

四、视神经萎缩 377

六、中心性视网膜炎 378

七、斜视 378

八、电光性眼炎 379

九、副鼻窦炎 379

十、鼻衄 379

十一、咽炎 380

十二、急性扁桃体炎 380

十三、牙痛 381

十四、耳鸣、耳聋 382

十五、聋哑病 383

十六、聤耳 384

参考文献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