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1
第一篇 导论 3
第一章 知识及其相关概念和分类 3
第一节 知识概念的界定 3
英文提要 5
序 10
第二节 若干常用概念的区分 10
第三节 知识的分类 16
第二章 知识的性质 36
第一节 知识的外部性 36
第二节 知识的非重复性和可复制性 38
第三节 知识的可共消费性 40
第四节 知识的可学习性和继承性 41
第五节 知识的无限性、阶段性以及多面性和替代性 44
第六节 知识的不确定性 45
第三章 论交换、剩余和知识 47
第一节 论交换 47
第二节 论剩余 55
第三节 知识商品的经济学新领域 64
第四节 知识产出与价值分配结构的新规则 67
第五节 知识市场的竞争结构 72
第六节 本章小结 74
第二篇 知识生产过程 79
第四章 论知识生产的一般过程 79
第一节 引言 79
第二节 知识创造的一般过程 81
第三节 知识生产的主要要素 90
第四节 知识生产的分工与协作 105
第五节 知识生产的成本变化规律 112
第六节 知识生产的投资回报率与投资决策 119
第七节 本章小结 125
第五章 论知识生产的组织和实现形式 127
第一节 引言 127
第二节 基本假设 132
第三节 知识市场价值实现与优先权 134
第四节 市场机制配置R D资源效率的模型 145
第五节 R D直接资助形式的效率模型 153
第六节 R D设奖形式的效率模型 164
第七节 中国科研体制改革的取向 176
第八节 本章小结 180
第六章 论知识生产的险胜优势、不确定性和竞争与合作 181
第一节 引言 181
第二节 知识生产的险胜优势和不确定性 188
第三节 知识生产竞争战略的基本模型与分析 201
第四节 知识生产的合作战略模型与分析 214
第五节 本章结论和模型的引伸意义 228
第七章 论R D管理和效率 231
第一节 引言 231
第二节 科技与经济的融合生长 235
第三节 政府与企业R D管理的协调 252
第四节 企业R D管理模式的新变化 256
第五节 本章小结 268
第三篇 知识扩散和贸易 277
第八章 论形成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制度的效率 277
第一节 引言 277
第二节 WTO下达成知识产权协议的谈判模型 281
第三节 WTO下知识产权协议的实施模型 290
第四节 世界范围内实行知识产权制度效率的讨论 294
第五节 本章小结 304
第一节 引言 307
第九章 论侵权和专利机制 307
第二节 论侵权行为和动机 314
第三节 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318
第四节 知识产权制度是一种社会经济机制的最优选择 325
第五节 专利机制有利于优化纵向和横向的研究结构 332
第六节 专利机制有助于促进科技成果扩散 337
第七节 专利机制带有比非专利机制更大的竞争特征 340
第八节 技术优先权与专利机制 344
第九节 我国专利制度的改革 348
第十节 本章小结 358
第十章 论声誉、明星和放大 360
第一节 引言 360
第二节 知识产权、知识效用和市场行为 364
第三节 论信息、标志和声誉 371
第四节 论明星效应和发散现象 389
第五节 排挤效应和利益放大效应 406
第六节 本章小结 414
第十一章 传统贸易理论的回顾与评论 416
第一节 新古典学派的认识局限性 416
第二节 “新”贸易理论对传统贸易理论认识局限性的革命 419
第三节 技术差距贸易理论的发展 430
第四节 “新”贸易理论与“新”增长理论的融合 446
第五节 实证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 454
第六节 本章小结 459
第十二章 论知识贸易 462
第一节 引言 462
第二节 知识贸易的形式 465
第三节 贸易纯理论 470
第四节 论技术许可贸易 484
第五节 我国知识创新体系的结构调整 507
第六节 本章小结 510
第十三章 论贸易谈判 512
第一节 引言 512
第二节 贸易谈判的“核” 515
第三节 完全信息下贸易合同的谈判模型 519
第四节 非对称信息下贸易合同的谈判博弈模型 525
第五节 贸易自律合同的战略谈判模型 534
第六节 本章小结和模型的应用含义 538
第四篇 知识应用与经济发展 543
第十四章 论不确定性经济增长 543
第一节 引言 543
第二节 主要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成就回顾 545
第三节 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进展和缺陷 562
第四节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 569
第五节 不确定性经济增长 571
第六节 经济增长率的发散和差距拉大现象 593
第七节 本章小结 596
第十五章 论就业、收入分布和人才流动 599
第一节 引言 599
第二节 论就业、失业和工资差距 604
第三节 收入的分层现象和明星现象 615
第四节 人才流动和流失 625
第五节 本章小结 636
第十六章 论企业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 637
第一节 论企业性质 637
第二节 企业主要生产要素和要素所有者的经济地位 641
第三节 论企业内部生产关系的三次飞跃 648
第四节 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662
第五节 本章结论和现实意义 668
本书总结 671
主要参考文献 696
后记 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