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日本为什么“成功” 3
前言 3
序论 5
一、问题的提出 5
二、日本理念的原动力 13
第一章 大化改新及其后 23
第一节 哲学的形成 23
第二节 武装政变及其后 32
第三节 儒教、道教、佛教 39
第四节 双重政府体制 48
第二章 明治维新 56
第一节 十六、七世纪——与西欧的碰撞 56
第二节 革命力量的积蓄 62
第三节 没有蓝图的革命 73
第四节 与英国革命相比较 83
第三章 大日本帝国(之一) 91
第一节 走向第一次产业革命之路 91
第二节 殖民地的实现 97
第三节 双重经济结构 105
第四节 企业——奉献忠诚的场所 115
第四章 大日本帝国(之二) 124
第一节 明治时期的结束 124
第二节 第二次产业革命的结束——重工业化 131
第三节 “排斥美英本位的和平主义” 138
第四节 昭和政变 145
第五章 旧金山体制 155
第一节 新的君主 155
第二节 双重结构的再度确立 162
第三节 儒教社会中的阶层流动 170
第四节 政府主导型的企业竞争体制 178
结论 187
下篇 日本为什么将会衰落 197
前言 197
第一章 预测的方法论 200
第一节 我的“日本衰落论”的缘起 200
第二节 对小宫隆太郎和休·帕特利克的反论 201
第三节 他们为什么不倾向“衰落论”? 205
第四节 我的方法论 206
第二章 人口的分裂 211
第一节 日本人口的长期预测 211
第二节 二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影响 213
第三节 教育的作用——涂尔干的规定 217
第四节 90年代初是关键 222
第五节 对社会变动麻木不仁的悲剧 225
第三章 精神的颓败 228
第一节 精英主义的缺乏——没有进取心的日本人 228
第二节 职业道德的沦丧——思想的空虚 230
第三节 宽容带来的思想分裂 232
第四节 现今在日本所见所闻 236
第五节 2050年的社会基础 238
第六节 帕雷托的社会分析——韦伯和熊彼特 241
第七节 没有活力的基础 245
第四章 金融的颓败 250
第一节 日本金融“决堤”的原因 250
第二节 日本人对土地的渴望和崇拜 254
第三节 土地泡沫的背景 256
第四节 最恶劣的经营学——“劳动定额”商法 258
第五节 日本版的“大爆炸” 261
第五章 产业的颓败 264
第一节 金融和产业的连动 264
第二节 日本式的“感情团队” 267
第三节 战后产业体制的败坏 272
第四节 政治创新的欠缺 274
第五节 修复已破坏的经济体制 279
第六节 昭和经济危机中的个人体验 281
第七节 为何90年代已至穷途末路 284
第六章 教育的颓败 290
第一节 升学率和高等教育的质量 290
第二节 另一个难题——高学历化 295
第三节 我的教育改革方案 301
第四节 日本能否因此好转 305
第一节 对历史需要取得共识 311
第七章 唯一的救治方案 311
第二节 东北亚共同体方案 314
第八章 救治方案的暗礁 321
第一节 《实录·东条英机》 321
第二节 号称“正义之战”的噩梦 324
第三节 日本究竟是什么样的国家 328
第四节 不可能存在独自的日本史 334
第五节 勿使历史车轮倒转 342
后记 社会科学的黑暗部分 346
译者后记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