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GMP 1
第一节 今后GMP的发展趋向 1
第二节 注射剂的GMP 5
第三节 工艺卫生与GMP——特别是关于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14
第二章 粉体处理技术 18
第一节 粉粒体生产过程中的故障及其对策 18
第二节 粉粒体的气流输送技术 30
第三节 粉体的荷电性质及其测定电导和带电 34
第四节 粉体的带电特性和带电控制 39
第三章 混合、制粒及干燥技术 45
第一节 喷雾干燥技术——近期的研究报道 45
第二节 湿法制粒的连续化 50
第三节 制粒的模拟实验 56
第四节 利用喷雾干燥法进行药品颗粒设计 64
第五节 搅拌制粒 69
第六节 制剂技术、机械“干式制粒法” 76
第七节 加热制粒法及实际应用 82
第八节 振动干燥器 89
第一节 药品添加剂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99
第四章 添加剂的研究 99
第二节 制剂与表面活性剂 105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的溶血作用 110
第四节 世界和日本的食用色素现状 115
第五章 长效制剂及药物传递系统 124
第一节 制剂技术:微型胶囊制备法 124
第二节 新缓释型制剂的开发和设计微型胶囊制剂 130
第三节 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脂质体 作为缓释制剂的应用 136
第四节 透皮和经粘膜吸收制剂的开发及最新研究动向 142
第五节 透皮治疗系统——硝酸甘油 149
第六节 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 155
第七节 微型胶囊中药物溶出模式 162
第八节 开发药物传递系统的问题 169
第六章 包衣技术 176
第一节 用薄膜包衣法使固体制剂对光稳定化 176
第二节 肠溶性颗粒制剂及其评价 181
第三节 水分散系薄膜包衣法 188
第七章 生物利用度及有关技术 195
第一节 制剂化与生物利用度 195
第二节 制剂的临床生物利用度与个体差异 203
第三节 口服固体制剂与生物利用度 210
第四节 评价固体制剂生物利用度的溶出—吸收模型 219
第五节 用环糊精制作前列腺素E_1制剂 223
第六节 干扰素的直肠给药制剂 228
第七节 肠溶性固体分散制剂 234
第八节 肠道对口服钙的吸收 241
第九节 硝苯吡啶制剂 245
第十节 制剂技术的进步——固态溶液制剂 252
第十一节 胃酸分泌和胃运动的同时测定法及胃排出功能的测定法 257
第十二节 服用辅酶Q_(10)时血浆及尿中浓度的研究 262
第十三节 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及药物动力学 269
第十四节 脂旨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 276
第十五节 人工消化道模型 282
第八章 QC及检测技术 288
第二节 药物稳定性试验与实际应用 288
第二节 生物样品的采样、保存及预处理 292
第三节 药物的最终制品及其质量评价法 297
第四节 片剂的穿孔强度 300
第五节 液体及固体粘弹性测定法的应用 306
第六节 热原检验方法和热原消除对策 313
第七节 开发酶法临床检查药 326
第一节 PTP包装材料 338
第九章 包装 338
第二节 消除药用胶塞的溶出物 346
第三节 包装材料附着菌数的测定 351
第十章 新原料的研究 360
第一节 洋葱成分的药理作用 360
第二节 前列腺素 371
第三节 进入临床阶段的干扰素 379
第四节 防止痴呆药和神经营养因子 385
第十一章 设备及其边缘技术 392
第一节 医疗药品的“工厂设计及工厂经营” 392
第二节 洁净室的设计与应用 399
第三节 生物洁净室的设计及污染管理 406
第四节 粉尘的危害和防尘口罩 410
第五节 洁净室工作服和人体的散发尘评价方法 413
第十二章 其它制剂技术及其边缘技术 424
第一节 乳膏基质的流变性 424
第二节 软胶囊剂中光敏药物的稳定性 429
第三节 预防静电事故的措施及其测定技术 434
第四节 中药制剂的剂型与制法 440
第五节 软明胶胶囊 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