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体系 1
第一节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理论的演进 1
1.1 人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1
前言 1
1.2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 3
表1.1 资源环境问题的三次浪潮 4
1.3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论 7
专栏Ⅰ 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 14
1.4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兴起 17
专栏Ⅱ “世界环境日”主题 21
第二节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体系和内容 22
1.5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体系 22
1.6 本书的组织 23
2.1 世界人口的增长 26
第二章 人口增长与人口经济思想 26
第一节 世界人口动态 26
表2.1 世界人口的增长 27
图2.1 世界人口的增长 28
2.2 人口增长的阶段 29
第二节 古典人口经济理论 31
2.3 现代人口经济学的萌芽 31
2.4 威廉·配第的人口经济学说 33
2.5 魁奈的人口经济学说 35
2.6 亚当·斯密的人口经济思想 37
2.7 大卫·李嘉图的人口经济思想 39
第三节 马尔萨斯人口论 42
2.8 马尔萨斯人口经济学说 42
表2.2 马尔萨斯人口级数 45
2.9 马尔萨斯人口论评述 47
第四节 凯恩斯人口论 50
2.10 凯恩斯人口观的两个阶段 50
2.11 人口减少的经济后果 58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理论及其发展 62
2.12 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理论的产生 62
2.13 “两种生产”原理 64
2.14 “过剩人口”与资本主义社会人口经济规律 71
2.15 从“两种生产”到“三种生产”理论 73
第三章 微观人口经济学 76
第一节 生育率与家庭规模的经济与制度分析 76
3.1 微观人口经济学的范畴 76
3.2 孩子的成本和效用 78
专栏Ⅲ 中国孩子的经济成本 81
3.3 家庭规模的决定 82
3.4 制度分析 84
第二节 人力资本投资 86
3.5 人力资本及其投资方式 86
3.6 教育培训的需求与供给 88
第三节 人口迁移经济学 94
3.7 人口迁移规律 94
3.8 人口迁移的经济分析 97
3.9 迁移效应 104
第四章 宏观人口经济学 107
第一节 人口与经济发展 107
4.1 人口—经济关系概要 107
4.2 人口数量变化的经济效应 108
4.3 人口质量变化的经济效应 111
4.4 人口波动与经济增长 113
4.5 适度人口 116
第二节 适度人口论 116
4.6 静态经济适度人口 118
4.7 动态经济适度人口 120
图4.1 技术进步提高适度人口规模 121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城市化的经济分析 124
4.8 人口分布 124
专栏Ⅳ 中国人口分布 126
4.9 城市化及其机制 127
4.10 城市化进程 134
图4.2 城市化的阶段 136
第四节 人口转变 138
4.11 人口转变的阶段 138
图4.3 人口转变 141
4.12 人口转变的理论解说 141
4.13 人口老龄化趋势 143
第五节 人口老龄化与老龄经济学 143
专栏Ⅴ 人口发展的“年轮”——人口年龄金字塔 144
图4.4 预测的 2000年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 145
4.14 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影响 145
4.15 退休年龄的经济效应 148
第五章 资源环境动态及其理论 152
第一节 资源消耗与环境退化 152
5.1 人口增长与资源消耗 152
表5.1 1850~1980年全球不同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153
表5.2 1960~1984年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和能源消费 155
5.2 全球环境变化 156
第二节 人口压力说 157
5.3 “人口爆炸”论 157
5.4“人口压力”论 159
第三节 增长极限论 163
5.5“资源耗竭”说 163
5.6“增长极限”论 167
专栏Ⅵ 线性增长和指数增长 175
第四节 “最后的资源” 176
5.7 经济增长的必要性 176
5.8 资源潜力与经济增长的可能性 179
5.9 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 186
第六章 自然资源系统 189
第一节 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89
6.1 自然资源及其分类 189
图6.1 自然资源的分类 190
6.2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191
表6.1 不同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 195
第二节 自然资源简况 196
6.3 矿产资源 196
6.4 土地资源 199
6.5 水资源 202
6.6 森林资源 203
6.7 生物多样性资源 205
第三节 水土资源与粮食生产 208
6.8 粮食生产和人口的增长 208
6.9 粮食生产的潜力 212
6.10 人口承载量 215
专栏Ⅶ 人地矛盾新出路 216
第七章 自然资源价格 219
第一节 资源经济问题 219
7.1 资源经济研究的基本问题 219
7.2 自然资源的价值问题 224
第二节 自然资源价值与价格 224
7.3 自然资源定价 225
7.4 水资源定价 230
7.5 土地资源定价 232
图7.1 地租的确定 233
7.6 森林资源的定价 237
第八章 自然资源评价与动态配置 239
第一节 自然资源评价 239
8.1 自然资源评价原则与方法 239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动态配置 243
8.2 自然资源动态配置的一般模型 243
8.3 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动态配置 244
8.4 可再生自然资源动态配置 250
图8.1 收获期的数量 251
图8.2 静态有效可持续捕捞量 252
第三节 资源保护问题 254
8.5 动态配置的不确定性 254
8.6 资源保护原则 257
第九章 自然资源核算与资产化管理 262
第一节 建立自然资源核算体系 262
9.1 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空心化现象 262
图9.1 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空心化现象示意图 263
9.2 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 264
9.3 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核算方法 267
表9.1 挪威实物资源核算表式结构 269
9.4 中国自然资源核算体系框架 271
图9.2 中国自然资源核算体系框架 271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资产化管理 273
9.5 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客观必然性 273
9.6 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276
9.7 加强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278
第十章 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 283
第一节 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 283
10.1 自然资源利用与环境恶化 283
图10.1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人口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图 284
表10.1 若干国家环境损害费用占GNP的比重 286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环境 286
10.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286
图10.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289
10.3 收入分配与环境 289
10.4 贫困与环境 291
10.5 城市化与环境 296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环境问题 298
10.6 世界市场与自然资源退化 298
10.7 竞争力与污染转移 301
第十一章 环境经济问题 303
第一节 环境—经济系统与环境经济问题 303
11.1 环境—经济系统 303
11.2 环境经济问题 306
第二节 环境经济中的产权、外部性与市场失效 307
11.3 产权界定问题 307
11.4 外部性 309
11.5 最优污染水平 311
图11.1 最优污染水平 312
11.6 市场失效 313
第三节 作为公共商品的环境质量 315
11.7 公共商品 315
11.8 环境质量公共商品的供给 316
12.1 环境资源的特点 320
第十二章 环境经济评价 320
第一节 环境资源的价值和价格 320
12.2 环境资源的价值 321
12.3 环境资源的价格 322
第二节 环境经济效益评价 323
12.4 费用效益分析 323
12.5 市场价值法 331
12.6 替代市场法和假想市场法 335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与环境经济管理 340
第一节 环境污染与防治 340
13.1 环境污染的一般情况 340
13.2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343
13.3 水污染及其防治 346
13.4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347
13.5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349
13.6 污染控制 352
第二节 环境经济管理 352
13.7 排污收费 354
图13.1 庇古税 355
13.8 排污标准 357
13.9 排污权交易 358
专栏Ⅷ 美国的可交易许可证制度 359
第十四章 灾害与生态经济系统失调 361
第一节 灾害与生态进化 361
14.1 灾害经济现象 361
14.2 灾害与生态进化的关系 363
第二节 生态经济系统灾变与调控 366
14.3 生态经济系统灾变的原因 366
14.4 调控生态经济系统 372
15.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演进与内涵 375
第十五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375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375
15.2 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本质 380
第二节 公平和效率 382
15.3 公平和效率的内涵与联系 382
第三节 价值和财富 386
15.4 人类社会价值观和财富观的发展 386
15.5 可持续发展经济的价值观和财富观 389
15.6 可持续收入 391
15.7 弱可持续性和强可持续性 392
第十六章 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 394
第一节 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框架 394
16.1 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质 394
16.2 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经济特征 396
16.3 经济圈中的生态经济模式 397
16.4 社会圈中的生态经济模式 399
16.5 生物圈中的生态经济模式 400
第二节 可持续的生产、消费模式 402
16.6 可持续的生产模式 402
16.7 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404
第十七章 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资源与环境战略 407
第一节 可持续经济发展能力 407
17.1 可持续经济发展能力的基本涵义 407
17.2 可持续经济发展能力的衡量要素 410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资源与环境战略 411
17.3 人口发展战略 411
17.4 自然资源与环境支撑能力建设 413
17.5 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 418
专栏Ⅸ 共同的未来 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