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水利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江西省水利厅编
  • 出 版 社: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3900956X
  • 页数:642 页
图书介绍:

概述 1

大事纪年 13

一、汉至隋时期 13

二、唐、五代时期 15

三、宋、元时期 18

四、明、清时期 26

五、民国时期 50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 65

第一篇 自然条件 129

第一章 地理概况 129

第一节 地理位置 129

第二节 地形、地质 129

第三节 土壤、植被 130

第四节 气候特征 131

第一节 赣江 132

一、赣江上游 132

第二章 河流湖泊 132

二、赣江中游 136

三、赣江下游 138

第二节 抚河 145

一、抚河上游 146

二、抚河中游 146

三、抚河下游 147

一、信江上游 149

第三节 信江 149

二、信江中游 150

三、信江下游 151

第四节 饶河 153

一、乐安河 154

二、昌江 155

第五节 修水 157

一、修水山下渡以上主支流 157

二、潦河 158

一、湖盆概况 160

第六节 鄱阳湖 160

二、直接入湖的河流 161

第七节 其它水系河流 163

一、直接入长江的河流 163

二、流入珠江的河流 164

三、流入洞庭湖的河流 165

四、流入韩江的河流 165

一、年降水量 167

第一节 降水量 167

第三章 水文特征 167

二、暴雨 168

第二节 蒸发量 168

一、水面蒸发 168

二、陆地蒸发 169

第三节 径流 169

一、年径流 169

二、洪水、枯水 169

第四节 泥沙 171

第一节 地表水 173

一、水量 173

二、水质 173

第四章 水资源 173

第二节 地下水 176

一、水量 176

第三节 地下热水资源 177

一、地下热水资源分布 177

二、水质 177

二、地下热水资源利用 178

第四节 水资源供需概况 178

一、水资源现状 178

二、供需平衡分析 179

第五章 水旱灾害 181

第一节 灾害成因 181

一、洪涝 181

一、水灾统计 183

二、干旱 183

第二节 水旱灾害年统计 183

二、旱灾统计 184

三、水旱灾同年统计 188

第三节 水旱灾害周期 188

第四节 近百年大水大旱灾年纪实 190

一、建国前大水大旱年纪实 190

二、建国后大水大旱年纪实 193

第二篇 防洪排涝 205

第一章 洪水特性 205

第一节 五河洪水 205

一、赣江 205

二、抚河 206

三、信江、饶河、修水 207

第二节 鄱阳湖洪水 207

第一节 赣江下游干堤 209

一、赣东大堤 209

第二章 堤防建设 209

二、晏公、新市隔堤 212

三、清江赣西堤(包括消江堤) 212

四、南昌市富大有圩 213

第二节 抚河下游干堤 218

一、抚西大堤 218

二、临川县唱凯联圩 219

三、进贤县抚东堤 219

四、南昌县长乐联圩 220

第三节 信江下游干堤 221

一、余干县信瑞联圩 221

二、余干县古埠联圩 222

第四节 饶河干堤 223

一、饶河联圩 223

二、万年县梓埠联圩 224

三、波阳县乐丰圩 224

四、波阳县畲湾联圩 225

四、永修县马口圩 226

三、永修县立新圩 226

第五节 修水下游干堤 226

二、永修县九合圩 226

一、永修县三角圩 226

第六节 鄱阳湖区主要圩堤 227

一、余干县康山大堤 227

二、进贤县军山湖联圩 227

三、波阳县珠湖联圩 228

四、波阳县西河东联圩 229

五、南昌县红旗联圩 229

六、南昌县蒋巷联圩 230

七、南昌县南新联圩 231

八、新建县廿四联圩 232

九、恒湖农场堤 232

十、新建县赣西联圩 233

十一、新建县成新圩 233

一、长江大堤 234

第七节 省境长江主要堤防 234

二、九江市防洪堤 236

三、彭泽县芙蓉堤 236

第三章 分洪蓄洪工程 238

第一节 赣江下游泉港分洪蓄洪区 238

一、泉港分洪闸 238

二、稂洲堤、消江堤 239

三、泉港蓄洪区 239

第二节 抚河下游箭江分洪区 241

一、箭江口分洪闸 241

二、箭江分洪滞洪区 242

第三节 鄱阳湖分蓄洪区 242

第四章 河道整治 244

第一节 赣江尾闾河道整治 244

一、赣江主支治理 244

第二节 抚河尾闾河道整治 245

四、赣江南支治理 245

二、赣江北支治理 245

三、赣江中支治理 245

一、封堵抚支箭江口 246

二、抚河干流荏港改道 246

第三节 信江下游河道整治 246

一、东大河治理 246

二、西大河治理 247

三、九龙河治理 247

第四节 饶河下游河道整治 247

一、昌江堵汊联圩 247

二、乐安河堵汊联圩 248

三、疏浚饶河出口 248

第五节 修、潦河下游河道整治 248

一、封堵蚂蚁河 248

二、整治潦河下游万家埠河段 248

一、堤防管理 249

二、河道管理 249

第六节 河道堤防管理 249

附:江西省河道堤防安全管理条例 250

第五章 防汛工作 253

第一节 防汛组织 253

一、指挥机构 253

二、防汛队伍 255

第二节 防汛经费与物资 255

第三节 洪水预报与汛情传递 256

一、洪水预报 256

二、防汛物资储备 256

一、防汛经费负担办法 256

二、汛情通讯联络 257

附:江西省防汛工作暂行规定 258

第六章 排涝建设 262

第一节 涵闸排水 262

一、小港口闸 262

二、龙溪闸 263

五、赛湖闸 264

三、鱼尾闸 264

四、将军渡闸 264

第二节 机电排涝站 266

一、锣鼓山大泵电排站 266

二、红旗大泵电排站 267

三、药湖电力排涝站 267

四、姚坊电力排涝站 268

五、青山湖电力排涝站 268

第三节 排渍道工程 273

一、丰城排渍道 273

二、南昌莲塘排渍道 274

三、进贤罗溪排渍道 274

四、南昌南新联圩涝渍治理 274

第三篇 农田灌溉 279

第一章 引水工程 279

三、临川千金陂 280

四、泰和槎滩陂 280

一、崇仁宝水渠 280

二、宜黄梓博陂 280

第一节 古代陂堰 280

五、宜春李渠 281

六、泰和梅陂 281

七、遂川南、北澳陂 282

八、奉新洋河堰 282

九、安福寅陂 282

十、泰和云亭阜济渠 282

第二节 小型灌区 283

第三节 中型灌区 284

一、白塔渠 284

二、潦河灌区 287

三、宜惠渠 290

四、锦惠渠 291

五、金临渠 293

六、袁惠渠 296

七、章惠渠 300

第四节 赣抚平原大型灌区 301

一、地理概况 302

二、规划与工程布局 303

三、勘测设计 305

四、组织施工 305

五、主要工程现状 306

六、投资与效益 310

七、管理工作 311

第二章 蓄水工程 314

第一节 水库建设 314

一、水库建设的几个阶段 314

二、水库建设的特点 315

第二节 大型水库 316

一、上犹江水库 316

二、洪门水库 319

三、江口水库 323

四、柘林水库 325

五、七一水库 330

六、上游水库 333

七、潘桥水库 334

八、紫云山水库 335

九、飞剑潭水库 337

十、共产主义水库 339

十一、滨田水库 340

十二、长冈水库 342

十三、老营盘水库 343

十四、白云山水库 346

十五、社上水库 348

十六、油罗口水库 349

十七、军民水库 350

十八、团结水库 352

十九、万安水库 354

二十、大塅水库 356

第三节 中型水库 357

一、东乡幸福水库 358

二、信丰走马垄水库 358

三、清江店下水库 359

四、新干窑里水库 360

五、安远东风水库 362

六、金溪马街水库 362

第四节 小型水库 372

第五节 塘坝、水井 372

第三章 提水机具 374

第一节 旧式提水工具 374

一、戽斗 374

二、桔槔、辘轳 374

三、水车 375

四、简车 375

第二节 机械灌溉 375

第三节 电力排灌 376

第四节 水轮泵、喷灌及井灌 377

一、水轮泵 377

二、喷灌、井灌 378

第四篇 水土保持 383

第一章 水土流失 383

第一节 水土流失概况 383

第二节 水土流失特征 388

一、花岗岩区 388

二、红砂岩(含砂砾岩)区 388

三、紫色页岩区 388

四、第四纪红壤土区 388

五、沙地风蚀区 388

第三节 水土流失成因 389

第四节 水土流失危害 390

二、发展阶段 392

一、试点阶段 392

第一节 水保工作历程 392

第二章 水土保持工作 392

三、停顿阶段 393

四、恢复与发展阶段 393

第二节 水保机构与队伍 395

一、行政领导机构 395

二、水保专业队伍 396

一、水土保持工作方针 397

二、水土保持政策 397

第三节 方针政策与法规 397

三、水土保持法规 398

第四节 规划工作 399

一、全省水土保持规划 399

二、重点地、县水土保持规划 400

第五节 防治措施 400

一、林草措施 400

二、工程措施 401

三、小流域综合治理 402

第一节 试验推广机构 404

第三章 科学试验与技术推广 404

第二节 科学试验 405

第三节 技术推广 405

第四节 科学考察 406

附:江西省贯彻《水土保持工作条例》实施细则 407

第五篇 水力发电 413

第一章 水力资源 413

第一节 资源普查 413

第二节 资源分布 414

一、水能理论蕴藏量 414

二、可开发的水力资源站点 414

第二章 大中型水电站 420

第一节 万安大型水电站 421

一、规划 421

二、设计 422

三、施工 422

一、上犹江水电站 423

第二节 中型水电站 423

二、洪门水电站 424

三、柘林水电站 425

四、江口水电站 426

第三章 农村小水电 427

第一节 小水电的特点 427

一、资源丰富,面广点多 427

二、工程规模小,较易开发 427

第二节 农村小水电建设 428

一、试办阶段 428

二、发展阶段 428

三、农村电气化试点阶段 428

第三节 单机500千瓦以上小水电站 429

一、长冈水电站 434

二、罗湾水电站 434

三、白云山水电站 435

五、大塅水电站 436

四、南河水电站 436

第四节 梯级水电站 437

一、奉新县老愚公梯级水电站 437

二、婺源县段莘水梯级水电站 438

三、德兴县长乐水梯级水电站 438

四、弋阳县方团梯级水电站 439

五、宜春市高富岭梯级水电站 440

二、发展阶段 441

三、农村电气化试点阶段 441

一、初建阶段 441

第五节 地方电网建设 441

第六节 小水电方针政策 442

一、办电方针 442

二、谁建、谁有、谁管、谁受益的政策 442

三、以电养电政策 443

四、大电网对小电网支持让利政策 443

二、试点县电气化建设 445

一、选定试点县 445

第四章 农村初级电气化试点 445

第一节 概况 445

三、农村初级电气化标准 446

第二节 试点县简介 448

一、奉新县 448

二、婺源县 448

三、德兴县 449

四、大余县 449

六、宜丰县 450

五、靖安县 450

七、全南县 451

八、井冈山市 452

九、宜黄县 453

第五章 小水电管理 454

第一节 管理机构、队伍 454

一、管理组织 454

二、管理体制 454

一、承包责任制 455

三、管理队伍 455

第二节 经营管理 455

二、企业化管理 456

第三节 安全用电管理 456

一、安全生产制度 456

二、安全用电宣传教育 457

第四节 投资与效益 457

一、工程投资 457

二、经济效益 457

三、社会效益 457

附: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我省小水电的规定 458

第六篇 水利科技教育 463

第一章 水利科学技术 463

第一节 科研机构、队伍、设备 464

一、省水利科学研究所 464

四、九江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465

二、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465

三、上饶地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465

第二节 水文技术 466

一、水文测验 466

二、情报预报 466

三、鄱阳湖水文气象实验研究 467

第三节 勘测、规划、设计 468

一、地质勘察 468

二、工程测量 469

三、水利规划 469

四、水工设计 470

第四节 施工技术 471

第五节 科学试验研究 472

一、灌溉试验 472

二、水土保持试验 473

三、专题研究 474

第六节 科技成果 475

第七节 科技情报 483

一、组织建设 483

二、情报服务 483

第八节 学术活动 485

一、省水利学会 485

二、专著、论文 486

第二章 水利教育 490

第一节 培训班教育 490

第二节 中等专业教育 494

一、江西省立南昌高级水利职业学校 494

二、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 494

三、江西省水利水电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495

第三节 大专院校教育 498

一、江西水利电力学院 498

二、南昌水利水电专科学校 499

一、江西省火电技工学校与水电技工学校 500

第四节 技术教育 500

二、江河水电职业学校 502

三、江西省水利技工学校 503

第五节 职工教育 504

第七篇 水文勘测规划设计施工 507

第一章 水文事业 507

第一节 管理体制 507

第二节 站网建设 509

一、水文站 509

二、水位站 510

三、雨量站 510

四、测候所与气象台 511

第三节 水文测验 511

一、降水量 511

二、蒸发量 511

三、水位 512

六、悬移质泥沙 513

四、水温 513

五、流量 513

七、推移质泥沙 514

八、泥沙颗粒分析 514

九、气象 514

十、水质监测 514

第四节 水文调查 515

一、河流调查 515

二、小河水文站流域调查 515

三、庐山特大暴雨调查 516

四、水质调查 516

五、定点洪水调查 517

六、历史洪枯水调查 517

七、圩堤渍决自然分洪调查 517

八、淹没区调查 517

第五节 情报预报 518

一、情报 518

九、鄱阳湖泥沙淤积情况调查 518

二、预报 519

三、水情服务 520

第六节 鄱阳湖水文气象实验 521

一、湖区概况 521

二、湖区实验机构 522

三、水文气象观测 522

四、湖区水文气象特征 523

一、水库群地区径流实验研究 525

第七节 水文实验研究 525

二、雨量站网密度实验研究 526

三、编制有关暴雨等值线图 527

四、水资源调查评价 528

五、历史洪水调查资料汇编 528

第八节 资料整编 529

一、整编概况 529

四、刊印 530

三、水文数据库 530

二、电算程序 530

第二章 勘测、规划、设计 532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532

一、省级勘测设计机构 532

二、地(市)、县级勘测设计机构 533

三、勘测设计队伍 533

第二节 技术装备 534

一、测量 535

第三节 勘测 535

二、地质勘探 536

第四节 规划 537

第五节 设计 539

一、设计工作 539

二、设计程序 541

三、设计标准 541

第六节 援外工程设计 542

第七节 规划设计成果 543

一、姆颇利农田水利工程 543

二、哥马水电站 543

第三章 施工 546

第一节 施工机构沿革 546

第二节 施工队伍 547

第三节 施工机具 547

第四节 施工管理 548

第八篇 水利行政与经济管理 551

第一章 水利机构和工程管理 551

第一节 民国时期江西的水利机构 551

第二节 建国后江西的水利机构 552

一、江西省水利厅 552

二、专县水利行政机构 555

三、工程管理机构 556

一、除险加固 557

二、用水管理 557

第三节 工程管理 557

三、调度运用 559

四、工程观测 559

五、白蚁防治 560

第二章 治水方针政策 561

第一节 水利方针 562

一、三年经济恢复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562

二、“二五”计划至三年调整期间 562

四、改革开放、巩固提高时期 563

三、“三五”至“五五”计划期间 563

第二节 负担政策 564

一、以工代赈与贷款扶助 564

二、民办公助与国家投资 565

三、按件付酬、多劳多得 566

四、以工换工、轮流受益 566

五、实行水利积累工制度 567

第三节 水利移民 567

一、移民概要 568

二、移民政策和安置办法 569

第三章 水利投资与效益 570

第一节 投资规模和固定资产 570

一、水利建设投资 570

二、水利水电工程固定资产 572

第二节 工程效益 573

一、防洪工程 573

二、排涝工程 573

三、灌溉工程 573

四、小水电工程 573

五、其他效益 574

第四章 水费计收与改革 575

第一节 概况 575

第二节 水费改革 576

第三节 水费管理与使用 578

第一节 概况 580

第五章 水利工程综合经营 580

第二节 经营方针与体制 581

一、经营方针 581

二、经营体制 582

第三节 综合经营主要项目 582

一、水库渔业 582

二、种植业 583

三、加工业 583

第四节 经济承包责任制 584

四、商、游、服务行业 584

第九篇 治水人物 589

一、古代治水人物 589

二、近现代治水人物 592

附录 597

一、水利艺文 597

二、重要文件 609

三、水利法规 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