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1
卷一 建置 1
第一章 建治与隶属 1
第一节 建治 1
第二节 隶属 2
第二章 境域与区划 3
第一节 境域变化 3
第二节 行政区划 5
第三节 乡镇概况 17
卷二 自然环境 31
第一章 地质 31
第一节 地层 31
第二节 岩浆岩 32
第三节 构造 33
第二章 地貌 35
第一节 山脉山峰 35
第二节 地貌类型 37
第三节 伊通火山群 38
第二节 气象要素 44
第三章 气候物候 44
第一节 四季特点 44
第三节 气候区 53
第四节 物候 54
第四章 水文 55
第一节 河流 55
第二节 天然泡塘 62
第三节 地下水 63
第五章 土壤 63
第一节 植被 67
第六章 生物 67
第二节 野生动物 68
第七章 自然资源 69
第一节 土地资源 69
第二节 水资源 70
第三节 矿产资源 71
第四节 植物资源 73
第五节 动物资源 75
第八章 自然灾害 76
第一节 低温和霜冻 76
第三节 洪涝 77
第二节 干旱 77
第四节 雹灾 79
第五节 风灾 81
第六节 病虫害 82
卷三 人口民族 85
第一章 人口 85
第一节 人口变动 85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密度 88
第三节 人口构成 90
第一节 概况 100
第二章 计划生育 100
第二节 晚婚晚育 102
第三节 独生子女 102
第四节 优生优育 103
第五节 鼓励与惩罚 104
第三章 民族 105
第一节 民族构成 105
第二节 民族分布 107
卷四 政党 11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伊通县地方组织 113
第一节 党的早期组织与活动 113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伊通县委员会 115
第三节 党的基层组织 117
第四节 党的代表会议与代表大会 118
第五节 党务 124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伊通县地方组织 137
第一节 县党部 137
第二节 党的基层组织 137
第三节 活动 139
卷五 群团 143
第一章 工人组织 143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43
第二节 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144
第三节 工会活动 145
第二章 青少年组织 147
第一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147
第二节 少年先锋队 150
第三章 妇女组织 151
第一节 早期妇女组织与活动 151
第二节 伊通县妇女联合会 152
第四章 农民组织 155
第一节 农民会 155
第二节 贫下中农协会 155
第二节 商工公会 156
第三节 工商业联合会 156
第五章 工商业者组织 156
第一节 商会 156
第四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157
第六章 科学技术工作者组织 157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57
第二节 科协会员代表大会 158
第三节 科协活动 158
第七章 文学艺术工作者组织 159
第一节 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159
第二节 文联活动 160
第一节 焚毁巡检衙门 163
第二节 护路斗争 163
卷六 政事记略 163
第一章 反封建斗争 163
第三节 青年读书会 164
第四节 伊通学潮 164
第二章 反帝斗争 165
第一节 火烧天主教堂 165
第二节 于家沟惨案 166
第三节 劳农赤卫队 166
第四节 反日救国会 167
第六节 泉头事件 168
第五节 伪军七连起义 168
第一节 土地改革斗争 169
第三章 解放后的政治运动 169
第二节 镇反 肃反 170
第三节 “三反”、“五反”运动 171
第四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 172
第五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73
第六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77
第七节 文化大革命 178
第一章 旧政权 185
第一节 参议会 185
卷七 政权 185
第二节 州、县政府 186
第三节 基层政府 187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191
第一节 选举 191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大会 192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7
第三章 人民政府 198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198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办事机构 199
第三节 乡(镇)政府 204
第一节 历届县政治协商会议 210
第四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伊通县委员会 210
第二节 政协工作 211
卷八 人事劳动 217
第一章 人事 217
第一节 干部队伍 217
第二节 编制 220
第三节 干部管理 223
第二章 劳动 227
第一节 用工制度 227
第二节 劳动就业 228
第三节 职工队伍 230
第四节 劳动保护 232
第五节 劳动生产率 233
第三章 工资福利 236
第一节 工资制度改革 236
第二节 奖励制度 237
第三节 调整工资 238
第四节 劳动保险和生活福利 239
卷九 民政 245
第一章 支前 245
第一节 支援解放战争 245
第二节 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245
第一节 残废抚恤 246
第二章 优抚 246
第三节 烈军属及残废军人抚恤 247
第二节 牺牲、病故抚恤 247
第四节 定期定量补助 248
第五节 旌表革命烈士 248
第三章 社会福利 251
第一节 救灾 251
第二节 社会福利事业 252
第三节 扶贫 255
第四节 婚姻登记 256
第五节 殡葬 256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257
第四章 安置 257
第二节 其他社会安置 258
卷十 司法 261
第一章 人民检察院 261
第一节 机构 261
第二节 刑事检察 262
第三节 经济检察 263
第四节 法纪检察 264
第五节 监所检察 264
第六节 派驻检察室 265
第一节 机构 266
第二节 刑事审判 266
第二章 人民法院 266
第三节 民事审判 268
第四节 经济审判 268
第五节 人民法庭 269
第三章 司法行政 270
第一节 法制教育 270
第二节 人民调解工作 271
第三节 公证 271
第四节 律师工作 272
第一节 旧时代警察机构 277
第一章 机构 277
卷十一 公安 277
第二节 人民公安机关 278
第二章 刑事侦破 279
第一节 清匪反霸 279
第二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 280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280
第四节 打击刑事犯罪 281
第三章 治安管理 281
第一节 治安保卫组织 281
第二节 社会治安保卫 282
第三节 监管帮教 283
第四节 户籍管理 284
第四章 监所及武装警察 285
第一节 监所 285
第二节 武装警察 285
第五章 消防 286
第一节 消防建设 286
第二节 火灾 287
卷十二 军事 291
第一章 兵役制度 291
第一节 旧兵役制度 291
第二节 新兵役制度 292
第二章 驻军 294
第一节 清朝时期驻军 294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295
第三节 东北沦陷时期驻军 295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驻军 296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后驻军 296
第三章 地方武装 296
第一节 清朝时期地方武装 296
第二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297
第三节 东北沦陷时期地方武装 297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地方武装 298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后地方武装 299
第一节 组织建设 300
第四章 民兵 300
第二节 武器装备 301
第三节 训练 301
第四节 民兵活动 302
第五章 战备 303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03
第二节 战备活动 304
第三节 防空设施 304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兵事 305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兵事 305
第六章 兵事 305
第一节 清代兵事 305
卷十三 农业 311
第一章 农田 311
第一节 开发 311
第二节 土地制度 313
第二章 生产体制变革 316
第一节 互助组 316
第二节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16
第四节 人民公社 317
第三节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17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319
第三章 农田建设 320
第一节 农田改造 320
第二节 土壤普查 321
第三节 土壤改良 323
第四章 农作物 324
第一节 种植区划 324
第二节 粮豆作物 324
第三节 经济作物 327
第四节 蔬菜 329
第一节 作物栽培 334
第五章 农技农艺 334
第二节 种子 338
第三节 肥料 341
第四节 植物保护 345
第六章 副业 348
第一节 种植业 348
第二节 养殖业 350
第三节 编织业 352
第四节 采集业 354
第七章 农业经济管理 355
第一节 土地管理 355
第二节 劳动管理 356
第三节 财务管理 357
第四节 收益分配 357
第八章 农业服务机构和队伍 361
第一节 服务机构 361
第二节 技术队伍 362
卷十四 农机 365
第一章 旧式农具 365
第一节 铲蹚农具 365
第二节 播种农具 365
第四节 粮食饲草加工机具 366
第三节 收割脱粒农具 366
第五节 运输农具 367
第二章 新式农具与农具改革 369
第一节 新式农具 369
第二节 农具改革与推广 370
第三章 农业机械 372
第一节 发展概况 372
第二节 农田作业 377
第三节 农机具供应 379
第四章 农机管理 381
第一节 农机经营体制 381
第二节 农机队伍 382
第三节 机务管理 383
第四节 安全监理 384
卷十五 水利 389
第一章 水库塘坝 389
第一节 中型水库 389
第二节 小(一)型水库 395
第三节 小(二)型水库 395
第四节 塘坝 397
第五节 拦河闸坝 400
第二章 提水工程 401
第一节 机电灌站 401
第三节 防病饮水井 402
第二节 农田机电井 402
第三章 灌区 403
第一节 大型灌区 403
第二节 小型灌区 404
第四章 防洪治涝 405
第一节 防洪 405
第二节 治涝 407
第五章 水土保持 410
第一节 水土流失状况 410
第二节 水土流失治理 411
第一节 孵化养殖 413
第六章 水产 413
第二节 捕捞 415
第七章 防汛抗旱 416
第一节 防汛 416
第二节 抗旱 417
第八章 水利管理 418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18
第二节 工程管理 419
第三节 灌溉管理 421
第四节 渔业管理 421
第五节 水利投资 422
卷十六 畜牧 427
第一章 畜牧发展概况 427
第一节 大牲畜 427
第二节 猪、羊、鹿 428
第三节 家禽 433
第二章 良种繁殖 434
第一节 畜类 434
第二节 禽类 436
第三章 饲养管理 437
第一节 大牲畜 437
第三节 家禽 438
第二节 猪羊 438
第四节 饲料 439
第四章 畜禽疫病及防治 440
第一节 畜类 441
第二节 禽类 445
第三节 肉品检疫 446
第五章 畜牧兽医机构、兽医 447
第一节 畜牧兽医机构 447
第二节 兽医 448
第一章 林业资源 453
第一节 林业资源演变 453
卷十七 林业 453
第二节 林业资源现状 456
第二章 林权归属 459
第一节 私有林 459
第二节 集体有林 460
第三节 国有林 461
第三章 植树造林 462
第一节 采种育苗 462
第二节 荒山造林 466
第三节 “四旁”植树 468
第四章 营林建设 468
第一节 资源管理 468
第三节 抚育采伐 470
第二节 封山育林 470
第四节 木材生产与综合利用 473
第五节 营林投资 474
第六节 群众营林 475
第五章 林木管护 476
第一节 山林防火 476
第二节 林木保护 476
第三节 木材管理 479
第六章 林业企业机构 479
第二节 企事业机构 480
第一节 职工队伍 480
卷十八 工业 488
第一章 私营工业、手工业的改造 488
第一节 解放前的私营工业、手工业 488
第二节 私营工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88
第二章 工业体制 489
第一节 国营工业 489
第二节 二轻工业 491
第三节 乡镇工业 492
第四节 部门工业 492
第五节 个体工业 493
第一节 机电工业 497
第三章 工业门类 497
第二节 化学工业 500
第三节 建材工业 502
第四节 食品工业 504
第五节 采矿业 509
第六节 印刷工业 510
第七节 造纸工业 511
第八节 纺织工业 512
第九节 服装鞋革工业 513
第十节 木材加工业 515
第四章 工厂选介 519
第一节 县城供电 526
第五章 电力供应 526
第二节 乡村供电 527
第三节 节约用电 530
卷十九 交通邮电 533
第一章 道路 533
第一节 驿道 533
第二节 乡路 533
第三节 公路 534
第四节 桥梁 537
第五节 公路养护 543
第一节 运输工具 546
第二章 运输 546
第二节 货运 547
第三节 客运 548
第四节 运输管理 549
第五节 交通监理 552
第三章 邮政 553
第一节 邮路 553
第二节 邮政业务 555
第四章 电信 556
第一节 电报 556
第二节 电话 557
卷二十 城乡建设 563
第一章 县城建设 563
第一节 城池建设 563
第二节 州、县厅舍 565
第三节 街道建设 567
第四节 县城公用房屋建筑 573
第五节 公共设施 575
第二章 乡村建设 577
第一节 乡镇建设 577
第二节 村屯建设 578
第一节 公房管理 579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 579
第二节 私房管理 581
第三节 房屋普查 582
第四节 宅基地管理 583
第四章 建筑设计与施工 583
第一节 建筑队伍 583
第二节 设计施工 585
第三节 建筑技术 585
第五章 环境保护 587
第一节 污染 587
第二节 治理 588
卷二十一 商业 591
第一章 商业体制变革 591
第一节 私营商业 591
第二节 国营商业 595
第三节 供销商业 597
第四节 集体商业 599
第五节 个体商业 600
第二章 物资采购供应 601
第一节 金属材料、机电设备 601
第二节 建材、轻化工材料 602
第三节 木材 602
第四节 石油、煤炭 603
第三章 农业生产资料采购供应 605
第一节 中小农具 605
第二节 化肥、农药、薄膜 606
第四章 日用工业品采购供应 607
第一节 纺织品 608
第二节 百货 610
第三节 五金交电 611
第四节 日用杂品 612
第二节 肉蛋 615
第一节 烟酒糖类 615
第五章 副食品采购供应 615
第三节 蔬菜 619
第四节 水产、果品 620
第六章 土特产品收购 621
第一节 烟 麻 621
第二节 皮张、鬃毛 622
第三节 编织品 622
第四节 中药材 623
第五节 山野菜、山果 623
第六节 废旧物资回收 625
第一节 饮食业 626
第七章 饮食服务 626
第二节 旅店业 627
第三节 服务业 627
第八章 集市贸易 628
第一节 解放前的集市贸易 628
第二节 解放后的集市贸易 628
第九章 对外贸易 630
第一节 商品出口 630
第二节 外汇留成及使用 631
第二节 解放后的粮食市场 635
第一节 解放前的粮食市场 635
第一章 粮食市场 635
卷二十二 粮食 635
第二章 粮食征购 638
第一节 东北沦陷时期的“粮谷出荷” 638
第二节 解放后的粮食征购 638
第三章 粮食供应 641
第一节 城镇供应 641
第二节 特需供应 645
第三节 农村统销 645
第四章 仓储、调运 648
第一节 义仓 648
第二节 粮库建设 649
第三节 粮食保管 650
第四节 粮油品质检验 651
第五节 粮食储备 652
第六节 调运 653
第七节 盐业 654
卷二十三 财税 657
第一章 财政 657
第一节 机构沿革 657
第二节 财政收入 657
第三节 财政支出 662
第四节 财务管理 666
第五节 审计 667
第二章 税务 66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668
第二节 税种 668
第三节 税率 670
第四节 征收 677
第五节 税收管理 680
卷二十四 金融 685
第一章 金融机构 685
第一节 解放前金融机构 685
第二节 解放后金融机构 686
第一节 货币种类 687
第二章 货币 687
第二节 货币比值 688
第三节 金银与现金管理 689
第三章 储蓄、公债 692
第一节 储蓄 692
第二节 公债 696
第四章 信贷 696
第一节 农业信贷 696
第二节 工商信贷 698
第三节 基本建设贷款 701
第一节 保险种类 702
第五章 保险 702
第二节 保费、理赔 703
卷二十五 经济管理 707
第一章 计划 707
第一节 计划管理体制 707
第二节 计划编制和执行 708
第二章 物价 711
第一节 物价管理 711
第二节 物价调整 713
第三节 交换比价 715
第三章 标准计量 717
第一节 管理体制 717
第二节 计量 718
第三节 标准化 720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721
第一节 管理体制 721
第二节 企业登记 721
第三节 商标注册 723
第四节 经济合同 724
第五节 集市贸易管理 724
卷二十六 教育 731
第一章 普通教育 731
第一节 书院、学塾 731
第二节 幼儿教育 733
第三节 小学教育 735
第四节 中学教育 744
第二章 专业职业教育 752
第一节 师范教育 752
第二节 职业教育 754
第三章 成人教育 756
第一节 农民教育 756
第二节 职工教育 758
第四章 教师 761
第一节 师资来源 761
第二节 教师队伍结构 762
第三节 教师待遇 764
第五章 教育制度 766
第一节 科举 766
第二节 教育方针与学制 767
第三节 考试制度 770
第四节 思想品德教育 771
第五节 教学 772
第六章 教育行政 774
第一节 教育管理机构 774
第二节 学校管理体制 774
第三节 教育经费 775
第四节 校舍和教学设备 781
第五节 勤工俭学 782
卷二十七 文化 787
第一章 社会文化事业 787
第一节 文化馆(站) 787
第二节 图书 788
第三节 档案 791
第四节 电影 792
第五节 戏剧 794
第二章 民间文艺 796
第一节 二人转 796
第二节 书曲 796
第三节 舞蹈 797
第四节 民乐 798
第五节 歌谣、故事、传说 799
第三章 文艺创作 805
第一节 文学 805
第二节 戏剧 805
第三节 曲艺 806
第四节 音乐 806
第五节 美术、书法 807
第四章 广播、电视、报刊 808
第一节 广播 808
第三节 报刊 811
第二节 电视 811
卷二十八 科技气象水文 815
第一章 科技 815
第一节 科学研究 815
第二节 情报交流 821
第二章 地震 822
第一节 防震抗震 822
第二节 地震观测 822
第三节 震情 824
第三章 气象、水文 826
第一节 气象 826
第二节 水文 827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 831
第一节 私人诊所 831
卷二十九 卫生 831
第二节 县立医疗卫生机构 832
第三节 乡、镇卫生院 832
第四节 企业卫生所 833
第二章 卫生队伍 833
第一节 中医 833
第二节 西医 834
第三节 卫生技术人员培训 835
第二节 医疗设备 836
第三章 医疗设施 836
第一节 房屋建设 836
第四章 医药 838
第一节 中药 838
第二节 西药 838
第三节 药政管理 839
第五章 医疗技术 839
第一节 中药 839
第二节 西药 840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843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844
第六章 卫生防疫 844
第二节 食品卫生 845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 846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 855
第五节 结核病防治 859
第六节 布氏杆菌病防治 860
第七节 驱绦灭囊 860
第七章 妇幼保健 861
第一节 妇女保健 861
第二节 儿童保健 862
第二节 合作医疗 863
第一节 公费医疗 863
第八章 医疗制度 863
卷三十 体育 867
第一章 体育运动 867
第一节 学校体育 867
第二节 职工体育 869
第三节 农民体育 869
第四节 民间体育 870
第五节 体育设施 872
第二章 人才培养与输送 873
第一节 人才培养 873
第一节 运动会 875
第二节 人才输送 875
第三章 体育比赛 875
第二节 球类 881
第三节 滑冰 882
第四节 中国象棋 882
卷三十一 文物 885
第一章 古迹 885
第一节 古遗址 885
第二节 古城址 896
第三节 古墓葬 898
第四节 柳边、驿站、围场 901
第五节 碑碣、戏楼、寺庙 904
第二章 出土文物 909
第一节 石器 909
第二节 陶器 910
第三节 古币 911
第四节 古生物化石 911
第三章 满族文物 911
第一节 诰命、敕命、功牌 911
第二节 谱书 912
第三节 神器 913
第五节 生活用具 914
第四节 祭器 914
卷三十二 社会 919
第一章 人民生活 919
第一节 农民生活 919
第二节 职工生活 924
第二章 宗教 927
第一节 佛教 927
第二节 道教 927
第四节 基督教 928
第五节 天主教 928
第三节 伊斯兰教 928
第六节 萨满教 929
第三章 家庭 929
第一节 婚姻 929
第二节 家庭结构 931
第三节 称呼 931
第四节 家谱、茔地 932
第四章 习俗、礼仪 933
第一节 满族习俗 933
第二节 汉族习俗 937
第三节 回族习俗 941
第四节 朝鲜族习俗 943
第五节 陋俗 944
第五章 新风尚 946
第一节 舍己救人 946
第二节 拾金不昧 947
第三节 助人为乐 948
第四节 赡养老人 948
第六章 时令节日 949
第一节 传统节日 949
第二节 纪念节日 950
第三节 回族节日 951
第一节 社团 952
第七章 社团、帮会 952
第二节 帮会 953
第八章 方言、谚语 954
第一节 方言 954
第二节 谚语 959
卷三十三 人物 965
第一章 传记 965
第二章 革命烈士名录 1014
附录 1037
一 修志始末 1037
二 旧志简介 1040
三 重要历史文献辑存 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