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篇 1
第一章 我国微观基础的重要变化 3
一、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根本变革 3
改革前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运行 4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7
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就 14
二、改革开放以来非国有经济的高速成长 18
非国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阶段(1978—1988年) 18
非国有经济的徘徊和调整阶段(1989—1991年) 23
非国有经济的重大突破和迅速发展阶段(1992年至今) 25
三、国有经济的改革历程 26
在计划经济体制仍占主导地位前提下的“放权让利”改革(1978—1986年) 27
在新旧体制并存条件下的企业承包制的改革(1987—1991年) 30
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逐渐占居主导地位条件下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1992年至今) 31
不同所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总支出的支配力 35
四、我国所有制结构的重要变化 35
不同所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总收入的贡献率 39
第二章 我国市场环境的重要变化 45
一、价格改革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形成的重要基础 45
商品价格改革阶段(1978—1988年) 46
价格改革的调整阶段(1989—1991年) 48
市场价格体系的初步形成阶段(1992年至今) 51
产品市场化的进程 54
二、市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54
要素市场化的进程 56
三、市场竞争秩序的初步建立 60
市场主体行为规范化的探索 60
国家调控市场手段的探索 62
市场竞争秩序法制化的探索 63
第三章 我国宏观管理体制的重要变化 67
一、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 68
逐步拆除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框架(1978—1988年) 68
宏观调控手段的不配套所带来的困扰(1989—1993年) 75
初步建立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框架(1994年至今) 79
二、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82
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 82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84
三、政府机构改革与政府职能的初步转变 88
政府机构改革的历程 88
政府机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89
199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 90
第四章 对外开放与经济全球化 94
一、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 94
对外贸易体制的初步改革 94
以外贸企业实现自负盈亏为主线的配套改革 97
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 100
改革以来,对外贸易取得的巨大成就 103
二、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 105
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 105
对外开放的逐步推进 109
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115
三、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初步接轨 118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19
中国的外向型发展战略与经济全球化 123
加入WTO对我国经济的深远影响 132
反思篇 143
第五章 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概括 145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起点 145
我们走过的道路 146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如伺起步 159
以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165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历程 169
改革的初始阶段(1978—1983年):从旧体制的薄弱环节入手,培育新体制的生长点 169
改革的展开阶段(1984—1988年):在肢解旧体制的同时,新体制因素开始成长 174
改革的僵持阶段(1989—1991年):新旧经济运行机制的矛盾与冲突 178
改革的深化阶段(1992年至今):在建立新体制的进程中对传统体制核心部位进行攻坚 181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78—1983年) 189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演进 189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984—1988年) 190
“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1989—1991年) 19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年至今) 193
第六章 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196
一、“行政性分权”:肢解旧体制的重要手段 196
“行政性分权”的初始动因 197
“行政性分权”的作用机理 202
“行政性分权”的实际效果 207
二、“双轨制”:塑造了跨越新旧体制的桥梁 212
“价格双轨制”的来龙去脉 212
经济体制的全面“双轨”状态 217
“双轨制”的历史作用 222
三、“增量改革”:构筑了新体制成长的制度基础 227
增量改革形成的原因 228
增量改革的作用机理 232
增量改革的制度贡献 237
第七章 改革的主要教训 243
一、国有产权制度改革滞后 243
产权制度的变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 244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组并没有完全解决国有产权制度问题 246
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重组仍不能回避国有产权制度改革问题 248
二、政府职能转换滞后 251
国家要保护国有产权制度 251
国家在保护国有产权制度方面的代价 254
改革进入闭锁通道的潜在危险 256
三、思想观念转变滞后 258
传统思想观念的局限性 258
转变思想观念对制度创新的推动作用 260
正确的思想观念必须符合客观实践 261
展望篇 267
第八章 世纪之交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269
一、经济发展面临重大转折关口 269
90年代经济增长条件的变化 270
市场方面的制约 273
体制方面的制约 277
二、发展是硬道理 280
扩大内需的归宿是发展 280
加快城市化步伐 284
实施西部开发战略 288
发挥制度变革重要作用 291
三、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94
顺应发展大趋势 294
勇于面对挑战 298
开放条件下的协调发展 301
第九章 改革攻坚与社会稳定 308
一、现实经济体制的突出矛盾 308
国有企业问题成为经济转轨的“瓶颈” 309
金融风险成为金融市场化的严重制约因素 313
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成为经济市场化的主要障碍 318
二、利益结构的分化和思想观念冲突 323
地区分化和城乡二元结构 324
社会阶层分化与潜在危机 329
思想观念冲突错综复杂 335
三、重视改革的风险与控制 339
经济改革面临风险因素加大 339
改革配套性要求更加迫切 343
让更多的人富起来 346
一、改革的基本趋势与特征 351
第十章 改革的趋势展望与设想 351
二、改革的战略目标与指导思想 355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358
以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为重心,重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359
以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统一的市场体系 362
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深化政府改革和规范政府行为 365
以健全社会主义财产制度和信用制度为重点,完善市场经济的法治基础 367
结束语 371
后记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