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事故致因理论、调查模式与事故统计的任务 1
第一节 术语 1
第二节 事故致因理论 2
一、单因素理论 3
二、流行病学方法 5
三、系统理论方法 7
第三节 事故调查模式 14
一、事故调查的目的 14
二、几种事故调查模式及评价 15
第四节 寻求一种好的事故调查模式 22
第五节 事故统计的任务和两种统计调查模式 26
一、事故统计的概念和任务 26
二、对具体事故进行统计调查的两种模式 27
第六节 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事故因素 32
本章参考文献 35
第二章 统计项目——定义、分类与判定 37
第一节 基本项目 37
第二节 伤害程度与损失工作日 39
一、丧失劳动能力程度 39
二、损失工作日 41
三、关于伤害程度和事故严重程度的分级设想 48
第三节 伤害性质与伤害部位 49
第四节 事故类型 53
一、定义 53
二、关于我国现行分类 54
三、分类建议 57
四、判定 60
一、起因物与加害物 62
第五节 起因物 62
二、起因物分类 65
三、起因物的判定 71
第六节 事故类型与起因物判定例 73
第七节 不安全状态与不安全行动 76
第八节 关于基本项目的分类 81
第九节 起因物的作用部分 84
第十节 事故原因 86
一、直接原因 86
二、间接原因 87
三、主要原因 93
四、责任者 94
第十一节 补充项目 94
本章参考文献 95
第一节 设计思想 97
第三章 统计、调查格式与案例 97
第二节 企业职工伤亡记录 99
一、格式 99
二、填写说明 99
三、设计说明 104
第三节 调查报告书 105
一、格式 105
二、填写说明 105
三、设计说明 119
第四节 综合数据表 120
一、格式 120
二、填写说明 120
三、设计说明 129
第五节 关于格式种类和填报期限 130
第六节 试点工作及其他 132
一、格式1中“事故发生状况及原因”的填写例 136
第七节 事故案例与原因分析 136
二、格式2中“关于事故状况的详细说明”及原因分析 138
本章参考文献 143
第四章 事故发生情况的测定与统计分析 145
第一节 测定指标 145
第二节 记录界限与计算界限 149
第三节 工时数的计算方法 150
第四节 按行业的伤害率和分级的伤害率 152
第五节 总体事故率的获得 156
第六节 其他指标和排队问题 159
第七节 OSHA记录管理系统 161
一、应记录的案例和伤害程度分级 161
二、事故发生率 164
三、重要的改变 164
第八节 测定指标的不足 165
一、指导思想 167
第九节 工伤事故控制图 167
二、伤亡人次控制图 168
三、伤亡率控制图 169
四、控制图方法的原理 174
五、两种错误、两种方式 179
第十节 应用图表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180
一、对重要指标的统计分析 180
二、基本分类分析 186
第十一节 工伤事故统计分析的内容 192
一、关于设立统计分析项目的说明 192
二、管理部门统计分析的内容 193
三、企业统计分析的内容 196
本章参考文献 198
二、依据 200
一、目的 200
第一节 总体方案的确定 200
第五章 工伤事故统计分析系统(计算机软件) 200
三、技术手段与技术特点 205
第二节 系统功能 205
第三节 综合报表系统设计 208
一、数学模型 208
二、数据库文件 210
三、系统可行性分析 213
四、疑难问题的解决及设计技巧 216
第四节 调查分析表系统设计 219
一、关于数据文件结构 220
二、索引文件的使用 222
三、关于数据测试 224
四、关于交叉制表程序设计 225
五、其他 226
二、系统的启动 229
第五节 系统的操作与使用 229
一、运行环境 229
三、注意事项 230
四、综合报表系统的操作与使用 231
五、调查分析表系统的操作与使用 237
第六节 系统的技术特点与优化 247
一、系统的技术特点 247
二、系统的优化 248
本章参考文献 249
第六章 职业伤害费用及其他有关问题 251
第一节 安德列奥尼关于职业伤害费用问题的一些论述 251
第二节 企业计算职业伤害费用的方法 257
第三节 职业伤害费用对企业财政的影响 266
第四节 职业病和危险事件统计问题 268
本章参考文献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