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简明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绍湘撰
  • 出 版 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年份:1953
  • ISBN:
  • 页数:502 页
图书介绍:

目次 1

自序 1

第一章北美殖民地 1

第一节北美洲的发现和它的居民 1

北美的发现和列强对北美殖民地的掠夺 1

—北美洲的印第安人 3

—因逃避战祸和贫困而涌入北美的移民 6

—因逃避宗教迫害而涌入北美的移民 8

第二节英国北美殖民地的类型 10

公司特许殖民地 11

—英王直辖殖民地 12

—业主殖民地 13

—自治殖民地 14

第三节英国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形态 14

新英格兰的经济 15

—中部殖民地的经济 17

—南部殖民地的经济 17

—边疆地区 19

—殖民地的阶级关系 19

第四节英国对殖民地加紧经济掠夺 23

重商政策 24

—航海条例 24

—对殖民地的打击 26

第二章美国革命 28

第一节美国独立革命前英国统治者与殖民地间矛盾的深刻化 28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加紧压制殖民地 28

—波士顿惨案 31

—倾茶行动 32

—一七七四年五项不可容忍的法令 33

北美殖民地人民革命阵线的组成 34

第二节美国革命 34

—革命的动力 36

—来克星屯和康克得战斗 38

—常识和独立宣言 39

—独立战争经过 40

第三节美国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48

美国革命的意义 48

—美国革命的成果 51

—美国革命的影响 52

第三章资产阶级专政的建立以及美国人民争取资产阶级民主的斗争 55

第一节由邦联政府到资产阶级专政的联邦政府 55

邦联政府统治下的政治经济情况 55

—宾夕法尼亚的民主州宪 59

—薛司起义 60

—制宪运动 62

—人权法案 64

—对联邦宪法的分析 65

第二节原始资本的积累 66

资产阶级的反动 66

—原始资本积累 68

—建立保障资产阶级利益的司法机构 70

—实施保护关税 70

—操纵纸币,搜刮民财 70

—承受各州债务 71

—国家银行的设立 72

—征课国产税 73

—威士忌酒事件农民起义 74

第三节一八○○年资产阶级民主斗争的胜利 74

两大政党的出现 74

—杰斐逊的民主思想 76

—反动的韩密尔顿 79

—两派的激烈斗争 81

—亚丹姆斯的镇压政策 83

—一八○○年杰斐逊民主主义的胜利 85

第四章「和平建国」时期 87

第一节从杰斐逊执政到第二次独立战争 87

对司法院的斗争 87

—杰斐逊政治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88

—杰斐逊由墨廸孙继任 92

—一八一二年的战争 93

第二节「和谐时期」 98

经济扩展 99

—领土的扩张 103

—第二银行建立 105

—一八一六年关税条例 105

—自由州与蓄奴州在奴隶问题上的妥协 106

—门罗宣言 107

第三节杰克孙时期 108

杰克孙民主主义 108

—杰克孙时期美国经济的发展 110

—杰克孙的政治措施 112

—韦伯斯特与海因辩论南部脱离问题 114

—南部脱离联邦运动被压制 114

—反银行斗争 115

—两大政党制度 116

—民主党占优势 118

—杰克孙时期的工人运动 120

第五章南北战争 126

第一节南北战争前美国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化 126

美国向西扩张 128

—合并得克萨斯 130

—墨西哥战争与加利福尼亚的占领 131

—英美奥勒冈争端及其他纠纷 135

—美国开始侵略远东 135

—北部工业的发展 142

—南部种植园的发展 147

—北部的工人运动 150

—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 151

—黑人争取自由的斗争 154

第二节北部工业家与南部种植园主在政治上的冲突 158

工业家与奴隶主关于西部奴隶制的争执 158

—一八四八年第三党参加总统兢选 159

—一八五○年南北在奴隶制问题上的妥协 160

—堪萨斯的流血斗争 161

—共和党组成的历史意义 163

—林肯与斯蒂芬·陶格拉斯的辩论 164

—否认黑人人权的反动判例 164

—南部北部间的关税纠纷 166

—一八六○年林肯当选总统 167

—南部的脱离行动 168

第三节南北战争的过程,战争的意义和影响 170

南北力量的对比 170

—封锁海岸线 172

—东战场的战事 173

—西战场的战事 175

—联邦人民为争取作战迅速胜利而斗争 176

—南北战争最后战役 177

—无产阶级在南北战争中的积极作用 178

—南北战争的意义 182

—资本主义生产占主要地位 184

—资本集中 187

—无产阶级的集中 188

第六章现代美国的出现 191

第一节南北战争后的重新建设 191

南方的重建 191

—两条路线的斗争 194

—约翰生的反动 195

—重新建设的内容 197

—南部民主政治的建立及其崩溃 199

第二节波澜壮阔的工农运动 202

资本的集积与集中过程 202

—农业资本主义化 205

—腐败政治 207

—工人运动的高涨 210

农民运动的高涨 215

—一八八六年「五一」运动及秣市惨案 219

—美国劳工联合会 221

—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223

—克利夫兰的反动政策 226

—佘尔曼反托辣斯法案 227

—第三党——平民党的形成 229

—克利夫兰第二次执政后的镇压大罢工 230

第三节美国的扩张政策 232

驱逐印第安人 232

—排斥华人的法令 233

—美西战争前美国的扩张政策 235

第七章美国帝国主义的兴起 239

第一节美西战争与门户开放政策 239

美国产业托辣斯化的过程 239

—美西战争的背景 241

—美西战争 243

—门户开放政策 247

第二节美西战争后美国人民争取民主运动的高涨 251

美西战争后美国资本的集中 251

—两大政党的腐朽 254

—十九世纪末美国的「黑暗揭发者」 257

—一八九八到一九二○年的改革法案 258

—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 260

—老罗斯福的「反托辣斯战」 267

—「反托辣斯战」的内容 268

第三节美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向外扩张 271

老罗斯福的扩张政策 271

—二十世纪初叶对中国的侵略 275

—塔虎脱的「金圆外交」 276

第八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帝国主义 280

第一节威尔逊与第一次世界帝国主义战争 280

威尔逊的对内政策 281

—威尔逊时期美国的向外侵略 286

—世界大战与威尔逊 288

—第一次大战期间美国的社会主义运动 294

—威尔逊残酷地迫害美国进步运动 298

—钢铁大罢工 299

第二节第一次世界帝国主义战争后美国的国际关系与国内政治 301

美国成为领导的资本主义国家 301

—威尔逊与国际政治 304

—美国历史上著各的反动时期 305

—哈定的「恢复常态」 307

—哈定的反动政策 309

—美国共产党的诞生 312

—华盛顿会议 315

—柯立芝与第三党运动 317

—柯立芝执政时期的经济变动和阶级关系变动 319

—道威斯计划 323

—白里安凯洛格公约 325

—美国共产党福斯特的活动 326

第三节世界经济总危机与胡佛的反动政治 331

一九二九年开始的美国经济总危机 331

—经济危机的简况 333

—资本输出 335

—赔款 336

—外交政策 337

—纵容日本侵略 338

—胡佛时期美国无产阶级的尖锐斗争 339

第九章美国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342

第一节罗斯福「新政」的前期 342

美国的经济危机 342

—新政的理论根据 344

—银行条例与白银政策 348

—产业复兴法案 349

—农村经济调整法案 352

—国家劳工关系法及工资时数法 354

—田纳西工程及其他 355

—新政的评价 356

—新政前期美国的外交政策 357

第二节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斗争 360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360

—「新政」下人民的民主权利被摧残 362

—工会统一同盟的路线 364

—产联的出现 366

—罗斯福第二次执政时期的罢工运动 368

—美国共产党的发展 370

第三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 372

新政末期的美国内政 373

—新政末期的美国外交 376

—参战后的美国 382

—战争中的美国工运 386

—战争中的美国共产党 387

第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帝国主义 394

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困难和法西斯化 394

资本集中更高度的发展 394

—战后经济的短期繁荣 396

—政治机构的改变 400

—战后反动的对内政策 402

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世界扩张政策 410

用现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法则来透视美帝国主义 410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411

—美国的资本输出及其后果 414

—反苏阴谋与北大西洋公约 416

—筹组太平洋反共联盟 419

第三节侵朝战争 422

经济危机的威胁 422

—冒险发动侵朝战争 424

—美国国民经济的军事化 426

—美国政治的进一步法西斯化 428

—侵朝战争的失败与国内外矛盾的尖锐化 430

第四节美国人民为民主和平而斗争 435

无产阶级的罢工运动 435

—美国共产党力量的增长 437

—进步党的诞生与发展 440

—和平运动 442

附录一美国历史大事年表 447

附录二美国四十八州加入联邦年代表 463

附录三译名对照表 465

附录四参考书目 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