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情感的心理学基础 1
一、情感活动的重要性 1
二、情感和情绪的定义 1
三、情感与需要 4
四、情感的分类 5
五、情感的表达 6
六、情感的生理基础 8
七、情感与其他心理活动的联系 11
八、情感的两极性 13
九、情感的品质 13
第二章 情感性精神障碍发展的历史 16
一、分类的进展 16
二、意识形态的进展 17
三、精神药理的进展 17
四、生化进展 19
第三章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 21
一、国外资料 22
二、国内资料 27
三、危险因素 30
第四章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神经解剖特点 37
一、正常情感反应 37
二、抑郁症的脑功能改变 37
三、躁狂症 41
第五章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生物化学改变 43
第一节 5-羟色胺 43
一、解剖特点 44
二、受体 45
三、回收 45
四、抑郁症的5-HT能新假说 46
五、抑郁症的伴发症状和疾病 47
六、抑郁症5-HT能低下的可能原因 49
第二节 去甲肾上腺素 54
一、解剖特点 54
二、浓度 54
三、回收 55
四、受体 55
五、NE受体功能不平衡假设 56
六、抑郁症NE能低下的可能原因 56
七、抑郁症NE能下降造成的结果 58
八、躁狂症与NE能 58
第三节 多巴胺 59
一、解剖 59
二、受体类型 60
三、抑郁症的IDA能低下 60
四、抑郁亚型和DA能改变 61
五、抑郁相关症状和疾病 61
六、抑郁症IDA低下的可能原因 62
七、抑郁症IDA能低下的结果 62
八、躁狂症的IDA能亢盛 62
九、抑郁躁狂转换假说 63
第四节 第二信使系统 64
一、腺苷酸环化酶系统 64
二、磷脂酶C系统 65
三、胞质Ca2+系统 67
四、碳酸锂对第二信使系统的影响 68
五、受体功能相互影响的机制 69
六、第二信使系统的不平衡假说 69
七、快速循环性情感障碍机制的假说 70
第五节 免疫 70
一、抑郁症有一免疫抑制亚组 71
二、抑郁症还有一免疫激活亚组 73
三、抑郁症患者免疫的生物节律异常 74
四、病毒感染和抑郁症 75
五、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免疫效应 75
六、躁狂症和免疫 76
第六章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电生理研究 83
第一节 自发脑电研究 83
一、脑电图 83
二、脑电图定量分析及脑电地形图 84
第二节 诱发脑电研究 85
一、感觉诱发电位 86
二、事件相关电位(P300) 86
三、伴随负变化 88
第三节 睡眠脑电研究 89
一、睡眠阶段及有关参数 89
二、抑郁症的睡眠脑电研究 90
三、躁狂症患者的睡眠脑电研究 93
第七章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遗传基础 97
第一节 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97
一、家系研究 97
二、双生子研究 100
三、寄养子研究 102
第二节 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 102
第三节 情感性精神障碍研究位点的选择战略 106
一、“候选基因”位点的研究 106
二、特定的染色体区域内相关基因或IDNA片段的研究 107
三、基因组系统扫描 107
四、早现遗传现象与IDNA动态突变 109
第八章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研究 112
第一节 生活事件与抑郁症 112
第二节 不同年龄阶段对抑郁症的影响 115
一、儿童与青少年时期的影响 115
二、老年时期 117
第三节 性别差异与抑郁症 118
一、月经期 119
二、绝经期 119
三、分娩对抑郁症的影响 121
四、流产后抑郁心境 121
五、产后与抑郁症 121
第九章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症状 125
第一节 抑郁发作 125
一、抑郁症状群 125
二、抑郁症各亚型的临床特点 129
第二节 躁狂发作 139
一、躁狂症状群 139
二、躁狂症各亚型的临床表现 141
第三节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各亚型的症状和病程特点 144
第四节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不典型症状与误诊 145
一、情感性精神病不典型症状的发生率 146
二、情感性精神障碍不典型症状的特征 146
三、误诊的因素与减少误诊 147
第五节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149
第十章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分类、诊断和诊断标准 153
一、分类 153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160
第十一章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 172
第一节 抗躁狂药 172
一、锂盐 172
二、卡马西平 176
三、丙戊酸盐 177
第二节 抗精神病药 178
第三节 抗抑郁药 179
一、三环类抗抑郁药 179
二、四环类抗抑郁药 185
三、选择性5-HT重摄取抑制药 189
第十二章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心理治疗 194
第一节 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 195
一、理论基础 195
二、方法和技术 196
第二节 行为治疗 198
一、理论基础 198
二、方法和技术 199
第三节 认知疗法 202
第四节 人际心理治疗 206
一、理论基础 206
二、方法和技术 207
第五节 婚姻和家庭治疗 209
一、理论基础 209
二、方法和技术 209
第六节 一般性咨询和支持性心理治疗 210
第七节 临床应用及评价 212
一、疗效研究 212
二、心理治疗方法的临床选用 213
三、评价 216
第十三章 内科疾病与抑郁的关系 222
第一节 抑郁与躯体疾病的关系 222
一、躯体疾病掩盖了抑郁症状 222
二、抑郁症状是躯体疾病的心理反应 222
三、抑郁对躯体疾病的影响 223
四、抑郁症状在内科疾病中常不被重视 223
第二节 震颤麻痹与抑郁 223
一、PD伴发抑郁症状的流行学研究 223
二、PD伴抑郁的临床特点 224
三、抗PD药物对情绪的影响 226
四、PD伴抑郁的产生机制 226
五、治疗 227
第三节 脑卒中与抑郁 228
一、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 228
二、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表现 229
三、脑卒中后抑郁与病变的关系 229
四、脑卒中伴发抑郁的发病机制 230
五、治疗与预防 231
第四节 心血管疾病与抑郁 231
一、心血管疾病后伴发抑郁的发生率 231
二、抑郁对心脏病预后的影响 232
三、抑郁症伴发心脏病患者中的死亡率 232
四、心脏突然死亡与情感障碍的关系 232
五、伴有抑郁的心脏病患者抗抑郁药治疗 233
第五节 癌症与抑郁 233
一、癌症伴发抑郁的发病率 233
二、癌症与抑郁的相互影响 234
三、临床表现 234
四、治疗 235
第十四章 其他情感性疾病 238
第一节 抑郁性神经症 238
一、概述 238
二、流行病学 240
三、病因 241
四、临床表现 242
五、诊断 243
六、治疗 244
第二节 冲动控制障碍 245
一、概述 245
二、临床表现 247
三、治疗 248
第三节 病理性激情 248
第四节 间歇性冲动控制障碍 250
一、概述 250
二、临床表现 250
三、病因 251
四、治疗 251
第五节 冲动型人格障碍 252
一、概述 252
二、临床表现 252
三、病因 253
四、治疗 253
第六节 欣快症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