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战略理论遗产》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姚有志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1374509
  • 页数:397 页
图书介绍:

前言 20世纪战争和战略理论的主要特色 1

第一章 地缘战略理论 1

一、地缘战略理论的发展 3

(一)地缘战略理论发展概述 3

(二)西方地缘战略流派举要 7

(三)中国主要地缘战略理论简论 15

(四)中国地缘战略理论比较 21

二、地缘环境和地缘战略对军事战略的影响 23

(一)地缘环境对军队结构规模的影响 24

(二)地缘战略对军事力量部署的影响 26

(三)地缘战略对军事战略指导的影响 28

三、地缘战略的现实及其发展趋势 33

(一)冷战后世界地缘战略格局 33

(二)大国的地缘战略取向 35

(三)地缘战略的发展趋势 40

第二章 海权论 43

一、海权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44

(一)帝国主义争夺海洋霸权的产物 44

(二)海权论对历史的影响 46

(一)马汉创立“海权论”体系 47

二、海权论经典学说 47

(二)戈尔什科夫重塑“国家海权”新概念 52

(三)莱曼对马汉“海权”思想的发展 56

三、世界列强对海权的战略运用 59

(一)德国海军战略的关键在于如何克服海权的地缘缺陷 60

(二)英国海军战略的重心在于如何处理保卫本土安全与维持殖民帝国的海权关系 66

(三)日本海军战略的矛盾在于如何维持“大东亚”陆权与太平洋海权之间的平衡 70

(四)苏联海军战略的核心在于如何将海军力量分割局面建构成统一的海权 75

(五)美国海军战略的目标在于如何通过面向两大洋的海权优势来控制欧亚大陆 81

(一)海权具有全球性的意义 89

四、海权的普遍价值和当代意义 89

(二)建立在强大海权基础上的军事战略具有特殊的优势 91

(三)海权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95

第三章 空权论 101

一、空权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 101

(一)杜黑及其制空权理论 102

(二)米切尔及其空中国防思想 107

(三)特伦查德及其空军作战思想 114

二、空权论产生的背景、意义和局限 118

(一)空权论产生的背景 118

(二)空权论的意义和局限 122

(一)空权论在二战中的运用和发展 123

三、空权论的运用和发展 123

(二)空权论在战后局部战争中的运用和发展 129

(三)空权论在高技术条件下的运用与发展 133

第四章 机械化战争论 139

一、机械化战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39

(一)机械化战争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40

(二)机械化战争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 141

二、机械化战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148

(一)富勒、利德尔·哈特的机械化战争思想 148

(二)戴高乐的机械化战争思想 152

(三)艾曼斯贝格尔的机械化战争思想 153

(四)古德里安的机械化战争思想 154

(五)图哈切夫斯基的大纵深战役和战斗理论 155

三、机械化战争理论的实践 156

(一)机械化战争理论对各国军队建设的影响 156

(二)机械化战争理论在战略进攻中的运用 158

(三)机械化战争理论在防御作战中的运用 163

(四)机械化战争理论在局部战争中的运用 168

四、机械化战争理论发展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169

(一)机械化战争理论的启示 170

(二)正确估价机械化战争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170

(三)必须探讨机械化战争如何应付信息化战争的问题 171

(四)传统陆战武器与高技术武器的共同发展将使陆军战术发生变化 172

第五章 核战略论 174

一、核战略思想的产生 174

(一)核战略思想产生的背景 174

(二)布罗迪等人的早期核战略思想及其影响 177

二、核战略理论的主要内容 180

(一)核战略理论概述 180

(二)核战争 181

(三)核力量发展 183

(四)核实战运用 185

(五)核威慑 186

(六)核军备控制与核裁军 189

三、主要有核国家的核战略 191

(一)美国的核战略及其演变 191

(二)苏联(俄罗斯)的核战略及其演变 197

(三)中等有核国家的核战略 202

(四)新兴有核国家的核战略走向 212

四、核战略的影响与发展趋势 215

(一)核战略的影响 215

(二)核战略的发展趋势 219

第六章 高边疆战略 221

一、高边疆战略思想产生的背景 222

(一)高边疆战略是航天时代的产物 223

(二)美苏两霸太空对抗与争夺的结果 224

(三)美国“相互确保摧毁”战略的困境与调整 225

(四)美国在航天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 227

(五)美国企图继续长期保持其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 228

二、高边疆战略的提出与内容 228

(一)高边疆战略的提出 229

(二)高边疆战略的要点 230

(三)高边疆战略的性质 233

三、高边疆战略的计划 236

(一)“星球大战”计划 237

(二)美国的太空工业化构想 239

四、高边疆战略的演变和发展 241

(一)高边疆战略及“星球大战”计划的影响 241

(二)高边疆战略和“星球大战”计划的阻力 242

(三)高边疆战略的演变和发展 245

五、对高边疆战略的评价 248

(一)高边疆战略的提出有其积极方面 248

(二)高边疆战略的根本缺陷 250

一、信息战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52

(一)信息战理论产生的背景 252

第七章 信息战理论 252

(二)信息战理论的发展脉络 256

二、信息战理论的基本内容 263

(一)信息战概念的内涵与实质 263

(二)信息战的基本作战样式 266

(三)信息战的主要特征 271

(四)信息战理论的主要观点 275

三、信息战理论的意义与影响 283

(一)信息战理论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283

(二)信息战对未来军队建设的影响 286

(一)总体战理论是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的产物 291

第八章 总体战理论 291

一、总体战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291

(二)总体战理论适应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广泛应用的客观要求 292

(三)总体战理论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反思和总结的理论成果 293

(四)总体战理论是鲁登道夫对前人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94

二、总体战理论的主要内容 295

(一)总体战的本质是全民战争 295

(二)总体战的基础是民族的精神团结 296

(三)总体战要求国民经济军事化 298

(四)总体战有赖于一支强大的军队 299

(五)总体战需要集中优势兵力突然闪击敌人 301

(六)总体战的统帅必须有权威、有才能 302

三、总体战理论的实际运用 303

(一)希特勒和纳粹军方全盘接受了鲁登道夫的总体战理论 304

(二)意大利在许多方面抄袭了德国的总体战理论 307

(三)总体战理论对日本的军事思想影响很深 309

四、总体战理论的学术价值及局限 312

第九章 局部(有限)战争战略理论 317

一、美国的有限战争理论 318

(一)有限战争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319

(二)有限战争理论的形成 321

(三)有限战争理论对美国军事战略的影响 323

二、从苏联到俄罗斯的局部战争理论 325

(一)在准备打火箭核战争的历史条件下局部战争理论开始萌芽 326

(二)在核战争和常规战争并重的军事战略中局部战争理论初步形成 328

(三)以应付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为侧重点的军事战略 330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现代局部战争思想 333

(一)在正确判断世界大势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对局部战争的基本认识 333

(二)在战略指导上明确提出“武装共处”的重要思想 337

(三)在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中积累进行局部战争的经验 338

四、关于局部战争战略理论的几个问题 342

(一)关于局部战争的概念 342

(二)怎样理解局部战争“更是政治的”特性 345

(三)如何认识科学技术对局部战争的影响 348

(四)着眼于新历史条件下战争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352

(五)正确处理威慑与实战的关系 355

第十章 人民战争战略 359

一、人民战争的理论基础 360

(一)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360

(二)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决定了实行人民战争的必要性 362

(三)人民战争是实现敌我力量强弱转化的根本途径 364

二、人民战争的基本形态 366

(一)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军队的不断发展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基本保证 366

(二)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与土地革命三位一体的基本条件 368

(三)三结合的武装体制 369

(四)以武装斗争为主,与各种斗争形式相配合 372

三、人民战争的作战方略 373

(一)根据地是进行人民战争的战略基地 373

(二)依托根据地作战的多种形式 378

(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380

四、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383

(一)中国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仍将实行人民战争 383

(二)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指导 388

主要参考书目 392

后记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