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第一章 社会问题概论 1
一、社会问题的界定 2
二、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 4
三、社会问题的类型 12
四、社会问题的成因 14
五、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和意义 22
第二章 环境问题 24
第一节 环境问题的一般理论 25
一、生态环境的界定 25
二、环境的作用 25
三、环境问题的实质 26
四、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 27
第二节 全球环境问题 29
一、生态失衡日趋加剧 29
二、环境污染雪上加霜 31
三、温室效应殃及全球 35
四、治理全球环境问题的障碍 39
第三节 中国环境问题 42
一、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42
二、中国环境问题的特点 45
三、中国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48
第四节 知识经济为环境问题带来福音 54
一、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54
二、树立生态经济观念 58
三、发展清洁生产 61
四、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参与程度 65
第三章 资源问题 71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界定与特征 72
一、自然资源的界定 72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73
三、自然资源的特征 75
一、土地资源危机 76
第二节 全球自然资源与粮食问题 76
二、水资源危机 79
三、生物资源危机 82
四、矿产资源危机 91
五、海洋资源危机 97
六、粮食问题 100
第三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 104
一、中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104
二、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08
三、中国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113
第四章 人口问题 119
第一节 人口及其再生产模式的更替 120
一、人口问题的实质 120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120
三、当前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 122
第二节 全球人口问题 126
一、全球人口的新变化 126
二、人口增长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129
三、人口老龄化 134
第三节 中国人口问题 136
一、人口数量急剧增长 137
二、人口素质偏低 139
三、老龄化浪潮的冲击 140
第四节 人口问题解决对策 143
一、可持续发展是治理人口问题的总纲 144
二、深入开展人口教育 147
三、政府督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149
四、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 153
五、建立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154
第五章 失业问题 160
第一节 概述 161
一、失业的界定 161
二、失业的计量指标体系 161
三、失业的类型 164
四、失业的正负面效应 166
第二节 全球面临的失业压力 169
一、经合组织国家的失业问题 170
二、前苏联、东欧国家的失业问题 178
三、国外治理失业的经验及其启示 184
第三节 中国城镇失业问题 186
一、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分析 187
二、我国城镇失业群体的构成 193
三、我国失业问题的成因分析 196
第四节 我国城镇失业治理对策 205
一、主动的失业治理对策 205
二、被动的失业治理对策 220
第六章 贫困问题 231
第一节 全球贫困问题 232
一、贫困的界定和标准 232
二、贫困状况 236
第二节 贫困的成因分析 239
一、发达国家贫困原因 239
二、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成因 242
第三节 反贫困政策 245
一、发达国家反分困政策 246
二、发展中国家反贫困政策 249
第四节 中国的贫困与反贫困 253
一、中国农村贫困 254
二、城市贫困人口迅速增加 255
三、从平均主义到贫富悬殊 256
四、整体经济的增长未必能消除贫困 258
五、继续扩大农村扶贫的成果 259
六、城镇反贫困是重中之重 260
第七章 青年问题 265
第一节 青年的特点及社会认同 266
一、青年的概念 266
二、青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268
三、青年的社会认同 270
第二节 发达国家的青年问题 274
一、价值观念的危机与希望 277
二、青年亚文化 279
三、失业因扰普遍存在 281
四、青少年犯罪 283
五、性与家庭观 284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青年问题 286
一、价值观 288
二、青年与政治 289
三、性爱与家庭观念 290
四、教育与就业 292
第四节 中国青年问题 293
五、失范行为与犯罪 293
一、价值观念 295
二、政治态度 298
三、性、婚姻与家庭 302
四、劳动与就业 304
五、犯罪 308
六、“地球村”时代的青年文化 311
一、失范行为的界定 316
第八章 失范行为研究 316
第一节 人类失范行为研究 316
二、失范行为的社会作用 318
三、我国几种主要失范行为 319
四、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 322
第二节 黄毒赌与艾滋病 323
一、毒品在全球泛滥 323
二、中国目前的黄赌毒 325
三、艾滋病 331
第三节 中国的犯罪 334
一、建国以来五次犯罪高峰 334
二、目前中国犯罪的现状 335
三、治理对策 339
第四节 暴力与恐怖主义 341
一、暴力侵权 341
二、恐怖主义 342
后记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