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腹症实验研究入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裴德恺,崔肇春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1
  • ISBN:14048·3875
  • 页数:292 页
图书介绍:

一、科研题的来源与特点 1

第一章 科研的选题 1

二、科研题的类别 3

三、急腹症科研题的一般范围及选题实例 4

1.研究急腹症的病因与发病规律 4

2.总结中西医结合诊治急腹症的规律 5

3.分析急腹症的治疗机理 6

4.摸索新的诊治措施 6

5.改革药物及扩大药源 6

(二)选题实例 7

1.有关阑尾炎的病因和发病规律的科研题 7

2.有关阑尾炎中西医结合诊治规律的科研题 8

3.有关阑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机理的科研题 8

四、有关选题的几个要点 9

(一)选题要掌握科研动向 9

4.有关探索诊治阑尾炎新措施的科研题 9

5.有关药物改革和扩大药源的科研题 9

(二)选题要结合实际 10

(三)选题既要有雄心壮志,又要脚踏实地 12

(四)选题要正确对待应用性课题和理论性课题 12

第二章 文献资料的收集 14

一、文献资料的查找 15

(一)常用的中文检索期刊 15

(二)常用的英文检索期刊 17

(三)怎样使用检索期刊查找资料(以尿石为例) 19

1.《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的使用 19

2.《化学文摘》(CA)的使用 19

(四)搞中西医结合防治急腹症研究常用的书刊 23

(一)要有目的性与选择性 24

二、文献资料的阅读 24

(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25

(三)要持之以恒 26

三、文献资料的积累与整理 26

(一)积累 26

(二)整理 28

四、如何对科学论文进行评价 28

(一)判断实验结果是否可靠 29

(二)判断实验结论是否适宜 29

第三章 科研计划与实验设计 31

一、科研计划 31

二、实验设计 33

(一)决定研究对象 33

1.选择哪一类实验方法 35

(二)选择实验方法和观测指标 35

2.选择哪一种实验方法 39

3.选择哪些观测指标 40

4.有关中药研究的实验方法 41

(三)规定实验的样本数和分组 44

1.实验的样本数 44

2.实验设计中样本含量的估计 46

3.实验的分组 48

三、实验设计的实例(急性肠梗阻) 54

第四章 预初试验、观察、记录及其他 58

一、预初试验 58

二、观察 59

三、记录 60

(一)完整性 61

(二)客观性 62

(一)足够的理论与技术准备 63

(三)清晰性 63

四、怎样提高实验效率 63

(二)力气用在关键处 65

(三)避免出差错 65

第五章 结合医疗实践进行科研 67

一、医疗实践中的调查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 67

二、医疗工作与医疗实践中科研活动的关系 71

三、如何在医疗实践中进行科研(以胆石症为例) 72

(一)结合问诊进行科研 72

1.有关胆石病因一般情况的调查 72

2.有关发病因素的调查 73

(二)结合各种检查进行科研 75

1.结合检查进行病因学的研究 75

2.结合检查进行诊断学的研究 76

3.结合检查进行治疗学的研究 78

(三)结合治疗进行科研 79

1.疗效对比 80

2.摸索治疗规律 81

3.探讨治疗机理 82

第六章 科研数据的整理 85

一、数据的分类 85

二、数据的整理 86

(一)计数数据的整理 87

(二)计量数据的整理 90

1.平均值(又称均数) 90

2.离散度(又称变异度) 91

3.标准误 93

(三)有效数字 95

三、图表的制作 96

(四)数据的舍弃 96

(一)制表的要求 97

(二)制图的要求 98

(三)常用的图例 98

第七章 科研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101

一、计数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101

(一)对同一对象进行(同时或先后)两种不同处理时的差异显著性测验 101

(二)两个样本率的差异显著性测验 103

1.率的显著性测验 103

2.四格表X~2测验法 105

3.精确概率法 107

(三)三个以上样本率的差异显著性测验 108

1.X~2测验法 108

2.Ridit分析法与顺序检验法 110

二、计量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116

(一)对同一批对象实验前后(自身对照)数据的差异显著性测验 117

1.t测验法 117

2.差数顺序检验法 118

(二)两个样本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测验 120

1.t测验法 120

2.顺序检验法(Wilcoxon-Mann-Whitney法) 122

(三)三个以上样本的均值的差异显著性测验 124

1.变异数分析法 124

2.顺序检验法(Kruskal-Wallis法) 127

(四)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测验 131

1.相关系数及显著性的公式和求法 131

(二)引言 131

2.用非参数法求相关系数(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 134

三、半定量数据的统计分析 136

(一)顺序检验法(Wilcoxon-Mann-Whitney法) 137

(二)符号检验法 138

(一)常态分布法 139

四、正常值范围的确定 139

(二)百分位数法 140

五、显著性测验的正确运用 143

第八章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中药复方 145

一、正交试验法的概念及其具体运用 146

(一)一般介绍 146

(二)运用举例(复方大柴胡汤试验) 148

1.运用正交试验法以前的预初实验研究 148

2.编制因素位级表 149

3.选用合适的正交表并查表头设计 149

4.据因素位级表“上列入座” 150

二、正交试验所得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155

(一)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法 155

(二)正交试验的变异数分析法(方差分析法) 159

(一)研究步骤 168

1.编制因素位级表 168

2.选用合适的混合位级正交表 168

三、混合位级正交表的用法 168

3.据因素位级表“上列入座” 169

(二)采用混合位级表进行试验所得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169

1.直观分析 171

2.变异数分析 171

四、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 175

五、几点说明 177

第九章 科研论文的撰写 179

一、原始报告的撰写 179

(一)标题 180

(三)实验方法与材料 181

(四)实验结果 182

(五)讨论 183

(六)总结 185

(七)参考文献 185

(八)文摘 186

二、文献综述的撰写 187

(一)撰写文献综述的意义 187

(二)文献综述的选题 187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一般方法 188

1.认真阅读有关资料 188

2.将资料按内容分类 188

3.拟定出提纲 188

4.着手写成文字 188

5.编写参考文献 188

2.要避免摘引罗列 189

(四)撰写时的注意事项 189

1.要以亲自阅读原始报告为基础 189

3,要加入自己的见解 190

4.要尽可能广泛地阅读有关资料 190

5.要言之有物 190

第十章 常见急腹症的实验模型 191

一、溃疡病及其并发症的实验模型 191

(一)急性胃溃疡实验模型的制备 191

1.应激性溃疡 191

2.幽门结扎法 193

(二)慢性胃溃疡实验模型的制备 194

1.热烙法 194

2.醋酸法 195

(一)单纯性肠梗阻的实验模型 198

二、肠梗阻和肠粘连的实验模型 198

1.肠梗阻时肠内压和肠运动的观察 199

2.梗阻肠段吸收、分泌机能的观察 201

3.梗阻肠段血运的观察 201

(二)缺血性肠梗阻的实验模型 203

(三)肠套迭的实验模型 204

(四)肠扭转的实验模型 205

1.直视下手法扭转 206

2.体外推挤扭转法 206

(五)肠粘连的实验模型 207

三、阑尾炎及腹膜炎的实验模型 208

(一)阑尾炎、阑尾穿孔、阑尾脓肿实验模型的制备 208

(二)各类腹膜炎实验模型的制备 209

1.实验性阑尾穿孔(粪性)腹膜炎 209

2.细菌性腹膜炎 210

3.实验性肠坏死性腹膜炎 211

4.实验性胆汁性腹膜炎 211

四、胆结石和胆系感染的实验模型 211

(一)胆系感染的实验模型 212

1.胆道梗阻、感染法 212

(二)胆色素混合结石的实验模型 213

2.缩窄总胆管法 214

3.刺激植物神经法 215

4.蛔虫碎片、胆石或其它异物植入法 215

(三)胆固醇结石的实验模型 216

1.胆固醇、胆酸饲料法 216

2.干扰胆汁酸代谢法——消胆胺法 217

3.低脂肪、低胆固醇、高醣饲料法 217

五、胰腺炎的实验模型 218

4.双氢胆固醇法 218

(一)急性胰腺炎实验模型的制备 219

1.胰管梗阻法 219

2.肠液逆流法 221

3.胰管内加压注射法 222

4.微生物感染法 223

(二)慢性胰腺炎实验模型的制备 224

1.乙硫氨酸法 224

2.酒精法 225

六、尿石的实验模型 225

(一)草酸钙结石实验模型的制备 225

1.植入法 225

2.诱发法 226

(二)草酰胺结石实验模型的制备 226

1.X~2值表 227

附表 227

2.阶乘和阶乘的对数表 228

3.t值表 230

4.差数顺序检验显著界限表 231

5.两组计量数据顺序检验的显著界限表 232

单侧(1~4) 232

双侧(5~8) 240

6.F值表(1~4) 248

7.随机数字表(1~6) 256

8(1)两样本率比较时所需样本含量表(单侧) 268

8(2)两样本率比较时所需样本含量表(双侧) 269

8(3)配对比较(t检验)时所需样本含量表 270

8(4)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时所需样本含量表 272

9.正交表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