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第一章 表证用方 8
第一节 风寒表证用方 9
一、桂枝汤(阳旦汤) 9
二、麻黄汤 27
三、桂枝加葛根汤 39
四、葛根汤 41
五、桂枝麻黄各半汤 47
六、桂枝二麻黄一汤 50
桂枝二越婢一汤 54
第二节 风热表证用方 54
第三节 水湿郁表证用方 57
一、越婢汤 57
二、防己黄芪汤 60
三、桂枝加黄芪汤 65
四、黄芪芍桂苦酒汤 69
五、文蛤散 72
六、一物瓜蒂散 74
第二章 表里兼证用方 76
第一节 表寒里热证用方 77
一、大青龙汤 77
二、文蛤汤 82
三、厚朴七物汤 85
四、柴胡桂枝汤 87
五、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94
第二节 表里俱寒证用方 97
一、桂枝人参汤 97
二、乌头桂枝汤 100
三、葛根加半夏汤 104
四、小青龙汤 105
五、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115
六、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汤) 117
七、麻黄细辛附子汤 120
第三节 表寒兼里有水气证用方 123
一、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124
二、五苓散 126
第四节 表寒兼阳虚证用方 135
一、桂枝去芍药汤 136
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137
三、桂枝加附子汤 139
四、竹叶汤 141
第五节 表寒兼阴血津亏证用方 145
一、桂枝新加汤 145
二、栝楼桂枝汤 147
薯蓣丸 150
第六节 表证兼阴阳气血俱虚证用方 150
第三章 肺病证用方 155
第一节 肺热证用方 156
一、麻杏石甘汤 156
二、葶苈大枣泻肺汤 161
三、桔梗汤 166
第二节 肺寒证用方 168
甘草干姜汤 168
第三节 肺饮证用方 172
一、射干麻黄汤 172
二、厚朴麻黄汤 175
三、泽漆汤 177
四、小青龙加石膏汤 179
五、越婢加半夏汤 181
六、桂苓五味甘草汤 184
七、苓甘五味姜辛汤 185
八、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 187
九、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189
十、皂荚丸 191
第四节 肺寒胃热证用方 193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 193
麦门冬汤 196
第五节 肺(胃)阴虚证用方 196
第四章 心病证用方 202
第一节 心阳虚证用方 203
一、桂枝甘草汤 203
二、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204
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207
第二节 心阳欲脱证用方 209
一、四逆汤 209
二、四逆加人参汤 216
三、白通汤 219
四、白通加猪胆汁汤 221
五、通脉四逆汤 222
六、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224
第三节 胸(心)痹证用方 226
一、栝楼薤白白酒汤 226
二、栝楼薤白半夏汤 230
三、枳实薤白桂枝汤 232
四、茯苓杏仁甘草汤 234
五、橘枳姜汤 236
六、桂枝生姜枳实汤 237
七、薏苡附子散 238
八、乌头赤石脂丸 240
一、小建中汤 242
第四节 心气血阴阳虚证用方 242
二、炙甘草汤 248
第五节 心肾不交证用方 253
一、黄连阿胶汤 253
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257
第六节 心脾兼证用方 261
一、甘麦大枣汤 261
二、侯氏黑散 264
第七节 心肺兼证用方 268
一、百合知母汤 268
二、百合地黄汤 271
三、百合鸡子汤 273
四、百合滑石散 275
五、滑石代赭汤 276
六、百合洗方 278
七、栝楼牡蛎散 279
第八节 心火或虚热证用方 281
一、黄连粉 281
二、防己地黄汤 283
第九节 饮邪凌心证用方 286
半夏麻黄丸 286
第五章 脾胃病证用方 289
一、白虎汤 290
第一节 脾胃热证用方 290
二、白虎加人参汤 295
三、竹叶石膏汤 299
四、栀子豉汤 302
五、栀子甘草豉汤 306
六、栀子生姜豉汤 307
七、栀子厚朴汤 308
八、枳实栀子豉汤 310
九、大黄黄连泻心汤 311
十、大黄甘草汤 315
十一、竹皮大丸 318
十二、橘皮竹茹汤 319
十三、越婢加术汤 322
第二节 脾胃寒证用方 325
一、理中汤(理中丸、人参汤) 325
二、黄芪建中汤 333
三、大建中汤 338
四、附子粳米汤 341
五、大乌头煎(乌头煎) 342
六、赤丸 345
七、大半夏汤 346
八、白术散 349
九、橘皮汤 351
十、甘草麻黄汤 352
第三节 脾胃湿热证用方 353
一、半夏泻心汤 353
二、生姜泻心汤 360
三、甘草泻心汤 364
第四节 胃热脾寒证用方 368
一、栀子干姜汤 369
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370
三、黄连汤 372
一、旋覆代赭汤 376
第五节 脾胃痰饮证用方 376
二、苓桂术甘汤 381
三、泽泻汤 386
四、茯苓泽泻汤 388
五、茯苓甘草汤 390
六、小半夏汤 392
七、小半夏加茯苓汤 394
八、生姜半夏汤 397
九、半夏干姜散 398
十、干姜人参半夏丸 400
十一、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402
十二、小陷胸汤 404
第六节 脾气虚气滞证用方 407
二、枳术汤 409
第七节 脾虚水泛证用方 411
防已茯苓汤 411
第八节 脾瘀血证用方 414
一、桂枝加芍药汤 414
二、桂枝加大黄汤 416
第九节 脾约证用方 418
麻子仁丸 418
一、排脓散 421
第十节 胃痈证用方 421
二、排脓汤 422
第十一节 胃气下泄证用方 423
诃梨勒散 424
第六章 肝病证用方 426
第一节 肝热证用方 427
一、乌梅丸 427
二、白头翁汤 434
三、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438
第二节 肝寒证用方 440
一、吴茱萸汤(茱萸汤) 440
二、蜘蛛散 445
第三节 肝气郁证用方 447
一、四逆散 447
二、枳实芍药散 458
第四节 肝血瘀证用方 461
二、大黄?虫丸 463
第五节 肝寒血虚证用方 468
一、当归四逆汤 468
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473
三、当归生姜羊肉汤 476
奔豚汤 478
第六节 肝气逆证用方 478
第七节 肝胆湿热证用方 481
一、茵陈蒿汤 481
二、栀子柏皮汤 487
三、栀子大黄汤 488
四、茵陈五苓散 490
五、大黄硝石汤 493
六、硝石矾石散 495
第八节 肝阴血虚证用方 499
一、酸枣仁汤 499
二、芍药甘草汤 501
三、芍药甘草附子汤 505
四、鸡屎白散 507
五、风引汤 508
第九节 肝脾兼证用方 510
一、麻黄升麻汤 510
二、当归芍药散 512
第七章 肾病证用方 518
第一节 肾阳虚证用方 519
一、干姜附子汤 519
二、大黄附子汤 520
三、天雄散 520
四、桃花汤 526
一、真武汤 529
第二节 肾阳虚水气证用方 529
二、栝楼瞿麦丸 533
三、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536
第三节 肾阳虚寒湿证用方 538
一、附子汤 538
二、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541
第四节 肾寒气逆证用方 544
桂枝加桂汤 544
第五节 肾寒头痛证用方 546
头风摩散 546
一、猪苓汤 548
第六节 肾阴虚有热证用方 548
二、猪肤汤 552
第七节 肾阴阳俱虚证用方 554
一、茯苓四逆汤 554
二、肾气丸(崔氏八味丸、八味肾气丸) 556
第八节 肾中浊邪阴阳易证用方 562
烧裈散 562
第九节 肾虚胃热证用方 563
附子泻心汤 564
第八章 胆病证用方 567
第一节 胆热证用方 567
一、小柴胡汤 568
二、黄芩汤 588
第二节 胆与肠胃兼证用方 591
一、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591
二、大柴胡汤 593
三、柴胡加芒硝汤 600
第三节 胆心兼证用方 60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602
第四节 胆热夹饮证用方 606
柴胡桂枝干姜汤 606
第九章 大肠病证用方 609
一、大承气汤 610
第一节 大肠热结证用方 610
二、小承气汤 627
三、厚朴三物汤 632
四、厚朴大黄汤 634
五、调胃承气汤 636
第二节 大肠热结津亏证用方 642
一、蜜煎导 642
二、猪胆汁方(大猪胆汁方) 644
三、土瓜根汁方 646
四、猪膏发煎 647
一、抵当汤 649
第三节 大肠瘀血证用方 649
二、抵当丸 654
第四节 大肠热利证用方 656
一、葛根芩连汤 656
二、紫参汤 659
第五节 大肠滑脱证用方 661
赤石脂禹余粮汤 661
第六节 大肠痰饮证用方 662
一、甘遂半夏汤 662
二、己椒苈黄丸 666
一、大黄牡丹汤 669
第七节 肠痈证用方 669
二、薏苡附子败酱散 673
第八节 大肠寒结证用方 676
三物备急丸 676
第十章 膀胱病证用方 679
第一节 膀胱瘀血证用方 679
一、桃核承气汤 680
二、蒲灰散 685
三、滑石白鱼散 688
第二节 膀胱湿热证用方 689
一、牡蛎泽泻散 689
二、当归贝母苦参丸 692
三、茯苓戎盐汤 695
第三节 膀胱阳郁水气证用方 696
葵子茯苓散 696
第十一章 血证及妇科病证用方 699
第一节 血瘀证用方 700
一、鳖甲煎丸 700
二、王不留行散 704
三、桂枝茯苓丸 707
四、下瘀血汤 716
五、温经汤 719
六、土瓜根散 725
七、红蓝花酒 727
八、大黄甘遂汤 729
九、矾石丸 731
第二节 血虚证用方 733
一、胶艾汤(芎归胶艾汤) 734
二、黄芪桂枝五物汤 737
三、当归散 741
第三节 出血证用方 745
一、泻心汤 745
二、赤小豆当归散 748
三、黄土汤 750
四、柏叶汤 752
五、胶姜汤 754
第四节 毒热血证用方 755
一、升麻鳖甲汤 755
二、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 757
第十二章 痹证用方 759
第一节 阳虚痹证用方 760
一、桂枝附子汤 760
二、桂枝去桂加白术汤(白术附子汤) 762
三、甘草附子汤 764
第二节 表实痹证用方 766
麻黄加术汤 767
第三节 气虚痹证用方 768
乌头汤 768
第四节 阳虚热郁痹证用方 772
桂枝芍药知母汤 772
第五节 湿热痹证用方 774
一、白虎加桂枝汤 775
二、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777
第十三章 痰饮病证用方 781
半夏厚朴汤 782
第一节 痰阻咽喉证用方 782
第二节 痰阻胸膈证用方 785
瓜蒂散 785
第三节 痰饮牡疟证用方 788
蜀漆散 788
第四节 饮结胸胁证用方 790
一、十枣汤 790
二、大陷胸汤 793
三、大陷胸丸 797
四、三物白散 799
一、木防己汤 802
第五节 膈间水饮证用方 802
二、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805
三、猪苓散 807
第十四章 咽痛证用方 809
一、甘草汤 809
二、苦酒汤 811
三、半夏散及汤 813
第十五章 虫证用方 816
甘草粉蜜汤 817
第十六章 外治用方 819
一、苦参汤 819
二、雄黄熏方 821
三、蛇床子散 823
四、狼牙汤 825
五、小儿疳虫蚀齿方 828
六、矾石汤 828
第十七章 佚方 830
一、禹余粮丸 830
二、杏子汤 831
三、葶苈丸 831
四、藜芦甘草汤 831
附一 证型索引 832
附二 方剂索引 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