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
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1
二、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 3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5
一、邓小平理论的渊源和历史定位 5
二、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7
三、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9
四、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邓小平的贡献 11
第三节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2
一、邓小平理论是我们时代的伟大旗帜 12
二、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 13
第二章 社会主义本质与根本任务 16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问题 16
一、首要的基本问题的含义 16
二、首要的基本问题理论提出 17
三、首要的基本问题的重要意义 20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2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21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特点 24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大意义 2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8
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28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9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31
四、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 3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35
第一节 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5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3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4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主要矛盾 4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6
一、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和内容 46
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4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52
一、基本纲领的重要性 52
二、基本纲领的内容 52
第一节 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 55
一、正确选择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55
第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 55
二、邓小平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思想 56
三、“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57
第二节 战略方针和途径 61
一、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61
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66
三、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71
四、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76
第一节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79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79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79
二、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原则 85
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8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90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90
二、国有经济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91
三、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93
四、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95
第三节 非公有制经济 96
一、个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96
三、外资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97
二、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97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 100
第一节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00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 100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04
第二节 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107
一、允许部分地区和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客观经济依据 107
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109
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10
一、社会保障的含义和作用 114
第三节 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14
二、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115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19
第一节 中国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119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 119
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21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框架 123
第二节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比较分析 125
一、社会资源及其配置方式 125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与弊端 126
三、市场经济体制优于计划经济体制 129
四、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论 131
第三节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34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 135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主要途径 136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138
第四节 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139
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内容、作用和特点 139
二、建立由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 143
三、健全市场管理法规,加强市场管理 144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145
第五节 健全和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145
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改革宏观管理方式 146
三、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政策 151
第八章 改革开放与外交战略 159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59
一、邓小平改革理论的提出 160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64
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67
四、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三个“有利于” 169
五、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171
第二节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72
一、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 173
二、社会主义制度是开放的制度 175
三、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76
四、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 179
五、逐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81
六、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182
第三节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和基本形式 186
一、发展对外贸易 186
二、对外技术交流 190
三、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 191
四、国际劳务合作 195
五、发展国际旅游业 195
第四节 我国的外交战略 196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96
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8
第九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 201
第一节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01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201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203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05
一、民主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 205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新型的民主政治 208
三、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 209
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211
第三节 改革政治体制,发展民主,加强法制 216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目标和原则 216
二、加强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219
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20
第十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23
第一节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223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223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25
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2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 230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 230
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232
三、社会主义的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33
一、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 236
第三节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236
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237
三、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39
第十一章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 242
第一节 “一国两制”的构想 242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发展 242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方针政策 248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251
第二节 按照“一国两制”构想,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254
一、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胜利 254
二、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纲领 256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259
第一节 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 259
一、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259
二、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62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64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265
二、改善党的领导 266
三、加强党的建设 267
全书主要参考文献 272
修订后记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