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概要》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明旸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32524426
  • 页数:33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佛教的起源、发展到佛教在中国的流传、演进,以及佛教的基本义理和修习实践方法都有详细的介绍。另外,本书还有在民间流传很广的五大菩萨、十大罗汉的传记及许多佛教传闻故事。

第一章 释迦牟尼佛的一生 1

第一节 释迦牟尼佛名号的由来 1

前言 1

第二节 在岚毗尼园诞生的情况 3

1.诞生时的种种瑞相 3

2.阿私陀仙的预言 4

第三节 文武超群 6

第四节 出家 6

1.游四门所见 6

2.耶输陀罗的灾难 9

3.仙人求见 10

4.夜半逾城 10

5.深山断发 11

6.五年参访和六年苦修 12

2.降魔 14

第五节 降魔与成道 14

1.按受牧女的供养 14

3.夜睹明星悟道成佛 15

4.成佛是怎么一回事 16

第六节 一生教化 19

1.鹿野苑初转法轮 19

2.度耶舍等五十一人 21

3.度三迦叶等一千人 22

4.度舍利弗、目犍连等二百人 24

5.教化的地区 26

第七节 般涅? 29

1.最后应供和说法 29

2.遗嘱四件大事 30

1.本觉 始觉 究竟觉 31

第八节 佛与佛身观 31

3.摩耶夫人前来探视 31

2.自觉 觉他 觉满 33

3.法身 报身 化身 35

第二章 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 38

第一节 声闻行果 四谛法门 38

1.阿罗汉的概念 38

2.四谛法 40

第二节 缘觉行果 十二因缘法门 54

1.十二因缘 54

2.独觉所修的无生法门 58

第三节 菩萨行的内容——六度法门 59

1.菩萨的概念 59

2.六度 61

3.四摄法门 70

4.菩萨行的思想 77

第四节 佛法的核心——缘起与因果 79

1.缘起论 79

2.因果论 80

3.三法印 81

4.一法印 84

第五节 台贤两宗对佛法的判摄 86

1.天台宗对佛法的判摄 87

2.贤首宗对佛法的判摄 90

第三章 常随佛学十大弟子 92

第一节 舍利弗尊者 92

1.八岁走上论师宝座 92

2.著名的建筑师 92

3.不退菩萨行 93

第二节 目犍连尊者 94

1.神通第一 94

5.先佛入灭度 94

4.提婆达多最怕他 94

2.对四饿鬼说因缘 95

3.目犍连救母 96

4.为法献身 96

第三节 阿那律尊者 97

1.五王子出家 97

2.倔强的性格 97

3.天眼第一 98

4.修学八大人觉 98

第四节 阿难陀尊者 99

1.多闻第一 99

2.阿难开悟 100

3.主持佛教 101

1.沙弥之始 102

第五节 罗?罗尊者 102

2.修忍辱法 103

3.密行第一 104

第六节 摩诃迦叶尊者 105

1.精通一切知识 105

2.离欲的夫妻 105

3.头陀第一 106

5.三藏圣典结集 108

4.拈花微笑 108

6.鸡足山上候弥勒 109

第七节 迦旃延尊者 109

1.阿私陀的话 109

2.揭开古碑文的秘密 109

3.宣传平等 110

4.议论第一 111

5.代佛说法 112

2.批评僧团中两种错误倾向 113

第八节 富楼那尊者 113

1.归佛因缘 113

3.布教师 114

4.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115

5.对第一次结集表示异议 116

第九节 优波离尊者 116

1.众僧上首 116

2.持戒第一 117

3.关心病比丘 118

4.关心憎团和结集毗尼 118

第十节 须菩提尊者 119

1.须菩提一名的由来 119

2.解空第一 119

3.乞富不乞贫 120

4.无诤三昧 121

1.弥勒的事迹 123

第一节 弥勒菩萨 123

第四章 五大菩萨 123

2.弥勒的思想和慈氏的由来 126

3.无能胜一名的含义 127

4.创瑜伽学派 128

5.弥勒在我国的传说 128

第二节 文殊菩萨 130

1.文殊的事迹 130

2.文殊的思想 133

第三节 普贤菩萨 137

1.菩萨为何称名普贤 137

2.普贤行愿(十大愿王) 138

3.普贤十忍 141

4.耳识圆通 143

5.修行圆觉清净境界 143

6.灵山会上誓愿守护《法华经》 144

7.普贤道场峨嵋山 145

第四节 观世音菩萨 147

1.菩萨因何名观世音 147

2.观世音菩萨的相好 147

3.印度补怛洛迦山 149

4.我国浙江普陀山 151

5.我国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152

6.大悲行解脱法门 153

7.大智行深般若法门 157

8.耳根圆通(金刚三昧)法门 159

9.陀罗尼法门 160

10.净土法门 163

第五节 地藏王菩萨 164

1.地藏圣号的由来 164

2.地藏菩萨本生事迹 165

3.肩负重任的地藏菩萨 167

4.地藏比丘其入其事 168

5.大愿解脱法门 170

6.地藏菩萨的功德 171

7.一实境界 172

8.一心二相 173

9.修学二种观道 173

10.因果报应 174

第五章 佛灭后的印度佛教和东传中国 176

第一节 三藏圣典的结集 176

1.第一次结集 176

2.三藏十二部 178

3.第二次和以后几次结集 181

第二节 部派佛教的分裂 181

1.窟内、窟外结集和上座部、大众部 181

2.十八部派与二十部派 183

1.龙树的师承和著作 191

第三节 龙树学派的兴盛 191

2.龙树的思想提要 193

第四节 龙树以后兴起的学派 195

1.无著、世亲学派的兴起 195

2.密教的流行 196

3.巴利语系和梵语系佛教 197

第五节 佛法东传中国 198

1.佛法在华的初传 198

2.中国佛教的奠基人 201

3.伟大的翻译家 204

4.大藏经的刻印 208

第六章 禅宗史话 212

第一节 禅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传 212

1.达摩大师 214

第二节 菩提达摩所传的禅学和在中国的流传 214

2.慧可大师 216

3.僧璨大师 219

4.道信大师 219

5.弘忍大师 220

第三节 惠能开创的漕溪禅 221

第四节 五家七派 226

第五节 学禅举要 228

1.调五事 228

2.参话头与起疑情 229

3.止观双修 231

4.磨砖不能成镜 231

5.即心是佛 232

6.团团转与吱吱叫 233

第一节 净土法门所依的经论 236

1.《观无量寿佛经》 236

第七章 净土法门在中国的流传 236

2.《阿弥陀经》 239

3.《无量寿经》 240

第二节 净土法门在中国的流传和发展 245

1.莲宗九祖 245

2.净土十三姐 252

第三节 净土法门的修持方法 254

1.实相、观想与持名 254

2.持名念佛种种方法 255

第四节 净土法门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的探索 258

1.一句弥陀统摄一切法门 258

2.自力与他力的结合 259

3.上根人与净土法门 260

4.死心念佛 261

5.用意根念佛 262

6.一心不乱 263

7.带业往生 264

8.念佛往生举例 265

第五节 圆瑛大师禅净双修的思想 266

1.由禅入净的实践 266

2.圆瑛大师的劝修念佛法门 267

第八章 律宗初探 276

第一节 序言 276

第二节 戒律的由来 280

1.五部律 281

2.律教的东传 284

3.南山律宗 286

第三节 优婆塞、优婆夷所受的三皈五戒 289

1.三皈 290

2.五戒 290

3.杀盗淫妄的微细分别 291

4.最初的皈戒弟子 292

第四节 三昧水忏的威力 294

1.《楞严经》的业果相续 296

2.《楞严经》的以戒助定 296

3.犯戒感报 298

4.酒戒 299

5.八戒 300

第五节 出家的五众弟子受持戒法 301

1.出家的意义 301

第六节 十戒和六法戒 302

第七节 比丘、比丘尼戒 303

1.出家僧尼应受的戒法 303

2.持戒得果 304

3.坚持禁戒的模范 305

4.《梵网经》、《优婆塞戒经》不同的戒条 306

1.上中下三品戒法授受不同的道理 307

第八节 菩萨戒的源流和它的戒相 307

2.受戒的四种差别 308

3.《梵网经》的三聚净戒 309

4.《梵网经》十重戒相 311

第九节 佛弟子对律学要怎样信受奉行 312

1.戒为无上菩提本 312

2.七佛戒经 314

第九章 佛教各宗概况 316

第一节 俱舍宗 316

第二节 成实宗 318

第三节 三论宗 319

第四节 天台宗 320

第五节 华严宗 323

第六节 法相宗 326

第七节 真言宗 328

结束语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