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可靠性基础(塩见 弘) 1
1.1 产品的质量设计与可靠性 1
1.2 可靠性的定义与故障 2
1.3 可靠度、维修度与有效度 3
1.4 可靠性的尺度 5
1.5 可靠度函数与故障率 8
1.6 故障率曲线 13
1.7 关于可靠性的概率分布 16
1.7.1 关于故障数的离散分布 16
1.7.2 正态分布 18
1.7.3 指数分布 19
1.7.4 其他分布 21
1.8.2 不按分布形式估计可靠度 26
1.8.1 分布形式的信息 26
1.8 可靠度的测定 26
1.8.3 故障率的测定 32
1.8.4 寿命分布参数的估计 33
1.9 统计方法 49
1.9.1 回归与相关 49
1.9.2 符合度检验 50
1.9.3 方差分析 51
1.9.4 判别函数 54
1.9.5 应力-强度模型 55
1.9.6 概率与贝叶斯定理 57
1.9.7 马尔柯夫过程 64
1.9.8 变量的变换 67
1.10.1 串联系统 72
1.10 系统可靠度的计算 72
1.10.2 并联系统 73
1.10.3 并联系统以外的冗余系统 74
1.10.4 非串并联系统结构的一般情况 78
1.10.5 有维修时的可靠度 82
参考文献 87
第二章 可靠性设计(塩见 弘) 90
2.1 可靠性设计与质量保证 90
2.2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原理 91
2.3 可靠性设计的方法 97
2.4 可靠度的分配 105
2.4.1 分配的原则 105
2.4.2 按相对故障率和重要度分配 107
2.4.3 按重要度分配 113
2.4.4 按综合指标分配 114
2.4.5 按复杂性(故障率)和重要系数分配 115
2.4.6 有约束条件时冗余系统的分配 121
2.4.7 费用有效性 123
2.5 零组部件的选择与使用 124
2.6 设计的简单化与冗余性 132
2.7 可靠性预测 134
2.7.1 可靠性预测的目的 134
2.7.2 可靠性预测的方法 136
2.7.3 按串联模型预测故障率 139
2.7.4 其它的预测方法 161
2.7.5 预测的有效性 165
2.8.1 退化故障的评价 172
2.8 统计设计法 172
2.8.2 退化故障分析的基础 173
2.8.3 决定论方法 174
2.8.4 概率论方法 177
2.9 故障模式效应与安全性分析 185
2.10 可靠性试验现设计 189
2.10.1 可靠性试验的目的与方法 189
2.10.2 关于可靠性的抽样试验 193
2.11 可靠性的数据 206
2.12 设计审查 208
2.13 可靠性检验表 211
参考文献 214
3.1.1 人-机系统 218
3.1 人-机系统的设计 218
第三章 人-机系统设计(坪内和夫) 218
3.1.2 人体测量与橾作范围 223
3.1.3 视野与视界 232
3.1.4 信息显示设计 242
3.1.5 控制设备设计 258
3.1.6 环境条件设计 283
3.2 人-机系统的分析与评价 302
3.2.1 人的能力与机械的功率 302
3.2.2 按连接分析法进行分析与评价 311
3.2.3 按人为差错进行可靠性分析与评价 321
3.2.4 按人的传递函数进行分析与评价 327
3.2.5 按人体负担进行分析与评价 338
参考文献 345
4.1.1 系统的时间因素与维修作业时间 348
第四章 维修性设计(市田 嵩) 348
4.1 系统与维修性 348
4.1.2 维修性尺度 353
4.2 可靠性与维修性的平衡 356
4.1.1 寿命周期费用 356
4.2.2 有效度 357
4.2.3 维修性的决定因素 358
4.3 机器的维修性设计 358
4.3.1 可达性 359
4.3.2 安装方法 377
4.3.3 元部件的模件化与微型化 386
4.3.4 测试 392
4.4.1 关于维修的时间分布 405
4.4 维修性的测定与预测 405
4.4.2 维修性测定 408
4.4.3 维修性验证 412
4.4.4 对维修时间的估计 414
4.4.5 维修性验证合格与否的判据 419
4.4.6 维修度预测概要 429
4.4.7 内插法 430
4.4.8 检验表法 432
4.4.9 时间合成法 437
4.4.10 模拟法 448
4.5 系统的维修性设 459
4.5.1 维修方针 460
4.5.2 后勤 466
参考文献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