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上册 1
一、出身和家世 1
1.农商世家 1
2.封建的传统教育 4
3.民主思潮的启迪 7
二、参加辛亥革命 12
1.留学日本 12
2.加入中国同盟会 16
3.参加杭州光复之役 21
4.受命刺杀陶成章 25
5.避居日本编《军声》 30
三、参加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 34
1.进攻江南制造局 34
2.参加肇和军舰等起义 39
3.参加护国之役 44
1.任职粤军转战闽西 49
四、护法运动期间 49
2.流连于灯红酒绿之中 54
3.与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 58
五、徘徊两年重返大本营 65
1.两年徘徊终下决心 65
2.永丰舰侍卫孙中山 71
3.出访俄罗斯 76
1.息影慈庵 82
六、黄埔建军 82
2.出任黄埔军校校长 86
3.左袒孙文主义学会 92
七、平叛东征 98
1.平定商团叛乱 98
2.率师东征 103
3.讨伐杨、刘 107
4.第二次东征的胜利 113
八、奋迹功名 118
1.际遇廖案 118
2.跃居国民党中常委 123
3.制造三二○事件 128
4.抛出整理党务案 135
5.纠集新右派势力 141
九、率师北伐 145
1.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145
2.防孙攻吴克武汉 149
3.东攻克南昌 153
4.灭孙平东南 157
十、迁都之争 161
1.挑起迁都之争 161
2.改都南昌的失败 165
3.在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上权力受约制 169
十一、南昌谋变 173
1.迈开军事独裁的步伐 173
2.取得帝国主义与资产阶级的支持 177
3.回手镇压群众运动 180
1.在上海策划反共 185
十二、背叛国民革命 185
2.挑起南京四一○事件 190
3.发动四一二事变 193
4.另立南京国民政府 197
5.继续实行“清党” 201
十三、第一次下野和复职 205
1.与武汉抗争 205
2.拉拢冯玉祥以“自重” 208
3.第一次下野 212
4.东游日本 217
5.蒋宋联姻 222
6.东山再起 227
十四、“统一”全国 234
1.北上讨奉 234
2.济南受阻 239
3.攻占津京 245
4.北京祭灵 247
5.策动张学良易帜 251
1.推行“训政” 255
十五、谋求独揽党政军最高权力 255
2.召集编遣会议 258
3.包办三全大会 262
十六、和军事实力派的大较量 267
1.挟唐拉粤挫败桂系 267
2.联阎击冯分化西北军 271
3.击败唐生智 275
4.取胜中原大战 277
十七、与不同政派的政治争斗 282
1.搞垮改组派 282
2.镇压第三党 285
3.扣压胡汉民 288
十八、在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时候 294
1.三次围剿红军败北 294
2.实行不抵抗政策 299
3.第二次下野 303
1.伺机出山 308
十九、重新上台 308
2.改组政府 312
3.创设“中华民族复兴社” 315
4.发起“新生活运动” 320
5.倡导“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326
二十、统辖对日军事 331
1.召开徐州军事会议 331
2.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335
3.坐失热河 341
4.签订《塘沽停战协定》 345
二十一、悉力“剿共” 352
1.召开牯岭“剿共”会议 352
2.督饬第四次“围剿” 358
3.开办庐山军官训练团 363
4.指挥第五次“围剿” 369
5.追堵长征红军 374
二十二、排除异己压制救亡 379
1.处理“鲁争” 379
2.扼杀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384
3.征伐闽变 389
4.制服川枭 393
5.解决两广事件 398
二十三、“纳谏”抗日 404
1.提出“御侮限度” 404
2.部署“清剿”西北地区红军 409
3.华清池被捉 413
4.接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18
5.主持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424
二十四、走上抗战道路 430
1.七七事变调兵遣将 430
2.主持庐山谈话会 434
3.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 439
4.指挥淞沪抗战 443
5.组织保卫南京 449
二十五、继续谋求对日妥协 453
1.谋求国际干涉的失败 453
2.接受陶德曼调停 457
1.主持建立战时体制 461
二十六、督导初期抗战 461
2.指挥北方战场作战 463
3.组织武汉保卫战 468
二十七、在国共合作道路上后退 471
1.召开中国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471
2.制造反共摩擦 474
3.加强独裁专制的措施 478
1.召集南岳军事会议 482
二十八、坚持中期抗战 482
2.在汪精卫投敌前后 484
3.反击日军的局部攻势 487
下册 492
二十九、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 492
1.就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 492
2.出访印度 498
3.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 506
4.巡视西北 513
5.同川康地方实力派的矛盾与冲突 519
6.强化战时经济体制 524
三十、保存实力消极抗日 532
1.发表《中国之命运》 532
2.出席开罗会议 538
3.在中南战场的战略失误 545
4.与史迪威不和 556
1.主持召开国民党六全大会 565
三十一、在日本宣布投降的前后 565
2.同赫尔利等人合作反共 569
3.发动倒龙事件 576
4.垄断中国战区受降 582
5.在接收中失掉民心 588
三十二、对中共开展和平攻势 594
1.电邀毛泽东共商国是 594
2.重庆谈判 598
3.利用马歇尔斡旋 601
4.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605
三十三、准备内战 609
1.召开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 609
2.修改《剿匪手册) 612
3.加强“绥靖区”的统治 616
4.接收东北 619
5.破坏反内战运动 622
三十四、指挥进攻解放区 625
1.发动全面内战 625
2.进攻陕北 628
3.督战山东遭惨败 631
三十五、加强独裁统治 635
1.召开制宪国大 635
2.签订《中美商约》和颁布《经济紧急措施方案》 638
3.镇压群众运动 641
4.召开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 643
三十六、“戡乱”防御 647
1.发布“戡乱”动员令 647
2.实行全面防御 650
3.分区防御战略的失败 653
4.出任“总统” 657
三十七、加强“戡乱”挽救危局 660
1.严饬各级政府贯彻“戡乱”动员令 660
2.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 663
3.加强“戡乱”宣传 666
三十八、在主力决战中失败 670
1.召开重要军事会议 670
2.辽沈战役全军覆没 672
3.指挥“徐蚌会战” 675
4.平津会战遭惨败 679
三十九、退居幕后 682
1.发表求和文告 682
2.引退溪口 685
3.操纵和谈 689
4.着意台湾 692
5.逼垮李宗仁 694
1.赴上海指挥作战 699
四十、在大陆统治的失败 699
2.加强福建的防御 701
3.出访菲律宾、南朝鲜 704
4.建立中央非常委员会 707
5.加强西南防务 710
6.在重庆、成都的顽抗 713
7.在大陆的最后日子 716
四十一、退据台湾 720
1.复任“总统” 720
2.授命陈诚“组阁” 724
3.在朝鲜战争中支持南朝鲜 728
4.改造国民党 733
5.进行精神动员 739
6.实行土地改革 743
四十二、与美日修好 748
1.接受美国第七舰队协防台湾 748
2.对旧金山和约的失望 752
3.签订对日和约 755
4.称赞美国“解除台湾中立化” 759
5.与美国订立《共同防御条约》 762
6.为刘自然事件所困扰 766
7.礼遇岸信介 770
四十三、新的反共活动 774
1.鼓吹反攻大陆 774
2.建立反共团体 779
3.在遣返战俘问题上作文章 783
4.接待李承晚 788
5.出版《苏俄在中国》 792
四十四、权力的继续加强 797
1.召集国民党七全大会 797
2.追究吴国桢 801
3.当选第二任“总统” 806
4.处理孙立人 810
5.在国民党八全大会上 815
1.平息“监察院”“行政院”间政潮 820
四十五、内政外交的新格局 820
2.处理与日本的摩擦 825
3.再次任命陈诚“组阁” 829
四十六、海峡新危机 834
1.经受“八二三”炮战的冲击 834
2.为西藏叛乱事件推波助澜 841
3.制定“八七水灾”的救灾措施 845
1.排除难局第三次出任“总统” 852
四十七、第三次出任“总统” 852
2.制造“雷震案” 862
3.迎接艾森豪威尔访台 870
四十八、“反攻大陆”的尝试 874
1.制定《光复大陆指导纲领》 874
2.派遣武装游击队骚扰大陆 877
3.策动国民党军队的“毋忘在莒运动” 883
四十九、内政方面的新举措 888
1.接见参加“阳明山会谈”的学者专家 888
2.推出严家淦任“行政院长” 893
3.处理陈诚丧事 897
五十、挽救“外交”困境的努力 902
1.与法国“断绝外交关系” 902
2.渡过台日关系的危机 906
3.瓦解“台独”势力 912
4.争取海外侨胞的支持 917
五十一、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 920
1.遏制了“国大”代表“修宪”的主张 920
2.就任第四届“总统”与挑选严家淦“搭班” 924
3.设置大权独揽的机构——“国家安全会议” 928
五十二、再作“反攻大陆”的准备 932
1.策划成立“救国阵线” 932
2.推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936
3.又一次策划军事“反攻”大陆 940
五十三、修补反共藩篱 946
1.说服美国放松对其军事反攻的限制 946
2.拉拢佐藤政府反华 951
3.再次图建亚太地区反共军事联盟 956
4.筹组“世界反共联盟” 960
五十四、在“外文”止连遭致命打击 964
1.同美国政府关系龃龉 964
2.发表“庄敬自强”文告 968
3.痛感于台湾被逐出联合国 970
4.受到尼克松访华的刺激 974
5.对日中建交恼羞成怒 978
五十五、为蒋经国接班铺平道路 983
1.独揽党权与压制不同政见 983
2.让蒋经国初掌政、军、经大权 987
3.第五次就任“总统” 990
4.以蒋经国“组阁” 993
五十六、逝世前后 998
1.两度入院治疗与半隐退生活 998
2.“崩殂” 1002
3.暂厝慈湖 1006
主要参考书目 1010
后记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