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3
概述 3
大事记 7
卷一 建置志 51
第一章 区域 51
第一节 位置 面积 51
第二节 区域演变 52
第一节 置县沿革 53
第二章 沿革 53
第二节 县治 54
第三章 区划 55
第一节 清清行政区划 55
第二节 民国行政区划 57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行政区划 59
第四章 镇 区 农场 62
第一节 镇 62
第二节 区 64
第三节 农场 67
卷二 人口民族志 71
第一章 人口 71
第一节 人口变化 71
第二节 人口构成 76
第三节 人口分布 81
第四节 人口生育 81
附:姓氏 83
第二节 回族 85
第一节 汉族 85
第二章 民族 85
第三节 土家族 86
第四节 其他少数民族 87
卷三 地理环境志 91
第一章 地质 91
第一节 地层 91
第二节 构造 94
第二章 地貌 96
第三节 低丘 97
第二节 岗状平原 97
第一节 河湖平原 97
第三章 气候 物候 99
第一节 气候 99
第二节 物候 103
第四章 河湖 105
第一节 河流 105
第二节 湖泊 110
第五章 土壤 植被 117
第一节 土壤 117
第二节 植被 121
第六章 自然资源 123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23
第二节 水资源 123
第三节 生物资源 124
第四节 矿产资源 125
第七章 自然灾害 126
第一节 水灾 126
第二节 旱灾 126
第五节 冻灾 131
第三节 风灾 131
第四节 雹灾 131
第六节 蝗灾 132
第七节 鼠害 132
卷四 水利志 137
第一章 堤防 137
第一节 堤垸 137
第二节 防汛 142
第一节 河湖治理 147
第二章 排水工程 147
第二节 涵闸 151
第三节 电排站 155
第三章 灌溉设施 157
第一节 塘堰 水库 157
第二节 闸渠 162
第三节 电灌站 163
第四章 水利管理 168
第一节 工程管理 168
第二节 灌溉管理 169
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 173
第一节 所有制 173
卷五 农业志 173
第二节 管理体制 177
第二章 生产条件 180
第一节 耕地 180
第二节 农业劳力 180
第三节 农机具 181
第一节 农业区划 183
第三章 农业布局 183
第二节 农村产业结构 184
第三节 农作物结构 184
第四章 棉花种植 188
第一节 面积 产量 188
第二节 耕作制度 191
第三节 良种推广 192
第四节 栽培管理 193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195
第五章 粮食作物种植 198
第一节 水稻 199
第二节 旱粮 203
第六章 经济作物种植 208
第一节 油料 208
第二节 黄花菜 209
第四节 蓖麻 210
第五节 糖料 210
第三节 麻类 210
第六节 药材 211
第七节 烟草 211
第八节 茶叶 211
第七章 园艺作物种植 213
第一节 蔬菜 213
第二节 果树 214
第三节 花卉 215
第一节 林木分布 217
第二节 林地权属 217
第八章 林业 217
第三节 植树造林 218
第四节 林木管理 222
第九章 畜牧业 224
第一节 畜禽分布 224
第二节 品种改良 225
第三节 饲养管理 226
第四节 疫病防治 227
第一节 水域 231
第十章 水产业 231
第二节 水生生物 233
第三节 水产养殖 234
第四节 鱼病防治 236
第五节 鱼类捕捞 237
第十一章 乡镇企业 239
第一节 行业 239
第二节 资金 240
第三节 职工 240
第四节 管理 241
卷六 工业志 245
第一章 工业经济体制 245
第一节 所有制 245
第二节 管理体制 247
第二章 食品、饲料工业 251
第一节 粮、油加工 251
第二节 副食品加工 252
第三节 畜、禽、水产品加工 253
第四节 饮料生产 254
第五节 饲料加工 256
第二章 棉花加工工业 257
第一节 轧棉花 257
第二节 剥短绒 258
第三节 打花包 258
第四节 制棉絮 258
第四章 纺织工业 262
第一节 棉纺织 262
第二节 丝纺织 264
第四节 针织 265
第三节 毛、麻纺织 265
第五章 缝纫、皮革工业 267
第一节 服装 267
第二节 鞋帽 268
第三节 皮革 268
第六章 工艺美术品工业 270
第一节 塑料花 270
第二节 其他工艺品 271
第二节 印刷 273
第一节 造纸 273
第七章 其他轻工业 273
第三节 纸制品 274
第四节 五金制品 275
第五节 塑料制品 276
第六节 陶器 277
第七节 家具 杂品 277
第八章 电力工业 279
第一节 电力生产 279
第二节 电网建设 280
第三节 电力供用 285
第四节 电业管理 287
第九章 机械工业 288
第一节 棉花加工机械 288
第二节 农机制造、修理 289
第三节 通用机械 289
第四节 轻纺机械 290
第七节 标准件制造 291
第六节 医疗器械 291
第五节 建筑机械 291
附:石油机械 292
第十章 化学工业 293
第一节 化肥 293
第二节 农药 294
第三节 医药 295
第四节 增塑剂 295
第五节 橡胶制品 296
第六节 小化工产品 297
第十一章 建材工业 299
第一节 砖瓦 299
第二节 水泥 300
第三节 预制构件 300
第四节 石料 石灰 301
第十二章 建筑业 303
第一节 建筑队伍 303
第二节 建筑设备 303
第三节 建筑工程 304
卷七 交通运输志 309
第一章 路线 设施 309
第一节 陆路 309
第二节 航道 312
第三节 桥梁 313
第四节 渡口 317
第五节 港口 320
第一节 陆运 322
第二章 运输 322
第二节 水运 324
第三节 装卸 326
第三章 管理 328
第一节 路政管理 328
第二节 车辆管理 328
第三节 港航监督 329
第一章 机构 邮路 335
第一节 机构 335
卷八 邮电志 335
第二节 邮路 336
第二章 邮电业务 338
第一节 邮政业务 338
第二节 电信业务 339
卷九 城乡建设志 345
第一章 城镇建设 345
第一节 县城建设 345
第二节 县辖镇建设 354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 358
第一节 区乡集镇建设 360
第二章 乡村建设 360
第二节 村庄建设 362
第三章 环境保护 363
第一节 环境监测 363
第二节 污染防治 365
卷十 商业志 373
第一章 商业经济体制 373
第一节 所有制 374
第二节 管理体制 377
第二章 市场 379
第一节 集市 379
第二节 商业网点 381
第三章 生产资料购销 385
第一节 肥料 农药 385
第二节 农机 农具 竹木 386
第三节 石油 煤炭 387
第四节 金属材料 388
第六节 建筑材料 390
第五节 化工原料 390
第四章 棉花购销 392
第一节 棉花收购 392
第二节 棉花销售 395
第三节 棉花检验 395
第五章 粮、油购销 398
第一节 粮食 398
第二节 油料 油脂 402
第一节 丝 绢 麻 406
第六章 土特产品购销 406
第二节 黄花菜 蜂蜜 407
第三节 编织品 407
第四节 其他土特产品 408
第七章 副食品购销 409
第一节 畜、禽产品 409
第二节 水产品 411
第三节 其他副食品 412
第八章 日用工业品购销 414
第一节 百货 414
第二节 纺织品 416
第三节 日用杂品 417
第九章 中、西药购销 418
第一节 中药 418
第二节 西药 419
第十章 饮食、服务业 420
第一节 饮食业 420
第二节 旅社 招待所 宾馆 421
第三节 理发 照相 422
第一节 出口商品 423
第十一章 对外贸易 423
第二节 进口商品 424
第十二章 仓储 426
第一节 储存 426
第二节 管理 426
卷十一 物价志 431
第一章 市场物价 431
第一节 市场价 431
第二节 国家价 433
第三节 议价 443
第二章 物价政策实施 446
第一节 稳定物价 446
第二节 价格补贴 446
第三节 价格改革 447
第三章 物价监督 448
第一节 审价 448
第二节 物价检查 448
第一节 集市管理 453
第一章 市场管理 453
卷十二 工商行政管理志 453
第二节 市场服务 455
第二章 工商登记、管理 457
第一节 工商企业 457
第二节 私营、个体工商户 459
第三章 商标、广告管理 461
第一节 商标管理 461
第二节 广告管理 461
第一节 合同鉴证 462
第二节 合同仲裁 462
第四章 经济合同管理 462
卷十三 财政税务审计志 465
第一章 财政收支管理 465
第一节 财政收支 465
第二节 财政管理 472
第二章 税务 474
第一节 纳税 474
第二节 税务管理 477
第二节 国营企业财务审计 479
第三章 审计 479
第一节 行政财务审计 479
卷十四 金融志 483
第一章 金融体制 483
第一节 当铺 钱庄 483
第二节 信用合作社 485
第三节 银行 486
第四节 保险公司 487
第一节 金属币 489
第二章 货币流通 489
第二节 纸币 490
第三章 存、贷款 492
第一节 存款 492
第二节 贷款 495
第四章 保险 500
第一节 承保 500
第二节 理赔 501
第一节 货币管理 502
第五章 金融管理 502
第二节 金银管理 503
第三节 工资基金管理 503
卷十五 科技志 507
第一章 科技管理 507
第一节 科技队伍 507
第二节 科技计划 509
第三节 科技经费 509
第四节 科技成果 509
第二节 科技知识传播 514
第一节 科技情报交流 514
第二章 科技知识普及 514
第三章 科技研究、应用 515
第一节 农业科技 515
第二节 工业科技 521
第三节 卫生科技 523
第四节 沼气利用 523
第五节 其他科技 523
第二节 工业计量 525
第一节 民生计量 525
第四章 计量管理 525
第五章 气象测报 527
第一节 观测 527
第二节 预报 527
卷十六 居民收入消费志 531
第一章 居民收入 531
第一节 农民收入 531
第二节 城镇居民收入 535
第一节 农民生活消费 538
第二章 居民消费 538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消费 539
卷十七 政党志 54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547
第一节 基层组织 党员 547
第二节 县委会 552
第三节 党的代表大会 557
第四节 书记、组长、顾问 更迭 559
第六节 党员、干部教育 565
第五节 纪律检查 565
第七节 统一战线 566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568
第一节 组织 568
第二节 活动 568
第三节 书记、书记长更迭 569
卷十八 社团志 573
第一章 群众团体 573
第一节 工会 573
第二节 农会 576
第三节 共青团 少先队 577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579
第五节 工商联 个体劳协 580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 581
第七节 归侨联合会 582
第八节 盲聋哑人协会 582
第九节 中苏友好协会 582
第二节 道教 583
第三节 基督教 583
第一节 佛教 583
第二章 宗教团体 583
第四节 天主教 584
第五节 伊斯兰教 584
第三章 其他团体 585
第一节 同乡会 585
第二节 农务分会 585
第三节 商务分会 585
第四节 汉流 585
第五节 三青团 童子军 586
第一节 普选 589
卷十九 政体志 589
第一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589
第二节 人民代表会议 592
第二章 县人大常委会 597
第一节 人大机构设置 597
第二节 人大常务活动 597
第三节 主任更迭 598
第一节 选举 600
第二节 参议会议 600
第三章 县参议会 600
卷二十 政府志 605
第一章 县署 605
第一节 机构编制 605
第二节 知县更迭 606
第二章 县政府 60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608
第二节 人员编制 608
第三节 知事、县长更迭 608
附:汪伪县政府 610
第三章 苏维埃、民主政府 611
第一节 苏维埃政府 611
第二节 抗日民主政府 611
第三节 民主政府 612
第四节 主席、县长更迭 613
第四章 县人民政府 616
第一节 机构沿革 616
第二节 人员编制 619
第三节 县长、主任、顾问更迭 620
卷二十一 政协志 627
第一章 政协委员会 627
第一节 政协机构设置 627
第二节 主席更迭 627
第二章 政协会议、工作 629
第一节 政协委员会议 629
第二节 政协日常工作 631
第一章 公安 635
第一节 镇压反革命 635
卷二十二 政法志 635
第二节 刑事侦查 637
第三节 社会治安 638
第四节 户籍管理 639
第五节 消防安全 639
第二章 审判 641
第一节 刑事审判 641
第二节 民事审判 642
第三节 经济审判 642
第一节 法律监督 643
第三章 检察 643
第二节 起诉 公诉 644
第三节 经济检察 644
第四章 司法行政 646
第一节 法制宣传 646
第二节 民事调解 646
第三节 律师事务 646
第四节 公证业务 647
第一节 优抚 651
卷二十三 政务志 651
第一章 民政 651
第二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654
第三节 救济 654
第四节 福利事业 656
第五节 婚姻登记 657
第六节 土地管理 658
第七节 支边 下放 658
第八节 殡葬改革 659
第一节 劳动管理 661
第二章 劳动、人事管理 661
第二节 人事管理 663
第三章 信访 667
第一节 受理信访 667
第二节 处理信访 667
第四章 外事 670
第一节 接待外宾 670
第二节 援助外国 671
第一节 侨乡形成 675
卷二十四 侨务志 675
第一章 侨乡 侨胞 675
第二节 侨胞分布 676
第二章 侨务工作 679
第一节 接待侨胞 679
第二节 安置归侨 679
第三节 维护归侨、侨眷利益 680
第四节 侨乡建设 680
第五节 培养归侨、侨眷人才 681
卷二十五 军事志 685
第一章 军事机关 685
第一节 县武衙 县军事科 685
第二节 县人民武装部 685
第二章 兵员征集 689
第一节 募兵 抽丁 689
第二节 志愿兵 689
第三节 义务兵 689
第一节 民兵 691
第三章 武装力量 691
第二节 预备役组织 692
第三节 地方武装组织 692
第四节 驻军 694
附:日、伪军 695
第二节 辛亥革命时期战事 698
第三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战事 698
第一节 太平天国时期战事 698
第四章 战事 698
第四节 抗日战争时期战事 699
第五节 解放战争时期战事 701
附:日、伪军罪行录 703
卷二十六 教育志 708
第一章 学校 708
第一节 县学 书院 708
第二节 私塾 708
第三节 幼儿园 710
第四节 小学 712
第五节 中学 720
第六节 专业、职业学校 728
第七节 成人业余学校 733
附:汪伪政府中、小学校 735
第二章 教师 736
第一节 教师队伍 736
第二节 教师培训 738
第三章 教育行政 教学研究 740
第一节 教育行政 740
第二节 教学研究 742
第二节 勤工俭学 745
第四章 学校设施 勤工俭学 745
第一节 学校设施 745
卷二十七 文化新闻志 749
第一章 文化 749
第一节 文艺 749
第二节 电影 760
第三节 图书 761
第四节 档案 763
第五节 文物 764
第六节 史志 770
第七节 诗文选 771
第八节 谚语、歇后语选 786
第二章 新闻 792
第一节 报刊 报道 792
第二节 广播 电视 793
卷二十八 卫生志 799
第一章 卫生防疫 799
第一节 公共卫生 799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802
第三节 寄生虫病防治 805
第四节 皮肤病防治 806
第二章 血吸虫病防治 807
第一节 疫情 807
第二节 防治 807
第三章 医疗 811
第一节 医疗院、所 811
第二节 医疗设备 814
第三节 医疗技术 816
第四节 医疗活动 818
第四章 医政 药政 820
第一节 医政管理 820
第二节 药政管理 822
第五章 妇幼卫生 824
第一节 新法接生 824
第二节 妇女保健 824
第三节 儿童保健 825
第一章 群众体育 829
卷二十九 体育志 829
第一节 武术 830
第二节 球类 830
第三节 田径 830
第四节 游泳 赛龙舟 831
第五节 棋类 831
第二章 学校体育 833
第一节 小学体育 833
第二节 中学体育 833
第四节 业余体校体育 834
第三节 师范体育 834
第三章 体育竞赛 836
第一节 县内体育竞赛 836
第二节 参加县外体育竞赛 836
卷三十 民俗方言志 843
第一章 民俗 843
第一节 风俗 843
第二节 风尚 850
第一节 语音 852
第二章 方言 852
第二节 词汇 885
第三节 语法 892
卷三十一 人物志 897
第一章 人物传 897
第一节 传记 897
第二节 传略 949
第二章 人物表 967
第一节 革命烈士表 967
第三节 国民党政府军抗日阵亡将士表 1058
第二节 辛亥革命志士表 1058
附录 1065
天门市乡、镇、办事处、农场基本情况统计表(1988年11月) 1065
天门市乡、镇、办事处、农场机关驻地名及村(居)民委员会名称一览表(1988年11月) 1067
文献辑存 1071
布(通)告选录 1071
旧志序文选 1080
古代名人传记选 1085
碑文选 1087
科技文选 1088
人物传索引 1094
革命烈士表索引 1096
参阅资料要目 1097
本志编纂始末 1100
天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1102
编纂人员 1103
湖北省荆州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同意《天门县志》出版付印的批复 1104
编后记 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