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1
第一篇 领导体制与组织机构 11
第一章 隶属关系及领导体制 11
第一节 隶属关系 11
第二节 领导体制 11
第二章 党委机构设置及任职 12
第一节 党委机构设置 12
第二节 党委书记及党委部门负责人任职 16
第三章 行政机构设置及任职 24
第一节 行政机构设置 24
第二节 院长及行政部门负责人任职 28
第四章 学院各类主要委员会 39
第二篇 教育 45
第一章 概述 45
上篇 本专科生教育 49
第二章 培养目标与专业设置 49
第一节 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 49
第二节 专业设置 51
第三节 系科设置 58
第三章 德育 60
第一节 德育的建立与发展 6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61
第三节 思想教育课 65
第四节 日常思想教育 66
第五节 入学与毕业教育 69
第六节 国防教育 71
第四章 本专科教学 74
第一节 教学计划 74
第二节 课程 84
第三节 主要教学环节 102
第四节 教材建设 108
第五章 体育 109
第二节 体育教学 110
第一节 沿革与现状 110
第三节 群众性体育活动 112
第四节 社会活动与学术交流 115
第六章 管理 117
第一节 招生与分配 117
第二节 教学管理 122
第三节 学籍与学位管理 126
第四节 教学行政管理 126
第五节 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 127
第一节 学科、专业设置 131
第七章 研究生培养 131
中篇 研究生教育 131
第二节 指导教师 132
第三节 研究生培养 132
第八章 研究生管理 138
第一节 招生 138
第二节 学籍管理 143
第三节 学位管理 143
第四节 研究生思想教育 146
第五节 生活管理 147
第一节 沿革 149
下篇 成人教育 149
第九章 成人教育 149
第二节 学历教育 150
第三节 非学历教育 153
第四节 教学管理 157
第三篇 科学研究 159
第一章 概述 159
第二章 科学研究机构 161
第一节 发展历程 161
第二节 科学研究机构及其研究方向 16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66
第三章 科学研究管理 166
第二节 管理制度 167
第四章 纵向科研项目 168
第一节 项目与经费 168
第二节 部分研究项目简介 171
第五章 横向科技服务 177
第一节 概况 177
第二节 部分横向科技服务项目简介 180
第六章 成果与专利 184
第一节 科技成果的鉴定与登记 184
第二节 科技成果的奖励 199
第三节 专利 209
第七章 高等教育研究 212
第四篇 学术交流 217
第一章 国内学术交流 217
第一节 学术交流 217
第二节 学术团体 220
第三节 学术论文与著作 225
第四节 学术刊物 234
第二章 国外学术交流 237
第一节 国际交流及与国外团体的往来 237
第二节 国际学术会议与短期出访 249
第三节 引进国外人才和国际合作 252
第五篇 队伍建设 261
第一章 定编、调配、结构 261
第一节 定编 261
第二节 人员调配 264
第三节 教职工队伍结构 268
第二章 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 270
第一节 首次评定教师职称 270
第二节 1978年恢复技术职称评定 271
第三节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271
第四节 认定任职资格的评审 274
第五节 评聘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275
第三章 培养提高 277
第一节 校内外进修 277
第二节 出国进修、攻读学位 279
第三节 参加社会实践 279
第四节 学科梯队建设 280
第五节 干部、工人的培养提高 281
第四章 劳动工资 283
第一节 工资 283
第二节 奖励升级 285
第五节 惩处 286
第四节 奖金、津贴 286
第三节 政府特殊津贴、早期回国定居专家生活津贴 286
第五章 离退休人员的管理与服务 287
第一节 待遇 288
第二节 活动 288
第六章 人事档案管理及业务档案管理 289
第一节 人事档案管理 289
第二节 业务档案管理 289
第三节 人事工作计算机管理 290
第一章 实验室 291
第一节 实验室建设与发展 291
第六篇 教学科研设施 291
第二节 世界银行贷款 302
第三节 实验室管理 306
第二章 图书馆 314
第一节 机构和人员 314
第二节 馆舍和设备 316
第三节 书刊经费和馆藏建设 317
第四节 读者服务和业务建设 319
第三章 电化教学 321
第四章 体育场馆 323
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 324
第六章 实习工厂(见第七篇) 325
第七篇 校办产业 327
第一章 校办产业管理委员会 327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27
第二节 机构与队伍 328
第三节 经济效益 331
第二章 北京环峰化工机械实验厂 332
第一节 发展概况 332
第二节 组织机构 333
第三节 职工队伍 333
第四节 金工教学 334
第五节 生产销售 336
第六节 科学研究 339
第七节 技术服务 340
第三章 北京化工学院精细化工厂 341
第一节 沿革 341
第二节 机构与队伍 342
第三节 生产发展 342
第四节 供销及经济效益 343
第四章 北京北化高分子材料厂 344
第五章 北京化新技术公司 345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46
第六章 北京化工学院劳动服务公司 346
第二节 公司的发展与调整 347
第三节 机构与队伍 347
第四节 经营状况 348
第五节 安置待业青年情况 349
第八篇 校园建设 351
第一章 校园布局 351
第一节 校址选择 351
第二节 校园地情 352
第三节 地产 352
第四节 校园规划与布局 353
第五节 建筑特色与景点 354
第六节 绿化 356
第二章 基建工程 357
第一节 基建工程 357
第二节 基建设计与投资 361
第三节 工程管理 362
第四节 基建财务 363
第五节 基础设施 363
第六节 建操场征地、拆迁 371
第三章 人防工程 372
第一节 人防工程 372
第一节 筹建分部 373
第四章 校分部建设 373
第二节 人防工程的开发 373
第二节 立项与审批 374
第三节 选定校址和征地 375
第四节 总体规划设计 377
第五节 扩大初步设计 378
第六节 临建设计 380
第九篇 行政管理 381
第一章 规划与目标管理 381
第一节 创建时期的规划 381
第二节 恢复整顿时期 382
第三节 改革发展时期的规划 385
第四节 目标管理 388
第二章 制度建设 388
第三章 管理改革 390
第一节 逐项实行校内管理改革 390
第二节 全面推行校内管理改革 394
第四章 信息统计与年鉴 396
第一节 信息 396
第二节 统计 396
第三节 年鉴 397
第二节 经费管理及管理体制 398
第一节 经费来源与经费使用 398
第五章 财务管理 398
第六章 物资供应 402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02
第二节 保障供给 403
第三节 物资管理 404
第七章 生活保障 405
第一节 伙食管理 405
第二节 医疗保健 408
第三节 房产管理 409
第四节 节能 412
第五节 交通运输管理 414
第六节 电话通讯管理 415
第七节 校舍维修 416
第八节 招待所、生活服务部 417
第八章 审计、监察 418
第一节 审计 418
第二节 监察 419
第九章 治安保卫 420
第十章 文书与档案 423
第一节 文书收发 423
第二节 档案 424
第一节 机构与制度 427
第十一章 保密 427
第二节 文书保密 428
第三节 科技保密 428
第十二章 计划生育管理 429
第十三章 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幼儿园 430
第一节 附属中学 430
第二节 附属小学 430
第三节 幼儿园 430
第十四章 农场与干校 432
第一节 大兴县农副业生产基地 432
第二节 驻马店“五·七”干校 433
第三节 延庆农场 434
第四节 大兴县“五·七”农场 434
第十五章 校庆 435
第十篇 中国共产党 439
第一章 历次党代会 439
第二章 组织建设 442
第一节 领导班子建设 442
第二节 党的基层组织 445
第三节 党的基层工作 446
第四节 发展先进分子入党 447
第一节 日常思想教育 449
第三章 思想建设 449
第二节 开展争优创先活动 451
第四章 整党 453
第五章 落实政策 454
第六章 党的纪律检查 455
第七章 统战工作 459
第一节 落实统战政策 459
第二节 民主党派工作 459
第三节 侨务及台、港、澳工作 461
第四节 向社会举荐非党人士 462
第五节 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 463
第六节 共产党内关于统战方针、政策的学习 464
第七节 其他统战工作 464
第八章 党校 465
第九章 人民武装 466
第一节 民兵组织与训练 466
第二节 拥军优属 467
第三节 军训基地 467
第四节 人防工程与以劳养武 468
第十一篇 思想政治工作 471
第一章 理论学习 471
第一节 学习马列和毛泽东著作 471
第二节 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72
第二章 形势政策教育 473
第一节 国际形势政策教育 474
第二节 国内形势政策教育 475
第三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480
第三章 日常思想政治工作 481
第一节 校风建设 481
第二节 “三育人”工作 483
第三节 表彰先进 483
第五节 调查研究与各项活动 484
第四节 法制教育 484
第四章 理论研究 486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 487
第二节 参加校外研究组织 488
第三节 理论研究成果及刊物 489
第五章 校园文化 491
第一节 报刊、广播、影视 491
第二节 对外宣传报道 493
第十二篇 民主党派与群众团体 495
第一章 民主党派 495
第二章 教职工代表大会 498
第一节 工会组织建设 500
第三章 工会 500
第二节 职工教育 501
第三节 文体活动 501
第四节 生活福利 503
第五节 妇女工作 504
第四章 共青团 505
第一节 团代会 505
第二节 团的建设 507
第三节 评优创先活动 509
第四节 社会实践 510
第五节 大型活动与社团建设 511
第六节 阵地建设 512
第五章 学生会 512
第六章 校友会 514
第一节 校友会的成立及机构 514
第二节 校友会的活动及作用 518
第三节 校友遍及全国,为振兴中华建功立业 520
第七章 家属委员会 522
第十三篇 系、部、所 525
第一章 化学工程系 525
第一节 教学工作 526
第二节 科学研究 528
第三节 师资队伍 529
第二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530
第一节 教学工作 532
第二节 科学研究 533
第三节 师资队伍 534
第三章 机械系 535
第一节 教学工作 537
第二节 科学研究 539
第三节 师资队伍 540
第四章 自动化系 541
第一节 教学工作 542
第二节 科学研究 544
第三节 师资队伍 545
第五章 工业管理工程系 545
第一节 教学工作 546
第二节 科学研究 547
第三节 师资队伍 548
第六章 应用化学系 548
第一节 教学工作 550
第二节 科学研究 552
第三节 师资队伍 553
第一节 教学工作 554
第七章 计算机系 554
第二节 科学研究 555
第三节 师资队伍 556
第八章 应用数理系成 557
第一节 教学工作 558
第二节 科学研究 559
第三节 师资队伍 560
第九章 外语部 560
第一节 教学工作 561
第二节 科学研究 562
第三节 师资队伍 562
第二节 师资队伍 563
第十章 体育部 563
第一节 学术活动 563
第十一章 社会科学部 564
第一节 科学研究 564
第二节 队伍建设 564
第十二章 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究所 565
第十四篇 人物 567
第一章 人物小传 567
第二章 人物简介 570
第三章 人名录 586
大事记 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