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总论 1
一、拔罐疗法的历史 1
二、拔罐疗法的理论依据、作用机制和功用 4
(一) 理论依据 4
(二) 作用机制 7
(三) 功用 9
三、拔罐疗法的治疗范围 11
四、经络与常用穴位 12
(一) 经络概述 12
(二) 腧穴部位与主治 15
(三) 特殊穴位与主治 21
(四) 定位取穴法 27
(五) 取穴原则 31
(六) 常用穴位的作用与主治 33
五、罐具 54
(一) 罐具的种类 54
(二) 罐具的制作要求 55
六、罐法 58
(一) 留罐法 58
(三) 走罐法 59
(二) 闪罐法 59
(四) 响罐法 61
(五) 旋罐法 61
(六) 动罐法 61
(七) 弹罐法 61
七、操作方法 62
(一) 拔罐前的准备工作 62
(二) 排气方法及分类 65
(三) 拔罐方法 73
(四) 起罐 79
八、禁忌证与禁忌部位 81
(一) 禁忌证 82
(二) 禁用部位 82
九、拔罐疗法的优点与注意事项 82
(一) 优点 82
(二) 注意事项 84
下篇 疾病的拔罐疗法 87
一、内科疾病 87
感冒 87
头痛 91
三叉神经痛与偏头痛 95
中暑(发痧) 98
疟疾 100
支气管炎(咳嗽) 102
肺炎(风温) 110
胸膜炎 113
肺结核(肺痨) 115
病毒性肝炎 116
高血压病(眩晕) 119
冠心病(胸痹) 123
关节炎(痹证) 126
坐骨神经痛(痹证) 132
肩周炎(肩凝证) 136
肋间神经痛(胸胁痛) 141
颈臂股神经痛 142
风湿性肌肉痛(痹证) 145
脑血管意外后遗证(中风后遗症) 147
面神经麻痹(面瘫) 151
运动神经麻痹 154
胃炎(胃脘痛) 157
胃下垂 161
胃痉挛 164
发作性膈肌痉挛(呃逆) 167
颜面、颈项腓肠肌痉挛 169
呕吐 172
急性胃肠炎(吐泻) 174
痢疾(滞下) 177
肠炎(泄泻) 180
腹痛 184
腹胀 187
糖尿病(消渴) 189
肥胖症 192
神经衰弱 194
肾炎(水肿) 197
阳痿 201
遗精 204
尿潴留(癃闭) 206
肾盂肾炎(淋证) 209
前列腺炎(白浊) 212
泌尿系结石 213
胆绞痛 216
便秘 219
精神分裂症(癫狂) 222
癫痫 224
癔病 226
癌症疼痛 228
二、儿科疾病 229
小儿麻疹 229
小儿肺炎(肺热喘咳) 230
支气管哮喘 233
百日咳 238
流行性腮腺炎(痄腮) 241
急性肠炎(小儿腹泻) 243
小儿遗尿 246
小儿厌食症 249
小儿积滞 251
小儿麻痹后遗症 251
脑和脑膜炎后遗症 255
小儿脱肛 256
月经不调 258
三、妇科疾病 258
痛经 260
崩漏 263
带下症 265
妊娠恶阻 268
慢性盆腔炎 269
子宫脱垂(阴挺) 271
产后尿失禁 273
产后腰腿腹痛 273
产后缺乳 275
产后尿潴留 277
更年期综合征 278
四、伤外科疾病 280
落枕 280
颈椎病 282
软组织损伤 285
腰痛 293
梨状肌综合征 296
肱骨外上踝炎(肘痛) 298
股外侧皮神经炎(皮痹) 300
骨质增生病(骨赘) 301
腱鞘囊肿 303
红斑性肢痛症(热痹) 304
手术后肠粘连 305
急性乳腺炎(乳痈) 307
阑尾炎(肠痈) 311
疮疖 313
毛囊炎 315
蜂窝组织炎 316
慢性溃疡 317
痔疮 318
白癜风 320
五、皮肤科疾病 320
荨麻疹 323
带状疱疹 326
银屑病(牛皮癣) 328
玫瑰糠疹(风癣) 331
痤疮(粉刺) 332
黄褐斑 334
丹毒 336
神经性皮炎 338
白塞综合征(狐惑) 339
瘰疠 340
疣 341
毒虫咬(螯)伤 342
其它皮肤病 343
六、五官科疾病 344
麦粒肿 344
结膜炎(天行赤眼) 346
溢泪症(迎风流泪) 350
巩膜炎 352
青光眼 353
急、慢性鼻炎(伤风、鼻窒) 354
过敏性鼻炎(鼻鼽) 357
萎缩性鼻炎(鼻藁) 358
酒糟鼻 359
耳鸣耳聋 360
扁桃腺炎(乳蛾) 362
慢性咽炎(喉痹) 365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368
梅尼埃综合征(眩晕) 369
牙痛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