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改革与探索 1
着眼改革 立志改革 1
在调整中前进 6
立志改革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10
放手改革图书发行工作 14
在改革中不断前进 18
1983年书店系统发行体制改革情况综述 25
解放思想勇于改革把书店工作搞活 32
深化改革努力发挥主渠道的积极作用 39
努力攀登新台阶 41
总结经验 深化改革 47
当前图书发行工作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50
渠道与效益 50
认真解决好京版书外地发货问题 56
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 59
加强主动服务向读者提供更多的优秀图书 61
图书发行工作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63
略改图书发行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9
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同心协力切实发挥多渠道的积极作用 74
充分发挥主渠道在多渠道发行中的积极作用 76
如何搞好多渠道发行 82
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原则努力发挥主渠道作用 85
坚持“两为”方针整顿图书发行 87
提高发行质量、繁荣图书市场 89
要发挥主渠道的群体作用 91
1992年新华书店图书发行工作综述 94
面向市场 扩大供货 100
有关清仓核资几个问题的商榷 101
市场与管理 101
非不能也 是不为也 107
为农村读者呼吁 109
县店门市观感 112
为支援农业进一步加强供销社兼营图书工作 115
农村图书发行工作如何贯彻“政治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 119
为什么基层书店不能编印推荐书目 124
努力做好年画订货和图书进货工作 128
谈书市 140
图书宣传与发行量的关系 143
社会主义图书发行事业要搞好三项建设 147
怎样做一个开架门市部的营业员 150
努力做好书店的门市工作 155
社店合作,努力为少数民族读者输送精神食粮 157
从《学会算账》中得到的启示 159
站在新的起点向前迈进 162
大力提高发运质量努力加快发运速度 165
传递信息 介绍经验 指导销售 172
丁玲与汪轶千关于图书发行问题的通信 174
调整订数不是防止存货上升的好办法 177
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179
发货店要为基层店排忧解难 181
传递出版信息指导读书活动 183
图书储运工作要为渠道畅通服务 185
读者良友 发行指南 187
图书市场回顾与展望 188
图书市场也需要治理环境整顿秩序 190
这样的书该不该出版? 193
当前图书发行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十个问题 194
图书宣传应当实事求是 202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导向? 204
“扫黄”时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206
经受考验 发挥作用 209
做好图书储运工作的十个问题 214
图书订数为什么上不去? 217
谨防“沉渣泛起” 220
皖苏之行杂记 222
反对“地方保护主义” 230
警惕在经济旋涡中沉沦 232
“特价书市”的联想 234
搞好管理服务 加强队伍建设 237
为什么这样的挂历能通行无阻? 241
看样订货会亟待改进 243
积极参加竞赛活动 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245
把新华书店门市部办成宣传社会主义的坚强阵地 247
认真做好教材发行工作 252
“挂历大战”何时能够结束? 255
做好“统一论坛”发行工作为祖国海峡两岸统一贡献力量 259
更好地为出版社和基层店服务 261
把看样订货会普及到多数基层书店 262
谈进货与市场竞争 264
要刹住兑现现金回扣之风 268
南京东路应有书店一席 271
回忆与纪念 274
积极组织货源 满足读者需要 274
努力发挥上海是出版发行工作重要基地的作用 277
青海大地的一颗明珠 281
人民的作家人民爱 283
清凉山上彩旗飘 285
发展壮大中的新华书店 288
纪念新华书店成立五十周年 294
怀念关怀主渠道的丁玲同志 298
第三届全国书市花絮 300
让老树开满新枝 303
亲切的关怀 巨大的动力 306
一次难忘的会见 309
教育与队伍 312
努力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发行队伍 312
全国新华书店教育培训情况 316
希望有更多的业务知识图书 329
一朵绽开的鲜花 331
欢迎这样的“系列报道” 333
贯彻培训规划 提高队伍素质 335
一个来自基层书店图书发行人员的呼声 343
熟悉和掌握业务是搞好工作的前提 346
院校和企业联合办学是教育改革的一条正确道路 350
专业建设的辉煌成果 356
境外与国外 359
港澳发行业印象 359
列宁格勒的“诗日” 364
在红场上 366
我在苏联学习时了解到的 369
英国的书店 396
国外的图书发行工作情况 399
从日本的书店看我国的图书发行工作 419
访美日记 425
附录 436
竞争日趋激烈中的新华书店 新华社高级记者 朱继功 436
新华书店的社会效益保障机制不能破坏 445
切实保障新华书店的运行机制 袁是德 447
从营业员到总经理 宋培真 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