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变形》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法)马托埃(M.Mattauer)著;孙坦,张道安译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15038·1005
  • 页数:339 页
图书介绍:

译者的话 1

中译版序言 1

引言 1

序言 1

第一章 地壳变形的观测方式及其研究手段 1

目录 1

一 沉积岩观测 2

二 地球的地貌形态 4

三 岩石内部构造观测 5

(二)古老变形研究 7

四 所使用的不同学科 7

(一)现代和近代变形的研究 7

(三)变形机制研究 8

第二章 地壳 9

一 定义 9

二 研究地壳的方法 10

三 莫霍面和不同的地壳类型 11

四 大陆型地壳 12

(一)无重大隆起的稳定大陆带 12

(一)典型大洋带 14

五 大洋型地壳 14

(二)山脉 14

(二)大洋中脊 15

(三)内海 15

六 中性地壳 15

七 关于地壳性质的结论 15

八 现代地壳和古老地壳 16

(一)非洲板块实例 18

2.非洲板块的海洋延伸部分 18

1.非洲大陆 18

一 板块、或无变形带 18

第三章 地壳的各种状态 18

3.对“板块”一词的说明 20

(二)地球在近代演化中的八大板块 20

二 地壳的不同变形类型 22

(一)收缩带或山脉 22

(四)回顾几个定义 22

(二)伸展带 23

(三)垂直运动 23

(四)平移运动 23

三 挤压和伸展的不同作用方式 23

四 对五千万年以来地壳变形的一般总结 25

一 应力概念 27

第四章 岩石力学概念 27

(一)地壳岩石的应力状态 28

二 根据三轴试验建立的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 29

(一)各种试验类型 30

(二)应力-应变曲线 31

(三)时间-应变曲线 32

(五)破裂方式 33

(六)围压对变形的影响 35

(七)温度对变形的影响 36

(八)岩石随深度增大而呈现的性态 37

(九)浸透流体对变形的影响 38

(十)岩石的各向异性对变形的影响 39

(十一)应力、围压和温度对蠕变的影响 39

三 对几个构造作用的试验研究 40

(一)定性研究 41

(二)定量研究 45

1.几个试验研究 45

(1)岩层粘性与褶曲(由扭曲作用造成)波长之间的关系 45

(2)重力构造研究 47

(3)膝折带的形成 48

第五章 基础构造术语的定义 49

一 断层 49

(一)断层几何学 49

(二)断层的命名 51

1.地层保持水平的简单情况 51

(1)对一个断层进行确定 51

(3)断层带的确定 53

2.岩层未保持水平的情况 53

(2)对两个共轭断层的确定 53

(1)复杂的情况 55

(三)断层的表示方法 55

二 节理 56

三 褶曲和连续变形 57

(一)利用一个参考面进行确定 58

(二)借助几个参考面进行确定 60

(三)按照褶曲的一般产状进行确定 65

(四)褶曲的表示方法 67

1.纯变形或压扁变形 68

(三)严格意义上的变形 68

(一)直移 68

四 对几种构造“转换”的确定 68

(二)旋转 68

2.简单剪切变形或简单滑动变形 70

3.旋转压扁变形 71

4.全面“转换” 71

五 构造建造的几何性质和对称因素 71

(一)大陆板块内部的伸展作用 74

1.非洲板块内部的近代伸展作用 74

一 全球规模的伸展作用 74

第六章 伸展作用 74

2.西欧的近代伸展作用 81

3.几个古老伸展作用的实例 82

(二)大洋板块内的伸展作用 82

1.洋中脊的形态、性质和构造 82

2.洋中脊磁异常及洋中脊形成的一般机制 84

3.大洋平移断层(或转换断层)问题 86

4.对洋中脊总体形态的解释 86

5.对一亿年以来海洋带伸展作用的概要总结 90

(1)恢复原则 90

(2)大西洋的演化过程 91

(3)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演化过程 94

6.关于海洋带近代伸展作用的结语 96

7.两亿年前海洋带内的伸展作用 96

二 山脉中的伸展作用 97

三 地区性的伸展作用 97

(一)张性构造的不同类型 97

(二)对西欧新生代地堑的描述 98

(三)具有倾斜擦痕的张性断层 100

(四)洋中脊部位伸展作用的形态:以冰岛为例 101

(五)局部伸展作用具有的几种情况 102

(六)正断层的产状与倾角 103

(七)断层的演化过程 105

1.和沉积作用同时代的断层 105

2.连续活动断层 106

3.重褶正断层 106

4.关于正断层的年龄 107

5.关于几个例外情况 107

(1)环太平洋山脉 109

2.成千公里范围内的山脉 109

1.大板块范围内的山脉 109

(一)一般论述 109

第七章 全球范围的挤压作用 109

一 近代山脉(或称阿尔卑斯期山脉) 109

(2)陆间山脉 111

(3)小结 112

(二)阿尔卑斯期山脉的各个演化阶段 112

1.一次沉积期 112

2.多期挤压 112

3.一次破坏期 112

(一)海西期山脉 113

(三)阿尔卑斯期山脉的变形样式 113

二 古老山脉 113

(二)加里东期山脉 114

(三)前寒武纪山脉 115

三 结论 116

第八章 山脉的典型演化 118

一 关于山脉座落部分的地壳性质 118

二 沉积期(或“地槽期”) 119

(一)“地槽”的形态和规模 119

(三)“地槽”沉积层的厚度和岩相 120

(二)“地槽”的形成方式 120

(四)地槽期的持续时间 121

三 褶皱期(或构造运动期) 121

四 均衡调整期 122

五 关于山脉的形成机制 123

第九章 构造层次的概念 124

一 确定构造层次的原则 124

二 上、中、下构造层次的确定 126

(一)区域范围 128

三 构造层次的位置 128

(二)山脉范围 129

(三)构造层次和叠加构造 131

第十章 挤压断层 133

一 断层存在的条件 133

二 断层的产状 133

三 逆断层的倾角 134

四 逆断层和逆掩断层 138

(一)山脉地区 138

(二)区域范围 140

(一)与应力场和应变场的关系 148

五 平移断层 148

(二)对几个大型平移断层的研究 149

(三)对几个区域性平移断层的研究 154

1.山麓带的小断距平移断层 154

2.与褶曲共生的平移断层 154

3.侏罗山的平移断层 155

4.朗格多克地区的平移断层 156

(一)单岩层的变形研究 157

1.连续变形 157

一 挠曲滑动褶曲(或等厚褶曲) 157

第十一章 各类褶曲 157

2.非连续变形 160

(二)叠置岩层中的变形研究 160

1.褶皱作用的一般形态 160

2.断层形态 163

(三)等厚褶曲和缩短作用 167

二 压扁褶曲 167

(一)不同的压扁作用方式 168

(二)压扁褶曲的几何形态 171

(三)压扁褶曲和缩短作用 172

三 流动褶曲 173

(二)褶皱的几何形态 174

(一)变形形态 174

(三)流动褶曲的物理条件 176

四 挠曲—剪切褶曲 176

五 挠曲—压扁褶曲 177

(一)挠曲作用先于压扁作用 177

(二)挠曲作用与压扁作用同期 178

六 膝折和尖楞形褶曲 179

(一)膝折机制 180

(三)膝折的一般形态 182

(二)尖楞形褶曲的形成机制 182

第十二章 表层构造 185

重力作用与滑落推覆体 185

一 表层构造的特征 185

(一)鸟瞰地势面的情况 185

(二)水面以下的情况 187

二 重力造成的构造 滑落推覆体的情况 188

(一)概论 188

1.滑落推覆体在山脉中的分布 192

2.滑动发生的岩性条件 192

(二)滑落推覆体的研究 192

3.坡度问题 193

4.滑落推覆体与挤压构造运动的关系 193

5.滑落推覆体的构造滑塌岩块与滑塌层 195

6.北非的滑落推覆体 197

第十三章 中间构造层次的等厚褶曲 201

一 一般产状 201

二 等厚褶曲演化的不同程度 204

(一)侏罗山的褶曲 205

三 若干实例的研究 205

(二)外阿尔卑斯山脉 209

(三)比利牛斯山脉的褶皱山麓带 210

(四)北非阿特拉斯山的褶曲 212

(五)中东阿尔卑斯期山脉的褶皱山麓带 213

第十四章 下部构造层次的不等厚褶曲 215

一 对下部构造层次的各种进一步划分 215

二 直立劈理带的褶曲 218

(一)莱茵劈理化地块和德国的海西期地块 218

(三)撒丁岛伊格莱西亚斯 220

(四)加利西亚海西造山期 220

(二)高加索 220

(五)法国南部海西造山期晚期 221

(六)比利牛斯山脉中的垂直劈理 221

(七)与平移断层有关的垂直劈理 223

三 倾斜劈理带中的褶曲 223

四 近水平劈理带中的褶曲 225

(一)黑山的海西期推覆体 227

(二)塞文山脉的海西期构造 229

(三)嘎尼古的海西期推覆体 230

(四)阿尔卑斯山脉内带 231

(六)霍加尔地区的前寒武纪晚期山脉 233

(五)苏格兰的加里东期山脉 233

五 流动区的褶曲 238

(一)阿尔卑斯山脉内带的佩奈恩推覆体 238

(二)挪威南部的前寒武纪推覆体 239

(三)格陵兰加里东期造山带的流褶曲 241

第十五章 微构造 242

定义 242

微构造学方法 242

一 断裂的微构造学分析 242

1.平面状断裂的情况 243

(一)位移方向的确定 243

2.非平面状断裂的情况 244

3.复杂情况 244

(二)缩短方向的确定及缝合结构 245

(三)伸长方向的确定及裂隙 252

(四)对非连续变形的总体解释 253

(五)节理的研究 256

(六)等厚褶曲断裂的研究 256

2.流劈理 258

1.定义 258

(一)劈理 258

二 劈理带内的微构造 258

3.叶理 260

4.破劈理 262

5.褶破劈理与折劈理 262

6.各种劈理之间的关系 262

(二)线理 266

1.交切线理 266

2.拉伸线理 271

3.矿物线理 271

4.微褶线理或细褶线理 273

(三)微褶曲 274

(四)劈理、线理与褶皱三者之间的关系 275

1.同劈理褶曲的一般形态 275

2.褶曲中拉伸线理的形态 276

3.破劈理和劈理扇的形态细节 276

4.同劈理褶曲的几何形态细节 277

(1)挠曲与压扁作用联合的实例 277

(五)应用劈理、线理与微褶曲的规则 279

1.单一构造期的情况 279

(2)由破裂造成的复杂情况 279

2.多期叠加构造的情况 280

(1)两期构造的情况 281

(2)具有两个以上构造期的情况 284

(六)对叠加构造的实际评述 284

第十六章 垂直运动或具垂直分量的构造运动 287

一 大陆板块中真正的垂直运动 288

(一)由于冰盖的形成或融化而造成的特殊类型的垂直运动 289

二 与裂谷形成有关的垂直运动 290

三 由山脉的地壳均衡调整造成的垂直运动 291

四 沉积槽地中的沉降作用 292

五 垂直运动——褶皱运动的直接结果 293

六 局部原因引起的垂直运动 295

第十七章 对山脉若干构造特征的研究 297

一 山脉的规模和总体形态 297

(一)在西欧山脉中的研究实践 298

二 山脉构造的走向与倒向 299

三 构造样式 301

(二)构造样式与岩性 302

1.盖层构造 302

(一)构造样式与构造层次 302

2.基底构造 303

四 构造期或挤压期的概念 304

(一)定义 304

(二)中间构造层次和上部构造层次中的挤压期 305

(三)下部构造层次中的挤压期 306

(四)内壳构造和外壳构造研究总结 308

五 山脉的一般变质作用 308

(一)回顾一般变质作用的某些特点 308

(二)构造与引起变质作用的地热异常之间的关系 309

六 山脉在褶皱运动前的历史:地槽的概念 311

(三)变质等变线与构造结构的关系 311

(四)结论 311

(一)地槽的某些特征 312

七 山脉演化的各种事件 316

(一)深成作用 316

(二)同构造或构造后的磨拉石阶段 317

(三)与垂直运动有关的构造期后火山作用 317

(四)结论 317

(一)普遍的看法 318

二 认识的现状 318

一 关于构造现象的范围 318

第十八章 地球的构造演化及其机制 318

(二)有关机制的论述 319

1.岩石圈及板块构造的概念 319

2.软流圈的概念 325

3.山脉的形成 326

4.结论 327

三 尚待明确的概念 327

结束语 334

索引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