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人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性质 1
一、人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1
目录 1
二、人事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4
第二节 人事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6
一、人事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6
二、人事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9
第三节 人事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1
一、人事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1
二、人事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2
第一节 个性及其差异 17
一、个性的概念 17
第二章 个性心理与管理 17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18
三、个性的形成 19
四、个性理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23
第二节 气质的差异及其应用 25
一、气质的概念 25
二、气质的差异 25
三、气质差异理论的应用 27
第三节 能力的差异及其应用 30
一、能力的概念 30
二、能力与素质 31
三、能力的差异及其应用 34
第四节 性格的差异及其应用 38
一、性格的概念 38
二、性格的差异 40
三、性格的差异及其应用 41
四、性格与气质的联系与区别 43
第三章 个性测评的原理和方法 45
第一节 个性测评的类别 45
一、按测评目的分 46
二、按材料性质分 47
三、按测量方法分 48
四、按测量方式分 48
第二节 气质的测量与鉴定 50
一、瑟斯顿气质量表 51
二、斯特里劳气质调查表 52
三、陈会昌“六十”气质量表 53
第三节 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57
一、基本智能的测量 57
二、社会智能的评价 59
三、特种技能测量 63
第四节 性格的测量与鉴定 66
一、考察法 66
二、性格测量量表法 67
第四章 人事心理测量的科学性 76
第一节 个性测量的系统性 76
一、系统的概念 76
二、系统地看待人 78
三、系统理论与个性心理 80
第二节 信度和效度 82
一、信度 82
二、信度的应用 84
三、效度 85
四、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89
二、测评工作的组织 90
三、测评人员的素质 90
一、测评量表的质量 90
第三节 测评误差的心理分析 90
四、情境因素 91
五、测评人员的心理倾向 91
第五章 群体心理与管理 97
第一节 群体的基本理论 97
一、群体的概念 97
二、群体的结构 99
三、群体的行为 100
四、群体的功能 104
第二节 非正式群体 106
一、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106
二、非正式群体形成的条件和类型 107
三、非正式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108
四、如何做好非正式群体的工作 113
第三节 群体动力 116
一、群体的内聚力 117
二、竞争与协作 121
三、群体决策 126
四、群体心理气氛 132
第六章 群体行为的心理分析 136
第一节 从众心理行为 136
一、从众行为的概念 136
二、从众行为的表现形式 138
三、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与影响因素 139
四、从众行为的作用 141
第二节 服从的心理行为 142
一、服从的概念 142
二、服从与从众的关系 144
三、不服从的表现形式 145
四、服从行为的意义 146
五、领导方式与服从的关系 147
第三节 暗示心理行为 149
一、暗示概述 150
二、暗示的方式 151
三、暗示的作用 153
四、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 154
第四节 竞争心理行为 157
一、竞争概述 157
二、竞争的产生及主要形式 159
三、竞争的作用 161
第七章 人际交往 163
第一节 人际交往的形式和作用 163
一、人际交往概述 163
二、人际交往的形式 166
三、人际交往的作用 169
一、人际交往的艺术 172
第二节 人际交往的艺术与心理分析 172
二、人际交往的心理分析 176
三、人际交往的条件 178
第三节 人际交往的类型与方法 180
一、人际交往的类型 180
二、人际交往的方法 183
第八章 人际关系 186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186
一、人际关系研究的内容及其性质 186
二、人际关系的特点和作用 188
三、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91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动力、类型和原则 196
一、人际关系建立的动力 197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198
三、人际关系的交往原则 200
一、人际关系与管理 202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沟通、冲突与管理 202
二、沟通与管理 203
三、人际关系的冲突 205
四、人际关系冲突的管理 207
第四节 人际关系的测量 208
一、社会测量法 208
二、社会距离尺度法 214
三、问卷调查法 217
第九章 需要、挫折、冲突与管理 221
第一节 需要及其机制 221
一、需要概述 221
二、人的需要的特点 223
三、需要的心理机制 227
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229
一、挫折的定义 230
第二节 挫折心理及其矫治 230
二、挫折的意义 231
三、挫折产生的原因 233
四、挫折心理的矫治 235
第三节 冲突及其管理 239
一、冲突概述 239
二、冲突的原因 241
三、冲突的管理 243
四、消除冲突的步骤 247
第十章 人事激励心理 248
第一节 人事激励概述 248
一、激励的概念 248
二、激励的心理过程 249
三、人事激励的功能和分类 250
一、人事激励的心理原则 251
第二节 人事激励的心理原则与方式 251
二、人事激励的方式 253
第三节 当代激励理论 258
一、行为主义激励理论 258
二、强化理论 259
三、活化理论 260
四、双因素理论 262
五、期望理论 264
六、公平理论 265
七、归因理论 267
八、综合型激励理论 269
第四节 目标激励 271
一、目标的激励作用 271
二、目标与动机的关系 272
三、目标的期望与抱负水平 272
四、目标激励理论 273
第五节 奖励激励 275
一、奖励激励意义和作用 276
二、奖励激励的心理学原则 276
第十一章 人才交流心理 278
第一节 人才流动及其心理分析 278
一、人才流动的意义 278
二、人才流动的形式和途径 281
三、人才流动的心理特点 283
第二节 招聘心理 286
一、招聘的程序与方式 286
二、招聘的心理策略 288
三、招聘人才的技巧 290
四、走出人才招聘的误区 294
第三节 应聘心理 296
一、应聘的特点与途径 296
二、应聘者心理 297
三、应聘的原则 299
四、应聘技巧 300
五、走出应聘的心理误区 303
第十二章 领导心理与领导艺术 306
第一节 领导理论概述 306
一、领导的概念 306
二、领导的职能 308
第二节 领导者的素质 311
一、政治素质 311
二、业务素质 312
三、心理素质 312
四、能力素质 313
第三节 任用人员的领导艺术 314
一、用人的心理素质 314
五、身体素质 314
二、用人过程中的领导艺术 318
三、激励机制的领导艺术 322
四、宣传教育的领导艺术 324
第四节 领导活动中的心理学问题 327
一、赢得人心的领导艺术 327
二、性格对领导才能的影响 331
三、领导者必须克服的几种心理现象 336
第十三章 人事管理者的心理素质 338
第一节 人事管理者的能力素质 338
一、决策能力 338
二、组织能力 341
三、识人能力 344
四、用人能力 346
第二节 人事管理者的心理素质 349
一、人事管理者的心理障碍 349
二、人事管理者的心理矫治 352
三、人事管理者的健康心理 354
第三节 人事管理者的品德 356
一、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356
二、大公无私、廉洁奉公 357
三、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357
四、光明磊落、表里如一 358
五、五湖四海、任人唯贤 359
第十四章 人事改革心理 360
第一节 人事改革的心理障碍及其矫治 360
一、人事改革消极心理产生的原因 360
二、人事改革的心理障碍 362
三、人事改革的心理压力 362
四、人事改革心理障碍的矫治 365
一、个体心理 367
第二节 推进人事改革的心理因素 367
二、社会群体心理 368
三、社会环境因素 370
第三节 人事改革的心理原则 371
一、服务心理原则 371
二、竞争心理原则 371
三、激发心理原则 372
四、成就心理原则 372
五、择优心理原则 373
六、满足心理原则 373
七、疏导心理原则 373
八、反省心理原则 374
九、非伯乐心理原则 374
十、阶梯心理原则 375
附录一:语言智能测验 376
附录二:数字智能测验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