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学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希涛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0
  • ISBN:7117001542
  • 页数:538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第一章 口腔修复的生物学基础 5

第一节 口腔修复的解剖生理 5

一、口腔医学中的神经肌肉生理学概念 5

(一) 咀嚼肌的本体感受器 6

(二) 牙周感受器 6

(三) 颌关节感受器 6

(四) 神经 6

(五) 咀嚼系统的反射活动和咀嚼活动 6

二、上下颌间关系 7

(一) 颌间垂直关系 7

(二) 颌间水平关系 7

(三) 颌间定位关系 7

三、下颌在矢状平面的三种位置 8

(一) 运动下颌的肌肉 9

四、下颌运动 9

(二) 铰链运动 11

(三) 决定下颌运动的因素 11

(四) 控制运动下颌肌肉功能的生物法则 12

(五) 下颌运动轨迹的测量分析 13

第二节 口腔修复的生物力学 14

一、骨的压电效应 15

二、口腔医学中的生物反馈 15

三、?的生物力学 16

(一) ?力的测定 16

(二) 牙体牙周组织对?力的反应 20

(三) ?型与?力的关系 21

(四) 咀嚼活动中的生物力学 21

(二) 光弹应力测定的应用 22

四、生物力学在口腔修复学中的应用 22

(一) ?力计的应用 22

(三) 牙齿松动度的测量 23

(四) 牙周夹板的生物力学 24

(五) 剪切粘结力 24

(六) 牙颌弹性模量的测定 24

(七) 电阻应变测量法 24

第三节 口腔硬软组织的变化 25

一、口腔硬组织的变化 25

(一) 牙槽骨的基本结构及其性质 25

(二) 牙槽骨的吸收 25

二、口腔软组织的变化 27

三、口腔组织的增龄变化 27

(一) 口腔粘膜和皮肤的改变 27

(六) 牙槽骨的增龄变化 28

(八) 牙体组织的增龄变化 28

(七) 牙周膜的增龄变化 28

(二) 舌和味觉的增龄变化 28

(五) 退行性变化 28

(四) 唾液腺和唾液分泌量的增龄变化 28

(三) 嗅觉的增齿变化 28

(九) ?的增龄变化 29

四、义齿所致口腔组织病变 29

第四节 ?与修复 30

一、?的类型 30

(一) 正常?的指标 30

(二) ?的分类 31

(三) ?型与颌关节的解剖形态关系 33

(一) 病因 34

(二) 咀嚼肌反应的扪诊点 34

二、?病 34

三、咬合架的生物学价值 35

(一) 咬合架的设计理论依据 35

(二) 咬合架结构的生物学差距 36

第二章 口腔检查及术前准备 38

第一节 检查前的准备 38

一、器械准备 38

(一) 口镜 38

(二) 探针 38

(二) 躺卧式电动牙科椅的调节 39

第二节 检查方法和检查内容 39

三、照明准备 39

一、一般检查 39

(一) 油泵牙科椅的调节 39

二、椅位准备 39

(三) 镊子 39

(一) 问诊 40

(二) 视诊 40

(三) 探诊 41

(四) 触诊 41

(七) 测诊 42

(六) 听诊 42

(五) 叩诊 42

二、特殊检查 43

(一) 牙髓活力检查 43

(二) X线检查 43

(三) ?力测定 43

(四) 肌电仪检查 43

(五) 肌探测仪检查 43

(六) 实验应力分析法 43

五、家族史 44

六、口腔检查记录 44

四、既往史 44

七、诊断 44

(七) 下颌运动测量仪 44

二、主诉 44

一、一般项目 44

第三节 病历记录 44

三、现病史 44

八、会诊 45

九、修复设计 45

十、治疗过程记录 45

第四节 术前准备 45

一、一般准备 45

(五) 调? 46

(二) 口腔硬组织的准备 46

(一) 口腔软组织的准备 46

二、特殊准备 46

(四) 治疗松动牙 46

(三) 治疗龋齿 46

(二) 去除不良修复体 46

(一) 口腔洁治 46

第三章 嵌体与冠 47

第一节 修复原则与固位原理 47

一、修复治疗的原则 48

(一) 尽量保存牙体组织 48

(二) 正确地恢复患牙的解剖形态 49

(三) 组织保健措施 49

(四) 建立良好的抗力形与足够的固位力形 61

二、固位原理 62

(一) 摩擦力 62

(二) 粘固力 66

第二节 嵌体 67

一、嵌体的优缺点 68

二、嵌体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68

三、合金嵌体窝洞的特征 69

(一) 洞壁无倒凹 69

(二) 有洞斜面 69

四、窝洞的制备 70

(一) 后牙嵌体窝洞的制备 70

(二) 前牙邻-切面缺损修复的窝洞预备 75

五、蜡型的制作 78

(一) 直接法 78

(二) 间接法 82

六、蜡型的包埋与铸造 85

(三) 间接直接法 85

(一) 包埋和焙烧 86

(二) 铸造 88

(三) 铸件清洗 89

(四) 磨光 90

七、嵌体试戴与粘固 90

第三节 部分冠 91

一、四分之三冠 91

(一) 四分之三冠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91

(二) 前牙四分之三冠的牙体预备 92

(三) 后牙四分之三冠的牙体预备 97

二、开面冠 99

(一) 开面冠的牙体预备 100

(二) 取印模与灌注模型 100

(三) 锤造开面冠 100

一、全冠的适应证 103

第四节 全冠 103

二、全冠的种类 104

(一) 金属金冠 104

(二) 非金属全冠 104

(三) 金属与非金属联合全冠 104

三、金属全冠 104

(一) 铸造全冠 104

(二) 锤造全冠 107

四、非金属全冠 109

(一) 非金属全冠的优点 109

(四) 非金属全冠的禁忌证 110

(五) 非金属全冠的分类 110

(六) 非金属全冠的牙体预备 110

(二) 非金属全冠的缺点 110

(三) 非金属全冠的适应证 110

(七) 塑料全冠的制作 115

(八) 烤瓷全冠 117

(九) 金属烤瓷联合全冠 118

(十) 金属塑料联合全冠 120

一、桩冠的适应证 121

二、桩冠的固位与抗力原则 121

第五节 桩冠 121

三、桩冠的类型 122

(一) 全金属桩冠 122

(二) 简单桩冠 122

(三) 铸造基底桩冠 123

四、简单桩冠的制作 123

(一) 牙体预备 123

(二) 简单冠桩 124

(二) 蜡型的制作 125

(一) 牙体预备 125

五、铸造基底桩冠的制作 125

(三) 人工冠的制作 125

(三) 铸造基底冠桩的试戴与塑料冠的完成 126

六、桩冠的试戴与粘着 126

第六节 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处理 127

一、疼痛 127

(一) 过敏性疼痛 127

(二) 自发性疼痛 127

(三) 咬合痛 128

二、龈炎 128

(一) 食物嵌塞 128

(二) 修复体边缘不正确 128

(三) 修复体外形不正确 128

三、修复体松动、脱落、穿孔或破裂 129

四、塑料冠变色与磨损 129

第四章 固定义齿 131

第一节 固定义齿的组成和类型 133

一、固定义齿的组成 133

(一) 基牙 133

(二) 固位体 133

(三) 桥体 134

(四) 连接体 134

二、固定义齿的类型 134

(一) 双端固定桥 135

(二) 半固定桥 136

(三) 单端固定桥 136

(四) 复合固定桥 137

(五) 弹簧式固定桥 137

(六) 种植基牙固定桥 137

第二节 固定义齿的适应证 137

(三) 牙髓 138

(二) 牙根 138

(四) 牙周 138

一、缺牙的数目 138

三、基牙的条件 138

二、缺牙的部位 138

(一) 牙冠 138

(五) 基牙的位置 139

四、咬合关系 139

(一) 要求缺牙区咬合关系基本正常 139

(二) 缺牙区的咬合接触不可过紧 139

五、缺牙区牙槽嵴的吸收情况 139

五、年龄 139

七、全身健康情况 139

十、职业 140

第三节 固定义齿的设计 140

九、余留牙情况 140

八、口腔卫生 140

一、固定桥设计的机械学原理 141

(一) 简单支持梁的受力反应 141

(二) 固定梁的受力反应 141

(三) 固定桥的设计讨论 143

二、桥基牙的选择 144

(一) 选择基牙应注意的问题 144

(二) 基牙数量的决定 148

(三) 如何增加基牙 150

三、固位体的设计 151

(一) 固位体应具备的条件 151

(二) 固位体的选择 151

(三) 固位体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52

(一) 桥体应具备的条件 154

(二) 桥体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 154

四、桥体的设计 154

五、连接体的设计 159

(一) 固定连接体 159

(二) 活动连接体 159

六、不同类型牙列缺损的固定桥设计 160

(一) 一个牙缺失的固定桥设计 160

(二) 两个或多个牙缺失的固定桥设计 161

第四节 固定义齿的固位 163

一、固位原理 163

二、影响固定义齿固位的因素 164

(一) 基牙的运动方式 164

(二) 上下颌牙的排列关系 167

(三) 固定义齿的稳定性 168

(一) 基牙的制备 169

(二) 固位体的制作、试戴及制取模型 169

一、金属与塑料联合固定桥 169

第五节 固定义齿的制作 169

(三) 桥体的制作 170

(四) 连接体的制作 174

(五) 固定桥的完成 176

二、瓷与金属联合固定桥 177

(一) 瓷熔附金属的固定桥 177

(二) 成品瓷牙面与金属联合固定桥 179

第六节 固定义齿戴用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 179

一、固定义齿可能出现的问题 179

(一) 基牙的病变 179

(二) 固定义齿松动或脱落 180

(三) 固定义齿的破坏 180

(一) 摘除固定桥的方法 181

(二) 修理固定桥的方法 181

二、固定义齿的修理 181

第五章 可摘局部义齿 182

第一节 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其作用 183

一、人工牙 184

(一) 人工牙的种类 184

(二) 人工牙的选择 184

二、基托 186

(一) 基托的功能 186

(二) 基托的种类 186

(三) 基托伸展原则 186

(四) 基托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187

三、固位体 187

(一) 固位体的功能 187

(二) 固位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187

(三) 固位体的种类 187

(一) 大连接体 188

四、连接体 188

(二) 小连接体 191

第二节 牙列缺损及可摘局部义齿的分类 191

一、Kennedy牙列缺损的分类 191

二、Cummer分类 193

三、王征寿分类 194

第三节 卡环固位型可摘局部义齿 195

一、卡环 195

(一) 卡环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195

(二) 制作卡环的金属 197

(三) 卡环的功能作用 198

(四) 卡环与观测线的关系 198

(五) 卡环的种类 200

(六) 卡环的组合应用 205

(二) 基牙的选择和预备 209

二、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 209

(一) 对可摘局部义齿的基本要求 209

(三) 影响基牙受力大小的因素 210

(四) 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210

(五) 就位道的确定 214

(六) 可摘局部义齿设计的一般原则 215

(七) 可摘局部义齿的分类设计 216

第四节 修复要点 221

一、修复前的口腔检查 221

二、制作义齿前的口腔准备 222

(一) 对基牙和余留牙的调磨 222

(二) ?支托凹的预备 222

(三) 卡环沟牙间支托位的预备 223

三、印模和模型 223

(一) 选择托盘 223

(三) 印模的种类 224

(二) 选择印模材料 224

(四) 取印模的方法 225

(五) 灌注模型 225

四、确定?关系 226

(一) 在模型上直接利用余留牙确定上下颌牙齿的?关系 226

(二) 用蜡?记录确定上下颌的关系 226

(三) 用?堤记录上下颌关系 226

(四) 用咬合印迹记录?关系 226

五、模型设计 227

(一) 观测模型 227

(二) 确定义齿的就位道 227

六、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制作 230

(一) 弯制支架 230

(二) 金属杆的弯制 230

(三) 铸造法制作支架 231

(四) 高熔合金铸造中的常遇问题和失败原因 238

七、排牙 239

(一) 选择人工牙 239

(二) 排列前牙 240

(三) 排列后牙 240

八、可摘局部义齿的完成 241

(一) 完成基托蜡型 241

(二) 装盒 242

(三) 去蜡、填塞塑料和热处理 242

(四) 开盒和磨光 243

第五节 初戴 244

(一) 义齿初戴时的注意事项 244

(二) 义齿初戴的检查及处理 244

(一) 基于疼痛 245

(二) 粘膜疼痛 245

第六节 义齿戴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 245

一、疼痛 245

(三) 医嘱或戴牙须知 245

二、固位不良 246

(一) 弹跳 246

(二) 翘动、摇摆 246

(三) 上下活动 246

(四) 基托与粘膜不密合,影响利用吸附力固位 246

(五) 基牙牙冠短小、且位置偏斜 246

(六) 硬区处的基托缓冲不够 246

(七) 人工牙排列位置不当 246

(八) 义齿基托边缘伸展过长 246

(九) 基托边缘太厚 246

三、咀嚼功能差 246

八、恶心和唾液增多 247

七、咬腮、咬舌 247

九、咀嚼肌和颞下颌关节不适 247

四、摘戴困难 247

五、食物嵌塞 247

六、语言不清或有哨音 247

十、戴义齿后的外观 248

第七节 修理 248

一、基托折断的修理 248

(一) 基托折断的原因 248

(二) 修理方法 248

二、卡环、?支托折断的修理 248

(一) 原因 248

(二) 修理方法 249

(二) 修理方法 249

四、余留天然牙或基牙缺失后义齿的修理 249

(一) 原因 249

(一) 原因 249

三、人工牙折断或脱落的修理 249

(二) 修理方法 249

五、义齿?低的处理 250

六、连接杆位置不当的处理 250

(一) 原因 250

(二) 处理方法 250

七、支架折断的修理 250

八、重衬 251

(一) 直接垫底法 251

(二) 间接垫底法 251

第六章 全口义齿 252

第一节 无牙颌的解剖标志 253

一、无牙上颌解剖标志 253

(一) 上颌唇系带 253

(六) 翼上颌切迹 254

(五) 上颌结节 254

(七) 切牙乳突 254

(二) 上颌唇侧前庭 254

(三) 上颌颊系带 254

(四) 颧突 254

(八) 腭皱 255

(九) 上颌硬区 255

(十) 腭小凹 255

(十一) 颤动线 255

(十二) 腭穹窿 256

(三) 下颌唇侧前庭 257

(六) 磨牙后垫 257

(五) 远中颊角区 257

(四) 颊侧翼缘区 257

(二) 下颌颊系带 257

(一) 下颌唇系带 257

二、无牙下颌的解剖标志 257

(十三) 上颌牙槽嵴 257

(七) 舌系带 258

(八) 舌下腺 258

(九) 下颌隆突 258

(十) 下颌舌骨嵴 258

(十一) 舌侧翼缘区 258

(十二) 下颌牙槽嵴 259

第二节 无牙颌的组织结构的特点与全口义齿修复的关系 259

一、主承托区 259

二、副承托区 259

(一) 组织面 260

二、义齿表面 260

一、义齿间隙 260

四、缓冲区 260

三、边缘封闭区 260

第三节 义齿间隙和义齿表面 260

(二) 咬合面 261

(三) 磨光面 261

第四节 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261

一、固位 261

(一) 全口义齿的固位原理 262

(二) 与义齿固位有关的因素 262

二、稳定性 264

(二) 牙槽嵴 265

(四) 上下颌弓的位置关系 265

(三) 颌弓的形状和大小 265

(一) 颌面部 265

一、口腔检查 265

第五节 无牙颌的口腔检查和修复前的准备 265

(五) 上下唇系带的位置 266

(六) 腭穹窿的形状 266

(七) 肌肉的附着 266

(八) 舌的位置和大小 266

(九) 对旧义齿的检查 266

(十) 患者的年龄和全身健康情况 266

二、修复前的外科处理 267

(一) 尖锐的骨尖、骨突和骨嵴 267

(二) 上颌结节 267

(三) 下颌隆突 267

(四) 唇颊沟加深 267

(五) 唇颊系带成形 267

(一) 印模的种类 268

一、印模 268

(二) 印模的要求 268

(七) 松软牙槽嵴 268

第六节 全口义齿的制作 268

(六) 增生的粘膜组织 268

(三) 取印模前的准备 269

(四) 取印模方法 270

二、模型 272

二、颌位记录 272

(一) 确定垂直距离 273

(二) 确定正中关系位 274

(三) 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记录的操作步骤 275

四、?堤唇面上刻划标志线和选牙 277

(一) 标志线 277

(二) 选牙 278

五、面弓记录和上?架 278

(一) ?架 279

(二) 面弓 280

(三) 用面弓转移关系上?架的操作步骤 281

(四) 确定前伸髁导斜度 283

(五) 确定侧方髁导斜度 284

六、排牙 285

(一) 排牙原则 285

(二) 牙齿的常规排列 286

(三) 排牙顺序 288

(四) 牙列的平衡? 289

(五) 平衡?的理论 290

七、试戴 296

(一) 检查义齿基托的固位和稳定情况 296

(二) 检查垂直距离 296

(六) 检查发音 297

(五) 检查外观 297

(三) 检查正中关系位和正中? 297

(四) 检查非正中关系? 297

八、全口义齿的完成 298

(一) 蜡型的完成 298

(二) 装盒 298

(三) 开盒、除蜡 298

(四) 填塞塑料 298

第七节 戴全口义齿和医嘱 298

一、检查义齿的固位和稳定情况 299

二、检查基托边缘伸展情况 299

三、检查正中关系和正中? 299

四、选磨 299

(一) 选磨法 300

(二) 选磨的方法和步骤 300

五、医嘱 302

一、疼痛 303

第八节 戴全口义齿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修改 303

二、固位不良 304

三、发音障碍 305

四、恶心 305

五、咬颊、咬舌 305

六、咀嚼功能不好 306

七、心理因素的影响 306

第九节 全口义齿的处理 306

一、基托折裂和折断的修理 306

(一) 原因 306

(二) 修理方法 306

二、人工牙折断或脱落 307

三、全口义齿重衬 307

(一) 直接法重衬 307

(一) 即刻义齿的优点 308

一、即刻义齿的优缺点 308

(二) 间接法重衬 308

第十节 即刻义齿 308

(二) 即刻义齿的缺点 309

二、即刻义齿的适应证 309

三、即刻义齿的制作 309

(一) 留记录 309

(二) 取印模 310

(三) 确定颌位关系 310

(四) 试牙 310

(五) 排牙 310

(六) 完成义齿 311

(七) 外科手术和义齿戴入 311

(八) 手术后的护理 312

第七章 覆盖义齿 313

(二) 牙槽嵴的吸收与全口义齿的戴用 314

(三) 牙槽骨的吸收在戴全口义齿同戴全口覆盖义齿患者间的比较 314

第一节 覆盖义齿修复的生理学基础 314

(一) 牙齿、牙槽骨和牙槽嵴生理上的依存关系 314

一、牙槽骨的吸收与保存 314

(四) 牙周组织的健康与冠根比例的调整 315

二、感觉 315

(一) 覆盖义齿修复与生理辨别功能 315

(二) 牙根、骨支持组织与牙周膜本体感受作用 315

(三) 牙周膜本体感受作用与根管治疗 316

(四) 戴用两种全口义齿的患者其生理辨别能力的比较 316

三、咀嚼功能 316

第二节 覆盖义齿修复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317

一、适应证 317

(二) 口腔生理功能方面 318

(一) 口腔组织保健方面 318

(三) 修复技术方面 318

第三节 覆盖义齿的优缺点 318

一、覆盖义齿的优点 318

二、禁忌证 318

二、覆盖义齿的缺点 319

(一) 龋齿的发生 319

(二) 唇、颊侧的骨突 319

(三) 金属顶盖或附着体的制作 319

第四节 覆盖基牙的选择 319

一、全口覆盖义齿基牙的选择 319

(一) 牙周情况 319

(二) 牙体与牙髓情况 320

(三) 覆盖基牙的位置与数目 320

二、可摘局部覆盖义齿基牙的选择 321

第五节 覆盖基牙及其上附加装置的制备 321

(二) 覆盖基牙牙冠磨改后作金属长顶盖 322

(一) 覆盖基牙牙冠作简单的修整或不作任何处理 322

一、长基牙及长顶盖的制备 322

二、短基牙及其上附加装置的制备 324

(一) 覆盖基牙截冠术后作简单的修整和充填 325

(二) 覆盖基牙磨改后作金属短顶盖 325

(三) 覆盖基牙磨改后作金属短顶盖并附加附着体 326

第六章 覆盖义齿的制作 329

一、覆盖义齿的一般制作法 330

二、即刻覆盖义齿的制作法 330

三、过渡性覆盖义齿的制作法 331

第七节 潜没牙根和磁性附着体在覆盖义齿修复上的应用 331

一、潜没牙根在覆盖义齿修复上的应用 331

(一) 潜没牙根的适应证 332

(二) 潜没牙根的选择 332

(三) 潜没牙根的制备 332

(一) 永磁体--永磁体附着体 333

(四) 潜没牙根覆盖义齿的制作 333

二、磁性附着体在覆盖义齿修复上的应用 333

(二) 永磁体--可磁化的低矫顽磁性合金附着体 334

第八节 覆盖义齿的戴入以及应注意事项 336

一、覆盖义齿的初戴 336

(一) 就位情况 336

(二) ?与颌位关系 336

二、覆盖义齿戴入后应注意的事项 337

(一) 防龋 337

(二) 防牙龈炎 337

(三) 定期复查 337

第八章 种植义齿 339

第一节 种植义齿的分类 340

(一) 种植材料应具备的条件 341

(二) 常用几种种植材料的性能 341

一、种植材料 341

第二节 种植材料和种植体形态的设计 341

(三) 种植材料生物相容性的初步测试方法 343

二、种植体形态的设计 343

(一) 支架式种植体 343

(二) 下颌支种植体 343

(三) 钉、针型种植体 343

(四) 螺旋型种植体 344

(五) 叶状种植体 344

(六) 锚状种植体 345

(七) 下颌针板型种植体 345

(一) 软组织的适应性 346

二、组织学观察 346

(二) 化学的结合 346

(一) 物理的结合 346

第三节 种植体与周围组织的结合 346

一、种植体与周围组织结合的方式 346

(二) 骨组织的适应性 347

第四节 种植义齿的适应范围 347

一、种植义齿的适应证 347

二、种植义齿的非适应证 348

第五节 种植义齿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348

一、骨内种植--以叶状种植体为例 348

(一) 叶状种植体的组成 348

(五) X线片检查 349

(六) 植入种植体 349

(七) 种植体活动度的检查 349

(三) 器械准备注意事项 349

(二) 成品叶状种植休的选择 349

(四) 骨内沟的准备 349

(八) 软组织复位的检查 350

(九) 暂时修复体 350

二、骨膜下种植 350

(一) 骨膜下种植义齿的组成 350

(二) 制取骨面印模和模型 351

(四) 植入种植体 352

(三) 铸件的检查 352

(五) 暂时修复体 353

(六) 完成义齿 353

三、根管内种植 353

(一) 适应证和禁忌证 353

(二) 种植体的形态设计 353

(三) 种植技术和步骤 354

第六节 种植义齿失败的原因 354

第九章 颌面缺损和修复治疗 356

第一节 颌面缺损的病因和影响 357

一、病因 357

(一) 先天性因素 357

(二) 后天性因素 357

二、影响 357

(一) 咀嚼功能方面 357

(二) 言语功能方面 357

(三) 吞咽功能方面 358

(四) 吮吸功能方面 358

(五) 呼吸功能方面 358

(六) 面部外形方面 358

(七) 精神情绪方面 358

(三) 口腔检查 359

(二) 颌面部检查 359

(一) 全身情况的检查 359

一、检查、诊断及口腔准备 359

第二节 颌骨缺损修复 359

(四) 诊断 360

(五) 口腔准备 361

二、修复原则 362

(一) 早期修复 362

(二) 以恢复生理功能为主 362

(三) 保护余留组织 362

(四) 要有足够的固位 362

(五) 修复体要坚固而轻巧,使用方便而舒适 363

三、颌骨缺损修复的特点 363

(一) 取模方法 363

(二) 固位方法 364

(三) 咬合关系的调整 370

(一) 上颌骨缺损的修复 372

四、各类颌骨缺损修复的设计及制作 372

(二) 下颌骨缺损的修复 379

(三) 腭缺损的修复 380

五、预成上颌骨缺损的修复 382

(一) 适应证和优点 382

(二) 修复体的设计 383

(三) 修复体的制作 383

第三节 面部缺损的修复 384

一、临床检查 384

(一) 全身情况的检查 384

(二) 局部情况的检查 384

二、修复的原则 384

(一) 早期修复 384

(一) 采取印模的特点和方法 385

三、面部缺损修复的特点 385

(四) 要简单轻巧,使用方便 385

(三) 要有足够的固位 385

(二) 尽可能恢复面部的正常外形 385

(二) 固位的特点和方法 386

(三) 材料的特点及其配色 387

(四) 面部外形的协调关系 388

四、各类面部缺损的修复 388

(一) 眼缺损的修复 388

(二) 面颊部缺损的修复 390

(三) 鼻缺损的修复 392

(四) 耳缺损的修复 393

(五) 颌面部联合缺损的修复 395

第四节 配合颌面部手术的矫治 398

一、颌骨骨折的矫形治疗 398

(一) 上颌骨骨折的矫形治疗 398

(二) 下颌骨骨折的矫形治疗 399

二、配合颌骨手术矫形治疗 402

(一) 腭部手术护板的制作 402

(二) 部分上颌骨切除用护板的制作 402

(三) 上、下颌骨联合骨折的矫形治疗 402

(三) 上颌骨全切除用护板的制作 403

(四) 唇、颊沟加深用护板的制作 403

(五) 翼状颌导板的制作 403

第十章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修复治疗 404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405

一、?紊乱 407

(一) ?早接触 407

(二) ?干扰 407

(六) 其它 408

三、神经精神因素 408

二、下颌功能运动过度 408

(五) 先天性、遗传性或内分泌紊乱导致咬合关系异常 408

(四) 夜磨牙 408

(三) 颌间垂直距离异常 408

四、口腔不良习惯 409

(一) 紧咬牙、磨牙、下意识咬物和牙滑动 409

(二) 偏侧咀嚼 409

(三) 特殊职业 409

五、医源性 409

(一) 正畸治疗 409

(二) 口腔手术并发症 409

七、病因循环 410

(五) 寒冷刺激 410

(四) 口颌系统组织病变 410

(三) 肌肉病变 410

(二) 智齿冠周炎 410

(四) 不良修复 410

(三) 颈牵引并发症 410

(一) 外伤 410

第二节 临床症状 411

一、疼痛 411

(一) 疼痛的特点和性质 411

(二) 疼痛的原因 413

二、关节杂音或弹响 413

(一) 弹响的类型 413

(二) 弹响产生的机制 413

五、耳部症状 414

六、眩晕 414

四、下颌脱位或半脱位 414

三、下颌偏斜或张口受限 414

七、其它 415

第三节 检查诊断 415

一、一般检查 415

二、视诊 417

(一) 面部外形 417

(二) 下颌运动 417

三、扪诊 418

(一) 口外扪诊 418

(二) 口内扪诊 420

(三) 解发区扪诊 421

四、听诊 423

五、牙?检查 424

(一) 确定正中关系的步骤 424

(二) ?早接触点的检查方法 424

(三) ?障碍的检查诊断 426

(一) 检查方法 428

六、X线检查诊断 428

(二) 髁突位置的检查诊断 429

(三) 关节凹深度的检查诊断 430

(四) 骨质破坏 430

七、肌电仪检查诊断 430

(一) 检查方法和要求 430

(二) 电极安放的位置 430

(三) 正常人下颌运动时,颞肌、嚼肌、二腹肌前腹的电位变化表示 430

(四) 肌电静息期的分析 431

八、肌探测仪检查诊断 431

九、下颌运动测量仪检查诊断 431

十、其它 431

一、类型 432

第四节 类型、诊断和鉴别诊断 432

二、诊断 433

三、鉴别诊断 433

第五节 治疗 434

一、一般治疗 434

(一) 中医中药治疗 434

(二) 精神疗法 434

(三) 物理疗法 434

(四) 肌肉锻炼 434

二、?机能的恢复 435

(一) 调? 435

(二)?夹板 436

(三) 修复治疗 437

(二) 封闭 438

(一) 拔牙 438

(三) 手术 438

(四) 正畸治疗 438

三、外科治疗 438

四、自身保护 439

第十一章 牙周病的矫形治疗 440

第一节 牙周病矫形治疗的生理基础 440

一、夹板固定的生物力学原理 441

二、发挥牙周组织的代偿功能 445

三、促进牙周组织的愈合 445

四、建立平衡? 446

五、改善全身健康 446

第二节 口腔检查 446

(二) 牙齿的松动度 447

(四) 根周组织的破坏 447

(三) 牙周袋 447

二、牙周组织 447

一、牙齿及牙列 447

(一) 龈组织的改变 447

三、?关系 448

四、X线检查 448

(一) 骨质吸收情况 448

(二) 牙根情况 448

(三) 牙髓腔情况 448

(一) 类型名称 449

(二) 各种类型的矫治原则 449

第三节 牙周病矫形治疗的适应证、类型和矫治原则 449

二、类型和矫治疗原则 449

一、适应证 449

三、患牙的去留问题 452

第四节 修复治疗方法 452

一、调? 452

(二) 调?的适应证 453

(一) 调?的目的 453

(四) 调?的方法与步骤 454

(三) 调?的用具 454

二、正畸疗法 458

(一) 牙周病患牙正畸治疗的适应证 458

(二) 正畸矫治方法 459

三、夹板固定 459

(一) 一个良好的夹板应具的条件 459

(二) 夹板的分类 459

第十二章 口腔修复材料 465

第一节 材料的性能 465

一、理化性能 465

(一) 机械性能 465

(二) 尺寸改变 467

(三) 热传导 467

(三) 急性全身毒性试验 468

(二) 溶血试验 468

(四) 粘膜刺激试验 468

(四) 流电性 468

(一) 细胞毒性试验 468

二、生物学性能 468

(五) 失泽和腐蚀 468

(五) 致敏反应 469

(六) 植入试验 469

(七) 牙髓刺激试验 469

第二节 印模材料 469

一、印模膏 470

(一) 材料成分 470

(二) 应用变化和性能 471

(三) 应用方法 471

(三) 应用方法 472

(二) 应用性能 472

二、 印模石膏 472

(一) 组成 472

三、氧化锌印模糊剂 473

(一) 组成 473

(二) 凝固反应 474

(三) 性能 474

(四) 应用方法 474

四、琼脂基印模材料 475

(一) 组成 475

(二) 性能 475

(三) 使用方法 476

五、藻酸盐基印模材料 476

(一) 粉状制剂 476

(二) 藻酸钠印模糊剂材料 478

(一) 硅橡胶印模材料 479

六、弹性体印模材料 479

(二) 聚硫橡胶印模材料 481

(三) 聚醚橡胶印模材料 483

第三节 模型材料 484

一、煅石膏 484

(一) 组成 485

(二) 应用变化 485

(三) 性能 485

(四) 应用 486

二、人造石 486

三、模型蜡 487

(一) 嵌体蜡 487

(二) 铸造金属支架用蜡(铸造蜡) 488

(三) 基板蜡 489

(四) 粘蜡 489

(一) 组成 490

第四节 聚合物 490

一、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托塑料(热塑性聚合物) 490

(二) MMA基托塑料的性能 491

(三) 应用方法 492

(四) 修复体产生气泡和形变的原因分析 493

二、自凝塑料 494

(一) 自凝塑料的类型 494

(二) 组成 494

(三) 室温引发聚合原理 495

(四) 性能 496

(五) 应用 497

三、塑料牙 498

五、软性衬垫材料 499

(一) 增塑丙烯酸酯软塑料 499

四、牙体塑料 499

(二) 热硫化硅橡胶 500

(三) 室温硫化硅橡胶 501

第五节 金属材料 502

一、铸造用合金 502

(一) 铸造金合金 502

(二) 铸造铬镍不锈钢 504

(三) 铸造钴铬合金 507

(四) 烤瓷合金 508

二、锻制合金 511

(一) 铬镍不锈钢 511

(二) 镍铬合金片 512

三、焊接合金 512

(一) 金焊合金 513

(一) 组成 514

一、中熔合金包埋材料 514

(二) 银焊合金 514

第六节 铸造包埋材料 514

(二) 性质 515

(三) 应用 516

二、高熔合金包埋材料 516

(一) 硅酸乙酯结合剂包埋材料 516

(二) 磷酸盐结合剂包埋材料 517

第七节 口腔陶瓷 518

一、成品瓷牙 519

(一) 玻料 519

(二) 胎料和釉料 519

(三) 瓷牙的成形和烧成 519

二、烤瓷 519

(一) 烤瓷的类型 519

三、金属烤瓷 520

(一) 瓷和金属的结合 520

(三) 烤瓷工艺 520

(二) 化学组成 520

(二) 金属烤瓷粉 521

(三) 金属的烤瓷修复工艺 521

第八节 研磨材料 522

一、研磨作用 522

(一) 研磨 522

(二) 磨平 522

(三) 磨光 522

(四) 磨辊 523

二、磨料 523

三、影响研磨的因素 524

二、金属种植材料 525

一、口腔种植材料的要求 525

第九节 种植材料 525

四、研磨方法 525

三、无机种植材料 529

(一) 接近惰性的生物陶瓷 529

(二) 碳质材料 530

(三) 能完全被吸收的陶瓷 531

(四) 可控表面活性陶瓷和玻璃 531

四、高分子种植材料 532

(一) 丙烯酸酯类 532

(二) 聚砜 532

第十节 粘固材料 533

(二) 凝固反应 534

二、磷酸硅粘固剂 534

(三) 用法 534

(一) 组成 534

一、磷酸锌粘固剂 534

三、聚羧酸锌粘固剂 535

(一) 组成 535

(二) 凝固作用 535

(三) 应用 535

四、玻璃离子体粘固剂 536

(一) 组成 536

(二) 固化反应 536

(三) 应用 537

五、a氰基丙烯酸酯粘固剂 537

(一) 组成 537

(二) 固化机理 537

(三) 应用 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