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史稿 395
绪论 395
第一章 我国戏曲的渊源、形成和元杂剧的兴起 399
第一节 我国戏曲的诸因素 403
第二节 我国戏曲的萌芽与发展 405
第三节 我国戏曲的形成 414
第四节 元杂剧的兴起 422
第二章 元杂剧体制 426
第一节 剧本组织 426
第二节 文学因素 430
第三节 音乐结构 431
第四节 登场角色 434
第五节 舞台演出 436
第三章 元杂剧的繁荣与衰微 438
第一节 元杂剧的繁荣及其原因 438
一 出现了大批新型的作家和优秀作品 439
二 出现了职业性剧团和以杂剧为职业的演员 440
第二节 元杂剧的衰微及其原因 443
一 作家作品数量减少 443
二 作品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生活 444
第三节 元杂剧繁荣与衰微的年代断限 449
第四章 元杂剧作家和作品 455
第一节 元杂剧作家 456
第二节 元杂剧作品 460
第五章 关汉卿和他的杂剧 465
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与著作 465
第二节 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 470
一 描写冤狱,最深广地抨击社会 471
二 揭露权豪势要罪恶,矛头指向皇帝 481
三 关心妇女,反映她们的痛苦与理想 485
四 缅怀历史英雄人物,曲折地表达时代精神 494
第三节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501
一 最早完备元杂剧体制 502
二 塑造了社会各阶层人物 503
三 开创了豪放风格的艺术流派 504
第六章 王实甫的《西厢记》和其他杂剧 507
第一节 王实甫的生平与著作 507
第二节 《西厢记》 510
一 《西厢记》的题材 510
二 《西厢记》的思想与人物 516
三 《西厢记》的艺术 534
四 《西厢记》的地位与影响 542
第三节 《破窑记》和《丽春堂》 546
第七章 马致远的《汉宫秋》和其他杂剧 552
第一节 马致远的生平与著作 552
第二节 《汉宫秋》 553
第三节 《荐福碑》及其他 559
第八章 白朴、郑廷玉和高文秀 568
第一节 白朴的《梧桐雨》和其他杂剧 568
第二节 郑廷玉的《后庭花》和其他杂剧 577
第三节 高文秀的《双献功》和其他杂剧 580
第九章 石君宝、尚仲贤、戴善甫、李好古、石子章和张寿卿 585
第一节 石君宝和石子章 585
一 石君宝的《秋胡戏妻》和其他杂剧 585
二 石子章的《竹坞听琴》 591
第二节 尚仲贤和李好古 593
一 尚仲贤的《柳毅传书》和其他杂剧 593
二 李好古的《张生煮海》 595
第三节 戴善甫和张寿卿 596
一 戴善甫的《风光好》 596
二 张寿卿的《红梨花》 598
第十章 杨显之、武汉臣、王仲文、纪君祥、孟汉卿、李行甫和孔文卿 600
第一节 杨显之、王仲文和孟汉卿 600
一 杨显之的《潇湘雨》和其他杂剧 600
二 王仲文的《不认尸》 603
三 孟汉卿的《魔合罗》 604
第二节 武汉臣和李行甫 606
一 武汉臣的《生金阁》和其他杂剧 606
二 李行甫的《灰阑记》 608
第三节 纪君祥和孔文卿 610
一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610
二 孔文卿的《东窗事犯》 613
第十一章 张国宾及其他艺人作家 616
第一节 张国宾和他的杂剧 616
第二节 花李郎、红字李二和赵敬夫 625
一 花李郎 625
二 红字李二和赵敬夫 627
第十二章 康进之和其他“前辈才人”作家 629
第一节 康进之和李文蔚 629
一 康进之的《李逵负荆》 629
二 李文蔚的《燕青博鱼》和其他杂剧 631
第二节 吴昌龄、费唐臣、王伯成和狄君厚 633
一 吴昌龄的《东坡梦》 633
二 费唐臣的《贬黄州》 635
三 王伯成的《贬夜郎》 637
四 狄君厚的《介子推》 637
第三节 李寿卿和岳伯川 638
一 李寿卿的《度柳翠》和其他杂剧 639
二 岳伯川的《铁拐李岳》 641
第四节 李直夫的《虎头牌》 642
第十三章 郑光祖、宫天挺、金仁杰、曾瑞、乔吉和范康 644
第一节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和其他杂剧 644
第二节 宫天挺的《范张鸡黍》和其他杂剧 650
第三节 金仁杰的《追韩信》 653
第四节 曾瑞的《留鞋记》 654
第五节 乔吉的《两世姻缘》和其他杂剧 662
第六节 范康的《竹叶舟》 666
第十四章 秦简夫和其他“方今才人”作家 667
第一节 秦简夫和萧德祥 668
一 秦简夫的《东堂老》和其他杂剧 668
二 萧德祥的《杀狗劝夫》 671
第二节 朱凯、王晔和杨梓 672
一 朱凯的《孟良盗骨》 672
二 王晔的《桃花女》 673
三 杨梓的《敬德不伏老》和其他杂剧 675
第十五章 佚名作家作品 678
第一节 公案故事 678
第二节 爱情婚姻故事 685
第三节 历史故事 689
一 战国至两汉时代 689
二 三国时代 693
三 唐、宋时代 695
第四节 其他 698
结语 700
后记 702
阅读与参考书目 704
元明清文学史略 711
第一章 元代文学概述 711
第一节 杂剧 712
一 关汉卿和他的杂剧 712
二 王实甫的《西厢记》 716
三 马致远的《汉宫秋》 718
四 其他杂剧 719
第二节 散曲 720
第三节 南戏 723
第二章 明清小说概述 728
第一节 明代小说 728
一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729
二 施耐庵的《水浒传》 730
三 吴承恩的《西游记》 732
四 “三言二拍” 733
第二节 清代小说 735
一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735
二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736
三 曹雪芹的《红楼梦》 739
第三章 明清诗文概述 744
第一节 明代诗文 745
一 明前期诗文 745
二 明中叶以后的诗文 748
第二节 清代诗文 752
一 清初爱国诗人和诗歌流派 752
二 乾嘉时期的诗歌流派 756
三 桐城派古文 758
明清小说散论 763
浅论貂蝉 763
“大意失荆州”——谈关羽之死 774
软弱与反抗的和谐统一——谈《水浒传》中的林冲 783
《水浒》与河南 788
天真的姑娘 复仇的女性——谈《窦氏》篇的窦氏形象 806
书序两篇 815
《孟县戏曲志》序 815
《乐府诗鉴赏辞典》前言 817
附录 837
李春祥先生年谱&李兵 837
先父李春祥先生的元曲研究(代后记)&李兵 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