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论 1
1.1 历史与发展 1
1.1.1 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 1
1.1.2 多媒体光盘与网络出版物 2
1.2 系统组成与工作流程 3
1.3 标准化 4
2 字符集与编码 7
2.1 ASCII码与ISO 646标准 7
2.2 汉字编码字符集 8
2.2.1 汉字编码基本集GB2312-80(简称GO) 9
2.2.2 汉字编码辅助集 10
2.3 ISO 10646/GB 13000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 10
2.3.1 背景 10
2.3.2 UCS诞生及其主要特点 12
2.3.3 UCS总体结构 12
2.3.4 UCS子集 14
2.3.5 实现等级 15
2.3.6 统一的中、日、韩汉字 15
2.3.7 推广应用 18
2.4 汉字扩展内码规范——GBK 19
2.4.1 扩展汉字内码规范的原则 19
2.4.2 规范的内容 20
2.4.3 应用 22
3 字形与字库技术 23
3.1 概述 23
3.1.1 历史回顾 23
3.1.2 点阵字 24
3.1.3 向量字 24
3.1.4 曲线字 24
3.2 Type 1字库 25
3.2.1 字库结构 25
3.2.2 字形设计 30
3.2.3 Type 1的编码 32
3.2.4 Type 1的加密 34
3.2.5 Type 1的hinting技术 35
3.2.6 Type 1操作符 36
3.2.7 字库实例 38
3.3 True Type字库 43
3.3.1 曲线描述的数学基础 43
3.3.2 True Type字库文件格式 47
3.3.3 字形数据的读取 55
3.3.4 True Type汉字库的应用 57
4 彩色空间技术与标准 60
4.1 引言 60
4.2 彩色模型 61
4.2.1 HSV模型和HLS模型 61
4.2.2 RGB模型 62
4.2.3 CMY(或CMYK)模型 62
4.2.4 YIQ模型 63
4.2.5 CIE模型 63
4.3 彩色空间转换 63
4.3.1 设备彩色空间之间的转换 63
4.3.2 CIE彩色空间到设备彩色空间的转换 64
4.4 彩色生成 65
4.5 分色 66
4.6 半色调加网 66
4.6.1 有序抖动技术 66
4.6.2 牺牲分辨率的半色调技术 67
4.6.3 调频网技术 68
4.7 彩色标准 68
4.7.1 显色表色标准 68
4.7.2 混色表色标准 69
5 标准通用置标语言SGML 71
5.1 引言 71
5.2 SGML产生背景 71
5.3 SGML基本概念 73
5.3.1 几个重要概念 73
5.3.2 SGML的四类置标 74
5.4 SGML文档组成 75
5.4.1 SGML说明 75
5.4.2 文档类型定义DTD 77
5.4.3 文档实例 83
5.5 SGML系统 86
5.5.1 SGML语言分析器模型 86
5.5.2 初始化 86
5.5.3 动态过程映射 87
5.5.4 错误处理 87
5.6 SGML应用与发展方向 88
5.6.1 SGML应用 88
5.6.2 应用发展方向 90
6 页面描述语言PostScript和SPDL 91
6.1 引言 91
6.1.1 背景 91
6.1.2 特性与功能 91
6.2 通用程序设计语言 95
6.2.1 解释器 95
6.2.2 语法 95
6.2.3 数据类型和对象 96
6.2.4 栈 98
6.2.5 执行 98
6.2.6 存储管理 98
6.2.7 资源 99
6.2.8 编码 99
6.2.9 过滤器 100
6.3 图形与图像 100
6.3.1 成像模型 101
6.3.2 图形状态 102
6.3.3 坐标系和变换 102
6.3.4 着色 103
6.3.5 彩色空间 104
6.3.6 图像 107
6.3.7 彩色加网(半色调技术) 113
6.4 正文输出 115
6.4.1 字库的组织与使用 115
6.4.2 字库词典 116
6.4.3 字库类型 118
6.5 中文页面描述语言及其解释器 119
6.5.1 中文页面描述语言解释器 119
6.5.2 CPDL的程序设计 123
7 超文本置标语言HTML 130
7.1 引言 130
7.2 HTML的由来及特点 130
7.3 HTML的结构和语句概要 131
7.4 文件头元素 133
7.5 文件体元素 136
7.5.1 块格式化元素 137
7.5.2 列表元素 139
7.5.3 超文本链接元素 141
7.5.4 图像元素 143
7.5.5 数据采集元素 143
7.5.6 字符格式化元素 147
7.5.7 信息类型元素 148
7.5.8 表格元素 149
7.5.9 JAVA APPLET嵌入元素 151
8 北大方正电子出版系统 153
8.1 系统概况 153
8.2 方正BDDOS 156
8.2.1 BDDOS的构成和功能 156
8.2.2 动态键盘的功能与操作 156
8.2.3 系统中符号的输入 157
8.3 方正FE编辑系统 157
8.3.1 进入编辑 157
8.3.2 各种编辑功能 158
8.3.3 FE的其它功能 163
8.4 方正书刊排版系统及其操作 164
8.4.1 排版功能和操作 164
8.4.2 版式定义功能和操作 165
8.4.3 显示功能和操作 168
8.4.4 打印功能和操作 169
8.4.5 图表处理功能和操作 169
8.4.6 工具功能和操作 170
8.5 方正发排系统 171
8.5.1 93发排系统的启动 171
8.5.2 使用方法 172
8.6 方正PSP曲线系统 177
8.6.1 输出(File)菜单 178
8.6.2 显示(Show)菜单 185
8.6.3 选项(Options)菜单 185
9 北大方正书刊排版语言 187
9.1 概述 187
9.1.1 BD排版语言基础 187
9.1.2 文件名的约定 189
9.1.3 基本概念 190
9.2 基本排版命令 193
9.2.1 强制结束类命令 194
9.2.2 字体字号类命令 195
9.2.3 字距、行距类命令 197
9.2.4 行调整类命令 199
9.2.5 简单表格 200
9.3 6.0版的其它排版命令 203
9.3.1 字符控制类命令 203
9.3.2 期刊杂志的排版命令 205
9.3.3 数学、化学类命令 208
9.3.4 版面控制类命令 212
9.3.5 框线类命令 214
9.3.6 书眉、脚注及其它命令 215
9.4 7.0版新增功能 218
9.4.1 文字符号的处理 219
9.4.2 版面控制 220
9.4.3 7.0版更改注解对照表 222
参考文献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