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写在前面的话 1
历史事件 名词 23
兴中会 23
乙未广州起义 23
庚子惠州之役 24
青山革命军事学校…… 25
新军 25
华兴会 26
光复会 27
科学补习所 27
中国同盟会 28
同盟会盟书 29
三民主义 30
五权宪法 30
《二十世纪之支那》 31
《民报》 31
丈夫团 32
同盟会革命方略 32
国民革命 33
革命程序说 33
黄冈之役 34
萍、浏、醴起义 34
惠州七女湖之役 35
共进会 35
防城之役 36
镇南关之役 37
钦、廉、上思之役 37
河口之役 38
同盟会南方支部 39
广州新军之役 39
黄花冈之役 40
同盟会中部总会 41
武昌起义 42
湖北军政府 43
南京临时政府 43
南北议和 44
临时约法 45
民元国会 45
国民党 46
宋教仁被刺案 47
二次革命 48
中华革命党 48
欧事研究会 49
护国战争 50
护法战争 51
建国方略 52
非常大总统 52
陈炯明叛变 53
孙文越飞联合宣言 53
大元帅府 54
中国国民党改组 55
联俄联共政策 55
民主集权制 56
建国大纲 56
黄埔军校 57
三监委弹劾案 57
商团事件 58
党军 59
第一次东征 59
孙中山北上与逝世 60
总理遗嘱 60
国民党同志俱乐部 61
平定杨刘叛乱 61
戴季陶主义 62
国民革命军 63
国民政府 63
第二次东征 64
西山会议派 64
中山舰事件 65
北伐战争 66
清党 67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67
汪精卫“分共” 68
龙潭战役 69
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 69
国民革命军第二次北伐 70
济南惨案 71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72
国民革命军的编遣 73
东北易帜 74
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 74
国民党再造派 75
训政纲领 76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 77
四行二局 77
《中央日报》 78
蒋桂战争 78
蒋冯之战 79
奉安大典 80
护党救国运动 81
保甲制 82
中国青年党 82
蒋桂冯阎之战 83
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和北平政府 84
蒋胡约法之争 85
第一次“围剿”红军 86
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86
《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 87
第二次“围剿”红军 87
国民党中央执监非常会议 88
训政时期约法 89
第三次“围剿”红军 89
九一八事变 90
马占山抗战 90
一二八淞沪抗战 91
淞沪停战协定 92
伪满州国的成立 92
第四次“围剿”红军 93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94
长城抗战 94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95
塘沽协定 96
第五次“围剿”红军 97
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97
庐山军官训练团 98
福建事变 99
新生活运动 100
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101
察东、河北事件与何梅协定 102
《新生》事件 103
张北事件和秦土协定 103
法币政策 105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05
冀察政务委员会 106
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和救国联合会 107
两广事变 108
七君子事件 109
西安事变 109
卢沟桥事变 111
蒋介石1937年7月庐山谈话 111
平津失守 112
抗战时期的战区划分 113
南口战役 114
国防最高委员会与国民政府改组 115
八一三淞沪抗战 116
八一四空战 117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和信用贷款协定 118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18
忻口战役 119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120
陶德景调停 121
南京保卫战 122
徐州会战 123
台儿庄大捷 124
三民主义青年团 125
总裁 125
花园口掘堤 126
国民参政会 127
抗战建国纲领 127
武汉会战 128
广州失守 129
长沙大火 130
南岳军事会议 131
汪精卫投日 131
中统 132
军统 133
南昌战役 134
国民精神总动员 135
随枣战役 136
第一次长沙会战 137
桂南战役 137
枣宜战役 138
皖南事变 139
陈纳德与飞虎航空队 140
豫南战役 141
蒋介石访问印度 141
租借法和美国对国民党的经济军事援助 142
上高战役 143
中条山战役 144
第二次长沙会战 144
中国对日本正式宣战 145
第三次长沙会战 146
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 147
中美英三国重庆会议 147
史迪威事件 148
入缅战役 149
浙赣战役 150
美英两国废除对华旧约与订立新约 151
《中国之命运》 152
常德战役 153
缅北战役 153
开罗会议 154
豫湘桂战役 155
雅尔塔会议 157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158
波茨坦公告 159
日本投降与中国受降 159
国民政府垄断日伪受降 160
国民政府“接收”敌伪财产 161
重庆谈判 161
上党战役 162
国民政府军抢占战略要地 163
美军侵入华北等地 163
蒋介石挑动内战的部署 164
邯郸战役和高树勋起义 164
察绥战役 165
津浦路战役 165
台湾光复 165
一二一惨案 166
马歇尔调处 167
三人小组 167
军事调处执行部 168
《停止国内冲突的命令和声明》 168
军事三人小组制定整军方案 169
关于整编军队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民之基本方案 169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170
沧白堂事件 171
较场口血案 171
国民党复员整军会议 172
东北停战协议 172
蒋介石发表东北暂时休战声明 173
下关惨案 173
围攻中原解放军 174
战后美国政府给国民政府的经济军事援助 174
苏中战役 175
李公朴、闻一多惨案 175
五人小组 176
中国民主社会党 177
国民政府军进占张家口 178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178
制宪国大的召开 178
中华民国宪法 179
国统区的黄金风潮案 179
二二八起义 180
国民政府军进攻山东解放区 181
国民政府军进攻陕北解放区 181
南京国民政府改组 182
全国总动员令 182
三青团合并于国民党 183
魏德迈来华与“托管满洲”的阴谋 184
国民政府军对大别山区解放军的“围剿” 184
镇压中国民主同盟 185
戡乱时期危害国家紧急治罪条例 186
国防部戡建总队的成立 186
国民政府军的中原防御体系 187
国民政府军的分区防御战略 187
行宪国大的召开 188
蒋介石“当选”总统 189
李宗仁竞选副总统 189
蒋介石固守济南的部署 190
蒋介石在台湾编练新军 190
法币的崩溃 190
《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及其实施 191
辽沈战役 192
蒋介石暗杀李宗仁的阴谋 193
宋美龄赴美乞援 193
新保安、张家口之役 194
黄百韬兵团被歼 194
天津战役 195
龙云逃出南京 195
蒋介石1949年的“引退” 196
国民党海军舰艇起义 196
陈仪被扣事件 197
傅作义部接受改编 197
蒋介石偷运国库财物去台 198
南京、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 198
国民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 199
国民政府军的长江防线 199
江阴要塞国民政府军起义 200
太原战役 201
南京国民政府南迁 201
资源委员会起义 202
本党改造案 203
蒋介石组织东亚反共同盟的阴谋 203
国民党中央非常委员会的成立 204
湖南起义 205
漳厦金战役 205
杨杰遇刺 206
陶峙岳起义 206
蒋介石的西南防线 207
榕湖馆会议和白崇禧集团被消灭 208
宋希濂部被歼 208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 209
卢汉起义和云南解放 210
刘文辉、邓锡侯起义 210
“川康游击挺进军”的组成 210
胡宗南集团的覆灭 211
国民党军撤出舟山群岛 212
台湾省行政区划分 212
“台湾独立运动” 213
“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213
蒋美“双边协定” 214
农地改革 215
“三七五减租” 216
台湾戒严法 216
台湾戒严时期 217
改造国民党 218
美国“第28号指示” 218
杜鲁门“一五声明” 219
台湾地方自治 219
蒋介石在台湾“复职视事” 219
陈诚“组阁” 220
杜鲁门“六二七声明” 220
“美国驻台军事援助顾问团” 221
“中华妇女反共联合会” 221
“台湾警备总司令部” 221
“公地放领” 222
《联合报》 222
台湾省临时省议会 222
蒋日签订“和平条约” 223
“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 223
吴国桢辞职事件 224
“耕者有其田” 224
孙立人事件 225
在台召开的第一次“国民大会” 225
“国家安全局” 226
中央研究院 226
美蒋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227
“美军协防台湾司令部” 227
五二四事件 228
蒋介石杜勒斯“会谈” 228
八七水灾 229
肥料换谷制度 229
台湾省议会 229
雷震事件 229
设置加工出口区 230
“动员戡乱时期国家安全会议” 231
“中央民意代表”增补选 232
《中国时报》 232
三军大学 233
“台湾独立联盟” 233
保钓运动 233
联合国大会驱逐蒋介石集团代表 234
远东贸易服务中心 235
台北举办“国建会” 235
放宽对东欧国家贸易限制 235
“中央民意代表” 236
“警政署” 236
蒋介石病故 237
蒋日“断交” 237
“亚东关系协会” 237
蒋经国任国民党主席 238
宋美龄“赴美就医” 238
“十二项建设” 239
中坜事件 239
蒋经国出任“总统” 240
蒋美断绝“外交关系” 240
党外人士发表“联合政见” 241
孙运璇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声明” 241
“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 242
余登发案 242
蒋经国的“三不政策” 243
美国国会通过的所谓《与台湾关系法》 243
民间交流的“三不原则” 244
高雄事件 244
“中华战略学会” 245
新竹设置的“科学园区” 245
“动员戡乱时期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 246
蒋经国“六九讲话” 246
孙运璇“六一○讲话” 247
“十四项重要建设” 247
十信事件 248
江南事件 248
李亚频事件 249
无党籍省议员“集体辞职抗议事件” 250
南园会议 250
彰滨“反杜邦运动“ 251
“政治革新” 251
华航华机事件 252
党外人士“五一九绿色运动” 253
“民主进步党”成立 254
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 255
台湾“工党”成立 255
蒋经国去世 256
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和部分重要会议简介 259
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259
国民党组建会议 259
中华革命党成立大会 260
改进会议 261
党务会议 261
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 262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63
一届一中全会 263
一届二中全会 264
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265
一届三中全会 265
二届一中全会 266
二届二中全会 266
二届中央临时全会 267
中央执行委员会及各省区联席会议 267
二届三中全会 268
二届四中全会 269
二届五中全会 270
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270
三届一中全会 271
三届二中全会 271
三届四中全会 272
三届三中全会 272
三届中央第一次临时全会 273
中央执、监委员非常会议 273
三届五中全会 274
上海“和平会议” 275
三届中央第二次临时全会 275
南京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276
广州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277
上海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277
四届一中全会 278
四届四中全会 279
四届三中全会 279
四届二中全会 279
四届五中全会 280
四届六中全会 280
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81
五届一中全会 282
五届二中全会 282
五届三中全会 283
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284
五届四中全会 284
五届五中全会 285
五届七中全会 286
五届六中全会 286
五届八中全会 287
五届九中全会 287
五届十中全会 288
五届十一中全会 289
五届十二中全会 290
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90
六届一中全会 291
六届二中全会 292
六届三中全会 293
六届四中全会及中央党团联席会议 293
六届中央临时全体会议 294
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95
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95
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296
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296
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97
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297
十二届三中全会 298
人物 301
丁惟汾 301
丁懋时 301
于右任 302
于学忠 303
上官云相 303
卫立煌 304
马占山 305
马安澜 306
马步芳 307
马纪壮 307
马英九 308
马树礼 308
王升 309
马鸿宾 309
王正延 310
王亚权 311
王伯龄 312
王法勤 312
王宠惠 313
王家烈 314
王惕吾 314
方声洞 315
方声涛 316
毛人凤 316
孔祥熙 317
乌? 317
邓铿 318
邓泽如 318
邓演达 319
邓锡侯 320
古应芬 321
龙云 322
石友三 323
卢汉 323
史坚如 324
田桐 325
田颂尧 326
叶楚伧 327
冯玉祥 328
冯自由 329
伍朝枢 330
朱执信 330
朱绍良 331
朱家骅 332
朱培德 333
关中 334
许崇智 335
许水德 335
许历农 335
汤恩伯 336
刘公 337
刘峙 338
刘湘 339
刘文辉 340
刘兆田 341
刘汝明 341
刘建绪 342
刘揆一 343
刘阔才 344
刘道一 344
刘静庵 345
刘镇华 345
孙武 346
孙科 347
孙中山 348
孙连仲 350
孙运璇 350
严家淦 351
杜聿明 352
连战 352
杨杰 353
杨森 354
杨永泰 355
杨希闵 356
杨虎城 357
杨笃生 357
杨衢云 358
李弥 359
李煤炭 360
李书城 360
李石曾 361
李国鼎 362
李宗仁 363
李钟桂 364
李济深 365
李烈钧 366
李根源 367
李福林 368
李登辉 368
吴樾 369
吴伯雄 369
吴忠信 370
吴奇伟 370
吴铁城 371
吴鼎昌 372
吴禄贞 373
邱创焕 374
邱清泉 374
邹坚 375
邹容 375
邹鲁 376
余汉谋 377
何键 378
余纪忠 378
何成浚 379
何应钦 380
何香凝 381
佟麟阁 382
言百谦 383
宋子文 384
宋长志 385
宋时选 385
宋希濂 385
宋美龄 386
宋哲元 386
宋教仁 387
宋楚瑜 388
汪道渊 388
汪精卫 389
沈昌焕 390
邵力子 391
邵元冲 392
张继 393
张群 394
张之江 395
张发奎 396
张厉生 396
张自忠 398
张学良 398
张治中 399
张其昀 400
张建邦 401
张国英 401
张振武 401
张难先 402
张静江 403
张道藩 403
陆皓东 404
陈仪 405
陈诚 406
陈天华 406
陈友仁 407
陈少白 408
陈公博 409
陈布雷 410
陈立夫 411
陈作新 411
陈守山 412
陈其美 412
陈绍宽 413
陈果夫 413
陈树人 414
陈济棠 415
陈炯明 416
陈继承 417
陈铭枢 417
陈嘉庚 419
陈履安 420
陈肇英 420
陈璧君 420
谷正伦 421
谷正鼎 422
谷正纲 422
林文 423
林森 424
林述庆 425
林金生 426
林挺生 426
林洋港 426
林觉民 427
罗卓英 427
罗家伦 428
周佛海 429
周至柔 429
郑士良 430
郑介民 431
郑为元 431
郑心雄 432
郑彦芬 432
庞炳勋 432
居正 433
柏文蔚 434
郝柏村 435
赵声 435
赵耀东 436
赵守博 436
胡汉民 437
胡宗南 438
禹之谟 439
段锡朋 440
俞国华 440
秋瑾 441
钮永建 442
施启扬 442
洪寿南 443
贺衷寒 443
姚雨平 444
贺耀组 444
桂永清 445
夏威 446
夏超 446
夏斗寅 447
秦孝仪 447
秦德纯 448
顾孟余 449
顾祝同 450
钱复 451
袁守谦 451
倪文亚 451
钱大钧 452
钱剑秋 453
翁文灏 453
徐谦 454
徐永昌 455
徐锡麟 455
高育仁 456
高魁元 457
唐生智 457
高铭辉 457
唐绍仪 459
唐继尧 460
陶百川 461
陶成章 461
陶希圣 462
曹圣芬 463
黄兴 464
黄杰 465
黄郛 466
黄少谷 466
黄旭初 467
黄百韬 467
黄绍? 468
黄昆辉 468
黄展云 469
黄琪翔 470
黄尊秋 471
盛世才 472
阎锡山 473
章士钊 474
章炳麟 475
商震 476
覃振 477
梁寒操 477
辜振甫 478
韩复榘 479
蒋介石 480
蒋方震 482
蒋光鼐 483
蒋作宾 484
蒋纬国 485
蒋经国 485
蒋彦士 486
蒋梦麟 487
蒋翊武 488
蒋鼎文 488
彭泽民 489
彭家珍 490
喻培伦 491
鲁涤平 491
傅作义 492
焦达峰 492
程潜 493
程天放 494
程璧光 495
谢持 496
谢东闵 497
曾仲鸣 497
曾养甫 498
楚崧秋 498
詹大悲 499
褚民谊 500
蔡元培 500
蔡廷锴 502
廖磊 503
廖仲恺 504
谭人凤 505
谭延? 506
缪培南 507
熊式辉 508
熊成基 508
熊克武 509
熊秉坤 510
潘公展 510
潘振球 511
薛岳 511
戴笠 512
戴季陶 513
资料 517
中国国民党中央机构及其演变概况(1919年——1949年) 517
台湾国民党党务系统组织机构及其演变概况 525
1927年至1949年国民政府组织机构演变概况 533
国民政府主席、副主席、总统、副总统、五院院长更迭年表(1927年——1949年) 541
台湾国民党“政府”系统组织机构演变概况 543
国民革命军北伐军及国民政府军战斗序列(1926年——1949年) 551
台湾国民党军队系统组织系列简况 602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中央改造委员、中央评议委员、中央委员、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名单(第一届——第十二届) 608
中国国民党大事年表 631
后记 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