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力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日)笠原太一著;赵仲和译
  • 出 版 社:北京:地震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13180·224
  • 页数:248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序言 1

第一章 地震学的研究范围 1

1.1 地震学中的地震力学研究 1

单位换算表 3

1.2 “地震机” 3

1.3 宽频带地震学在地壳动力学中的应用 6

第二章 震级和震源体积 10

2.1 地震震级 10

2.2 地震能量 13

2.3 震源体 15

2.3.1 对震源的双重看法 15

2.3.2 几何特征 16

余震区面积 16

地表观测证据 17

2.3.3 地震波的频谱 19

2.3.4 极限应变和应变能 20

2.3.5 震源体积的概念 21

2.4 地震统计学 22

2.4.1 地震总体特征和能量分配 22

2.4.3 地震序列释放的能量 24

2.4.2 地震的地理分布 24

第三章 辐射图象与震源机制 27

3.1 辐射图象 27

3.1.1 观测 27

3.1.2 点源力系 28

3.1.3 辐射图象 32

3.2 断层面解 36

3.2.1 基本考虑 36

3.2.2 作图法 37

3.2.3 基本参数及其解释 40

3.3.1 震源机制研究方面的不同观点(历史概述) 43

3.3 单力偶和双力偶模型 43

3.2.4 方法的局限性 43

3.3.2 S波及其偏振角 44

3.3.3 面波的应用 46

3.4 断层面解的应用 49

3.4.1 断层面解资料与地球构造 49

3.4.2 计算机方法 50

第四章 地震断层 52

4.1 地震断层及其产生的位移场 52

4.1.1 断层的特征 52

4.1.2 断层统计分析 54

4.1.3 断层运动产生的位移场 56

4.2.1 基本考虑 58

4.2 二维断层模型 58

4.2.2 等宽度模型 59

4.2.3 断层参数的确定 62

4.3 弹性位错理论 64

4.3.1 剪切位错面 64

4.3.2 力和位错的等价性 66

4.3.3 三维断层模型 70

4.3.4 自由表面上的位移场 73

第五章 运动位错 80

5.1 破裂传播的远震证据 80

5.1.1 相位对比法 80

5.1.2 方向函数法 83

5.2 有限运动源产生的体波 87

5.2.1 运动位错模式 87

5.2.2 停止相 88

5.2.3 拐角频率 90

5.3 地震矩 92

5.3.1 长周期面波的应用 92

5.3.2 地震矩的含意 95

平均位错 95

能量释放与应力降 96

5.4 震源时间函数 97

5.4.1 运动学考虑 97

布龙模式 98

哈斯凯尔模式 98

地震研究中的模式 100

5.4.2 破裂过程的特征时间 101

5.4.3 上升时间 106

5.4.4 时间过程极长的海啸地震 109

5.5 地震效应的合成 112

5.5.1 一般考虑 112

5.5.2 强震运动谱 113

5.5.3 靠近断层的地震位移 115

断层运动的模拟 115

对近场地面运动的贡献主要来自最近的断层段 122

5.5.4 合成地震图 124

第六章 震源的物理过程 127

6.1 断层成因说 127

6.1.1 弹性回跳理论 127

6.1.2 震源的静力学和动力学特征(归纳) 127

6.1.3 标度定律 129

6.2 岩石的破裂 135

6.2.1 地震学中的破坏问题 135

6.2.2 破裂准则 135

宏观考虑 135

格里菲思理论及其修正 137

断层错动的应力变化 140

6.2.3 断层面上的摩擦和应力 140

大地震的应力降 142

地震效率 143

6.3 膨胀与粘滑 145

6.3.1 实验探讨 145

6.3.2 膨胀模式 146

湿模式 147

干模式 149

6.3.3 粘滑 151

6.4 深源地震物理 153

6.4.1 基本考虑 153

6.4.2 压力作用下的脆性破裂 154

脱水作用 155

粘滑 155

6.4.3 压力作用下的延性破裂 156

剪切熔化 156

部分熔化 157

6.4.4 相变 157

第七章 地震和构造运动 159

7.1 大断层地震带 159

7.1.1 圣安德烈斯断层的特征 159

地质时期内积累的断层错动 160

连续断层错动 161

大地构造环境 162

断层上的地震 162

应变释放的两种不同方式 162

7.1.2 大断层的滑动速率 163

7.1.3 地震和板块构造 166

板块的概念 166

运动板块的轮廓 168

消减带的演化 169

板块边界地震和板内地震 172

7.2 地震的重复发生 173

7.2.1 应变积累 173

断层两侧的应变和应力 173

应变场和应力场 175

7.2.2 地震活动周期 178

地震复发的证据 178

一次地震活动周期内的变化 179

近代地壳运动的历史 181

活断层 183

7.2.3 地震空区 185

板块边界地震序列 185

地震空区的识别 187

7.3 地壳运动的非弹性特征 188

7.3.1 地壳的无震运动 188

观测 190

7.3.2 地震及地壳形变的缓慢迁移 190

模型 194

进一步的含意 195

第八章 地震预报 198

8.1 地震预报研究的格架 198

8.1.1 实现地震预报的途径 198

8.1.2 地震预报的结构 198

统计预报 198

构造预报 198

临震警报 199

物理预报(或精确预报) 199

8.2 统计预报和构造预报 200

8.2.1 分区 200

地震活动性 200

活断层 200

8.2.2 地震序列的预报 203

简单统计学方法 203

消减带地震的重复发生 203

8.2.3 地震构造运动参数的预测 205

地震空区 207

地震构造运动的积累规律 207

极限应变 207

8.3 物理预报 207

8.3.1 基本认识 207

地壳活动的迁移 208

8.3.2 实现精确预报的线索 209

震前地面运动 209

前震 209

地球物理前兆 211

前兆时间 213

膨胀模式 214

8.4 地震预报实践 215

8.4.1 监视 215

用“记分”评定地震预报 216

8.4.2 对地震预报的评价 216

地震的物理预报途径 216

地震预报的效果因子 218

可预报的地震 219

8.5 进一步的问题 222

附录一 震源参数 224

附录二 震级M与地表断层及形变的关系(经验公 228

式) 228

附录三 世界标准地震台网(WWSSN)台站代码 229

和地点 229

参考文献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