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3
大事记 11
第一篇 自然环境 69
第一章 地质 69
第一节 地层 69
第二节 侵入岩 70
第三节 构造 71
第二章 地貌 72
第一节 平原 73
第二节 丘陵 73
第三节 山地 73
第四节 山峰 74
第一节 四季特征 79
第三章 气候 79
第二节 温度 80
第三节 降水 82
第四节 日照 蒸发 83
第四章 物候 84
第一节 植物候 84
第二节 动物候 86
第五章 水系 87
第一节 河流 87
第二节 地下水 89
第六章 土壤 植被 90
第一节 土壤类型分布 90
第二节 植被种类分布 92
第七章 自然资源 93
第一节 土地 93
第二节 矿藏 94
第三节 水 96
第四节 风光 97
第五节 生物 98
第八章 灾害 99
第一节 洪涝灾害 100
第二节 旱灾 104
第三节 风雹冻灾 105
第四节 火灾 107
第五节 鼠害 109
第六节 虫灾 110
第七节 其他灾害 111
第二篇 行政区划 115
第一章 政区 115
第一节 建置 115
第二节 辖境 116
第三节 区划 118
第二章 乡镇概况 126
第一节 首山镇 127
第二节 刘二堡镇 127
第三节 小屯镇 128
第四节 小北河镇 129
第五节 黄泥洼镇 129
第六节 沙岭镇 130
第七节 唐马寨镇 130
第八节 河栏镇 131
第九节 隆昌镇 131
第十节 首山乡 132
第十一节 穆家乡 132
第十三节 蓝家乡 133
第十二节 柳壕乡 133
第十四节 下达河乡 134
第十五节 下八会乡 135
第十六节 吉洞峪满族乡 135
第十七节 塔子岭乡 136
第十八节 上麻屯乡 136
第十九节 水泉满族乡 137
第二十节 甜水满族乡 137
第二十一节 孤家子乡 138
第三篇 人口 民族 141
第一章 人口 141
第一节 人口变动 141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45
第三节 人口结构 147
第四节 家庭与婚姻构成 154
第五节 人口计划 155
第六节 侨民 157
第二章 民族 159
第一节 汉族 159
第二节 满族 159
第三节 蒙古族 160
第四节 回族 161
第五节 朝鲜族 161
第六节 其他少数民族 162
第四篇 农业 166
第一章 生产关系 166
第一节 战国至清代土地占有形式 166
第二节 民国时期生产资料占有形式 169
第三节 土地改革 172
第四节 互助组 174
第五节 生产合作社 175
第六节 人民公社 176
第七节 承包与经营 177
第二章 种植业 179
第一节 作物品种 179
第二节 作物分布 184
第三节 蔬菜 186
第四节 作物保护 188
第五节 肥料 190
第六节 农业机具 192
第七节 管理机构 194
第一节 畜禽品种 195
第三章 畜牧业 195
第二节 品种改良 197
第三节 畜牧生产 198
第四节 疫病防治 200
第四章 水利 202
第一节 防洪工程 203
第二节 治涝工程 208
第三节 灌溉工程 213
第四节 水土保持 216
第五节 水利工程管理 218
第五章 渔业 220
第一节 渔业资源 220
第二节 渔业生产 221
第三节 河蚌育珠 223
第一节 林木品种 224
第六章 林业 224
第二节 植树造林 228
第三节 森林保护 230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232
第五节 林业管理 234
第七章 林果生产 235
第一节 果树品种 235
第二节 生产方式 238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240
第八章 蚕业 242
第一节 蚕场管理 242
第二节 柞蚕放养 243
第三节 生产方式 245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248
第一节 狩猎业 253
第五篇 副业 特产 253
第一章 副业 253
第二节 烧炭业 254
第三节 编织业 254
第四节 采集业 255
第五节 菌类生产 256
第二章 特产 257
第一节 植物性特产 257
第二节 动物性特产 260
第六篇 工业 263
第一章 企业性质 263
第一节 私营工业 264
第二节 集体工业 265
第三节 国营工业 266
第一节 采矿冶金业 267
第二章 行业类型 267
第二节 机械工业 268
第三节 建材工业 269
第四节 化学工业 270
第五节 纺织缝纫业 271
第六节 电力工业 272
第七节 食品饮料工业 274
第八节 其他工业 275
第三章 企业管理 27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76
第二节 经营管理 277
第三节 职工队伍 278
第一节 县乡(镇)村企业 279
第四章 厂矿选介 279
第二节 境内外属企业 286
第七篇 交通运输业 291
第一章 陆路 水路运输 291
第一节 道路 291
第二节 桥涵 渡口 295
第三节 道路养护 299
第四节 运输工具 301
第五节 陆路客货运输 304
第六节 交通监理 306
第七节 水路运输 307
第二章 铁路运输 308
第一节 国营铁路 308
第三节 驿站 309
第二节 地方铁路 309
第八篇 邮电业 315
第一章 邮政 315
第一节 邮路 315
第二节 邮政业务 316
第二章 电信 318
第一节 电报 318
第二节 电话 319
第九篇 商业 323
第一章 企业性质 323
第一节 私营商业 323
第二节 集体商业 325
第三节 国营商业 327
第四节 管理机构 328
第二章 商品流通 329
第一节 回收 采购 329
第二节 销售 331
第三节 计划物资 333
第四节 对外贸易 334
第五节 集市贸易 336
第三章 饮食服务 338
第一节 饮食业 338
第二节 服务业 339
第四章 粮油经营 341
第一节 征购 341
第二节 供应 342
第三节 调运 345
第四节 储藏 345
第五节 加工 347
第一章 工商管理 351
第一节 市场管理 351
第十篇 工商管理 物价 351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 352
第三节 合同管理 353
第四节 商标管理 354
第五节 管理机构 356
第二章 物价 标准计量 357
第一节 物价 357
第二节 物价管理 361
第三节 标准计量 362
第一章 赋税 367
第一节 旧中国赋税 367
第十一篇 财政 金融 367
第二节 新中国税务 369
第二章 财政 372
第一节 财政收入 372
第二节 财政支出 374
第三节 财政管理 375
第三章 金融 376
第一节 货币 376
第二节 信贷 380
第三节 基本建设资金管理 381
第四节 债券 382
第五节 储蓄 383
第六节 保险 384
第七节 金融机构 384
第一节 房屋 389
第十二篇 城乡建设 389
第一章 县城建设 389
第二节 街道 390
第三节 供暖 392
第四节 供水 排水 393
第五节 燃气供应 394
第二章 乡村建设 394
第一节 民房 395
第二节 饮水设施 396
第三章 建筑业 397
第一节 设计施工 397
第二节 建筑技术 400
第三节 职工队伍 401
第四节 企业选介 402
第四章 环境保护 404
第一节 环境污染 404
第二节 污染治理 406
第十三篇 党政 41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辽阳县地方组织 411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在辽阳地区的早期活动 411
第二节 中共辽阳县委员会 412
第三节 基层组织 413
第四节 党员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 415
第五节 宣传教育 420
第六节 纪律检查 421
第七节 统一战线 422
第一节 辽阳县党部 424
第二节 辽阳县党部活动 424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辽阳县地方组织 424
第三章 辽阳县人民代表大会 425
第一节 人民代表会议 425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426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28
第四章 辽阳府、州、县行政机构 429
第一节 机构 429
第二节 职官更迭 434
第三节 干部状况 440
第四节 劳动管理 451
第五节 干部管理 455
第五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阳县委员会 457
第一节 机构 457
第二节 政治协商会议 459
第三节 政治协商活动 460
第六章 民政 463
第一节 基层选举 463
第二节 拥军优属 464
第三节 安置 466
第四节 救济 467
第五节 福利事业 469
第六节 婚姻登记 470
第七节 殡葬改革 471
第十四篇 社会团体 475
第一章 工农商团体 475
第一节 工人团体 475
第二节 农民团体 476
第三节 商业团体 477
第一节 青少年团体 479
第二章 青少年妇女团体 479
第二节 妇女团体 481
第三章 其他团体 484
第一节 文化科技团体 484
第二节 涉外团体 485
第十五篇 司法 491
第一章 公安 491
第一节 机构 491
第二节 社会治安 492
第三节 户籍管理 495
第四节 消防 496
第五节 监所 497
第二章 法律监督 498
第一节 机构 498
第二节 职权职能 499
第三章 审判 501
第一节 机构 501
第二节 案件审判 504
第三节 申诉复查 507
第四节 回信回访 508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09
第一节 机构 509
第二节 法律顾问 510
第三节 公证 510
第四节 普法宣传 511
第十六篇 军事 515
第一章 兵役制度 515
第一节 清代以前兵役制度 515
第三节 新中国兵役制 516
第二节 民国兵役制 516
第二章 驻军(含过境军队) 517
第一节 明代驻军 517
第二节 清代驻军 518
第三节 民国初期驻军 519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驻军 519
第五节 新中国驻军 521
第三章 地方武装 524
第一节 官府武装团队 524
第二节 抗日武装 526
第三节 人民武装部 528
第四章 民兵 530
第一节 民兵组织 530
第二节 军事训练 531
第三节 民兵主要活动 532
第四节 武器装备 535
第五章 战事 536
第一节 甲午保卫辽阳之战 536
第二节 义和团抗击沙俄之战 538
第三节 日俄辽阳会战 539
第四节 辛亥革命辽阳武装起义 543
第五节 摩天岭阻击战 543
第六节 歼灭于子芳匪帮 544
第十七篇 教育 科技 549
第一章 教育 549
第一节 私塾 549
第二节 幼儿教育 550
第三节 小学教育 550
第四节 中学教育 554
第五节 中等专业教育 557
第六节 成人教育 558
第七节 教师队伍 560
第八节 教育经费 561
第九节 机构 563
第十节 教育制度 563
第十一节 学校选介 564
第二章 科技 568
第一节 科普活动 568
第二节 科技管理 570
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概况 571
第四节 科技机构 572
第五节 科技成果 574
第一节 表演艺术 581
第十八篇 文化 581
第一章 行业种类 581
第二节 造型艺术 584
第三节 语言艺术 587
第四节 影像艺术 590
第五节 综合艺术 591
第二章 机构 团体 594
第一节 文化机构 594
第二节 事业单位 595
第三节 艺术团体 597
第三章 传播媒介 598
第一节 报刊 598
第二节 广播 599
第四章 文物 600
第三节 电视 600
第一节 器物 601
第二节 遗址 602
第三节 古墓 604
第四节 佛塔寺庙 607
第五章 陵园 碑文 609
第一节 烈士陵园 609
第二节 烈士墓碑文 612
第三节 明代碑文 613
第四节 清与民国时期碑文 621
第十九篇 卫生 体育 627
第一章 卫生 627
第一节 卫生事业单位 627
第二节 卫生防疫 629
第三节 妇幼保健 631
第四节 药材药检 632
第五节 民间医术验方 634
第六节 医疗器械 635
第七节 医疗制度 637
第八节 医务人员概况 639
第九节 管理机构 641
第二章 体育 642
第一节 校外群众体育 642
第二节 学生体育 643
第三节 体育设施 644
第四节 体育竞赛 645
第五节 业余训练 649
第二节 抚育 653
第一节 接生 653
第一章 生育 653
第二十篇 民情 653
第二章 生活方式 654
第一节 家庭 654
第二节 劳动 655
第三章 风俗习惯 657
第一节 时令节日 657
第二节 婚庆 658
第三节 葬仪 659
第四节 衣食住行 660
第五节 装饰 664
第六节 生活用具 664
第七节 其他习俗 665
第一节 社会公德 666
第四章 社会风气 666
第二节 村乡(镇)民约 667
第五章 人民物质生活 670
第一节 农民生活 670
第二节 职工生活 673
第六章 宗教信仰 677
第一节 佛教 677
第二节 道教 678
第三节 基督教 678
第四节 天主教 679
第五节 伊斯兰教 679
第七章 地方语言 680
第一节 语音 680
第二节 口语词汇 681
第三节 谚语 686
第四节 歇后语 691
第八章 杂记 693
第一节 奇闻轶事 693
第二节 传说 694
第三节 琐记 697
第九章 积弊 陋俗 700
第一节 积弊 700
第二节 陋俗 701
第二十一篇 人物 705
第一章 人物传 705
第一节 政界人物 705
第二节 工农商界人物 711
第三节 军界人物 715
第四节 文化卫生界人物 728
第二章 人物简介 735
第一节 辽阳县籍人物 735
第二节 长期生活在辽阳县的外籍人物 751
第三章 人物表 755
第一节 革命烈士名录 755
第二节 省以上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名录 774
附录 779
一、文件选录 779
二、旧志序文选录 797
三、旧志简介 800
四、辽阳县档案馆简介 803
五、辽阳市、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文件选录 803
六、本志编纂始末 807